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楼高支模施工方案_第1页
综合楼高支模施工方案_第2页
综合楼高支模施工方案_第3页
综合楼高支模施工方案_第4页
综合楼高支模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支模施工方案湛江中星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综合楼占地 1948 ,建筑高支模面积为 54 ,共六层,建筑高度为 22m,局部 27m。该工程为预应力钢筋砼结构,结构抗震设计设防 7 度,抗震等级三级,建筑物框架结构采用砼强度等级 4.16 下 C40、4.16 上 C30。本工程首层大厅层高为7.8 m ,属高支模,框架梁截面尺寸主要有 5001100、5001000、400 800,一层顶板厚 110 ,屋面板厚 110 ,梁跨度大部分为 6 。模板支撑采用 483.5 钢管搭设满堂顶架 , 模板采用 18mm 夹板加木肋骨。(见梁板支模图)一、计算书1 1 计算依据1、施工结构计算方法与设

2、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版社)2、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3、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4、设计院提供的本工程施工图纸1 2 荷载取值:1、梁板混凝土自重 25KN/m3 。模板、木枋自重 0.5KN/m2 。施工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值 2NK/m2 。均布活荷载值勤1.5KN/m2 。2、荷载分项系数:构件自重取胜1.2,其他各项取1.4。13 模板计算本工程高支模板系统均采用功18 厚木夹模板 ,取最大的梁来验算 ,其截面尺寸为 5501000mm700mm(bh). 侧模计算略 , 可采用加强斜顶撑进行加固处理。一、底模荷载计算:恒载计算值q1=1.2 25 0.55 0.7KN/m

3、。活载计算值 q2=1.4 3.5 0.5KN/m。因模板及支撑体系为临时结构,木模板体荷载系数可取0.9 。二、底模抗弯强度验算:五跨连续支座负弯距最大为Mmax=0.105q112+0.121q212=(0.105 11.55+0.1212.7) 0.32=0.14KN.m 。底模截面尺寸为18550mm,Wn=(1/6) 550182=29700m3三、am=0.9Mmax/Wn=0.9 140000/29700=4.24N/mm2 fm =15N/mm2满足要求。底模挠度验算: I=1/12bh3=1/12 0.55 0.0183=2.67 10-7m4Fmax=0.644q114/1

4、00EI+0.973q214/100EI=O.34(0.64411.55+0.9732.7)/(1001072.6710-7)=3.0510-4m四、挠度 W=fmax/I=3.05 10-4/0.3=1/984 W=1/250符合要求。底模抗剪验算: Qmax=0.606q11+0.62q21=(0.606 11.55+0.62 2.7) 0.3=2.6KNt=1.5Qmax/bh=1.5 2.6 103/(18 300)=0.72N/mm2 fv=1.5N/mm2符合要求1.4.1木枋计算:梁取代5501000700,板厚 120,上层木枋80 80,下层木枋100100。计算未考虑板下木

5、立杆或者板下支顶的卸载作用,计算偏安全。1、上层木枋计算:恒载混凝土=25( 0.55+1.0 ) 0.7 0.5+0.12 (0.3+0.325 0.3=4.63KN模板、木枋 =0.5 0.55 0.3=0.08 0.1KN活载和施工产生的荷载 :(2+1.5) 1.6 0.3=1.68KN 荷载组合 :P=1.2 (4.63+0.1)+1.4 1.68=8.03KN 转为线荷载 :q=8.03/0.3=26.8KN/m抗弯强度验算 :Mmax=PbL/8=8.030.55 1.2 (2-0.55/1.2)/8=1.02KN.m木枋截面抵抗矩Wn=b3/6=0.083/6=8.53 104

6、mm3Am=Mmax/Wn=1.02106/8.53 104=11.96N/mm2fm=13N/mm2 符合要求抗剪验算 :Qmax=P/2=4.02KNT=1.5Qmax/bh=1.5 4020/(80 80)=0.94N/mm2 fv=1.5N/mm2 符合要求2、下层木枋计算; 下层木枋所受的集中力荷载F=P/2=4。02KN( 1)、抗弯强度验算; Mmax=Fa=4。020。3=1。 206KM。m木枋截面抵抗矩Wn=b3/6=1003/6=16.67 104mm3am=Mmax/Wn=1.206106/16.67 104=7.23N/mm2fm=13N/mm2 符号要求(2) 、抗

7、剪验算: Qmax=F=4.02KNt=1.5Qmax/bh=1.5 4020/(100 100)=0.603N/mm2Fv=1.5N/mm2符合要求五、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计算本工程高支架系统均采用 18 厚木夹板模板,荷载取楼面屋面梁板混凝土的投影荷载进行计算,板厚 100,梁截面约束 350350,计算含梁近似按板厚 120 的混凝土均布荷载。 侧模计算略, 可采用加强斜顶撑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一) 、底模计算:恒载计算: q1=1.2 25(3.9 2+1) 0.12 4.7=1.2 5.6=6.72KN/m活荷载计算 :q2=1.4 3.5=4.9KN/m因为模板及友撑体系为临时结构,

8、 木模板体荷载系数可取决0.9 。( 二) 、底模抗弯强度验算Mmax=00.105q112/Wn+0.121q212=(0.1056.72+.121 4.9) 0.332=.14KN.m底模截面尺寸 181000mm,Wn=(1/6)1000182=54000m3am=0.9Mmax/Wn=0.9140000/54000=2.33N/mm2fm=15N/mm2符合要求( 三) 、底模挠度验算I=1/2bh3=1/12 10。0183=1。4710-7m4Fmax=0。644q114/100EI+0 。973q214/100EI=0。334( 0。644 6。72+4.9 )/(100 107

9、1.47 10-7)=7.58 10-4m挠度W=fmax/I=7.58 10-4/0.33=1/435 W=1/250符合 要求。( 四) 、底模抗剪验算Qmax=0。606q11+0。62q21=(0。6066。72+0.624.9 )0.33=2.35KNt=1.5Qmax/bh=1.5 2.35 103/(18 1000)=0.2Nmm2fv=1.5N/mm2符合要求七、钢管脚手架计算(一)、荷载计算1、梁板自重: 5.61.1 1.1=6.78KN2、木枋模板自重 :0.5 1.1 1.1 3=1.82KN3、钢架剪力架自重 :0.3 8=2.4KN恒载小计 :6.78+1.82+2

10、.4=11.0KN4、活荷载均布荷载及振动荷载 :1.5 1.1 1.1=1.82KN 荷载组合 :N=1.2 11+1.4 1.82=13.2+2.55=15.75KN ( 二) 、立杆稳定承载力计算 483.5 钢管抗压强度设计值 : f =205.00N/mm2 483.5 钢管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A=4.89cm2=489mm2由于 N=15750NNNd=f A=100245N,即钢架承载力满足要求。 =10/i10=KIuh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1.58u 计算长度系数 , 参照扣件式规范表 5.3.3;u=1.75h计算高度过 .4m10=K1uh=1

11、.1551.75 1.4=2.83 =10/i=2.83/1.58=1.79=15750/(1.79489)=17.99 f =205.0N/mm2即钢架稳定性满足要求. 。二、模板安装1、支撑前的准备工作12 根据控制轴线用墨斗在底板上弹出柱、墙支撑控制线,控制线距墙 10cm,并在柱墙钢筋上部 50cm做好高程控制点,用以控制梁板模标高。12 搭设模板支撑体系首先用钢管和扣件搭满堂脚手架,即作为柱、墙模的水平支撑,又作为梁板模的垂直支撑。 搭满堂脚手架立杆纵横间距: 当层高 5m 时间距 0.9m,梁底侧垂直于梁轴轴线线方向,单独设立杆支撑,间距 0.9m。设立三至四道(最大间距不超过 1

12、.8m)横杆,且纵横向连成整体,在柱与柱、柱与墙之间加设剪刀撑,模板均固定在支撑体系上。2、柱模支法柱模的安装顺序是: 安装前检查柱模安装校正及检查对角线长度差安装柱箍全面检查校正整体固定柱头找补。安装前要检查模板底部砼面是否平整, 若不平整应先在模板下口处铺一层水泥浆找平, 并加压脚板, 以免砼浇筑时漏浆而造成柱底烂根。一般大于或等于 800 双向设一根 12- 14 对拉螺栓,竖向间距600,柱截面小于 800 的,采用 8080 小方木,方木两端用 12 套箍卡牢,间距为600。3、梁模支法梁模安装顺序: 复核轴线底标高及轴线位置支梁模 (按规范起拱)绑扎钢筋复核梁模尺寸及位置与相邻梁模

13、板连接固定。当梁高等于或小于 750 mm时,梁侧可用木模、小方木顶撑,同时用一条 16 号铁丝双度对拉。当梁大于 750 mm时,4、板模支法按规范规定起拱: 两端支撑的梁或楼板 L/600 ,悬臂梁板 L/300 ,当满堂脚手架搭好后, 根据底板标高铺设水平坊, 间距按定型模板尺寸,然后安装模板。5、模板的拆除拆模时砼强度应达到以下要求:51 不承生的模板(如柱、墙),其砼强度应在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5、2 承重模板应在砼强度达到下表所规定强度时拆模:项次结构跨度 / m按设强度取率 /%1 、板2502702 、梁87081003 、悬梁27021005、3 注意:

14、虽然砼达到拆模强度,但强度尚不能承受上部施工荷载时应保留部分支撑。6、后浇带,施工缝处理梁板后浇带, 施工缝隙处用孔钢网木模封堵。 注意后浇带两侧的梁板在后浇带浇注前变为悬挑结构 , 并将承担上部施工荷载 , 主次梁模板及支撑不能拆除 , 直至最后一层浇筑完毕。7、模板施工注意事项7、1 砼浇筑前认真复核模板位置,柱、墙、模板垂直度和梁板标高,检查预留孔洞位置及尺寸是否准确无误。模板支撑是否牢靠,接缝是否严密。7、2 梁柱接头处是模板施工的难点,处理不好将影响砼的外观质量,此部位一定要精心制作,固定牢靠。7、3 砼施工时安排木工检查模板,砼浇筑到那里,应检查到那里,出现问题及时处理。7、4 在

15、砼施工前,应清除模板内部的一切垃圾,凡是与砼接触的面板都应清理干净。8、模板安装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要求8、1 模板安装施工前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每个人明确用料要求,模板工程安全要求。8、2 各种构件材质和规格必须符合要求。对于钢管锈蚀弯曲、压扁裂纹不得使用。8、3 模板工程要求8、3、1 进行高处装模时,应在外排架搭设够高后,同时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时,才能进行安装。8、3、2 捣浇砼过程中 , 随时检查顶撑的情况 , 对有移动或变形的 , 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 并进行加固处理。8、3、3 工作前应戴好安全帽,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防止掉落伤人,高处作业要系安全带。8、3、4 基底垫层要求,

16、 支模基底必须平整坚实, 四周排水通畅。8、4 整体模板安装好后,必须要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下面为附送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不需要的可以编辑删除!谢谢!毕业论文致谢词我的毕业论文是在韦 xx 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给了我深深的启迪, 论文凝聚着他的血汗, 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对我的工作学习产生了深渊的影响,在此我向他表示衷心的谢意这三年来感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的老师对我专业思维及专业技能的培养, 他们在学业上的心细指导为我工作和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里我要像诸位老师深深的鞠上一躬 !特别是我的班主任吴廷川老

17、师, 虽然他不是我的专业老师, 但是在这三年来,在思想以及生活上给予我鼓舞与关怀让我走出了很多失落的时候,“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 ,对吴老师的感激之情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在此向吴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诚的谢意!感谢这三年来我的朋友以及汽修 0932 班的四十多位同学对我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支持和关心。三年来我们真心相待,和睦共处,不是兄弟胜是兄弟 ! 正是一路上有你们我的求学生涯才不会感到孤独,马上就要各奔前程了,希望(,请保留此标记。 )你们有好的前途,失败不要灰心,你的背后还有汽修 0932 班这个大家庭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你们生我养我,纵有三世也无法回报你们,要离

18、开你们出去工作了, 我在心里默默的祝福你们平安健康, 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会好好工作回报社会的。致谢词 2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老师从选题指导、论文框架到细节修改,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 他渊博的知识、 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这篇论文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才完成的感谢所有授我以业的老师, 没有这些年知识的积淀, 我没有这么大的动力和信心完成这篇论文。 感恩之余,诚恳地请各位老师对我的论文多加批评指正,使我及时完善论文的不足之处。谨以此致谢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开学自我介绍范文:首先,我想说“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