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与阅世”的读书感受_第1页
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与阅世”的读书感受_第2页
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与阅世”的读书感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与阅世”的读书感受 随着文学的发展,随之而产生的则是关于文学创作的相关批评和评论。人间词话作为王国维文学批评的代表作品,主要阐述了他对于作诗的一些看法。其中,第十七条中“诗人与阅世”的评论让我深有启发。 在“诗人与阅世”中,王国维把诗人进行了新的划分,他认为诗人应该包括两类,即客观之诗人与主观之诗人。对于客观之诗人,应该要多见世面,阅世越深,那么他写作的材料就越丰富多彩越变化多样。而对于主观之诗人,则不必多阅世面。相反的,他阅世越浅,性情就越真切。王国维在这里是受尼采悲剧的发生中,把艺术分为酒神式和日神式的影响。前者主要在自己的感情活动中领略世界之美,后者则处在旁观者的位置

2、,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冷静姿态欣赏世界之美的。 阅世越深,则写作的题材越广泛,似乎是很普遍的道理。正如施耐庵一样,如果他没有广泛的阅世,没有和许多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没有对前人相关作品的广泛阅读积累,他就很难写出那么多各具特色的人物;曹雪芹也是一样,如果他没有在封建大家庭中生长生活的阅历,没有经历过世态炎凉,他又怎么会写出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著作呢。这是因为阅历或者生活经验,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开阔我们的眼界,知道许多别人所不知道的事物。现实的客观世界展现在作家面前,然后通过作家的描述真实的再现出来,即客观之诗人所描绘的其实就是经过艺术化了的客观的世界。写实主义的诗人,就是这类创

3、作的杰出代表。下面以杜甫为例:作为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阅历不可谓不深。青年时期,他多处漫游,亲闻了不少社会现实,又结识了李白、高适等优秀文人。代表作望岳就是写作于这一时期。如果不是有着“望岳”的亲身经历,想必诗人绝不会有如此真切的感受,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伟大气魄。此外,正如杜甫自已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所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样,读他人作品也是阅世的一种方式。只是相对于亲身经历而言,这种方式显得间接和具有不确定性。然而,在通讯发达的现代社会,间接阅世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等,所涉及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一个不懂网络的人,将会

4、丧失对这个世界许多美事物的享受。而相对于前期,杜甫后期的经历和创作更具有说服力。三十五岁以后的杜甫,走过了困守长安、为官、安史之乱中流亡和西南漂泊的痛苦经历。特别是安史之乱发生后流亡途中所创作的“三吏”“三别”,深刻的记述了历史的真实。战争使残暴的官吏把未成年的孩子、孤苦无依的老人、村野老妇以及刚完婚的新郎强征入伍,通过典型场面的提炼将战争的残酷使百姓被迫处在兵荒马乱、亲人离散的忧患和恐惧当中的客观现实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而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则通过对统治者的批判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对比以及自己回家后所见的噩耗为材料,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惨况,杜甫的诗也由此被推为“诗史”。于

5、此我们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杜甫广泛的生活阅历,才使得他的诗在反应现实生活中具有多样性,也更具有说服力。 也许,在古往今来的文学创作中,杜甫似的阅世与创作经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是,并不是每个创作者都如杜甫一样,能够通过广泛的阅世来创作出多样的文学作品。因为对于一些“特殊群体”来说,由于某些原因,他们被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类,如南唐二主、纳兰性德之流。这类诗人,由于缺乏广泛的社会经验和阅历,作品的呈现更多的是靠主观的感受来表达,因而他们是反映主观世界的诗人。以李煜为例:身为南唐的最后一位君主,李煜的生活充满了悲剧色彩,他的创作以亡国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写宫廷的奢华生活和男女间的柔情蜜意为

6、主,后期则以写亡国后的离情别绪为主,前后两个阶段的内容都较单一,但单一的内容里却蕴含着真挚动人的情感。一国之君这一特殊的身份使得李煜的生活圈子集中在了宫廷这个狭小的范围里,所接触的人和事物也不可避免的摆脱不了宫廷的范畴,但正是因为如此,他在表达对某一人或事物的感情时,则主要通过内心的直观感受,显得特别的真切,不做作,这就是情感的直接表达。好比一个未经世事的小孩儿,对自己不同情绪的表达简单明了,难过就哭,开心就笑,没有其他的呈现方式,但就是靠着这一真切的表达让旁观者能够很快就懂得他的忧和喜。 于是,我们总是很快就能从李煜后期的创作里感受到他的孤独、落寞和忧伤,他的两首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

7、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两首诗中,景物的凄楚冷艳,诗人自我的孤独形象,对故国沦亡后内心难以排解的遗恨和愁绪,情感的表达明了真挚,让读者深有感同身受之感。李煜之外,纳兰性德的词创作也是如此,内容虽总免不了离愁别恨,但因为长时间的沉浸在这一感情里,没有外界的干扰,对这一情感的表达就相对集中而热切,以至于提到纳兰性德,大家就不免为他的遭遇感到悲哀,被他词里的真性情所感动。关于这一点,也许我们还可以用王国维的另一观点来解释,那就是“隔与不隔”。王国维认为:陶渊明和苏轼的诗是不隔的,而颜延年和黄庭坚的诗是隔的,原因就在于他把感情的真实看成是作品是否具有境界的第一标准,只要感情真实,哪怕是脱口而出,“语语都在目前”,也是不隔的;而感情虚矫,为创作而创作,片面追求文字华丽,就会导致作品缺乏感染力和真实感。显而易见,李煜和纳兰性德的文学创作是“不隔”的,杜甫的文学创作也是“不隔”的。所不同的是,杜甫是通过在广泛的材料里选取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