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及其归转(改)_第1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及其归转(改)_第2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及其归转(改)_第3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及其归转(改)_第4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及其归转(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及其归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陈国锐,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髂总静脉示意图,概 述,1856年Virchaw对该病已有描述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60岁以上更多,女性育龄妇女发病年龄则多在2040岁男:女 = 1.8 : 1发生率:美国每年约有2550万,国内尚无明确统计数字好发肢体:左下肢多见,占72%危险性:肺梗塞,晚期造成遗传致残性综合征,肿腹、溃疡,血栓形成部位与肢体肿胀关系,血栓形成机制,三大因素 血流缓慢 血管壁损伤 血液可凝性增高,血流缓慢,下肢静脉血的正常运行,良好的心功能良好的动脉结构,正常的血压,静脉血的正常运行,良好的静脉瓣膜,胸腔内负压,肌肉收缩、放松,机 理,血流缓慢血液于静脉瓣的瓣囊内呈漩涡收滞内膜损伤血流更缓慢加上静脉无血流搏动血小板粘集、沉积在静脉血管内膜上胶原纤维暴露于血小板粘集处增加静脉内皮细胞因供氧不足致内膜粗糙血小板胶原纤维凝聚加重 有些是没有原因严重的称为原发性血栓形成,1,2,3,4,1.静脉瓣膜后血流旋涡形成,2.血小板粘集,构成血栓头部,3.血小板粘集,形成灰白色小梁,其间为纤维素、红细胞和白细胞,构成血栓体部,4.血栓体部逐渐增大,血管被阻塞后,血流停止,发生血液凝固过程,构成血栓尾部,原 因,第一类 手术后引发一般腹部手术盆腔手术:妇科手术、泌尿外科手术、肛肠外科手术骨科手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髋或膝关节手术、下肢骨手术,第二类 下肢活动消失或活动减少截瘫长期卧床休息手术后过久卧床产后,第三类 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局部或全身性感染,血管壁的损伤,机 理,盆腔手术、盆腔粘连、下肢手术,肿瘤压迫侵犯,静脉周围炎症,静脉血管壁的损伤,内膜结构破坏,血小板反应性改变,抗凝蛋白质减少,第VII因子被暴露出来的胶原纤维激活,炎症改变,血流缓慢,狭窄,静脉瓣膜血流漩涡,血检形成,Fonio认为静脉壁的内膜是极其脆弱的Bollack实验:微小的机械或化学的刺激均可造成静 脉壁的损伤Crane报道年骨人在强烈的肌肉运动可造成静脉损伤王风莲242例报道,120例(49.6%)见于下腹盆腔手术,血液的可凝性增高,抗凝因子的研究杨景文(1991),LDVT患者PS PC AT-III的变化( X S ),P0.05,(抗凝蛋白III抗原),( )为例数,62例LDVT患者显示有上述1项或2项凝血因子减少者各占37% 3项凝血因子减低者占9.68% 可以说明抗凝血因子减少是LDVT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DVT与全血粘度,红细胞,高切变率(r =50S-1)高切应力(t =5dyn/cm2以上),解聚,血粘度下降,低切变、低切应力(t 4h 发生率较高DVT阳性组患者平均复苏时间为 11.2h,阴性者 9.14h与术前有偏瘫或下肢活动功能障碍有关,治疗时机,手术、非手术55% 87% 主张非手术治疗 10% 30% 主张手术治疗(1984年欧洲对各国的调查)根据病理及归转的结果,认为无论手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