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2化学与技术_第1页
iB2化学与技术_第2页
iB2化学与技术_第3页
iB2化学与技术_第4页
iB2化学与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学与技术,人们通过实验室研究某一物质并对其有了充分了解之后,在准备实现大规模生产之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转化为生产工艺的问题,前者归属于科学,后者归属于技术。 技术的形成: 依靠偶然的发现和长期实践的积累,如远古时期的陶瓷、玻璃和少数金属及合金材料的冶炼技术人们不自觉地应用化学原理和化学过程; 化学和生产技术的结合,如塑料、半导体、复合材料、建筑材料、冶金、食品加工以及能源等。,化学与技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介绍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材料制造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能运用知识对化学有关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做出合理的分析,强化应用意识和初中能力。,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1.了解化学在工农

2、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认识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认识化学科学发展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强化技术意识; 3.形成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再生利用的观念; 4.通过调查、分析和讨论交流等途径认识实际化工生产技术问题的复杂性,增强创新意识。,模块包括3个主题: 主题1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主题2 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 主题3化学与工农业生产,体系的构建,人类需要产品化学反应原理生产过程及其应用,线索,基本化工产品技术应用发展精细化工,过程中体现技术的发展和化学对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单元课题结构,单元,课题,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以化学知识为基础,选取典型的化工生产过程、

3、典型化学产品的反应原理 以化学反应原理及其应用为重点,以化学生产的重要问题(如原料及其综合利用、反应条件的控制、对能量的利用、环境保护等)为线索展开内容 重在认识化学在生产技术中的价值,而不过多地追究技术细节和复杂的生产过程,第一章篇章,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纯碱的生产,以硫酸为例,介绍简单生产过程: 重要的化工产品 必修介绍了硫酸生产的简单原理 硫酸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环节如能量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容易讨论,典型的酸和碱,走进化学工业,进一步介绍合成氨,体现化工生产的过程 体现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体现知识的实际,纯碱的生产及发展过程 体现技术的发展,体现化学的作用,路布

4、兰法索尔维法联合制碱法(候氏制碱),第二、三单元,获取洁净的水 海水的综合利用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无机非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 高分子材料,从化学反应原理和应用出发,介绍工业方法和过程,以及技术的特点和发展,原理和方法,材料的发展,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传统材料新材料 与日常生活联系,并体现技术的发展,33、310,318、329、338,第四章,以化肥、农药、表面活性剂为例,介绍精细化学品的特点,进一步说明化学对技术促进作用和技术的进步,化肥和农药 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学品,编写特点,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的要求,基础性主要体现在以必修模块化学1和化学2为基础,学科知识的教学要

5、求不超过“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等选修模块。重在阐释实际生产过程的化学反应原理,不过分追求生产技术细节,通过典型化工、化工产品,使学生对化工生产过程有一个基本认识,初步树立一些核心观念和技术创新的意识,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生产原理和流程用简单的流程图或示意图,时代性主要体现在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等。体现时代性,并不排斥经典与传统,在介绍合成氨等经典化学生产时,更多地考虑尊重历史,突出技术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在介绍新技术生产时,更多地考虑开拓学生视野,并不断地提出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6、帮助学生认识到,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化学与技术在解决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始终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揭示科学与技术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模块注意全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材涉及化学以外的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体现技术应用的综合性;还涉及诸如环境保护、经济、风险评估、利弊权衡等态度、价值和决策有关的问题,体现技术实践的复杂性和多元化标准。通过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加深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利用海洋化学资源的紧迫性和技术复杂性、催化剂在高分子合成工业中的作用、如何合理地选择金属防腐方法、分析评价几种补充土壤氮肥的方案、如何获得优良的合成洗涤剂(分子结构的修饰和合理配方)等。,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相互促进而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本模块中有意地提示学生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