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_第1页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_第2页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_第3页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_第4页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以德阳地区为例王巧巧(西南科技大学 工商企业管理,四川 德阳 618000)【摘要】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资源压力,保护生态环境,开发清洁资源,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基于低碳经济理论,对低碳经济的典型实践与推进策略以及基本趋势和制度环境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关键词】低碳经济 可持续发展 可行性【】,。,。(此处用英语)【】 (此处用英语)低碳经济是当前全球性的热门话题之一,发展低碳经济是各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结构调整作出的正确选择。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它意味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局部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低碳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它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结构的大方向,也是我国占据世界经济竞争至高点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得出了其发展前景及可行性。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目前面对日益恶化的气候现象,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为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现今低碳经济成为热点问题,应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力,正推动着我国走向低碳经济的时代。今年世界环境日 6 月 5 日,中国的主题就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作为中国公民和地球村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与使命,共建我们的绿色家园!也许,很多人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哥本哈根”和“哈根达斯”的区别,或许还有很多人认为后天、2012只是纯粹虚构的美国大片,全球气候变暖会议只是和自己没有多少关系的国际新闻而实际上,当全球的政治精英们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人类争取最后一个机会时,地球变暖衍生的恶魔已悄悄地走近了你我,走进了洛阳,走进了河南,它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身边瞪着狰狞的眼睛,制造着一个接一个祸端。2012 年 4 月 22 日是第 43 个“地球日”,其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地球日是呼唤人们尊重地球、保护地球的日子,更是我们探索如何更好地合理利用资源,使地球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成长的日子。应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导:世界上 20 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就占了 16 个,大陆有三分之二的城市深陷垃圾围城困局,导致每年35 万人提前死亡,保守估计经济损失高达八千万人民币。全球暖化,不仅带来了沙尘,还有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等极端天气接踵而来。专家预测,全球气候还会进一步变暖,并且变暖的幅度有可能加大,美国的科学杂志,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 2009 年之后,至少有一半的年份,全球平均气温将超过历史上最高的 1998 年,将有更多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人类不得不面临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同时联合国评估报告提醒,人类如果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 6.3 摄氏度,这是一个怎样可怕的数字?简单讲,如果平均气温上升 3 摄氏度,仅在亚洲,每年就有 700 多万人,面临洪水侵袭。如果气温上升 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 30 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在我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旱魃肆虐。农田龟裂、塘坝干涸、河溪断流3 月 23 日,来自国家防总的统计数据显示,因干旱造成饮水困难的人数已达 2271 万,其中旱情最严重的云、贵、川、桂、渝五省份达 1805 万人;我国耕地受旱面积 1.14 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 8796 万亩(重旱2798 万亩,干枯 1381 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 2612 万亩。其中西南五省份耕地受旱面积达 9654 万亩,占 85%。除了干旱、气候反常、全球变暖之外,水资源短缺、居住环境恶化 、经济损失加剧 、海平面上升、 人类健康受威胁、 物种变化加剧等等众多问题都亟待解决。面对全球暖化的大危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为祖国、为世界来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不能阻止气温的上升,不能控制两极冰川的融化,不能避免云南的干旱。因为它们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了,我们只能尽量减少灾难对我们造成的影响。随着被誉为“改变地球命运”的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两会“低碳经济”关键词的热化,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低碳的宣传,使得“低碳”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被社会各方面以及广大老百姓所详知。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不仅是政府、专家的事,积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个节能细节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对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一种支持。我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有责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因此,倡导低碳经济、改善生活方式,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可以随手做到的就是:少上网,去上课时电脑别待机,出去的时候关掉一切电源。多用电邮,MSN 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尽量少使用和不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出门尽量步行,低碳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同时,主动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必然要有负责任的公民。我们不仅要倡导低碳生活,更应该主动践行低碳生活。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共同地球,选择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青年大学生知识广博、充满朝气、思想认识趋于理性、践行低碳热情高涨,有着承前启后的社会责任,是低碳发展的生力军和先锋力量,是最好的的践行者、宣传者。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拥有更蔚蓝的海洋!节约每一度电,让更多的角落洒满光明!倡导节能低碳环保,需要你我齐心协力。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积极加入到节能低碳低碳的行列之中,将节能低碳低碳的环保意识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以心系家国的使命感,积极行动起来,为绿色节约型华园的构建做出表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低碳:是生活方式,更是生活态度。“如果你乘飞机旅行 2000 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 278 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用了 100 度电,那么你就排放了 78.5 千克二氧化碳;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 100 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 270 千克二氧化碳”曾几何时,我们的生活开始用“碳”来计算。进入阅读:“低碳”之风席卷中国。低碳生活“勤、俭”对占主流、有共识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高碳生活”陋习害人害己。生活中的陋习在不自觉地增加着地球的负担。宾馆内,有人夏天盖着被子开着空调,冬天室内温度则高得让人流汗,办公室里的电脑始终不关,打印纸从来没有双面用过,出门不是开车就是打的。科技水平落后成中国低碳转型最大瓶颈。“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在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一副会长王茂林日前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走上低碳之路已刻不容缓。如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一是,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成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二是,在产业结构上“重化工业”要加速发展;三是,要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并举的艰巨任务。同时,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先进技术的缺失都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成为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重大挑战。然而,无论是从应对国际减排压力,还是从促进国内可持续发展的自身需求等长远目标出发,中国低碳转型的道路已经无可回避。 “发展低碳经济确实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跨越赶超世界的契机,但在当前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统筹与协调、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生态的各种关系,决不能一味地追求低碳,而忽视我们的国情。”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中国目前处于以资本和能源密集化为特征的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水平与社会消费需求还在持续提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将带来我国就业新机会。为了顺利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一方面,应该积极推动为社会生产和居民消费活动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担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任务,在短期内不可能扭转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特征,需要通过高碳产业的低碳化来实现低碳发展。 与能源、资本密集的制造业相比,劳动力密集型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总体上表现为低碳排放、高附加值的特点。中国目前的工业化程度约为 55,在全球处于高水平,但服务业的比重还有待提升。针对中国农业人口多、资源匮乏的基本国情,结合社会经济各部门发展的规律,积极发展第一产业(如林业、农副产业等)和第三产业(生产型服务业和消费型服务业),不但可以吸纳更多的城乡就业人口,增加收入,刺激国内家庭部门的需求,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增长,而且还可以减少单位产出的碳排放水平,从而促进就业和低碳化发展的双重目标的实现。社会经济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三大产业的结构及其发展演变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低碳部门往往离不开某些高碳行业的发展,以风电为例,其生产、制造、设计、研发、运输、销售等环节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包括发电、设备制造、钢铁、冶炼、技术研发、维护服务等。节能减排政策促进太阳能、生物燃料、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由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国内外可以借鉴和参考的经验很少。低碳经济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很多国家都把自身的经济重心偏向低碳型发展,我国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近年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更需要我们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但是针对目前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完善,下面我就来简要的介绍下我市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一些改善措施。根据全省的统一部署,为全面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