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一条定律: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而新思想、新文化又推动了政治、经济新一轮的变动。(要善于分析说明思想文化形成的社会原因) 2、两条线索: 一是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演变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016备考重点: 1、宏观把握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 2、把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具体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第1课 孔子与老子,孔子地位: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被推为“圣人”
2、。他死后,言论被编为论语。,老子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道德经(老子),孔子的政治思想:,1:子曰:“仁者爱人。”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 1.“仁”和“礼”,“仁者爱人”和“克已复礼”; 2. “
3、为政以德”,以德治国,优先考虑实际问题,关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立了伦理学,哲学思想:,一、孔子,孔子的教育思想:,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1. 有教无类;(最有价值) 2.学习要实事求是; 3.学习要温习,要有恒心; 4.要学思结合; 5.要坚持真理; 6.其它
4、因材施教等,(康熙御赐匾额),孔子家世的变迁,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分封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领导殷商的遗民。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为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有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九女(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但脚有毛病,依照当时的礼仪,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取名仲尼。,孔子思想产生的家庭小背景,孔子的青春期,孔子思想产生的社会大背景 (1)“
5、仁”的思想:孔子所处的春秋末年,社会激烈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使社会生产、生活遭受严重破坏,同时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因连年战争,不断加大对人民的搜刮、盘剥。在这种状况下,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社会关系遭到严重破坏,这是其“仁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2)“礼”的思想:春秋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革,宗法分封制日趋崩溃,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社会秩序混乱不堪,传统的价值观遭到破坏,社会迫切需要一种制度来规范约束统治者之间、统治者与人民之间、人民之间的关系。而西周初年的礼乐制度在当时对社会的稳定作用使孔子认为,要解决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必须恢复西周的礼乐典章制度,恢复和维护周礼,使颠倒了的社会等级制度重新恢复
6、正常。 (3)教育思想:孔子所处的时代,教育被官府垄断,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享受教育权,孔子认为,社会秩序、人伦关系遭破坏,其重要原因就是贫困子弟无法享受教育,无法理解周礼的社会价值,因而提出“有教无类”。,思想核心:,协调人际关系,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治民”,实质:代表奴隶主利益,目的:维护西周的奴隶制统治秩序,孔子的政治思想,仁,礼,积极性,保守性,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合作探究: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德” 、“礼”?
7、孔子等儒家学派的主张为什么在当时不被采纳?,“礼”的思想具有保守性,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客观方面: 儒家自身 方面:,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儒家“仁”的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形势(结束割据、实现统一)和统治者的需要,因而受到冷遇。,历史上的孔子,奔波中的孔子,至高无上的孔子,袁世凯与孔子,新文化运动与孔子,文革与孔子,世界与孔子,孔子地位:,第七十二代孙孔宪培妻子的墓于氏坊。墓前高大的木制牌坊上书“容音褒德”。这位于氏夫人原来是乾隆皇帝的女儿,因当时满汉不通婚,皇帝便将女儿过继给一品大臣于敏中,又以于女名义下嫁给衍
8、圣公,故称“于氏坊”。,孔子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很大!,“仁”对中国人为人处世产生极大影响,形成了中国人谦恭的性格;他倡导“礼”影响了中国人思维和行为方式,规定了应当为、可以为、不得为行为方式,具有很强规范性,限制了中国人创新思维,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观念障碍。他强调“不怨天,不尤人”,不正视矛盾,不具开拓精神,形成中国人内敛性格特点。,“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
9、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新闻点击:,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仁”(核心)、“礼”(目的)、 “以德治民”(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创办私学;整理文化典籍,儒家六经,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文化贡献,1.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地位) ,影响深远 2.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汉朝以后) 3.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启发(明清后),后世影响,政治思想,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主张在中外历史上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0、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粱,吾得而食诸?”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哪些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提出以上主张的原因。(8分),主张:仁和礼(或治国、修身,或政治、个人修养)。 原因:宗法制、分封制遭破坏;阶级矛盾尖锐。,巩固,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
11、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2)伏尔泰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汲取哪些营养?其目的是 什么?(8分),营养:“民贵君轻”思想,用道德影响别人的思想。 目的:反对君主专制;反对天主教神学思想。,孔子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 (1)重视传统,注重继承。儒家一贯主张“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欣赏古昔,效法先王。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整理“六经”,也是要提倡古道。 (2)以仁、礼为核心。孔子对“礼”与“仁”作了系统的阐述,并构成了儒学的理论基石。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
12、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3)政治和伦理结合。对儒家来说,政治是伦理的扩大,伦理是政治的基础,“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忠是孝的扩大。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理想的君和“圣”是一致的,政和“正”是相连的。儒家所提倡的“礼,既是政治准则又是道德规范。从董仲舒起,“礼”被具体化为“三纲五常”,支配了整个传统专制社会,违反了它,就既是道德问题又是政治问题。 (4)主张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如何治民,统治阶级历来有德与刑两手,即教化与镇压并用。孔子主张对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他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来管理
13、民众,民众不但有廉耻而且民心归服,是最高尚的政治。他认为理想的政治应当是免刑、无讼和去掉残暴、免除虐杀。 (5)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即 “敬鬼神而远之”。,儒家思想适应中央集权的现实政治需要并为之服务;中央集权的强化,巩固了儒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和官方哲学地位。,小农经济是儒家思想的经济基础;而儒家的“亲亲”观念、“敬宗收族”、 “孝道”伦理和农本思想等则是传统小农得以存在的精神支柱。,概括儒家思想与中央集权制度、小农经济之间的关系,儒家思想与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与小农经济:,模块整合, 苏格拉底与孔子,第一、他们俩出生的时代很接近; 第二、他们的容貌都谈不上帅;
14、 第三、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很相似; 第四、他们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 第五、他们都述而不作,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中外对比, 苏格拉底与孔子,材料一 “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每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 苏格拉底 材料二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礼记大学,(1)苏格拉底被称作西方的孔子,他们都注重伦理道德的研究, 他们对伦理道德的认识一样吗?,苏格拉底偏重对人的灵魂的思考,发掘人自身的内在美德; 孔子偏重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人在社会秩序中
15、的地位。,(2)二者的思想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代要求?,苏格拉底生活在城邦民主政治的时代,突出人的作用;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他希望社会恢复到西周时期的正常的统治秩序。,不同点:,强调人在社会伦理关系中的地位,强调人的“个体”,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强调社会等级秩序重视伦理纲常,强调人的平等,将社会和人文作为研究主体,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关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与古希腊先哲的人文精神的比较,相同点: 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都看重道德,将道德看成政治的基础,中外对比,对社会的发展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儒家思想: 维护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使古代科技多是 经验总
16、结 古希腊人文精神: 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 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容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道”是世界的本原;,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影响:,“无为”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治理天下,要化烦为简,不使用权谋,不过分威逼百姓。,二、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道家思想有何积极意义?,道家认识到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辩证法思想是道家思想的精华;
17、 针对当时的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现象,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表达了道家对人民的同情; 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课堂小结,感受高考,1(2015全国卷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解析】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是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儒学家反对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从“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C项正确;儒者称颂 “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是希望统治者实现仁政、德治,实现儒学的治国理念,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2(2011全国卷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女子学院《田径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七中学2025年初三下化学试题期中模拟试题含解析
- 张家口市怀来县2025年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人类学经典导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俄罗斯国情文化》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汽车轻量化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吉林农业大学《血液流变学与人体健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职业学院《农业企业管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DZ∕T 0054-2014 定向钻探技术规程(正式版)
- 手术室病理标本的固定
- 酸枣仁汤的剂型研究
- 19J102-1 19G61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建筑与结构构造
- 2023年福建泉州交发集团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备考 有机化学基础 课件(共35张)
- 设备移机方案报告
- 2022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附课标解读)
- 旅游行业的客户关系管理与维护
- 基于 Unity3D技术的农场体验游戏的设计与开发
-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