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_第1页
新课程理念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_第2页
新课程理念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_第3页
新课程理念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_第4页
新课程理念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本”课堂:真实、有效、简约、活泼新课程理念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摘要】 “生本” 课堂,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探索和获取知 识,从而提高 发现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建构“生本”课堂,就是要从根本上丢弃华而不实的做法,做到真 实、有效、简约、活泼,真正关注人的 发展,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关键词】 生本 真实 有效 简约 活泼 一、活在当下“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这是新上任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名言。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人们一边享受着变革带来的福音,一边又不得不承担起变革所带来的失落和阵痛。就教学而言,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 ”每一个学生都是“特别的” ,每一个生命都是不断发展更新的。所以,我们教与学的生命也在于不断地探索与不断地创新。然而当传统的教学方式仍根深蒂固地占据着课堂这个主场时,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仍然被挡在大部分教师的视线之外。在升学考试这个指挥棒下,有志于改革的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镣铐,在荆棘中翩翩起舞,彰显出真正的自我!二、 “生本”课堂的思考高扬人本主义思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的核心。传统的教师总认为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越多越好”,至少是“多比少好”。事实上在“知识呈指数激增”的时代,不会学习的人无异于大海中的一叶小舟,或是迷失方向,或是被大海吞没。“学会学习”就是要学生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生本”课堂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追求一种更适合学情,又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的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使“轻负高质”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走进我们的课堂,不断唤醒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一)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真实语文课堂首先是一个“真实”的课堂。“真”是根,是本,它能一下子激起学生心底的共鸣,变理性化的传统教学为感性化的艺术教学。一次外出某校听课,该校教研组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其中一位教师上课,课堂结构严密无可挑剔,整堂课波澜不惊,完成了目标,但总觉得别扭,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另一位教师上课几分钟了,学生仍学得磕磕碰碰的,后来慢慢进入了课文的情景,不知不觉中课堂变得流畅起来,课后大家觉得这堂课上得好真实,真实让学生经历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一位特级教师说“掌声雷动的课并不一定是好课,有特色的、符初中语文论文2合课改方向的课才是好课;环环相扣、天衣无缝、一帆风顺的课不一定是好课,磕磕碰碰、一波三折、柳暗花明的课才是好课”。是啊,专家无疑告诉我们真实才是课堂的生命。真实,是新课程的起点,也是新课程的方向。我们曾经对目标明确、提问精当、渗透学法、注重能力等孜孜以求,曾经对环环相扣一帆风顺的课给予热烈的掌声,是的,我们追求“完美”,但不难发现,这样的课精彩不实在,中看不中用,使课堂失去了生命,这样的课堂教师关注的不是学生的学,而是自己的教。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我们的视线要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作为教者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要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从根本上为学服务,褪去铅华,追求本真,千方百计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地读写听说,课堂才会呈现出天高任鸟飞的局面。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的双丰收。也唯有如此,教学才会呈现出“天然去雕饰”的“真”美风采。(二)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有效何为有效教学?一直以来,每位教师都在寻找一种以最小代价让学生获得最佳效果的教学。尽管错综复杂的教学过程不能也无法用这么简短的一句话来表述清楚,但它却代表了老师们的良好意愿和追求。当前,在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教学低效、无效或不讲成效的状况。比如有的教师教学生不是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状况出发,而是从教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出发,把学生当作容器,强行灌输;有的教师就是把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在课堂上复述一遍,没有自己对文本的见解;有的教师只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一味让学生背诵、默写,做练习。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课余时间越来越少,课外知识越来越贫乏。而教学的重心不应该是教给学生固定的知识,而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本,切实有效地推进教学内容。一句话,要体现在教学效果上。如果教学没有成效,或少有成效,一切教学改革的目标都会落空。笔者在执教黄河颂时,有这样一个片段:师:望着滔滔的黄河,诗人对黄河 进行了怎样的描绘,表 现 了黄河怎样的特点?生 1:“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 “浊流”一词中我感受到黄河水是浑浊不清的。生 2:“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我在 这句话里体会到黄河的绵长,从昆 仑山一直延伸到黄海之边。生 3:“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可 见沟壑之深,整个中原大地都形成南北两面了。以上三位学生的回答之所以出现偏颇,一方面固然对文本缺少深刻的领悟,另一方面也是对文本语言缺少应有的咀嚼。这个时候,绝不能以教代学,简单的抛出答案,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抓住关键词仔细涵咏。我让学生圈出“结”、“奔”、“劈”三个字,反复吟咏。渐渐的学生领悟到了:浊浪滔天、蜿蜒绵长的黄河以一往无前的雄姿奔腾向东,一路无坚不摧、气势磅礴,展现出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景。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因此,语文课堂要牢牢把握“语”言不动摇,只有认真咀嚼文本语言,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语文课。3(三) “删繁就简三秋树,立意标新二月花”简约有效的教学离不开简约。当前有些课,容量大,节奏快,为了赶课堂进度,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其实,简简单单才是真,简约才是美。1、目标设计要简明一堂课时间有限,既要落实字、词、句及篇章结构,又要把握过程方法,还要指引价值倾向,把本来简单明确的目标分为三个维度,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实际上三者是有机的整体,无法随意割裂。一词一句往往包含知识、情感、价值等因素,我们无需也没有必要一个个把它们抽离出来,再把它们重新融通整合。既耗时费力,又把问题复杂化,势必给师生教学带来不便。记得有位前辈曾这样教导:每堂课的目标要简明清晰,一课一得,日积月累,语文能力自然也就上去了。如我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目标设定,就是让学生体会写景的技巧,并学会运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就着重带领学生理解花儿的象征意义并掌握以此串联整篇课文的写法目标简明、清晰、扼要,既方便了课堂的教与学,又有利于教后的检测和反馈。2、教学流程要简洁亚里士多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也许,一次巧妙的切入就可以减去繁杂的环节。一篇课文,精妙的语言表达也就几处,如果教学面面俱到,就容易走马观花,似乎什么都教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教。好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练在关键处。只有简洁的教学过程,才能有充足的时间去放飞学生的心灵,充分地让学生去思,去想,去创。我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突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初读感知精读理解熟读迁移。首先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事件的发展过程,把握“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再读时引发思考:“我为什么能够取得珍珠鸟的信赖?”旨在探究文本的内涵,感悟“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使学生由事明理,体悟到“信赖”的价值和力量。最后是熟读迁移,体验“他们创造出怎样的美好境界”,学生由明理到生理。在感悟、体验、欣赏、评价中,人人有充分的自学体验的时间。读书感受的三个层次步步升华。3、教学方式要简便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在保证教学实效的前提下,教学手段简单些或许更好。如斑羚飞度中描写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看过这个视频的人感到精神的震撼。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效果并不好,学生缺少对文本的体验,反而关注起动画效果是否逼真、形象,嘻嘻哈哈中冲淡了感人至深的氛围。于是我让学生扣住关键词反复朗读,并要求学生背起同桌感受重量,许多学生直嚷嚷说太重,我提示说这还不够,要再加上一蹦之力方可。这样学生的体验就更真切了。所以,最简便的方法有时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千万不要为“花样”而形式,让声、光、电一起上,做了吃力又不讨好的事情。4、教学用语要精炼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如教学黄河颂(播放黄河颂视频音乐)时,教师语言满怀深情:“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歌咏。黄河以它雄浑的气魄、高远的4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它,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它苍桑,它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起经历过苦难与抗争在重点的突破上,随着情感的迸发,教师简短而又充满激情地说:“读到这,我们都会热血沸腾,并将保卫祖国作为至高的誓言,下面让我们也来高声赞美黄河吧!”“啊!黄河!我爱你!爱你的 !爱你的 !爱你的 !”“读!”“再读!”“一起动情地读!”学生全身心投入了,感动了,震撼了。教师的语言能用一句话说的,就不用两句话去说,当学生有积极主动地学习行为和发言欲望时,甚至可以不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多留给学生一些宁静与沉思的时间,适当地“藏巧”,做激发学生潜能的智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简约不等于简单,它既是一种境界,也一种艺术,是智慧的灵魂。背后浓缩的是教师精湛的教育技巧、深刻的教育思想。(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泼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因“实”废“活”的现象屡见不鲜,尽管教师主讲的地位已经大大削弱,但主导地位恰恰需要凸显出来。僵化刻板绝不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商标,“灵活多变、动态生成”才是生本课堂的主要特征。1、给弹性预设中求“活”有的课堂教学常常是按预先的设计“走教案”,较少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让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师生,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课堂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一次观摩课,教师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发了导学案,并做了详细的批阅。于是上课如行云流水,得心应手,老师提问,学生照答,绝不行错半步。整堂课容量大、连贯性强,似乎挑不出一点瑕疵。但是课堂上少了质疑、争论,整堂课波澜不惊,大家朝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进。学生的思维与活动就这样固定在一个又一个周密详尽的教学环节中,不得不丢失了课堂的性灵。因此,备课要精细,但预设要留空白,弹性设计而不是预计,语文课必须要从传统的僵化刻板转向灵活多变。2、在动态生成中求“活”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往往有很多争论质疑超出预设的情况出现在课堂上,教师只有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充分开掘利用,才能使课堂更“活”。下面,是我教学最后一课时的一个片段:再读文本,初步评价师:普法战争是世界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本文能成为世界短篇小说的经典, 应该和作者的写作方法有很大关系。大家再浏览文章,思考原因。 (学生浏览、讨论。 )生:思路比较好,整篇文章围绕 一个“ 变”字写,通 过“ 变”表达“爱国”和“觉醒”。生:我觉得整个文章的选材非常好,以小 见大。 战争中一定会有很多重大的事,而作者却选一个比较调皮的学生和一个散漫的老师还有一群普通人来表达整个民族的觉醒。生:老师,我觉得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 紧扣中心、 处处围绕 中心来写。师评(略)生:我觉得文章前面的环境描写有些乐观,与整个文章内容不太符合。5生:我同意,我总感觉这里比较别 扭!生:不能轻易否定,也许是乐景写哀呢!生:小弗朗士不知道“哀” 啊!我觉得环境描写是为了表现小弗朗士的贪玩,是为下面他的转变做铺垫的。师(面向刚才三位同学):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他们点头,其他同学也点头。 )师:还有吗?生:老师,我觉得文章的有些内容太假。师(惊讶):哪里,为什么?生:镇上的很多人都来听课,可以推 测他们知道是最后一课 的, 为什么小弗朗士先前却不知道是最后一课呢?师: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有道理! 谁还有其他观点?生:我觉得镇上那么多人来听课是不现实的,太虚假。生:这个变化也太快了吧!师(感慨):一直以来,我把这篇 课文当作经典,从来没有考虑过它的不足,同学们的发现让我惊讶,你们的发现究竟是否科学,姑且不论。但你们的质疑精神让我感动,生活需要质疑。少了怀疑,人类就不再进步。教学中,面对学生的质疑,如果我们不能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