《圆的初步认识》课例研究心得_第1页
《圆的初步认识》课例研究心得_第2页
《圆的初步认识》课例研究心得_第3页
《圆的初步认识》课例研究心得_第4页
《圆的初步认识》课例研究心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圆的初步认识课例研究心得今天来到上海市青浦区徐泾小学,参加了徐泾小学的“任务分析技术”下圆的初步认识课例研究,这是沪教版第七册中一节概念课的教学。课前,设置有 7 个观察点,参加这次培训学习的老师分别和徐泾小学的老师组成 7 个观察团队,分别对7 个观察点进行观察。7 个观察点分别是:1.最终目标设置:(1)依据课程标准 基本教学要求等,最终目标制定是否准确?(2)课堂教学是否达到这一目标?(3)有何改进建议?2.起点能力分析:(1)学习结果分类是否准确?(2)从已有的相关几何知识、学习与生活经验等角度分析,学生具备了哪些起点能力?(3)起点能力在本课教学中的作用、地位如何体现?(4)有何改进建议?3.必要条件分析:(1)必要条件制定是否准确?这些条件在教学中按怎样的序列推进?(2)教师根据必要条件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准确?(3)有何改进建议?4.学习活动设计:(1)针对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哪些相应的学习活动?(2)每一个学习活动中,教师提了哪些主要问题?(3)有何改进建议?5.支持性条件分析:(1)支持性条件制定是否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2)支持性条件如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挥作用?(3)有何改进建议?6.学生课堂表现:(1)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如:小组合作,全班反馈等)的表现如何?造成这种表现的原因是什么(主观的、客观的)?(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哪些困难?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是什么?(3)有何改进建议?7.课后检测:(1)后测情况统计分析。(2)从学生后测结果看,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3)有何改进建议?依据这些观察点,课后分组进行梳理研讨,从不同的角度对这节课进行剖析。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对于多数老师来说,目标制定的准确了,课堂上才不会走歪路,学生的学习才会轻松,教师的教学才会得心应手。“任务分析技术”是依据课程标准 、 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立学生最终能力目标;将能力目标划分学习结果属性(辨识、概念、规则、应用四类) ;分析要达到这个最终目标,需要哪些必要条件,就像做解决问题的题目一样,把问题倒过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然后把需要的条件凑齐,问题就解决了。课例研修中,要达到最终的能力目标,需要学生知道哪些知识,为最终目标的实现做好铺垫,罗列出必要条件,分析并确定这些条件在教学推进过程中的顺序;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每个活动的目标任务都要有一个突出的点,根据这些活动,分析教师提出了哪些有效地问题;通过活动的设计,训练学生操作、观察、想象、表达等能力来为最终目标的实现储备支持性的条件;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即了解学生的学情,分析学生具备的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相关知识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作用及重要程度,是如何体现出来的;通过观察不同学习层次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分析造成这种表现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课后检测反馈可以让老师自己反思学生能力的训练、必要条件的准备环节及最终能力目标是否达成。通过一系列观察点科学性地分析,真正实现集体备课,研课的目标,为集体教研、共同成长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抓手。在研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做支撑,独立完成会有一定的困难,期待更进一步的学习。今天来到上海市青浦区徐泾小学,参加了徐泾小学的“任务分析技术”下圆的初步认识课例研究,这是沪教版第七册中一节概念课的教学。课前,设置有 7 个观察点,参加这次培训学习的老师分别和徐泾小学的老师组成 7 个观察团队,分别对7 个观察点进行观察。7 个观察点分别是:1.最终目标设置:(1)依据课程标准 基本教学要求等,最终目标制定是否准确?(2)课堂教学是否达到这一目标?(3)有何改进建议?2.起点能力分析:(1)学习结果分类是否准确?(2)从已有的相关几何知识、学习与生活经验等角度分析,学生具备了哪些起点能力?(3)起点能力在本课教学中的作用、地位如何体现?(4)有何改进建议?3.必要条件分析:(1)必要条件制定是否准确?这些条件在教学中按怎样的序列推进?(2)教师根据必要条件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准确?(3)有何改进建议?4.学习活动设计:(1)针对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哪些相应的学习活动?(2)每一个学习活动中,教师提了哪些主要问题?(3)有何改进建议?5.支持性条件分析:(1)支持性条件制定是否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2)支持性条件如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挥作用?(3)有何改进建议?6.学生课堂表现:(1)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如:小组合作,全班反馈等)的表现如何?造成这种表现的原因是什么(主观的、客观的)?(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哪些困难?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是什么?(3)有何改进建议?7.课后检测:(1)后测情况统计分析。(2)从学生后测结果看,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3)有何改进建议?依据这些观察点,课后分组进行梳理研讨,从不同的角度对这节课进行剖析。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对于多数老师来说,目标制定的准确了,课堂上才不会走歪路,学生的学习才会轻松,教师的教学才会得心应手。“任务分析技术”是依据课程标准 、 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立学生最终能力目标;将能力目标划分学习结果属性(辨识、概念、规则、应用四类) ;分析要达到这个最终目标,需要哪些必要条件,就像做解决问题的题目一样,把问题倒过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然后把需要的条件凑齐,问题就解决了。课例研修中,要达到最终的能力目标,需要学生知道哪些知识,为最终目标的实现做好铺垫,罗列出必要条件,分析并确定这些条件在教学推进过程中的顺序;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每个活动的目标任务都要有一个突出的点,根据这些活动,分析教师提出了哪些有效地问题;通过活动的设计,训练学生操作、观察、想象、表达等能力来为最终目标的实现储备支持性的条件;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即了解学生的学情,分析学生具备的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相关知识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作用及重要程度,是如何体现出来的;通过观察不同学习层次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分析造成这种表现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课后检测反馈可以让老师自己反思学生能力的训练、必要条件的准备环节及最终能力目标是否达成。通过一系列观察点科学性地分析,真正实现集体备课,研课的目标,为集体教研、共同成长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抓手。在研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做支撑,独立完成会有一定的困难,期待更进一步的学习。今天来到上海市青浦区徐泾小学,参加了徐泾小学的“任务分析技术”下圆的初步认识课例研究,这是沪教版第七册中一节概念课的教学。课前,设置有 7 个观察点,参加这次培训学习的老师分别和徐泾小学的老师组成 7 个观察团队,分别对7 个观察点进行观察。7 个观察点分别是:1.最终目标设置:(1)依据课程标准 基本教学要求等,最终目标制定是否准确?(2)课堂教学是否达到这一目标?(3)有何改进建议?2.起点能力分析:(1)学习结果分类是否准确?(2)从已有的相关几何知识、学习与生活经验等角度分析,学生具备了哪些起点能力?(3)起点能力在本课教学中的作用、地位如何体现?(4)有何改进建议?3.必要条件分析:(1)必要条件制定是否准确?这些条件在教学中按怎样的序列推进?(2)教师根据必要条件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准确?(3)有何改进建议?4.学习活动设计:(1)针对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哪些相应的学习活动?(2)每一个学习活动中,教师提了哪些主要问题?(3)有何改进建议?5.支持性条件分析:(1)支持性条件制定是否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2)支持性条件如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挥作用?(3)有何改进建议?6.学生课堂表现:(1)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如:小组合作,全班反馈等)的表现如何?造成这种表现的原因是什么(主观的、客观的)?(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哪些困难?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是什么?(3)有何改进建议?7.课后检测:(1)后测情况统计分析。(2)从学生后测结果看,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3)有何改进建议?依据这些观察点,课后分组进行梳理研讨,从不同的角度对这节课进行剖析。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对于多数老师来说,目标制定的准确了,课堂上才不会走歪路,学生的学习才会轻松,教师的教学才会得心应手。“任务分析技术”是依据课程标准 、 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立学生最终能力目标;将能力目标划分学习结果属性(辨识、概念、规则、应用四类) ;分析要达到这个最终目标,需要哪些必要条件,就像做解决问题的题目一样,把问题倒过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然后把需要的条件凑齐,问题就解决了。课例研修中,要达到最终的能力目标,需要学生知道哪些知识,为最终目标的实现做好铺垫,罗列出必要条件,分析并确定这些条件在教学推进过程中的顺序;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每个活动的目标任务都要有一个突出的点,根据这些活动,分析教师提出了哪些有效地问题;通过活动的设计,训练学生操作、观察、想象、表达等能力来为最终目标的实现储备支持性的条件;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即了解学生的学情,分析学生具备的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相关知识在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