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表_第1页
《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表_第2页
《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表_第3页
《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表_第4页
《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 山地的形成 教师姓名学科(版本) 地理(人教版) 章节 第四章第二节学时 40 分钟 年级 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及基本形态,能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火山的形成和组成。2、通过读图、讨论,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研究意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归纳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3、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资源、环境观,增强热爱祖国河山、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意识。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本节教材难度较大,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和对图的理解。因此,对背斜和向斜的正确判断方法,采用读图分析、课堂讨论和模型演示的方式进行引导;对断层及火山的形成以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动画予以展示;对地质构造对实践的指导意义采用设问题情境的探究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己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者分析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了解了大量的中外名山,且在本章第一节学习了内力作用的有关理论。因此对于“山地的形成”已有所了解,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难以亲眼看到,所以需要学生进行地理的理性思维,才能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进而运用到现实中指导生活,所以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遵循高中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本节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熟悉的案例,借助模拟演示、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并运用原理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让学生体验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并感受“学习有用地理”的学习理念。所用资源 教学平台(电子白板(图片、资料、视频、Flash、电子课件山地的形成 ,3D 立体地球仪)教学环节活动目标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新课导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听着如此悦耳的音乐,如果能走出校园,爬爬山、看看风景,可能是在座很多同学梦寐以求的事儿了,对吗?说到爬山,咱们安徽省是以名山而著称的,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有哪一些?(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老师为大家制作的安徽山景的短片。视频播放:安徽名山风景视频一首半城山半城水唱出了咱们安徽山水的钟灵毓秀,一句“黄山归来不看岳”说出了咱们安徽名山的灵秀无双,古人崇拜和信仰山,现代人也希望他们居住的房屋能够依山傍水。提出问题:那究竟是什么力量造就了大自然的山地奇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板书) 。播放视频安徽名山 ,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秀美的山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新课教学褶皱山、断块山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科学的读图方法和图文转换方法。通过讨论分析、观看动画使直观教学不再由教师完成,而是由学生参与完成,使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做”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吸收、运用和创造。展 示:从刚才的短片中,我们看到有的山体巍峨挺拔,而有些却连绵起伏,因此,山地可以划分成很多类型,根据其形成原因的不同,我们将它分成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三种主要类型,那每一种山体是如何形成的,各自又有何特点呢呢?(板书)播放动画:褶皱的形成设 问:褶皱是怎样形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如何从形态上去区别?读图引导:背斜、向斜的形成、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和一般地形。实 验: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 0.5cm厚度的竹片(或者橡皮) ,让竹片(或者作业本)受力弯曲,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播放动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引导学生分析并理解成因。总结:岩层新老关系是判断背斜、向斜的重要依据。在自然界中“以貌取人”可能会犯错。定位褶皱山系:世界上有两大褶皱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学生在立体地球上找到其所在的大陆并圈出大体的位置、走向。过 渡: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褶皱山是其中的一类,另一种常见的是断块山。实 验:用粉笔做一个小实验,让学生理解断层的概念,并明确“断裂” “断层”的区别。放 映:庐山、华山、泰山断块山示意图。教师小结:华山“险” 、泰山“雄” 、庐山“秀” 。断块山外形一般呈断块状,山势陡峻、挺拔,而褶皱山连绵起伏。学生讨论完成:读褶曲示意图,以“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动画展示背斜顶部被侵蚀、向斜槽部受挤压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学生在立体地球仪上找到世界两大山系所在的位置,实现人机交互,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清楚什么是断层。新课教学火山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喷发形式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火山地貌。通过火山资料的整合明白事物是辩证的。观看视频:火山爆发展示图片:哥伦比亚高原、火山学生自己得出火山的结构网络信息:火山对人类的影响:1、危害:火山、火山灰污染大气,破坏环境、引发地震,威胁人类健康;2、有益: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和丰富的硫磺资源、地热资源,旅游疗养的胜地。小 结:教师评价、总结视频展示火山的形成过程,图片直观显示不同的火山地貌,网络资料展示火山既能形成巨大的灾害,也会给人们带来丰富的地热、温泉、肥沃的土壤等。明白事物是辩证的。新课教学地质构造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教师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研究、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解决各组负责的问题。转 承:不同成因的山地特点不同,我们把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背斜、向斜、断层称为地质构造,它对人类有多方面的影响,下面我们以寻找自然资源和隧道选址为例来开启一段探索与发现的旅程。创设问题情境:探索与发现一:借问石油何处有?假如你们是地质学家,从事石油勘探和地下水找寻等方面的工作,你认为最佳的石油开采地点在哪里?学生讨论:略学生归纳结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活动检测:高考题目过渡:人类的探索与发现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有的时候,我们需要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探索与发现二:矿石(煤炭)去哪了?案例分析:小张是某矿工队的主要负责人,一次在某山区开采资源时,他安排人员在 A 处找寻煤炭资源,在 B 处完成采石活动,结果两分队最终的收获极为惨淡,你能帮他找出问题出在哪里了吗?矿石(煤炭)去哪了?学生分析结论:采矿石应在背斜部位,采煤应在向斜部位。过渡:山地除了带给人类美的震撼、宝贵的资源,也给交通带来了障碍。探索与发现三:问君在哪凿隧道?因修建一高度公路需通过某褶皱山地,必须开凿一穿越山地的隧道,假如你们是地质工程师,请从地下水运动方向和工程的安全性考虑,确定隧道的最佳选址。淮南山南隧道选址时考虑了哪些问题? 学生归纳结论:背斜天然拱形,结构坚固;不易积水,便于施工。小结:从以上分析,我们发现,掌握了山地的特点,对于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矿山的开采除了带给我们宝贵的资源,同样会带来环境问题,同学们能说一说吗?学生回答:污染空气,污染水源,破坏植被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选一位组长,负责该组实践、讨论等的记录和最后的展示、总结工作。第一组:负责储水、储油地质构造研究;第二组:负责矿石、煤炭资源找寻工作的研究;第三组:负责隧道开凿的研究。课堂小结总 结:是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应该保持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否则将会遭受到大自然的惩罚:雾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