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进展ppt课件_第1页
疝气进展ppt课件_第2页
疝气进展ppt课件_第3页
疝气进展ppt课件_第4页
疝气进展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几年儿童腹股沟斜疝进展1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内环口分型及临床意义 针式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 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对侧未闭隐匿性鞘状突 腹腔镜与腹股沟斜切口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比较腹腔镜意义类的文章2 小婴儿腹股沟斜疝伴子宫及双侧附件嵌顿一例 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直疝四例报告 腹腔镜治疗小儿 Amyands疝病例报告3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并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建立与评价 改良单孔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单纯经脐腹腔镜在小儿复杂性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疝囊内翻转高位结扎术治疗女童腹股沟斜疝手术方式4 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肠切除高危因素分析 二岁内腹股沟斜疝对睾丸容积和血清抑制素 B的影响 3D腹腔镜在小儿外科中的初步应用探讨其他5腔镜意义类6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内环口分型及临床意义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02年 6月 2004年 6月间 ,采用经脐双切口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 54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 540例小儿斜疝中大开口型 420例 (77.8%),小开口型 120例 (22.2%),漩涡型 101例 (18.8%),隐匿型 24例 (4.4%).4种类型患儿均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 ,经 6个月 2年随访 ,其中 3例复发 (复发率 0.6%),3例第一次术中漏诊 ,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根据腹腔镜下疝内环口特点可将小儿腹股沟斜疝分为大开口型、小开口型、漩涡型和隐匿型四种类型 ,术中根据不同类型特点采用适当手术方法 ,可避免术中漏诊和术后复发。7针式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针式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 .方法总结采用针式腹腔镜治疗 2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 ,静脉复合麻醉 .人工气腹 .于脐部进针式镜 ,脐左 (左侧疝 )或脐右 (右侧疝 )进针式操作钳 ,于内环口体表投影处进雪撬针.体外打结 .术中检查和 /或治疗对侧可能存在的隐性疝 .结果术程均顺利 .平均每侧手术时间 23.5min.术后 2 4d出院 .未发现严重并发症 ,随诊未见疝复发 .结论本方法克服了标准腹腔镜切口大 ,与开放手术相比优势不明显的缺点 ,又保留了标准腹腔镜的所有优点 ,设计合理 ,操作简便 ,创伤小 ,患者易于接受 ,可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 .8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对侧未闭隐匿性鞘状突目的 通过对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经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诊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探讨腹腔镜技术对对侧未闭隐匿鞘状突病例的诊治及其与异时性腹股沟斜疝的相关性 .结论 腹腔镜下治疗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相比普通开放手术 ,斜疝复发率及 MIH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腹腔镜技术在治疗单侧腹股沟斜疝的同时 ,能准确检测出CPPV,但对其常规手术 ,尽管明显减少 MIH的发生率 ,但造成过度医疗 ,因为要阻止 1例 MIH的发生 ,需要对 20例 CPPV进行手术 .MIH的低发生率不支持常规对对侧无临床症状的腹股沟区进行普通手术探查 .9腹腔镜与腹股沟斜切口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比较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腹股沟斜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疗效 .结论 腹腔镜与传统腹股沟斜切口手术比较 ,具有切口美观 ,术后阴囊或阴唇无血肿 ,可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疝 ,恢复快等优点 ,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术式 .10病例报告类11小婴儿腹股沟斜疝伴子宫及双侧附件嵌顿一例患儿 女 ,81d.因 “左侧腹股沟不可复性包块 2d“入院 .左侧腹股沟区扪及一个不可复性包块 ,大小约 5 cm4 cm4 cm,触痛 ,透光试验阴性 ,左侧大阴唇向对侧推移 .术中见嵌顿物为小肠、子宫体及双侧附件,未见组织坏死 ,疝环开口大 ,腹壁肌层发育差 .予以还纳疝内容物 ,剥离疝囊并高位结扎疝囊颈 ,间断缝合两侧菲薄肌层加强腹股沟管前壁及外环口 .术后经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 1周后 ,患儿恢复良好 ,复查子宫附件彩超未见异常 .12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直疝四例报告我们对 4例腹股沟直疝经微型腹腔镜配合自行设计和改进的手术器械 ,采用提插式法行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腹膜皱襞 (脐内侧襞或脐正中襞 )覆盖腹股沟管后壁及内环口治疗 ,效果满意 ,13腹腔镜治疗小儿 Amyands 疝目的 腹腔镜对小儿 Amyand,s疝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报道极少 ,本文报道腹腔镜治疗小儿 Amyand,s疝 6例 ,探讨该方法初步经验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本研究组 2010年 10月至 2012年 2月用腹腔镜治疗小儿Amyands疝 6例 ,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40 d至 13个月 (平均 234 d),左侧 1例 ,右侧 5例 ,因腹股沟斜疝嵌顿行急诊手术 4例 .在腹腔镜监测下明确诊断后 ,手法按压的同时配合抓钳的分离与牵拉促使阑尾回纳入腹腔 ,将阑尾从脐孔提出致腹腔外行直视下阑尾切除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 .结果 6例中 4例为急诊腹腔镜手术 ,中转手术 1例 ,术中发现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 4例 .3例腹腔镜下完成急诊疝修补及阑尾切除术 ,手术时间为 50 75min(平均 65 min),术后 5 9 d出院 (平均 6.5 d);2例阑尾正常回纳入腹腔 ,仅做疝修补术 ,手术时间为 15 25min(平均 20 min),术后 3d出院 .获得随访 1 17个月 ,平均 6.5个月 ,无疝复发 ,无睾丸萎缩 ,无医源性隐睾 ,无切口感染、切口疝等并发症 .结论 小儿 Amyands疝术前难以明确诊断 ,腹腔镜治疗 Amyands疝是一个有效而且可靠的技术 ,值得推广 .14手术方式类15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并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建立与评价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与开腹手术一样 ,主要操作步骤是疝囊高位结扎 ,由于腹腔镜可以同时探查双侧腹股沟 ,因此较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更彻底 ,但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率仍有0.5% 2.7% 为进一步降低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率 ,我院从 2003年 1月起 ,建立并开展了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并疝囊高位结扎术。16改良单孔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单孔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 2013年 6月至 2015年 6月 ,在单孔腹腔镜辅助下 ,应用改良单孔疝针内环腹壁投影处经皮穿刺腹膜外结扎关闭内环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病例 312例 (459侧 )的临床资料 .经脐部 5 mm Trocar置入 30观察镜 ,内环投影处以带双股闭合 2-0慕丝线疝针先沿内环口内侧紧贴腹膜外分离潜行 ,于贴近精索血管处穿透腹膜进入腹腔 ,牵拉体外双股线 ,闭合端双线自疝针孔退出 ,将疝针缓慢回撤至针孔露出皮肤平面时停止 ,以一根单股 1-0慕丝线穿过疝针针孔 ,再将疝针沿内环口外侧腹膜外潜行 ,从同一腹膜穿刺点进入腹腔 ,将带单线疝针穿过预置于腹腔内的圈套内 ,牵拉 1-0慕丝线使其与疝针分离 ,牵拉双股 2-0慕丝线 ,将后置入的单股 1-0慕丝线线尾牵拉出体外 ,挤压排出阴囊内气体 ,收紧 1-0慕丝线,体外打结埋置于腹膜外 .结果 298例 442侧通过此法完成手术 ;所有病例无手术中并发症发生 ,术后穿刺点无明显疼痛 ,术后 3d出院 .术后随访 5 29个月 ,尚未见疝复发或鞘膜积液病例 ,无穿刺点缝线反应及异物感 .结论 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单孔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经腹壁穿刺导入和牵出结扎线可保持在同一穿刺隧道 ,避免了因两次穿刺造成的较多结扎组织引起的术后疼痛和线结变松的情况发生 .17单纯经脐腹腔镜在小儿复杂性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目的 探讨单纯经脐腹腔镜在小儿复杂性腹股沟斜疝 (复发疝、巨大疝、嵌顿疝 )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 2009年 3月至2011年 5月间在我院治疗复杂性腹股沟斜疝的患儿资料共 52例 ,其中 19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 ,33例采用单纯经脐腹腔镜手术 .通过比较手术时间 ,术后住院时间 ,手术瘢痕 ,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评价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该类儿童斜疝中的优劣 .结果 开放手术与单纯经脐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 21.3 min和 23.2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 2.3d和 2.7d,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开放手术平均瘢痕长度为 3 cm,而单纯经脐腹腔镜手术无明显瘢痕 .开放手术术后阴囊水肿 12例(63.2 ),血肿 1例 ,复发 1例;单纯经脐腹腔镜手术仅有 3例阴囊水肿 (9.1 ),无复发、血肿病例 .结论 在儿童嵌顿疝、复发疝、巨大疝的治疗中 ,单纯经脐腹腔镜与传统手术相比 ,手术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尢明显增加 ,但前者局部创伤小 ,手术效果可靠 ,并且术后几乎可达到无瘢痕的效果 .18腹腔镜下疝囊内翻转高位结扎术治疗女童腹股沟斜疝19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肠切除高危因素分析目的 探讨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致肠切除的高危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9年 1月至 2014年 1月收治的 42例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 .其中 26例为肠管嵌顿 .将其分为行肠切除患儿 (6例 ,肠切除组 )和未行肠切除患儿 (20例 ,未行肠切除组 ),比较其差异 ,探讨新生儿嵌顿疝肠切除的可能高危因素 .结果 肠切除组 ,男 5例 (83.33 ),女 1例 (16.67 );腹胀 6例 (100 ),便血 3例 (50 );右侧嵌顿 5例 (83.33 ),左侧嵌顿 1例(16.67 );嵌顿时间 (20.334.59)h;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为(1.920.65)h.未行肠切除组 ,男 9例 (45 ),女 11例 (55 );腹胀 7例 (35 ),便血 1例 (5 );右侧嵌顿 5例 (25 ),左侧嵌顿 15例 (75 );嵌顿时间(10.056.17)h;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为 (4.300.53)h.两组在性别、腹胀、便血、发生部位、嵌顿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平均随访时间 (36.5519.97)个月 ,肠切除组失访 1例 ,未行肠切除组无失访 .肠切除组术后出现睾丸萎缩 1例 (20 ),未行肠切除组出现 1例 (5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男新生儿发病时间 20 h、右侧嵌顿是新生儿嵌顿疝肠切除可能的高危因素 ,新生儿嵌顿疝肠切除者术后更易发生睾丸萎缩 .识别高危因素、提高观察警惕性 ,将有利于高危患儿的早期筛选与积极治疗 .20二岁内腹股沟斜疝对睾丸容积和血清抑制素 B的影响目的 分析腹股沟斜疝对 2岁内患儿睾丸的影响 . 结论 腹股沟斜疝可使血清 Inh B水平下降,并与病史呈负相关;并且早期可导致同侧睾丸容积增大;腹股沟斜疝对睾丸有影响 ,并且随病史的延长而加重 .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适度将腹股沟斜疝的手术年龄提前 ,以减少腹股沟斜疝对睾丸的影响 .213D腹腔镜在小儿外科中的初步应用探讨目的 应用 3D腹腔镜完成小儿外科常见的不同难度多种手术 ,总结 3D腹腔镜在小儿外科应用的经验和教训 .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 2013年 6月至 2014年 4月采用 3D腹腔镜系统完成的 56例手术资料 ,男 32例 ,女 24例 ,年龄 6个月至 14岁 ,平均 4岁 8个月 ,其中门静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 1例 ,先天性巨结肠及同源病 12例 ,肠重复畸形 1例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8例 ,食道裂孔疝 1例 ,慢性胆囊炎 1例 ,急性阑尾炎 8例 ,腹股沟斜疝单侧 12例、双侧 5例 ,单侧隐睾 3例 ,双侧隐睾 4例 .就通道建立方法、手术经过、手术时间 ,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医生反馈进行分析 ,并与既往常规腹腔镜进行比较 .结果 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儿中转开放 ,食道裂孔疝患儿术中食管穿孔 ,行 3D腹腔镜下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