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声求气与语文学习_第1页
因声求气与语文学习_第2页
因声求气与语文学习_第3页
因声求气与语文学习_第4页
因声求气与语文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因声求气”与语文学习,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蒋鹏举 2014年7月,一、诵读诗词,领略声与气的关系,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龃龉不足嗟,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再下第 唐孟郊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听颖师弹琴 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刬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人教版高中语文有一册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列了三个单元: 1)以

2、意逆志,知人论世;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二、“因声求气”说的提出及内涵,1.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声与气的关系 左传昭公二十年曰:“声亦如味。 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 清浊、大小、长短、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则嗟叹之;嗟叹之不足,则永歌之;咏歌之不足,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韩愈答李翊书:“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在进学解里说:“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

3、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文心雕龙知音篇有:“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它圣人贤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己而再三读之,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苏洵上欧阳内翰书),2.清代桐城派提出“因声求气”说,刘大櫆论文偶记曰:“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文章最要气盛,然无神以主之,则气无所附,荡乎不知其所归。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

4、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然予谓论文而至于字句,则文之能事尽矣。盖音节者,神气之迹也;字句者,音节之规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于字句准之。”,音节高则神气必高,音节下则神气必下,故音节为神气之迹。 凡行文字句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学者求神气而得之音节,求音节而得之字句,思过半矣。其要只在读古人文字时,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自然铿锵发金石声。,此外,姚鼐及姚门四弟子梅曾亮、方东树,曾国藩及其弟子等进一步探索,发展

5、了因声求气说。,3.“声、气”等几个概念的内涵,“声”,声音,音节;声波音调。包括几个维度: 高下 长短 平仄上古音分为平上去入,中古音入派三声,但汉语音节分平仄的规律一直没变。 四声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对读平仄两韵之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南宋张炎 平沙催晓,野水惊寒,遥岑寸碧烟空。 万里冰霜,一夜换却西风。

6、 晴梢渐无坠叶,撼秋声、都是梧桐。 情正远,奈吟湘赋楚,近日偏慵。 客里依然清事,爱窗深帐暖,戏拣香筒。 片霎归程,无奈梦与心同。 空教故林怨鹤,掩闲门、明月山中。 春又小,甚梅花、犹自未逢。,如果“声”是指文章音调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气”则指文章于声调、节奏和字句安排之间所体现出来的某种气势,是作家驱遣语言的某种力量,使文章富有活力,体现主体的志向与气质。姚鼐认为“气”是文章的生命之魂: 文字者,犹人之言语也,有气以充之,则观其文也,虽百世而后,如立其人而与言于此;无气,则积字焉而已。,周振甫先生文心雕龙译注“气释”,解释这个术语,云: (刘勰)讲的气,就作家的正义感说,相当于正气;就作

7、家的血气说,相当于气质;就作家的体质说,相当于体气;就作家的才力说,相当于才气;就作家的气势或气概说,相当于气势;就作家的情志说,相当于志气或意气;就作家的语气说,相当于辞气。(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709页),三、“因声求气”,提高语文素养,1.诵读以声得气,气因声成 桐城派文论家都极其重视高声朗读和涵咏妙悟在领悟文章之“气”中的重要作用。 姚鼐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祗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读古文务要从声音证入,不知声音,终为门外汉耳。急读以求其体势,缓读以求其神味。得彼之长,悟吾之短,自有进也。”(惜抱轩尺牍与陈硕士),梅曾亮说:“夫观书者,用

8、目之一官而已,诵之而入于耳,益一官矣。 且出于口,成于声,而畅于气。夫气者,吾身之至精者也。以吾身之至精,抵御古人之至精,是故浑合而无有间也。 国朝人文,其佳者固有得于是矣。 诵之而成声,言之而成文。” (柏枧山房文集与孙芝房书),方东树说:“夫学者欲学古人之文,必先在精诵,沉潜反覆,讽玩之深且久,暗通其气于运思置词、迎距措置之会,然后其自为之以成其辞也,自然严而法,达而臧;否则心与古不相习,则往往高下短长,龃龉而不合。此虽致功浅末之务,非为文之本,然古人之所以名当世而垂为后世法,其毕生得力,深苦微妙而不能以语人者,实在于此。”(仪卫轩文集书惜抱先生墓志铭后),曾国藩在家训中提倡鉴赏诗歌时,“

9、先之以高声朗读,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 “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已,庶可渐入佳境。” 曾门弟子张裕钊答吴挚甫书中,谓: 往在江宁,闻方存之云:长老所传,刘海峰绝丰伟,曰取古人之文纵声读之;姚惜抱则患气羸,然亦不废哦诵,但抑其声,使之下耳。,试读,感受“以声得气,气因声成”,双调夜行船 秋思 元马致远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魏耶?晋耶? ,2.“美读”因声而入境,由于文人作家

10、创作时以声写象,用声传情,所以读者在吟赏时可以由声悟情,循声求象,因声进入作品的意境之中。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递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美读的方法,所读的若是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那样。所读的若是文言,就用各地读文言的传统读法,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不同的声音反映不同的情感基调,比如: 爱气徐而声柔; 恨气足而声硬; 悲

11、气沉而声缓; 喜气满而声高。,3.特别关注虚词因声而入情,清代著名训诂家刘淇在助字辨略自序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盖文以代言,取肖神理,抗坠之际,轩轾异情,虚字一乖,判于燕越,柳柳州所由发哂于杜温夫者邪!”(刘淇:助字辨略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版,1页。),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夸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

12、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4. 以修辞达气盛:排比与对偶,感叹与反问,贾谊的过秦论气势充沛,一气呵成,是古今第一篇气“盛”的文章。从语言的角度看,所谓气盛的文章,多用排比句或对偶句: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

13、心。(按:秦孝公有吞并之心。) (秦孝公殁后,秦化解六国之合纵)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杵)。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按:比较“始皇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要使抒情气氛浓烈,必须多用感叹句和反问句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课堂练习,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