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神经及感觉传导路_第1页
内脏神经及感觉传导路_第2页
内脏神经及感觉传导路_第3页
内脏神经及感觉传导路_第4页
内脏神经及感觉传导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 脏 神 经重 医 大 解 剖 学 教 研 室李 策内脏神经:1、概念与功能 :内脏神经 是指控制和调节内脏器官功能活动的 周围神经 。它由 脊神经和 脑神经 中支配 平滑肌 、 心肌 和 腺体 活动的 神经纤维 所共同构成。其功能是对内脏器官起调节作用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2、内脏神经的组成:内脏感觉神经:内脏神经 交感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副交感神经内脏神经由 中枢部 和 周围部 两部份组成,中枢部位于 脑 和 脊髓 内,周围部则存在于 脑神经 和 脊神经 内。内脏运动神经:3、内脏运动与躯体运动的区别:脊神经 内脏神经分 布: 骨骼肌 心肌、平滑肌、腺体纤维种类: 一 种 多数器官为双重支配分布方式: 一级神经元 两级神经元分布形式: 神经干 神经丛纤维种类: 较粗、 A纤维 较细、 B、 C类纤维活动方式: 随意运动 不受意识支配内脏神经与躯体神经虽为两个部份,但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当躯体刺激作用于人体,除了可引起躯体反射之外,还可引起相应的内脏反射。内脏感觉纤维:所有的内脏神经都有感觉纤维(传入纤维),其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 脊神经节 (脊神经后根节)和 脑神经节 (三叉神经半月节)内。躯体传入的特点 内脏传入的特点传入途径: 基本阐明,功能联系 比较分散,定位不够准较为明确,定位准确 准确反射特点: 可引起感觉,反应灵 一般剌激不引起感觉, 敏、迅速、准确 阈值较高时可引起感觉但反应不敏感,定位不准确刺激种类: 一般刺激都可引起感 对牵拉、扩张、缺血、觉 (针刺、切割、烧 痉挛等刺激非常敏感灼) 内脏传入神经:1、内脏感觉的传入( 1)随 、 、 传入脑干(孤束核)。( 2)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传入脊髓后角。2、内脏痛觉的传入( 1)气管杈平面与膀胱颈平面之间的内脏痛觉传入主要随交感神经走行。( 2)气管杈平面以上膀胱颈平面以下随副交感神经走行。( 3)浆膜壁层、肠系膜根、肝胆区与疼痛有关的内脏传入走在肋间神经或膈神经之中。 内脏神经:内脏神经中枢:1中枢部 高级中枢 :各级脑(脑干内的 生命中枢 、间脑的 体温 、 摄食 、 水平衡 中枢等)。而最高级中枢在 边缘叶 (包括扣带回、海马旁回和钩、齿状回和海马)和一些皮质区域及皮质下核,共同构成 边缘系统 。 低级中枢:脊髓 T1 L3节段灰质侧角的 中间外侧核 。脑干副交感核 动眼神经副核 、 上泌涎核 、 下泌涎核 和 迷走神经背核 。骶副交感核 脊髓 S2 S4节段的 中间外侧核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的形成:第一级神经元 位于低级中枢 (脊髓灰质侧角), 第二级神经元 位于交感神经节(椎旁节或椎前节)。第一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为 节前纤维 (白交通支), 它伴 躯体运动纤维 一道离开脊髓,进入 脊神经前根 ,再随 脊神经前支 行走,最后 进入 交感神经椎旁节 ( 1924个)颈节 3个,胸节 1012个,腰部 35个,骶部 23个,尾部 1个。在脊柱两侧串联形成 交感链 。内脏神经: 交感神经的分布: 进入相应的 交感神经椎旁节 , 与节内神经元形成突触。 进入相应的交感交感神经椎旁节内后再 上升 或 下行 一段,终止于上方或下方的 交感神经椎旁节。 穿过相应的交感神经椎旁节,终止于 交感神经椎前节 。 少部份纤维直接到达 肾上腺髓质。胸 1胸 6:相应的交感神经节和颈交感神经节。胸 6胸 10:相应的交感神经节和邻近的交感神经节。胸 11腰 3:相应的交感神经椎旁节和腰骶部交感神经椎旁节。交感神经分布: 换元后的纤维走向:返回相应的脊神经中随之分布。襻附动脉管壁形成神经丛随之分布。直接到达所支配的器官。1、颈部:主要分布 随 颈脊神经 分布头、颈及上肢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 形成 颈内 、 外动脉丛 ,并随之分布; 构成 心丛 ,分布心。2、胸部:主要分布: 随 胸脊神经 分布 胸部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 形成许多小支,参与 心丛 , 肺丛 和 食管丛 等; 构成 内脏大、小神经 ,穿膈肌到腹腔内脏器官。交感神经的分布: 3、腹部:内脏大神经 (胸 59)穿膈肌终于腹腔神经节 和 主动脉肾节 。内脏小神经 (胸 911)穿膈肌终于 主动脉肾节 和 肠系膜上神经节 。分布肝、胰、脾、肾及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4、腰部:主要分布: 随 腰脊神经 分布 下肢皮肤、汗腺、竖毛肌和血管。 形成 腰内脏神经 ,终于 肠系膜下神经节 , 分布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5、盆部:主要分布: 随 骶尾脊神 经分布。 构成 盆丛 ,分布盆腔器官。副交感神经:脑干副交感神经分布: 动眼神经:动眼副核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换元)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面神经:上泌涎核 面神经 翼腭神经节 泪腺。上泌涎核 面神经 鼓索支 舌神经 下颌下神经节 舌下腺、下颌下腺。 舌咽神经:下泌涎核 舌咽神经 耳神经节 腮腺。 迷走神经:迷走背核 壁内节 颈、胸、腹部脏器副交感神经:骶副交感神经(盆神经):由 骶 2骶 4副交感核 发出纤维,加入 骶神经前支 ,出骶前孔后离开 骶神经,形成 盆内脏神经 ,加入 盆丛 ,主要分布结肠左曲以下部消化道和盆腔器官。内脏神经: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比较: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中枢部位 T1L3灰质侧角 脑神经副交感核S24灰质侧角外 周 节 椎旁节、椎前节 器官旁节、壁内节节 前 、 节前纤维短,节 节前纤维长,节后后 纤 维 后纤维长 纤维短分布范围 广泛,与肾上腺 较为局限,皮肤和肌肉构成交感 肾上 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 腺素系统 都无副交感神经功 能 对抗副交感神经 对抗交感神经牵 涉 痛 : 1、概念:某些脏器患病时,常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甚至痛觉的现象,称为牵涉痛 (胆囊炎引起右肩疼痛;心绞痛引起左上臂区疼痛;小儿肺炎引起腹痛;阑尾炎引起脐周疼痛 )。 2、机理:患病器官和发生牵涉痛的体表感觉传入位于同一脊髓节段。感觉传导通路神经传导通路 概述:一、传导通路的概念: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反射是由多个神经元联系起才能完成的,因此把这种神经元链称为传导通路。二、传导通路的分类:体躯感觉传导路:浅、深感觉、平衡觉和位置觉传导路。感觉传导路 内脏感觉传导通路:一般内脏感觉、嗅觉、味觉传导路。特殊感觉传导路:视觉、听觉传导路。皮质核束(皮质脑干束)锥体系: 皮质脊髓前束运动传导路 皮质脊髓束锥体外系: 皮质脊髓侧束感觉传导路:一、概念:外周感受器所感受刺激后,经多个神经元(大多数位于中枢神经内)联系,形成 固定路径 ,最后到达大脑皮质或皮质下中枢的神经元链,又称 上行传导路 。二、分类:1、意识性感觉 引起感知和意识的神经链。如深感觉、浅感觉、视觉、听觉、平衡觉等。2、非意识性感觉 不引起感知和意识的神经链。如颈动脉窦、颈动脉球及经网状结构等的传入冲动。3、意识性、非意识性兼有的 如膝跳反射。反射本身不经过大脑皮质,反射中枢在脊髓,但某些过程可知,如膝跳反射中感知叩击髌韧带。感觉传导通路: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大脑皮质感觉区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丘脑腹后外侧核 (换元)内侧丘系丘系交叉 薄束核、楔束核 (换元)T4以下 T4以上脊神经后根节传导躯干、四肢本体感觉 (运动觉、振动觉、平衡觉 )和精细触觉 (纹理觉、两点辨别觉 )。意识性的本体第一级神经元进入脊髓后分为升支和降支两部份,升支即组成薄束( 以下 )、楔束( 以上 ) ,降支到脊髓灰质前角,完成 脊髓反射 。感觉传导路: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躯体感觉区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丘脑腹后外侧核 (换元)脊髓丘脑前、侧束(脊丘系)白质前连合(脊髓交叉)脊髓灰质后角 ( 换元)脊神经后根节后根节 的纤维进入脊髓后分为, 升支 上升两个脊髓节段,再进入后角; 降支 直接止于后角, 换元组成 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侧束 内主要为痛、温觉纤维,脊髓丘脑前束 为触、压觉纤维,在脑干时逐渐靠拢,合称 脊丘系 。头面部浅感觉传导中央后回下 1/3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腹后内侧核 (换元)三叉丘系腹内侧交叉对侧(脑干)三叉神经脑桥核 (触觉纤维换元)三叉神经脊束核 (痛、温觉纤维换元)三叉神经中枢支三叉神经半月节 (舌咽、迷走上神经节及面神经的膝神经节)痛、温觉的传入纤维在进入脑干后经三叉神经脊束 降至 三叉脊束核 内;触觉的传入纤维大部进入 三叉神经脑桥核 ,小部进入 三叉神经脊束核 。换元后经腹内侧交叉对侧,在内侧丘系的背外侧组成 三叉丘系 上行。感觉传导的特点:1、 三级神经元传导(两次换元)。2、 纤维交叉对侧(交叉部位不同)。3、 第三级神经元都位于 丘脑腹后核 ,最后都经 丘脑中央幅射 传向感觉区。躯干四肢深感 觉 躯干四肢浅感 觉 头 面部浅感 觉第一 级 神 经 元 脊神 经 后根 节 脊神 经 后根 节 三叉神 经 半月 节第二 级 神 经 元 薄束核、楔束核 脊髓灰 质 后角 三叉神 经 感 觉 核第三 级 神 经 元 丘 脑 腹后外 侧 核 丘 脑 腹后外 侧 核 丘 脑 腹后内 侧 核交叉部位 脑 干丘系交叉 脊髓交叉 脑 干腹内交叉感觉传导路损伤:1、脊髓平面半横断损伤:患 (同 )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但浅感觉存在 (损伤平面深、浅感觉均障碍 )。对 (健 )侧损伤平面 12个节段以下浅感觉障碍但深感觉存在。 以上表现称为 感觉分离 ,是脊髓半横断伤的特点。 2、脑干损伤:损伤平面在 丘系交叉平面 以上的半横断损伤,对侧躯干及上、下肢深、浅感觉均障碍。3、头面部触觉: 头面部触觉分两路上传, 三叉神经脑桥核(传递触觉信息)所发出的二级纤维参予双侧三叉丘系的组成 ,故一侧三叉丘系损伤,对侧头面部损伤平面以下痛觉和温度觉丧失,而触觉不会完全丧失(此即头面部浅感觉分离现象)。4、痛觉 痛觉在间脑 (背侧丘脑 )已初步形成 ,故在背侧丘脑平面以上损伤),痛觉不会丧失,但定位、定性不太准确。感觉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路:枕叶距状裂上、下缘视辐射(内囊后肢后份)外侧膝状体 (换元)视束视交叉(鼻侧交叉,颞侧不交叉)视神经节细胞双极细胞视野的光线投射至视网膜,由于光线的直射作用,出现左、右反置,即鼻侧半视野光线投射到颞侧半视网膜,而颞侧半视野光线则投射至鼻侧半视网膜。 一侧视觉中枢同时接受双眼同侧视野的视觉 。A、右侧视 N受损B、视交叉中份受损 (管状视野 )C、右侧视束及以后受损D、视交叉外侧部受损瞳孔对光反射:1、 瞳孔对光反射的途径 :视网膜双极细胞 节细胞(节细胞)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上丘臂 顶盖前区 动眼神经副核(同侧) 动眼神经(双侧) 睫状神经节(换元) 瞳孔括约肌。2、 对光反射的分类 :直接对光反射 光照一侧 瞳孔 ,引起同侧瞳孔缩小 的反应。间接对光反射 光照一侧眼球,引起对侧瞳孔缩小 的反应。3、 损伤后的表现 : 一侧视神经受损:患侧直接( -),间接( +);对侧直接( +),间接( -)。 一侧动眼神经受损:患侧直接( -),间接( -);对侧眼对光反射( +)。 一侧视交叉以后损伤:瞳孔对光反射正常。听觉传导通路:听觉中枢(颞横回)( 听幅射)内 侧 膝状体 ( 换 元)下丘核 ( 换 元)(外 侧 丘系)上橄榄核 (双侧换元)听 觉 交叉蜗 神 经 前、后核 ( 换 元)蜗 神 经节螺旋器 (Corti器)实验证明,听觉传导的中枢内通路复杂多变,要经过多次中继和反复交叉才能传到听觉中枢。 一侧听觉中枢同时接受双耳听觉 。思 考 题:1、光照右眼,右眼瞳孔无反应、左眼 瞳孔缩小;改照左眼,左眼瞳孔缩 小、右眼仍无反应。病变在何处?2、光照右眼,双眼无反应,光照左眼, 双眼瞳孔缩小。病变在何处?END期末考试的名词解释( 90):intervertebral foramen 椎间孔 Sternal angle 胸骨角 costal arch 肋弓 superior pelvic aperture 骨盆上口 inclination of pelvis 骨盆倾斜度 Isthmus of fauces 咽峡Ligament of Treitz 十二指肠悬韧带 conus elasticus 弹性圆锥 vocal ligament 声韧带 mediastinum 纵隔 renal columns 肾柱 Pleural cavity 胸膜腔Trigone of bladder膀胱三角 ejaculatory duct 射精管 spermatic cord 精索 isthmus of uterus 子宫峡 pericardial cavity 心包腔 Arterial ligament 动脉韧带 Carotid sinus 颈动脉窦 Carotid glomu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