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液PPT课件_第1页
第三章血液PPT课件_第2页
第三章血液PPT课件_第3页
第三章血液PPT课件_第4页
第三章血液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1,章 目 录,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 细 胞,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血量、血型与输血原则,2,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血细胞的数量及功能,血液凝固的概念及基本步骤,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和调节,ABO血型的分型依据及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血细胞比容、等渗溶液、血浆、血清的概念,3,第一节 概 述,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一、血液的组成,4,5,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 。成年男性为40%50%成年女性为37%48%新生儿约为55%,各种贫血 血细胞比容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 血细胞比容,血液的组成示意图,(一) 血细胞,6,(二) 血浆,血浆,水,溶质,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无机盐,小分子有机物,气体,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7,1、血浆蛋白,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其主要生理作用,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为1.52.51。肝功能异常时,常引起A/G比值下降或倒置。,8,2、无机盐,含量约为0.9%,其中主要的阳离子为Na+,主要的阴离子为Cl-。作用: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酸碱平衡、神经与肌肉兴奋性。,3、非蛋白含氮化合物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总称为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等。这些物质中所含的氮称为非蛋白氮(NPN)。测定血浆NPN含量,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代谢水平和肾的排泄功能。,4、其他血浆中还含有葡萄糖、脂类、酮体、乳酸、维生素和激素等有机化合物。还有O和CO等气体分子。,9,(一)颜色 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动脉血含氧合血红蛋白较多,呈鲜红色;静脉血含去氧血红蛋白较多,呈暗红色。血浆因含胆色素而呈淡黄色。,(二)比重 全血的比重约为1.0501.060,主要与红细胞数量成正变关系。血浆的比重约为1.0251.030,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二、血液的理化特性,10,(三)黏滞性是由其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而形成的。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血浆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11,(四)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血浆pH的相对恒定依赖于血液中的缓冲对和正常的肺、肾功能。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NaHCO3/H2CO3 .pH7.35时称为酸中毒,pH7.45时称为碱中毒。酸中毒或碱中毒都会影响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严重者将危及生命。,12,渗透压:溶液所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能力。正常值: 773kPa 5790mmHg 主要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变。,NaCl,H2O,H2O,半透膜,渗透压,13,渗透压就是指溶液中溶质分子所具有的保留和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比。,1、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和正常值,血浆晶体渗透压 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的,80%来自NaCl,血浆胶体渗透压 大分子胶体物质形成的 ,主要来自白蛋白,(五)血浆渗透压 约为300mOsm/L,相当于5790mmHg,大小与血浆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比 。,14,2、 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液体的平衡和保持红细胞正常形态具有重要作用。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调节血管内外液体的平衡,维持血容量中起重要作用。,15,等渗溶液是指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常用的等渗溶液:0.85%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分别称为高渗溶液或低渗溶液。,16,为什么高血压患要 低盐饮食?,17,高血压患者需要低盐饮食,就是要减少晶体物质的吸收,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以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18,血浆渗透压总结: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组成 主要为Na+、Cl-、糖 主要为白蛋白压力 大(300mOsm/L) 小(1.3mOsm/L) 占99.6% 占0.4% 3.3kPa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平衡 维持血管内外水分平衡 保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 保持正常循环血量 和功能,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如:0.9% NaCl溶液、 5%G S溶液,19,第二节 血细胞,一、红细胞(RBC)(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儿童低于成年人;高原居民高于平原居民。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20,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红细胞功能,21,(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可塑变形性可塑变形性是指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变形的能力。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 ,使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增大,在受到外力时易于发生变形。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会减弱。,22,2. 渗透脆性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红细胞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的大小用渗透脆性表示。,23,正常人的红细胞一般在0.42%的NaCI溶液中开始有部分破裂,在0.35%的NaCI溶液中几乎全部破裂。故临床上以0.350.42%NaCI溶液作为正常红细胞渗透脆性的范围。 渗透脆性大,表示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小,容易破裂溶血。,24,3.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是指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大小可以用红细胞沉降率(ESR)表示,简称血沉。,正常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血沉为020m红细胞沉降率越大,表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越小。,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好坏与红细胞叠连有关。红细胞叠连主要决定于血浆成分的改变。,25,(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1. 红细胞的生成,特点:细胞体积由大变小胞核从有到无血红蛋白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多,26,(1)正常的生成部位:红骨髓 由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而引起的贫血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2)足够的造血原料:铁和蛋白质 铁摄入不足、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长期慢性失血等是引起缺铁性贫血(又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主要原因。,(3)必要的成熟因子:叶酸和维生素B12当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时,红细胞分裂延缓甚至发育停滞,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内因子缺乏,引起维生素B12吸收障碍而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7,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肾合成。组织缺氧是刺激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因素。EPO能刺激骨髓造血,使红细胞数目增多。某些肾脏疾病,常因EPO减少而出现肾性贫血。,(2)雄激素:既可直接刺激骨髓造血细胞,又可促进肾脏EPO的合成,使红细胞生成增多。雄激素的作用可能是成年男性红细胞数高于女性的原因之一。,28,O2 RBCHb,雄激素,29,红细胞生成与临床意义,30,3. 红细胞的破坏,31,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血细胞的数量及功能,血液凝固的概念及基本步骤,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和调节,ABO血型的分型依据及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血细胞比容、等渗溶液、血浆、血清的概念,32,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是:(4.010.0)109/L,二、白细胞(一)白细胞的分类和正常值,33,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主要生理功能,34,(二) 白细胞的功能主要通过吞噬作用和免疫反应,实现对机体的防御和保护。白细胞具有变形、游走、趋化和吞噬等特性,是执行防御功能的生理基础。白细胞总数增多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数1.0109/L时,机体抵抗力明显降低,较易发生感染。,35,三、血小板 (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正常成人血小板数量为 (100300)109/L血小板的平均寿命为714天进食、运动、妊娠及缺氧均可使血小板增多,女性月经期血小板可减少。若血小板数量超过1000109/L,易发生血栓;若血小板数量少于50109/L,可产生出血倾向。,36,(二)血小板生理特性,黏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黏着在一起的现 象,称为黏附。,释放:血小板受刺激后,将贮存在颗粒中的物质排出的过程称释放。,聚集:血小板彼此黏着、聚合在一起的现象称为聚集。,37,收缩:血小板收缩蛋白的参与下,血凝块回缩。,吸附:血管破裂受损时,血小板黏附、聚集可 吸附大量凝血因子,使破损部位凝血 因子浓度增高,加快凝血过程。,38,(三)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1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血小板减少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皮肤黏膜下出现出血点、瘀斑甚至紫癜,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9,2参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数分钟后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40,生理性止血,第一步:受伤局部血管痉挛性收缩,白细胞,红细胞,血管壁,41,生理性止血,第一步:受伤局部血管痉挛性收缩,第二步:血小板血栓形成,白细胞,血小板聚集,42,生理性止血,第三步:血液凝固,血凝块,43,生理性止血过程,44,一、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实质:(可溶性)纤维蛋白原 (不溶性)纤维蛋白血液凝固后,血凝块逐渐回缩,析出的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清。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血清中缺乏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45,(一)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 。,按国际命名法编号的凝血因子,46,特点:除因子是Ca2+外,其余均属于蛋白质;绝大部分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右下角加一个 “a”表示其“活化型” ;除因子由组织细胞释放外,其余因子均存在于血浆中,且多数在肝脏合成,需维生素K的参与。当肝功能损害或维生素K缺乏时,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47,(二)血液凝固的过程,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48,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异同点,2凝血酶的形成3纤维蛋白的形成,凝血过程是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属于正反馈,如“瀑布”一样使整个凝血过程迅速完成至血液凝固。,49,血液凝固过程示意图,50,(三)抗凝系统,血管内皮光滑,血流速度快,血小板不易黏附聚集,血液中含有抗凝物质,抗凝血酶:与某些凝血因子结合并使 之灭活而抗凝,肝素: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蛋白质 C:灭活某些凝血因子,51,(四)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血液凝固的加速与延缓,52,二、纤维蛋白溶解(自学了解),纤维蛋白被降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纤溶过程,纤溶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一)纤溶酶原的激活,纤溶酶原激活物,由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血管激活物,组织损伤时释放的组织激活物,依赖因子的激活物,临床常应用纤溶酶原激活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治疗血栓性疾病。,53,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与抑制示意图,54,(二)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被激活的纤溶酶通过水解作用,逐步将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降解为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三)纤溶抑制物,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抗纤溶酶,分为两类,纤溶的意义:使血液保持液态,防止凝血的蔓延和血栓的形成。凝血过强或纤溶过弱,易形成血栓;纤溶过强或凝血过弱,易发生出血倾向。,55,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血细胞的数量及功能,血液凝固的概念及基本步骤,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和调节,ABO血型的分型依据及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血细胞比容、等渗溶液、血浆、血清的概念,血型的鉴定,56,第四节 血量、血型与输血原则,一、血量,血量是指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正常成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分为循环血量和储存血量两部分。,血量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一次失血量不超过总血量的10%,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急性失血达总血量的20%,将会出现血压下降等一系列症状。急性失血达总血量的30%,可能危及生命,应立即输血抢救。,57,血型:指的是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所以,所谓的血型,主要指红细胞血型。,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并能受免疫反应排斥的物质叫抗原.机体受外来抗原物质刺激后,能产生一种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抗体.,二、血型,58,ABO血型系统的分型,(一)ABO血型系统1.分型依据:红细胞膜表面所含特异性抗原(凝集原),59,2.红细胞凝集反应与输血原则,红细胞凝集反应,A抗原与抗A抗体相遇,B抗原与抗B抗体相遇,60,ABO血型鉴定方法:用已知的抗A抗体和抗B抗体,分别与被鉴定人的红细胞混悬液相混合,根据发生凝集反应的情况,判定被鉴定人红细胞膜上所含的抗原,再根据所含抗原确定血型。,61,62,课堂练习,1、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2、某人的红细胞在抗A血清中凝集,其血型可能是( ) A.A型或AB型 B.B型或O型 C.O型 D.A型或O型 E.A型 3、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血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为( )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63,知识链接,64,(二)Rh血型系统,1. 分型依据,Rh阳性,含D抗原,无D抗原,Rh阴性,2.Rh血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血清中无天然抗体,但Rh阴性者经D抗原刺激后可产生抗体。,我国某些少数民族中,Rh阴性血型的人较多。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临床工作者应对Rh血型的问题特别予以重视。,65,D抗原,(1)输血反应:,Rh阳性供血者,Rh阴性者受血者(产生抗D抗体 ),Rh阳性供血者,Rh阴性者受血者(含抗D抗体 ),D抗原,发生抗原抗体凝集反应,(,),(2)母婴血型不合:,Rh阴性血型的母亲(产生抗D抗体 ),D抗体,Rh阳性胎儿,D抗原,Rh阳性胎儿(新生儿溶血),Rh阴性血型的母亲(产生抗D抗体 ),66,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输血的基本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67,(三)输血原则,1、临床上输血遵循的根本原则是避免在输血过程中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首选同型输血。2、紧急情况下,遇必须输血而无同型血时,可考虑异型输血(一少二慢三勤看)。异型输血原则: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中的凝集素所凝集3、输血前应首先鉴定ABO血型,同时要考虑Rh血型,并常规进行交叉配血试验。,68,交叉配血试验,A型和B型血绝对禁止互输O型血可输给其他各型的人AB型可接受其他各型的血,结果分析:主侧和次侧均不发生凝集为配血相合。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为配血基本相合。主侧发生凝集为配血不合。,交叉配血试验,可以避免由于亚型和血型不同等原因而引起的输血凝集反应。,69,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反应,即为配血相合,可以输血;主侧有凝集反应,则为配血不合,绝对不能输血;主侧不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