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之我见人教版新课标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之我见人教版新课标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之我见人教版新课标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之我见人教版新课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语文论文 - 语文教学之我见人教版新课标一、平平淡淡教语文现代汉语辞典对“平淡”的解释是“平常;没有曲折。”本文拟改其意而用之。平淡即平实淡雅,不加色彩,不加修饰,不刻意雕琢,不自作矫情,不故作姿态,不故弄玄虚,是原色、原汁、原味,是本色语文,本体语文,本真语文。平淡为真。返于自然之色, 归于纯净无欺。 教师持这种心态, 就会心平气和,以真心跟文本、 跟学生作平等的对话, 以真情和作者和学生作真诚的交流。 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平淡致静。教师心静如水, 学生雅静无声, 不讲奢糜,不求浮华。师生之间,师生和文本之间有心灵的絮语,有自然的默契,有随机的暗示,有会心的微笑。这就

2、是潜移默化,也就是“不言之教”。即所谓“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欧阳修)。平平淡淡不是平板淡漠,更不是平庸散淡。平淡之中,有时也会奇峰突起,有奇思妙想,有神来之笔;有时也会峰回路转,有曲径通幽,有柳暗花明。平平淡淡教语文,方露语文本色。如司空图在诗品中所言“生气远出,妙造自然”。又如苏轼所言“无穷出清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可见对教师的综合素养, 尤其是人文素养的要求更高了。在某种意义上说, 平平淡淡更像一种心态,一种风格,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二、简简单单教语文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 不要硬给语文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

3、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 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 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 喧宾夺主。不要因为语文的综合性强,把什么都“综合”了起来,也不因为语文和其他方面的关系、联系很多和什么 “结合” 、与什么“统一” 很多,结果把自身也 “综合”掉了、“统一”掉了,使语文本体淡化了,削弱了,甚至销溶了。当前,有些课,尤其是公开课, 容量太大,节奏太快,课件太多(画面太多、音乐太响)。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急匆匆地对答,扫描式地观看,没有回旋的余地,没有咀嚼回味的时间,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如此,知识如何能内化?技能如何能熟练?鉴于此,语文课要“消肿”“减肥”“瘦身”,化繁为简,

4、消枝去叶,突出主干,凸显主体,理清主线。所以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 ”“十字真经” ,紧抠“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八字要诀” ,强调“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应用”四项要求。再次倡行“一课一得”,即一堂课,目标要集中,任务要单一,要求要明确,训练要落实。言其少也、精也。不是说只有一个要求,一项任务。也要重提“精讲多练”,精讲,即讲精炼,讲精华,讲精髓,画龙点睛,提要钩玄,要言不繁,惜时如金。当然也要求学生的问答简明扼要。多练是相对精讲而言,即让学生多读、多写,自主参与言语实践。当前语文教学中有“脱离文本,过度发挥”以及“用学生的集体讨论代替学生的个

5、体言语实践” 的现象,因此要强调,对话主要是和文本的对话,要深入钻研教材,疑问主要从文本中来,答案主要到文本中去找,要不离文本,紧抠词语,有时要咬文嚼字。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 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素养。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教学中要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滴勿漏是不可能的,效果也未必好。 其实,正是这种 “不全、 不粹、不足” ,才使得语文教学更精炼,更精彩。所谓“简洁为美”,意在于此。三、扎扎实实教语文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之魂,国家之根,智慧之泉,创新之源。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 对学生

6、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 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 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 该辨析的词不辨析, 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记得老一辈特级教师袁瑢执教 少年闰土,文中有“秕谷” 一词,学生查字典回答: “秕谷是干瘪的谷子”。一般来说,到此为止就够了,可袁老师又问学生: “能不能说秕枣啊!”学生答:“不能”。袁老师笑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秕字是禾

7、旁,是专用来形容谷子的”。解释一个“秕”字,增长了多少见识啊!要认真研究教学过程, 这既是学生思维、 想象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是教学的“三维目标”统一的过程。过程由各个环节组成,随着教学进程,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迂有错误要及时矫正,迂有遗漏要随时填补,发现生成性的课程资源,要随机应变,充分开掘利用。不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仍按“预设”,一成不变,也不要虚晃一枪,虚以应付。由于语文学习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时需要回旋反复, 有时需要重槌敲打, 有时又需要 “轻拢慢撚” ,有时甚至需要以退为进。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穿针引线,因势利导。实,不是僵硬死板,应实中求活,活中求变,

8、变中求新,使语文教师永远充满生机活力。四、轻轻松松教语文当前语文教学,师生都感到负担重。 广东某地一位教师写信给我说, 班额大,作业多,师生不堪重负,考试频繁,加之统考,压力太大。他呼喊:救救老师,救救孩子!但愿这不是普遍现象。为何老师负担重、不轻松、不开心,有教育体制的制约,尤其是考试制度的羁绊,也有学校自身的问题。就语文教学而言,要求太高,任务太多,挤得满满的,填得死死的,作业多多的,哪有多少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就一堂课而言,也是铺天盖地,倾盆大雨,教师气喘吁吁地牵着学生走,学生匆匆忙忙地跟着教师跑。 我认为,为了轻轻松松、 开开心心地学习,要留下空白,留有弹性。所谓留下空白,就是教师要

9、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坚持和文本对话, 善于从文本中词与词、 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中去发现文本中的空白, 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 未了之情, 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中去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 弦外之音。 所谓留有弹性, 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势,能伸缩自如,进退有节,开合有度。一是由浅到深之间的弹性, 使全班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都能自由选择, 自主发挥;二是从一种思路到多种思路的弹性。教师要善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并梳理学生解决疑难的思路,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 完成从一种思路到另一种思路的转换; 三是从一元结论到多元结论的弹性, 学生阅读文本, 是重新创造意义的过程, 因此要鼓励探讨多元结论。轻轻松松学语文,并非降低要求,放松训练,而是营造氛围,研究策略,讲求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聪明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