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虚证诊断标准与客观指标的现代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09-07-18 来源:网络 作者:来源于网络在证研究开展的四十多年中,气虚证一直是中医界关注的热点,随着现代科学检测手段的应用以及相关学科的渗透,气虚证诊断标准及客观指标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气虚证诊断标准与客观指标研究状况概述1.气虚证诊断标准研究概况近年来,作为证规范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证诊断标准的确立,尤其是诊断标准的客观化、定量化研究有很大的发展,其由于气虚证可涉及多脏及临床多种疾病,同时气虚证又多见于疾病发展初期及潜隐期,对其诊断标准的确立及其客观化研究可及早作出准确诊断,给予对证治疗或及时用药调整机体功能以达“治未病” 的目的,故对气虚证的研究尤为深入、突出。目前,五脏证包括气虚证的诊断标准,可谓种类繁多,有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的标准;有中医证候诊断学、中医证候辨治轨范、中医证候规范等专著中的标准;有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及老年病防治学术会议制订的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及 1986 年修订标准;还有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部委重点课题制订的标准以及证研究专家自拟的标准,等等。其中,以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及老年病防治学术会议制订的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及 1986 年修订标准引用最广,它规定的气虚证诊断标准为:“气虚证:神疲乏力,少气或懒言,自汗,舌胖或有齿印,脉虚无力(弱或软或濡)。以上无项症状中具备三项以上(含三项)即可诊为气虚证。”上述各标准的内容尽管不一,但在观察气虚证时均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精神状态:神疲乏力、懒言全身状态:少气、自汗舌象:舌淡脉象:脉虚无力。以上集中反映了气虚证的症状和体征,亦符合中医理论对气虚证病机的阐述。2.气虚证客观化指标研究随着研究者们对现代医学科学最新实验方法和指标的引入,气虚证客观指标的研究水平和深度均有较大发展。2.1 气虚证与舌苔脱落细胞学马氏等2 对 54 例中医辨证属心肺气虚、脾气虚和肾气虚证者及 29 例健康成人进行光镜舌苔脱落细胞学对照观察,结果显示:气虚证组全角化上皮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气虚证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 ),说明是共性表现。2.6 气虚证与自由基张氏等13对 57 例冠心病患者及 32 名健康人的血中过氧化脂质(LPO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活性水平进行检测,并结合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LPO 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可将 T3 水平作为气虚证辨证的客观指标之一。综上所述,气虚证患者在舌、脉、血液微循环、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能量代谢、血清激素及微量元素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因免疫学与微量元素有普适性,在多种疾病的不同阶段有变化,故特异性不强。2.8 气虚证与微量元素郭恕17等通过对 31 例冠心病气虚证患者微量元素变化的观察,结果表明:气虚证患者发中 Zn、Mn 元素含量及 Zn/Cu、Cu/Fe 比值降低,Cu 元素含量及 Cu/Fe、Cu/Mn 比值升高,与正常人、痰浊证、阴虚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可作为辨证指标。二、气虚证诊断标准与客观指标研究状况评述在对气虚证客观指标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指标的变化在不同研究者的检测结果中不尽相同,如陈辉 9 认为气虚证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而张战平 6 的结果却提示气虚证患者免疫系统仍具较强的反应能力,其体液免疫功能 IgG、IgA 、IgM 、C3、C4 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究其原由,一是诊断标准不统一;二是对客观指标的统计学处理有所不同;三是选取的对照组不同,因而造成客观指标的特异性较差,甚至出现较大差异。随着证研究的深入,我们已认识到单一的特异性指标根本无法解释证本质,而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其客观化指标便出现差异且毫无特异性可言。因此,证诊断标准的规范化迫在眉睫。具体到气虚证,其诊断标准的确立,仍应采取参酌相关古今文献,结合临床病案,对具体症状进行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后适当取舍,再经回代性特别是前瞻性检验后确定,列为气虚证的特异症状和主要症状,取舍次要症状。对气虚证的具体症状,可通过症状轻重程度分级和专属性测定,将症状指标转变为量化指标。同时,在探讨气虚证客观指标改变时,可从多项相关联的研究结果中归纳出数项带有普遍性的客观检测指标,即对多病所见气虚证的本质分别研究,归纳、抽象得出规律性东西,将其纳入气虚证的诊断标准中,使气虚证的诊断标准更具科学性。鉴于中医在症状、病的辨证、治则、处方等各方面,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明显的模糊性,谢氏18提出了中医诊断思维模型-中医辨证的语言变量系统与模糊逻辑,文中探讨了根据医理和经验计算非数值基础变量(症状)与语言值(证)隶属度的方法,用之解决由诸特征构成一个模糊模式的问题。这是模糊数学在中医诊断中成功运用,它无疑为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规范化、客观化、科学化提供了可行之道。此外,由于证本质是许多相互关联的指标之集合,因而,用来解决线性问题的数学方法已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此刻,我们迫切需要引入多元统计分析方法、DME 等先进数学模型,以期对观察指标进行精确有效的处理,从而得到特异性较强的客观指标。既然证常借助一组相互作用的客观指标来表达,故应先确定一组观察指标,这便涉及到观察指标的取向、数量和适于处理这些指标的数学模型的选择19。因此在今后对气虚证客观指标的研究中,应作到“宁缺毋滥 ”,即在现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应加强现有指标的精确化、规范化,选用新指标时,应在常用诊断标准下,选取不同层次的对照组,如阴虚组、阳虚组、气阴两虚组、健康人组,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及 DME 等进行数据处理,以获得具较强特异性的指标。此外,可以考虑从气虚证与体质的关系方面探讨气虚证的特异性指标。参考文献1.沈自尹. 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6;(6)10 :5982.马树恒,等. 气虚证舌苔脱落细胞学的研究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23 )1:9-103.张远炎,等. 气虚证舌象的临床观察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22)1:214.李冰星,等. 虚证脉图参数变化及其与辨证关系的研究. 中国中医药科技 .1998;(5)2:99-1015.固光耀,等. 中医气虚证的能量代谢研究 . 中医杂志. 1991;6:48-496.陈华东,等. 中医虚证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学报. 1997;(12 )1:577.张战平,等. 气虚证患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测定.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23 )1:248.潘宇政,等. 阴虚、阳虚、气虚证病人免疫功能的变化.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9;(16 )2:1289.徐小玉,等. 益气免疫冲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 72 例观察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6;(16 )2:81-8310.陈辉,等. 中医气虚证的量化初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18)7:39111.易宇明 .冠心病气虚型与血瘀型部分实验指标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15 )3:18812.胡国庆,等. 气虚证与甲皱微循环的研究.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0;(5):46-4813.张永洁,等. 冠心病患者过氧化脂质、超氧化物歧化酶变化及与中医证型关系的探讨. 中医研究. 1992;(5 )1:22-2414.张诗军,等. 益气法对慢乙肝气虚证患者自然杀伤细胞自由基水平的影响.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6;(9)12:711-71215.陈达理. 四种虚证患者血清丙二醛含量变化.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5;(19 )1:4116.张诗军,等. 慢性乙型肝炎气虚证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中药对其影响的研究. 实用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路施工工程合同样本
- 俩人一起创业合同样本
- 上海市期房买卖合同样本
- 乙方签字合同样本
- 关于标准借款合同标准文本
- 业主活动合同样本
- 中央空调安装流水合同标准文本
- 保管劳动合同标准文本
- 2025标准租赁合同范本参考
- 个人道路合同样本
- 迁坟祭文范文
- 【MOOC】金融衍生品-四川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MOOC】中医临证施护-湖南中医药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政治理论应知应会100题
- 冒险岛申诉保证书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 风电制氢制甲醇一体化示范制氢制甲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立项
- 《行业会计比较》教案
-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2024年高考真题-历史(天津卷) 含解析
- 《数据的收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