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案:第三单元第九课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_第1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案:第三单元第九课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_第2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案:第三单元第九课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_第3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案:第三单元第九课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_第4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案:第三单元第九课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新课入门须知 知作者 1国殇屈原 ( 见湘夫人相关介绍) 。2燕歌行高适 ( 约 704约 765) ,字达夫,一字仲武,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 “边塞四诗人” 。 有高常侍集 流传于世。 代表作品: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 蓟中作九曲词三首 。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773 819) ,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

2、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下诗文作品达600 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代表作有 溪居江雪渔翁。4菩萨蛮温庭筠 ( 约 812约870) ,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代表作品:商山早行过陈琳墓菩萨蛮十四首 望江南等。5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 生卒年不详 ) ,一作舜臣,字景贤,或作嘉贤,元代著名散曲、杂剧作家,江苏扬州( 今扬州市 ) 人,一生著述甚多,著

3、有散曲集睢景臣词。杂剧有莺莺牡丹记 千里投人屈原投江等,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哨遍高祖还乡。 知背景 1国殇这首诗是祭奠人间为国牺牲的将士的。楚怀王时楚国多次和秦国交战,楚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抗击强秦,英勇杀敌,前赴后继。屈原写这篇作品就是为了歌颂楚国将士为保卫国家不惜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豪迈精神。2燕歌行自唐开元十八年(730年) 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开元十五年(727 年 ) ,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4、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唐宪宗元和十年(815) 秋天,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这就是著名的 “二王八司马” 事件。 元和十年, 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师,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柳宗元改谪柳州刺史。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多年的贬谪生活使柳宗元倍感仕

5、途险恶、人生艰难。元和十年诗人到达柳州以后,登楼之际,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写成了这首诗。4菩萨蛮据唐才子传和北梦琐言记载,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相国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据此可知菩萨蛮十四首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其时当在大中后期(850 859) ,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5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据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十二年十月,刘邦在评定淮南王英布的反叛后,归途中路过沛县时,曾大摆筵席,招待故人子弟,并在席间唱大风歌,着实风光了一场。本曲就是以这一史实为题材写成。 知常识 1花间词花间词是以唐代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

6、主要特征的词。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得此名。花间词题材狭窄、情致单调,以表现闺情宫怨、离别相思为主。词风秾艳,多堆砌华丽的词藻来形容女性的容貌和服饰,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和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2般涉调词曲音乐的十二宫调之一。属于般涉调的词牌主要有“木兰花”“玉树后庭花” “苏幕遮” 等;属于般涉调的曲牌主要有“耍孩儿”“哨遍”等。3十二宫调十二宫调包括“正宫、黄钟宫、般涉调、越调、中吕宫、大石调、南吕宫、商调、商角调、仙吕宫、双调、小石调”等。一、字音识记1车错毂 兮(g )2.躐余行 (li h n

7、g)3左骖殪 兮(c n y ) 4.霾两轮兮 (mi)5絷 四马 (zh )6.天时怼 兮(du )7. 金(chu ng)8.旌旆 (p i)9草腓 (f i)10.瀚海(h n)11玉箸 (zh )12.飘飖 (y o)13惊风乱飐 (zh n) 14.薜荔 (b l)15鬓 云(b n)16.绣罗襦 (r )17鹧鸪 (zh g ) 18.胸脯 (p )19抬头觑 (q )20.拽埧 (zhu i j)21几斛 (h )22.揪捽 (zu )23銮舆 (lu n y )二、词语释义1车错 毂兮短兵接错:交错2矢 交坠兮士争先矢:箭3凌 余阵兮躐 余行凌:侵犯躐:践踏4霾两轮兮絷四马絷:

8、绳索绊住了马足5援 玉枹兮击鸣鼓援:拿、握6天时怼 兮威灵怒怼:怨恨7平原忽 兮路超远忽:渺茫8首身离兮心不惩 惩:悔恨9诚 既勇兮又以武诚:诚然、确实10汉家烟尘 在东北烟尘:战争11男儿本自重横行横行:纵横驰骋,无所阻拦12.金伐鼓下榆关:击打13旌旆逶迤 碣石间逶迤:蜿蜒不绝的样子14山川萧条极边土极:穷尽15胡骑凭陵 杂风雨凭陵:恃势欺凌16大漠穷秋塞草腓 腓:枯萎17身当恩遇常轻 敌轻:藐视18边庭飘飖 那可度飘飖:形容长风万里19绝域 苍茫无所有绝域:极远之地20寒声一夜传刁斗刁斗:军中铜制用具,日以作炊,夜以敲更21死节 从来岂顾勋死节:为国捐躯的志节22城上高楼接大荒接:连接。

9、一说,目接、看到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23惊风乱飐芙蓉水飐:吹动24鬓云欲度香腮雪度:飞越,这里是纷披的意思25新贴绣罗襦襦:短衣、短袄26这差使不寻俗不寻俗:非同寻常27索 应付索:必须28匹头里几面旗舒 舒:飘展,展开29你身须 姓刘须:应该30你本身做亭长耽 几盏酒耽:嗜好,沉迷31差发内旋拨还旋:立即三、名句默写1.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2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3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4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5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6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7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8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10、9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10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11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12.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13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14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15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16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17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18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19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20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21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22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23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24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25惊风乱飐芙蓉水,密

11、雨斜侵薜荔墙。26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27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28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29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30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31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了解行文脉络1国殇精神永存赞中有叙叙中有赞2燕歌行基调:慷慨悲壮事: ( 战争 ) 出师战败被围结局( 心愿 )人: ( 四组对比 ) 唐军敌军士卒将军征人思妇古将军今将军景:塞外肃杀阴惨的秋景大漠衰草孤城落日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愁思茫茫(苍凉、豪迈)阻隔(重寂寞(共遮、九来曲)滞)4菩萨蛮5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高祖见驾鄙视 滑稽还乡骂驾无赖 可笑二、把握文章主旨1国殇本诗通过对激励

12、悲壮的战斗场面的描述,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英勇献身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首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赞歌。2燕歌行本诗描写了唐军士卒慷慨赴边、转战绝域的情景,高度赞扬了他们为国立功、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也表现了他们久战不归、两地相思的苦闷,并给以深切同情;同时还揭露了军中官兵对立、苦乐悬殊的事实,抨击了将帅的腐败无能。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本诗借景抒怀,通过对登柳州城楼所见景物的描写,曲折地谴责了当时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人士的打击和迫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由此而生的悲愤心情和对同贬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4菩萨蛮

13、此词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着装的描写,用“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描绘出女子闺中生活情态,含而不露地写尽了闺中人的恹恹情态和寂寞心怀,给人以女性化的审美感受。5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文中通过对乡中接驾的准备、车驾的排场和汉高祖当年的寒酸与劣迹等内容的叙述,揭露了“帝王之尊”的虚伪与可笑,粉碎了“真命天子”的神话和藏在黄袍之后的真正面目。流露出了作者对刘邦式人物形象的蔑视、斥责的情感。一、阅读国殇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这首诗是如何生动地再现悲壮激烈的战斗场面的?答:提示:本诗对战斗场面的描写异常出色。 如第一部分描写战斗过程, 诗句不多, 但内容丰富,笔法灵活。短短十句诗记叙了楚军披挂上阵

14、,与敌交战,兵败身死的完整过程。其中既写了敌军人多势众,进攻凶猛,又写了楚军士气昂扬,奋力死战;既有短兵相接,箭矢交坠的细节描写,又有天怨地怒、尸横原野的气氛渲染;既写了士兵披坚执锐,奋力冲杀,也写了将帅援枹击鼓,临阵指挥的场景。2这首诗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试举例分析。答:提示:文章用简练的笔触勾画出楚国将士的英雄形象。如“操吴戈兮被犀甲” “带长剑兮挟秦弓”二句,前者用“吴戈” “犀甲”描绘出楚国将士的雄姿,恰又为下文描写他们牺牲之壮烈打下了基础; 后者用 “长剑”“秦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楚国将士的勇武姿态和至死不屈的气概,增强了诗歌的悲壮色彩。二、阅读燕歌行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3这

15、首诗展现了哪几种情境?表现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感情?答:提示:情境一:声势浩大的出征行军,“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情境二:军情紧急,战场惨烈,“校尉羽书飞瀚海” “战士军前半死生” 。情境三:前方将领只顾自己寻欢作乐,不顾士兵死活,“美人帐下犹歌舞” 。情境四:将士顽强杀敌,报效国家,“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情境五:前方将士凄凉悲壮,艰难岁月,“边庭飘飖那可度” “寒声一夜传刁斗”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情境六:征人、思妇之间的怀念和痛苦,“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表现了诗人对前方将士的赞扬,对他们的凄惨遭遇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对腐败将领的鄙弃等情

16、感。4“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提示:作者连用“大漠” “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出了一种荒芜、衰败、冷落、凄凉的意境,烘托了残兵败卒凄凉的心境。三、阅读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5“愁思”贯穿全诗,试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答:提示:首联登高望远,引出愁思;颔联见到芙蓉、薜荔横遭摧残,引起身世之感,又添愁思;颈联,远望友人,岭树重遮,江流阻断,使人愁肠百结;尾联音书断绝,各滞一方,倍感寂寞,愁思更深。“愁思”贯穿全诗。6“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这两句诗有何含意?答:提示:这两句写在城楼上

17、眺望夏天暴雨的景象,同时有感慨仕途风波险恶之意。暴风肆虐,抽打着水中的芙蓉;密雨施狂,侵袭着墙上的薜荔。芙蓉与薜荔象征着美好与芳洁的人格,暗含了对自我品格的肯定;“惊风”“密雨”象征着摧残自己的邪恶势力,也正切合柳宗元遭谗受谤被贬谪的处境。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险恶处境的忧虑和愤慨。四、阅读菩萨蛮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7词中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表现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弄”字有何作用?答:提示: (1) 表现出了诗中的女主人公独居深闺,无人欣赏的孤独寂寞。(2) “弄”字有反复摆弄、欣赏之意。写出了女主人公情感的千回百转,虽然容貌娇美,却因无人欣赏而感到无限幽怨的情态。8这首词塑

18、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女子形象,试分析其表现手法。答:提示: (1) 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2) 比喻、借代。 “鬓云欲度香腮雪” ,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美。 “小山重叠金明灭” ,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出了闺中女子外表的娇美。(3) 细节描写。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穿衣等一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五、阅读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9这篇套曲构思的新奇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提示:构思新奇是这篇套曲的最大长处,也是该曲传诵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新

19、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选取了一个新奇的视角。作者以乡民的视角来叙述。以乡民的“无知”为手段,将皇帝的仪仗、銮驾、导驾官等被认为是神圣威严的东西及大人物变成了滑稽可笑的嘲讽对象。运用大胆想象,采用童话式的处理方法。将乡民见皇帝时,当众揭皇帝的老底,数说皇帝的种种丑事,并逼皇帝还债这种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写在曲中,借助童话式的夸张性和荒诞性扫尽皇帝的威风,把他的劣迹一一抖搂出来,使读者明白,那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汉高祖刘邦原本不过是个村夫酒徒和流氓无赖。国殇1渲染、夸张手法描写战斗场面,作者用“车错毂兮短兵接”“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等句子,极力渲染战斗的激烈和残酷。用“旌蔽日

20、兮敌若云”“天时怼兮威灵怒” ,极力夸张敌军之强和战斗的残酷。这些渲染和夸张,有力地衬托了“矢交坠兮士争先”“援玉枹兮击鸣鼓”等诗句,从而突出了战士们英勇刚强的气概。2格调高昂悲壮诗中所描写的战斗是十分悲壮的,但作者所表现的战士的形象是英勇无畏、奋勇争先、情绪高昂慷慨的,作者抒情的主调又是热烈赞扬战士们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因此,场面虽然悲壮,却洋溢着高昂的战斗激情,使全诗富有英雄主义的色彩,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燕歌行1对比手法从大段落来看,出兵时的金鼓震天和战败后的困苦凄凉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和将军的恃宠贪功形成对比,士兵的辛苦久战、室家分离和将军的

21、临战失职、纵情声色形成对比,结尾提到李广,又是古今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寓意深刻。此外,诗歌用韵四句一转,显出跳跃奔放的气势。2铺垫与衬托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身当恩遇常轻敌”可谓直抒胸臆,正面指出失败的原因,抨击边将的无能与腐败。诗中对“大漠穷秋”“孤城落日”等萧条、荒凉环境的渲染,有力地烘托了战场上战士“力尽”、势孤、“斗兵稀”的悲壮气氛,加强了对“身当恩遇常轻敌”的边将的控诉,仍含有强烈对比。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当诗人登上柳州城楼,纵目远望,视线所及的客观之景,是无所不包的。然而,最触动情怀的却是他摄入诗中

22、的“芙蓉水”和“薜荔墙”,这里的“芙蓉水” “薜荔墙”显然是另有深意的。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经常拿“芙蓉”“薜荔”这些花草来形容自身的志行高洁,柳宗元如此写景,暗含了对自我品格的肯定;而“芙蓉水”遭“惊风乱飐”,“薜荔墙”受“密雨斜侵”,也正切合了柳宗元遭谗受谤被贬谪的境遇。诗人选取这两个景物入诗,正是主客观融合、统一的表现。2感情真挚,委婉含蓄诗人与刘禹锡等四位好友,一同遭受贬逐,又“共来百越文身地”,天各一方。既是这样,彼此就应音书频寄,常来常往,音讯不断才是。可是,“犹自音书滞一乡” ,音信阻隔,竟不能相互慰藉。这茫茫愁思,真不知如何排遣得了。“犹自”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战友们的殷切怀念之

23、情。全诗构思精妙,抒情委婉深沉,把一腔难于言说的思想感情婉转托出,含蓄蕴藉。情调虽较低沉,却富有感染力量,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菩萨蛮1运用白描手法而又辞藻绮丽这首词纯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词人正像一个高明的导演,通过一架摄像机客观地摄录下女主人公起床后的一系列动作,似乎不带一点私人感情,也不作任何旁白。但是,只要我们细细地体味,词人无疑是匠心独运地选取了一些能够表现题旨的镜头,只是表达得非常委婉含蓄而已。温庭筠词的绮丽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辞藻堆砌和铺陈,而是词人感情和心态的一种艺术表现方法。2反衬手法词中成功地运用了反衬手法。如: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般

24、涉调哨遍高祖还乡1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全文八支曲子分为三层意思:先写社长告示,乡民被迫迎驾的忙乱情景;接着又对刘邦的极其奢华的仪仗队进行嘲笑和讽刺;最后嘲讽刘邦的骄傲丑态及揭他的老底,数落他的无赖行径,表示对他的蔑视。全篇浑然一体,错落有致,有一气呵成之感。2语言诙谐、幽默( 使用口语、俚语)比如用“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 “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 “鸡学舞”“狗生双翅” “蛇缠葫芦”等一系列幽默诙谐的语言来描写月、日、凤、虎、龙五面旗,这就富有讽刺的意味。元曲最大的特点是使用口语、俚语,读起来明白、流畅、生动,与唐诗宋词用语力求典雅完全不同。口语运用得好,可使人物性格鲜明清晰。素材主题友谊 课内提

25、炼 士穷乃见节义元和十年,柳宗元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司马,期满进京,又外任为柳州刺史。他得知刘禹锡 ( 字梦得 ) 被贬为播州刺史时,流着泪说: “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于是,柳宗元“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即向朝廷 求,上奏 皇帝,愿用自己上任所住的柳州与刘禹 ,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无怨。恰好有人把梦得的事上 皇上,梦得被改任 州刺史。 愈在 述柳宗元的上述事 后,感 道:“ 呼,士 乃 !”刘禹 与柳宗元之 的 种 友之情,有如夜空中的明月,有如黑暗中的 光,千百年来,一直照亮着中国文 与政 的一片天空

26、。 外延伸1世 友情巴金和冰心之 的友 ,是文 公开的一段佳 。从上世 30 年代相 , 60 余年以来,他 一直以姐弟相称,巴金是冰心的“老弟” ,冰心是巴金的“大姐” 。 1985 年中国作家 刊, 才提 ,把那篇写巴金的文章,取名 巴金 个人 ,并嘱一定要 冰心老人。后来,冰心在 中 : “ 目我同意, 巴金 个人是写不尽的。”1994 年,冰心在巴金画像旁 写 言: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此 当以同 之。 ”同年,巴金 冰心的 字: “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 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 。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2名言警句(1) 友

27、是一棵可以庇 的 。柯 律治(2) 友 是灵魂的 合, 个 合是可以离异的, 是两个敏感,正直的人之 心照不宣的契 。伏 泰(3) 友 需要用忠 去播种,用 情去灌 ,用原 去培养,用 解去 理。 克思(4) 真正的友 无 从正反看都 一 ,不可能从前面看是 薇而从后面看是刺。 克特(5) 友 使 倍增,悲痛 减。培根 运用点 友 ,是人生最珍 的感情之一,古今中外不知多少名人用多少 美的 句歌 与 美 它。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 生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只是一片繁 的沙漠。共同的志向,共同的趣味,共同的遭遇,使刘禹 与柳宗元 下了深厚的友 。他 在 境 相互支持;在天涯 落 ,互相砥砺。

28、他 的友 ,成就了一段文 佳 。冰心与巴金的友 , 跨越了一个世 ,他 将友 成了一曲 人的 章,永 感 着后人。( 时间: 40 分钟分值: 50 分 )一、基础巩固 (15分,选择题每小题 3分)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刚强兮不可凌 凌:侵犯b身当恩遇常轻敌轻:蔑视c死节 从来岂顾勋死节:为捍卫节操而死d江流曲似九回肠回:回环解析:选 c 死节:为国捐躯的志节。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少妇城南 欲断肠海天 愁思正茫茫美人帐下犹歌舞矢交坠兮士争先身既死兮神以灵 身当恩遇常轻 敌 征人蓟北 空回首a / / b / / c / / d /

29、/ 解析:选b 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3下面的诗歌抒情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b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c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d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解析:选d 以荒居、黄叶写自己的辛酸和悲哀。a 项,以红花盛开衬凄凉哀怨;b 项,以红叶青山衬离别之苦;c 项,以花开莺语衬家国之愁。4名句默写。 (6 分 )(1)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屈原国殇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屈原国殇 )(

30、2)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3)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4)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温庭筠菩萨蛮)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温庭筠菩萨蛮)二、阅读鉴赏 (27 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秋晓行南谷 经荒村柳宗元杪秋 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 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 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杪(mi o)

31、 秋:即深秋。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1) 此诗写景紧扣“秋”字,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秋色?(4 分 )答:(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4 分 )答:答案: (1) 霜露、黄叶、寒花。(2) 落寞、孤愤,旷达而又无奈之情。 前六句借景抒情: 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借一系列悲凉秋景传达出内心的落寞和孤愤之情。后两句化用典故明情:借庄子的 “机心” 之言,故作旷达,表达自己很久以来已不在意仕途得失,没有了机巧之心。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的无奈之情。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过 分

32、 水 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 注 一夜声。 注潺湲:水流动的声音。(1) 韩愈在论述七言诗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六字寻常一字奇。简要指出“溪水无情似有情”一句中的“似”字“奇”之所在。(4 分 )答:(2) “惜别潺湲一夜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4 分)答:答案: (1) “似”字将人的主观情感注入客观景物之中,使本无生命的溪水充满了情趣;在结构上,这个字勾连以下三句, “同行”“分头”“惜别”这些情感皆由此而来。(2)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本无生命的溪流充满了人的惜别之情,显得情趣盎然。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1

33、1 分 ) 双调 殿前欢夏薛昂夫柳扶疏,玻璃万顷浸冰壶 注 。流莺声里笙歌度,士女相呼。有丹青画不如。迷归路,又撑入荷深处。知他是西湖恋我。我恋西湖? 注冰壶:此处指月亮。(1) 曲中作者为什么对西湖的夏日景象产生出了“有丹青画不如”的感受?(5 分 )答:(2) 宋代词人李清照如梦令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 ( 通怎 ) 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与薛昂夫曲中“迷归路,又撑入荷深处”都有表现流连忘返,乐而迷路的相似之处,但在表达这种感情的写法上有所不同。试简要说明这种写法的不同。(6 分 )答:答案: (1) 看到的是西湖夏日柳枝扶疏、碧水万顷、月影沉璧、流莺啼鸣、笙歌婉转,青年男女互

34、唤嬉戏的景象,感到难以用笔画出。 ( 或:诗人面对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实有虚的美丽动人景象,感到难以用笔画出。 )(2) 李词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出的是担心和“惊起一滩鸥鹭”的惊喜,而薛曲则运用了拟人方法表现出对西湖喜爱的感情。三、语言运用 (8 分 )8不改变句意,把下面的长句改成几个意思连贯的短句。(4 分 )历史剧屈原叙写了战国时代楚怀王不图自强,不辨敌友,梦想依附秦国,屈原虽然“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却依然深怀爱国热忱,同朝廷绝齐亲秦的反动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答:答案:战国时代楚怀王不图自强,不辨敌友,梦想依附秦国;屈原虽然“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却依然深怀爱国热忱。历史剧屈原叙

35、写了屈原同朝廷绝齐亲秦的反动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9认真观察这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反映的社会现象:解决的办法:解析:本题要求从反映的社会现象和解决办法两个角度诠释漫画。诠释漫画内容,要注意两点:漫画中变形的内容。这幅漫画变形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名校变成了大花盆,而普通学校变成了小花盆;二是教育资源只针对名校而没有涉及普通学校。变形内容体现的社会( 人生 )意义。从漫画中可以看到,教育资源集中在名校使得普通学校连一朵花都没有了。至于解决的办法,可以从如何均衡教育资源的角度分析。答案: ( 反映的社会现象:) 教育资源向名校倾斜,使得名校独大,普通学校越来越弱。( 意思对即可

36、)( 解决的办法: ) 加速改革进程,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言之成理即可)( 时间: 150 分钟分值: 150 分)一、基础巩固 (18 分,选择题每小题3 分)1下列各句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b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c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晴天亦老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解析:选c 晴情。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径 须沽取对君酌径:径自,拿来b首身离兮心不惩 惩:惩罚c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拉开弓d山川萧条极边土极:穷尽解析:选d a 项,径:即、就;b 项,惩:悔恨;c 项,张:演奏。3下列各句中朗读停顿划分不准确的

37、一项是( )a惊风 / 乱飐 / 芙蓉水,密雨 / 斜侵 / 薜荔墙b过春风 / 十里,尽荠麦/ 青青c小楼 / 昨夜 / 又东风,故国/ 不堪回首/ 月明中d故垒 / 西边,人道是,三国/ 周郎赤壁解析:选b 前后两句均为动宾结构,在动词后停顿。应为:过/ 春风十里,尽/ 荠麦青青。4下列语句中加点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 心。 李杜已远,惟有几箱新乐府 ;湖山之边,尚有三座旧 祠堂。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占男儿一放翁。a杜甫李商隐苏轼b李白白居易陆游c杜甫白居易陆游d李白李商隐苏轼解析:选c 抓住“草堂” “新乐府” “放翁”等有指向性的地名、名号或文学现

38、象来判断。5名句默写。 (6 分 )(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3)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4)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5)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6)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二、阅读鉴赏(60分 )(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 题。 (9分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

39、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 “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 ,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 不似鹰鹞猛悍桀骜, 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 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

40、一行书绛霄” “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 ”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 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 栖息房梁的燕、 兀立江滩的鹤鹭, 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在中国古代诗词中,

41、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 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 ;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6下列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b 雁迁徙 行序整 ,符合中国人喜 整

42、 划一的 美情趣,能激 人 的 忱。c 雁健 ,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 很容易 想到 光明与温暖的追求。d 雁 翔 ,常 集数十只、上百只,其 容相当壮 ,容易引起人 无限的遐想。解析: c “ 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是“ 雁随阳”的 美感受。7下列古代咏雁 ,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 合、互 渗透”的一 是(3 分 ) ( )a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 西 。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 穹。b 志不汝 , 翼起高 ,但当养羽翮, 必有期。c“洞庭波起兮 雁翔, 瑟瑟兮野 ”,“雁 高兮 ,空断 兮思愔愔”。d塞下秋来 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声 角起 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 无 。羌管

43、悠悠霜 地解析: d 范仲淹的 家傲一 ,既有因秋 塞下雁去衡阳而引起 人 月流逝的无 感慨,又有因 月流逝而 定 人建功立 、 不我待的 国信念。“雁”意象在此 中不再 是主体悲苦情感的抒 体,更 重要的是起着警 、催人 的 极作用。a、c 两 重写景, b 重言志。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 法不正确的一 是(3 分 )(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 美基 一般表 凄清低婉, 雁的 美基 主要表 高 。b中国古代 常以“ ” “奔 ”,“冥 ” “ 豹” ,“摩天 ” “ 海蛟”,主要体 了古人的“亦 亦柔”“雄 悲壮”的 美感受。c 雁列 翔 , “人”字形与“一”字形之 不断更替, 中呈 出 明的回旋往复之美。d情景互生、物我 辨、天人合一的 境界是中国古代 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 不乏其例。解析: b 体 的 是“ 忍 ”的 美感受。( 二) 下面 首唐 ,完成9 10 。 (11 分 )登金陵 凰台李 白 凰台上 凰游, 去台空江自流。吴 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9这首诗用了多种抒情表意的方法,请指出来。(5 分 )答:答案:一、二两句用典 ( 传说 ) 抒情,三、四两句用典 ( 叙事 ) 抒情,五、六两句借景抒情,七、八两句借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