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院矿1.2Mt新井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1页
古书院矿1.2Mt新井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2页
古书院矿1.2Mt新井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3页
古书院矿1.2Mt新井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4页
古书院矿1.2Mt新井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 摘 要 本设计包括三个部分: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部分。 一般部分是古书院矿 篇共分为十章: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井田境界和储量、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井田开拓、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采煤方法、井下运输、矿井提升与运输、矿井通风与安全和矿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古书院矿位于山西省晋城市,矿井总面积是 方千米,矿井主采煤层是九号煤层,平均厚度是 7m,角度平均是 5度,矿井 9号煤层的工业储量是 采储量是 井的正常涌 水量 是 118 m3/h,最大涌水量是 406 m3/h,所以它又是一个低瓦斯矿井。 古书院矿设计年生产能力 为 a,服务年限为 井工作制度为 “三八 ”制。矿井的采煤方法主要为长壁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单水平开拓。 矿井布置一个工作面生产,一个工作面备用,年生产能力为 a。工作面长度为 240 m。运输大巷采用胶带运煤,大巷辅助运输采用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材料和矸石。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矿井初期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后期同样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 专题部分主要介绍的是厚 煤层分层开采技术初探。 关键词 :工业储量;立井开拓;工作制度;采煤方法;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矿井通风;快速掘进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2 目 录 一般设计部分 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 1 区概况 . 1 理位置、交通 . 1 形、地势及地震情况 . 1 候条件 . 2 区经济状况 . 2 区供水情况 . 2 田地质特征 . 3 田地质构造 . 3 文地质 . 6 层特征 . 8 要煤层 . 8 层顶底板 . 9 质 . 10 斯 . 12 尘及煤的自燃 . 13 2 井田境界和储量 . 13 田境界 . 13 田范 围 . 13 采界限 . 13 田尺寸 . 14 井储量 . 14 量计算基础 . 14 业储量计算 . 15 采储量的计算: . 15 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18 作制度 . 18 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18 计依据 . 18 井设计生产能力 . 18 井服务年限 . 18 4 井田开 拓 . 19 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 19 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坐标 . 20 业广场确定 . 21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3 采水平确定及带区划分 . 22 要开拓巷道 . 22 井基本巷道 . 31 筒 . 31 底车场及硐室 . 34 要开拓巷道 . 36 5 准备方式 带区巷道布置 . 38 层的地质特征 . 38 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 39 煤方法及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 39 区巷道的联络方式 . 39 带煤柱的留设 . 39 区主要生产系统 . 39 定带区生产能力和采出率 . 40 区主要硐室布置 . 41 区煤仓 . 41 区变电所 . 42 6 采煤方法 . 42 煤工艺方式 . 42 区煤层特征及地质条件 . 42 定采煤工艺方式 . 43 定回采煤工作面的长度 . 44 作面推进长度和推进方向确定 . 45 采工作面破煤、装煤方式的确定 . 45 煤机的工作方式 . 46 采工艺 . 47 定回采工作面运煤方式 . 48 定回采工作面支护方式 . 49 理采放、放顶步距、放煤方式的确定比 . 52 动组织和循环作业图表 . 52 作面吨煤成本 . 54 采巷道布置 . 55 定回采巷道布置形式 . 55 采巷道支护 . 56 定回采巷道断面及其具体施工技术要求 . 56 7 井下运输 . 56 述 . 56 井设计生产能力 及工作制度 . 56 层及煤质 . 56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4 输距离和货载量 . 57 井运输系统 . 58 区运输设备选择 . 59 备选型原则 . 59 区运输设备选型及能力验算 . 60 巷运输设备选择 . 62 运输大巷设备选择 . 62 助运输大巷设备选择 . 61 输设备能力验算 . 64 8 矿井提升 . 63 井提升概述 . 63 副井提升 . 65 井提升 . 63 井提升设备选型 . 68 上下人员运送 . 66 9 矿井通风及安全 . 69 井概况、开拓方式及开采方法 . 69 井地质概况 . 67 拓方式 . 67 采方法 . 67 电所、充电硐室、火药库 . 68 作制、人数 . 68 井通风系统选择 . 68 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 68 井达产后,确定矿井通风容易及困难时期的开采位置 . 69 井通风方式的确定 . 69 定矿井主扇的工作方法 . 70 定带区内通风系统布置 . 71 定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 . 73 定矿井通风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的矿井用风地点 . 73 井通风容易和困难时期的通风立体图及网路图 . 73 井风量计算 . 74 作面所需风量的计算 . 74 用面需风量的计算 . 76 进工作面需风量 . 76 室需风量 . 77 它巷道所需风量 . 77 井总风量 . 77 量分配 . 78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5 矿通风阻力的计算 . 79 定矿井通风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的最大阻力路线 . 79 井通风容易及困难时期井巷摩擦阻力及通风阻力计算 . 80 井总风阻及总等积孔的计算 . 81 择矿井通风设备 . 82 择主扇 . 82 动机选型 . 83 全灾害的预防措施 . 85 防瓦 斯和煤尘爆炸的措施 . 85 防井下火灾的措施 . 85 水措施 . 86 10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 86 专题部分 厚煤层分层开采技术初探 . 91 1 综放面瓦斯的涌现规律 . 89 行开采的应用范围 . 89 县上庄煤矿“ 恒底采煤法” . 89 联卡拉干达矿的分层上行开采 . 89 2 急倾斜厚煤层分层同采技术 . 93 作面状况 . 91 道布置及回采工艺 . 91 场矿压显现特征和支护措施 . 94 层同采技术分析 . 94 3 厚煤 层开采技术中回收顶煤的技术 . 96 井概 况 . 96 收顶煤技术的探索 . 96 面概况 . 96 收顶煤技术的原理 . 85 备工作 . 97 收顶煤技术实践 . 97 回收煤时的若干问题 . 98 4 厚煤层人工顶板及控制技术 . 98 况 . 91 层开采矿压显现特点 . 91 层人工顶板的选择及其铺设方法 . 100 层人工顶板的选择 . 100 层人工顶板的铺设方法 . 101 层顶板的控制方法 . 101 5 分层开采后退式超前支护沿空留巷技术 . 104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6 述 . 104 分层工作面生产技术条件 . 105 旁支护沿空留巷 工艺设计 . 105 旁支护 . 106 旁支护材料及支护工艺 . 107 旁支护材料 . 107 旁支护工艺 . 107 旁支护沿空留巷效 果 . 107 6 厚煤层分层开采的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及处理 . 109 翻译部分 英文原文 . 112 中文原文 . 123 参考文献 . 129 致 谢 . 127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 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区 概况 理位置 、交通 古书院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沁水煤田的东南缘,其地理座标为东经1124834 1125256,北纬 353033 353415,行政隶属晋城市管辖。位于晋城市城北。 该井田西受白马寺断层控制,北与凤凰山、王台铺井田相接,西南为北岩井田,东西长 7北宽 积 井田东部有太原焦作铁路经过。本矿专运线 5 公里与晋城北站接轨,向南于月山,新乡分别与焦 枝,京广线相通。 207 国道 和 与 之 平行 的 晋(城)长(治)高速公路从井田西部经过,晋(城)阳(城)、晋(城)焦(作)、长(治)邯(郸)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省级公路四通八达。交通甚为方便(见图 1 1)。 线月侯线支山峰二峰山 二河汾南蒲 路铁焦焦丹河 博爱路铁枝焦路铁海陇路铁焦太井院书古河 沁图置位通交井矿书古省南河省西山县 城河 流城 市公 路省 界现有铁路克城洪洞太原北平霍县汾西蒲县克城三门峡新乡徐州郑州市荣阳巩县偃师洛阳新安渑池平陆运城夏县闻喜侯马翼城曲沃长子临汾市 安泽浮山端氏沁水绛县 垣山古堆 武射孟县济源长子捏掌阳城月山匡戈修武长子晋城市凌川高平林县潞城屯留纱县黎城长治市平顺长子田院图 1 地形、地势及地震情况 井田内地形以构造剥蚀中低山为主。西北高,东南低,般标高在 600 800m 之间。由方山向东南经向马寺山、大岭头一线为地表分水岭,其东北部为北石店盆地,西南部为钟家庄盆地, 地表北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2 部一般为基岩出露,南部为黄土覆盖,地貌属低山丘陵。 晋城市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井田内无常年迳流的地表水系,均为季节性河流。雨季流量较大,西南部大气降水经晋城西河、古书院河、晋城东河流入钟家庄盆地,经白水河流经孔庄注入丹河,东北部大气降水汇入刘家川河、司徒河向东于背荫汇流经水东注入丹河。 历年地震资料及文献记载,晋城地区未发生过 5 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外围强震的波及曾对本区造成房屋倒塌,人畜伤亡。据山西省地震局 1978年省震字第 29 号文关于颁发山西省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及说明的通知,将本区划为六度地震烈 度 (器物倾倒,房屋有轻微破坏) 区。 候条件 本区属太行山西侧山间盆地,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宜人,日照充足。秋季多西北风,春夏季多东南风。年最小降雨量 296大降雨量 1010均 雨量集中在 7、 8、 9 三个月。蒸发量一般为降雨量的 2 3 倍。气温一般较高,日最高温度达 ,最低气温 ,平均气温达 11 。无霜期较长,全年约 180 天。冻结期为 11 月至次年 2 月,最大冻土深度一般为 43大积雪厚度为 21力不大,一般 3 4 级,最大 6 级。 区经济 状况 整个晋城矿区跨越晋城市和阳城、沁水两县,面积为 67951985 年底统计资料人口为 1184000 人。本区处于太行山西坡,土质比较肥沃,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小麦和高梁,由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较快,亩产水平逐年提高。工业主要有冶炼、化肥、水泥、发电、农机、副食品加工及手工业等。尤其近几年地方小煤矿发展较快, 1985 年资料统计小煤矿民发展到 468 处,原煤产量达到 t。 区 供水情况 古书院矿现有自备水源井 6 眼,分别是下平房水源井( 3 号)、水塔水源井( 14 号) 、西风井水源井( 15 号)、南风井水源井( 26 号)、 34 号家属楼南水源井( 28 号)、 32 号家属楼东水源井( 1 号)。 6 个水源井全部采用深井潜水泵吸取中奥陶统深层水作为永久水源,日均取水量约为 8000提水量约为 292 万 古矿现供水情况地面由 1 号、 3 号、 14 号、 28 号水源井供给,井下用水由 15 号、 26 号水源井供给,并于 2001 年对该矿地面和井下用水进行了互联网。当地面和井下任何一方用水出现紧张时,可由另一方进行补充,从而缓解了用水紧张的状况。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3 根据晋城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分析测试结果报告单,除西风井总硬度 、硫酸根稍高以外,其余测定项目全部符合 85 生活饮用水标准。各水井情况详见表 1 1。 表 1 1 古书院矿水源井情况一览表 编号 水源井位置 涌水量 m3/h 近期取水量( m3/h) 成井时静水位 ( m) 近期静水位( m) 水位升降( m ) 3 下平房 90 110 4 水塔 60 110 5 西风井 62 60 6 南风井 74 60 8 东 34 号楼南 80 80 32 号楼东 60 60 田 地质特征 田地质构造 古书院井田内地层受新华夏构造控制,主体走向与构造相一致,倾向北西西,倾角 2 10 度,靠近构造线附近地层倾角最大可达 30 多度,甚至 70多度。西部受白马寺逆断层影响而形成自西向东的几个连续的向、背斜,东部以短轴褶曲为主。现将井田内主要构造分述如下: 一 、褶曲 1、二仙掌向斜: 位于白马寺逆断层东侧,轴向 22,南起晋普山井田,经北岩井田,进入该区,向北伸入凤凰山井田,全长 20000m。西翼陡而狭,倾角 5 26,东翼平缓,倾角 5,受白马寺逆断层上升盘牵引成为极不对称的向斜。 2、石城沟背斜:轴向 22,南起寨上,经北岩井田东部,进入本井田牛山、石城沟、长条岭西部,全长 5000m,两翼倾角 5 7。 3、方山向斜:位于张岭、牛山、老王圪套经杨庄进入凤凰山井田,纵贯古书院、凤凰山两井田,主体走向 30,两翼倾角 3 5,全长 12000m。 4、大张村背斜:位于井田东部大张村附近,走 向近南北,两翼倾角 3左右,全长 2500m。 5、王谷坨背斜:位于王谷坨村东,走向近东西向,两翼倾角 4 6,全长 1500m。 6、七岭向斜:位于大张村背斜东南(红庙岭一带),走向北西转近南北,全长 2000m。两翼倾角平缓, 3 4。 7、孙村向斜:位于大张村与孙村之间。主体走向北东约 25,两翼倾角 5左右,全长 2000m,向北延入王台铺井田。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4 二 、地层 古书院井田地层出露中常,基岩分布面积约占三分之一,主要分布于井田北部、西北部山梁及沟谷零星地段,新生界覆盖面积约占三分之二,主要分布在井田南部、东部的丘 陵、低洼地带及沟谷两侧。奥陶系(奥陶纪时期形成的地层,距今大约 51000 万年)灰岩为煤系地层之基底。区内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 仅出露于白马寺逆断层西侧上升盘,断层附近山势陡立,走向 露厚度约 150m,其岩性接近顶部多为角砾状灰岩,砾石成分复杂,风化后呈黄色,其下为深灰色,质纯而性脆,并含方解石脉的厚层状灰岩。 2、石炭系( C):中统本溪组( 大部出露于白马寺逆断层之东侧下降盘西部边缘。由含铝质较高的红色及灰白色泥岩组成,中夹薄层砂质泥岩、细砂岩。底部为山西式 铁矿。本组厚 均 下伏奥陶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上统太原组( 出露于白马寺断层东侧,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由黑深灰色砂质泥岩、灰黑色砂岩、石灰岩和煤层等组成。底部有一层鲕状结构的砂质泥岩,全组厚 均 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3、二叠系( P) :下统山西组( 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井田内出露较多,但均零星不完整。以灰白色砂岩为主,中夹灰色及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煤层。底部为一层不太稳定的中粒砂岩。本组厚 均 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下统下石盒子组( 主要出露在井田内较高的山腰处。由灰色的细中粒砂岩,灰白色的砂质泥岩和泥岩组成。风化后多呈灰绿色或黄绿色,底部为一层厚 5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与山西组的分界,俗称骆驼脖子砂岩( 本组厚 均 统上石盒子组( 主要分布于井田北部的白马寺山、方山、二仙掌等地的较高处。岩性以灰黄色砂质泥岩为主,夹较厚的黄绿、紫红、蓝紫色砂岩和黄色泥岩组成。下部有一层铝土质泥岩或含铝质的砂质泥岩,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