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脂肪的吸收利用与脂肪乳化技术的应用.ppt_第1页
饲料中脂肪的吸收利用与脂肪乳化技术的应用.ppt_第2页
饲料中脂肪的吸收利用与脂肪乳化技术的应用.ppt_第3页
饲料中脂肪的吸收利用与脂肪乳化技术的应用.ppt_第4页
饲料中脂肪的吸收利用与脂肪乳化技术的应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脂肪乳化技术在肉禽的应用,山东信得药业有限公司,能量在饲料中的作用,维持生存 生长发育 劳役 繁殖 产肉、蛋、奶、毛等,脂肪最有效的能量来源,三大基本供能物质: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能比较: 1kg蛋白质 4.7Mcal 代谢能 1kg碳水化合物 4.3Mcal 代谢能 1kg脂肪 8.8Mcal 代谢能 脂肪含能是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的2.25倍,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加明显,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脂肪

2、额外能量效应机制: 第一,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间存在协同作用,不饱和脂肪酸键能高于饱和脂肪酸,促进饱和脂肪酸分解代谢。 第二,脂肪能适当延长食糜在消化道的时间,有助于其中的营养素更好地被消化吸收。另外,因脂肪的抗饥饿作用使鸡更安静,休息时间更长,用于活动的维持需要减少,用于生产的净能增加。 第三,脂肪酸可直接沉积在体脂内,减少由饲粮碳水化合物合成体脂的能量消耗。,除简单脂类参与体组织的构成外,大多数脂类,特别是磷脂和糖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促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在小肠的吸收。 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溶剂,促进维生素的吸收。 形成新组织和修补旧组织不可缺少的物质。类脂中的固醇、磷脂

3、等广泛地存在于机体内的器官、组织细胞中。,脂肪的其他作用,脂肪的其他作用,合成维生素的原料,如维生素D2和D3。 提供必需脂肪酸。 构成脑组织的成分。 降低饲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减少污染。,脂肪的消化吸收过程,饲料采食 脂肪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才能吸收 消化的先决条件是形成乳化脂肪微粒 先在胃酸和肠蠕动下脂肪得到初步乳化 在小肠中与胆汁混合形成乳化脂肪微粒 脂肪酶在脂肪微粒的水油交界面分解脂肪 消化成脂肪酸和甘油一酯,被吸收,脂肪对饲料品质的不利影响,为颗粒饲料的制粒带来了困难,尤其是动物性油脂需先液化后再喷到饲料上,而且量一大很难制粒,加大了生产颗粒的劳动量和难度,还增加了生产成本。 引起鸡的

4、消化不良和下痢。如消化吸收不良,则引起拉稀,不但不促进生长,反而停止生长,饲料转化率降低。,降低胴体品质,在饲料中加入脂肪后,如代谢转化不当,会造成大量的脂肪堆积。 油脂的酸败,油脂长期在空气或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使其变性,产生有害物质,酸败的油脂是有害的,过量食入会出现缺硒或维生素E类似的症状。 酸败的饲料营养价值下降,维生素遭到破坏,肠道微生物发生变化,引起采食量下降和拉稀。,脂肪对饲料品质的不利影响,影响动物对脂肪消化吸收的因素,1、畜禽消化生理的不同:如禽类消化道短,排空速度快油脂进入消化道后得不到充分得乳化,影响吸收;胆汁分泌能力有限不能与进入肠道的脂肪完全混和形成乳化脂肪微粒; 2、

5、病理因素:某些病原体侵害胰腺、胆囊、肠道等,更加导致脂肪酶、胆汁等消化酶的分泌不足与排泄障碍,影响脂肪的吸收; 3、固有因素:脂肪消化和吸收的最大困难是以水为媒介处理不溶于水的物质。脂肪酶分解脂肪的过程是在水溶液中进行(酶促反应),脂肪本身不溶于水,分解过程中脂肪在水溶液中产生的表面张力影响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影响脂肪吸收。,影响脂肪消化吸收的因素,4、畜禽生长阶段(年龄):幼龄动物消化道发育不完全,胆汁酸盐和脂肪酶分泌不足以消化吸收饲料中的油脂,被幼龄畜禽排出体外。 5、油脂添加量:肉鸡后期及哺乳母猪日粮中油脂添加比例超过3时,添加的高比例油脂所需要的胆汁酸盐量大大超过了畜禽体内能够分泌的量

6、,油脂的乳化不彻底,常导致畜禽的腹泻,造成畜禽生产的损失。 6、油脂來源与油脂组成 : 不同来源的油脂所含脂肪酸链的长短及饱和程度不同,消化率存在差异。 。,常用的主要脂肪源,植物性油脂: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熔点低,磷酯多,容易形成乳化微粒,消化率高,但是价格高。 动物性油脂: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磷酯少,熔点高,不容易形成乳化微粒,消化率低,价格低。 混合性油脂:吸收率中等,能值低,品质不可控,价格中等。,肉鸡对不同来源脂肪的消化率,摘自:Poultry Nutrion,营养物质 雏鸡料 中期料 后期料 代谢能 Kcal/kg 3100 3200 3200 粗蛋白质 % 23 20 18 应用

7、植物性来源的饲料配制肉仔鸡日粮,能量 很难达到肉仔鸡的要求。例如:玉米3300kcal/kg, 豆粕 2450kcal/kg,油脂8800kcal/kg。,肉仔鸡对能量的需要,植物性脂肪价格“壁垒”和动物性脂肪利用率“瓶颈”,植物性脂肪价格高,在饲料竞争日趋激烈的“微利”时代,饲料中添加植物性脂肪带来的是利润的损失。 动物性脂肪价格较低,但其消化率低,据有关资料报道:8周龄以上的肉鸡对于牛油的利用率仅达75%左右。,动物性油脂+?=植物性油脂 脂肪乳化剂 大大提高动物性脂肪的消化吸收率。,乳化和乳化剂,两种互不相混溶的液体,当其中一种液体以微小液滴的状态分散于另一种液体时所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称

8、为乳状液,形成乳状液的过程称为乳化作用。 乳状液大致可分为两种:水中油滴型和油中水滴型,也称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还有一类是非常复杂的多重乳化液。 乳状液这种分散体系一般很不稳定,往往需要加入第三者乳化剂,乳化剂是在混和液中加入能使乳液稳定的第三种成份,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种。,脂肪的乳化,脂肪在水中是不可溶解的,只有经过乳化后才能被消化吸收。乳化包含两个不可混合的相,其中一个以微小的颗粒均匀分散在在另一个中。一般说来,小肠内的乳化是一种水包油(O/W)乳化,即油相分散在水相中。 脂肪乳化剂是一种微粒,属于表面活性剂的一种,其分子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两个部分。亲水基一般是能溶于水或能被水所润湿的原子团

9、,如羟基等。亲油基则是与油脂中烷烃结构相似的、能互溶的原子团,如烷基等。它排列在不可混合相之间的接触面上,避免了不可混合相的过快分离。,乳化剂的作用原理 (乳化剂分子),图中分子蓝头代表亲水端,可以与水紧密结合。 图中分子底部尾线代表疏水端,可以与不溶于水的物质紧密结合。 通过乳化剂分子的作用,就可以使不溶于水的物质,充分与水融合,增大两相界面。,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Hydrophilty and Lipophilyty Balance,乳化剂一般分为油包水型和水包油型两类, 以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 ilty and L ipoph ilyty Balance, 简称HLB)

10、表示其特性 规定100%亲油性的乳化剂HLB值为0,100%亲水性乳化剂HLB为20, HLB=20(1-S/A) S=酯的皂化值 A=脂肪酸的酸值 以亲水头占优势的顶部分子很容易溶于水中。HLB值高 底部分子则容易溶于油或有机物,从而使水分分散于 油中。 HLB值低 HLB值提供有关可能应用范围的信息。,脂肪乳化剂作用的表现形式,核心作用:与水的缔合作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促进乳化过程。 界面吸附,定向排列,胶束形成 脂肪乳化剂与淀粉或蛋白质等成分相互作用,改善营养物质的结构及流变性乳化剂的抗老化作用,分散蛋白质分子,增加与蛋白酶的接触面积,提高消化率 改进油与结晶脂肪酸分子上下羟链的紧密堆

11、砌;羟链倾斜度不同使水更均匀的分散油中,有效促进乳糜微粒的形成,这对增强脂肪或能量的吸收和利用尤为重要。,胶束的形成,亲水基团受水的吸引而伸向水溶液,疏水基团则受水的排斥而向空气,整齐地排列在溶液的表面而生成为单分子层的薄膜和胶束,溶液的表面张力逐渐下降,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后,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离子或分子便自行缔合而成为球状(有时也成为层状或棒状)的聚集体,即所谓胶束,以疏水基团朝内,亲水基团向外的形式存在,乳化剂对蛋白的影响 提高蛋白溶解性,由于蛋白质的疏水部分排出水,蛋白本身聚集在一起形成球状。 蛋白本身含有很多无极性的氨基酸,乳化剂可以分散蛋白分子,提高蛋白溶解性能。,脂肪乳化剂体外作用模

12、拟图,温度,酸碱度 玻璃棒的机械搅拌和肠道的蠕动 体外的模拟仅仅是为了更清楚地让大家认识乳化剂的作用过程 体外的模拟体内的实际过程,饲料生产中常用的乳化剂,1、磷酯 大豆磷脂:饲料中添加的大豆磷脂一般有三种规格的产品:一是浓缩磷脂,这种磷脂产品为深棕色粘稠状液体;二是膨化磷脂,是将浓缩磷脂用膨化玉米、秸秆等吸附并搅拌均匀的脂类;三是大豆粉末磷脂,是以浓缩磷脂为原料,脱去其中的豆油成分而成,是一种纯品磷脂。三种磷脂产品的营养价值和乳化性依次是:大豆粉末磷脂、浓缩磷脂和膨化磷脂。 卵磷脂:豆类籽实中的卵磷脂常用作外源乳化剂。卵磷脂能增加胆汁盐微粒的尺寸,使更多脂肪酸可能被结合,更有利于被脂肪酶消化

13、。另一方面,卵磷脂提高了胆汁盐微粒增溶长链饱和脂肪酸和甾醇类的能力,但卵磷脂的添加仅提高了长链饱和脂肪酸的消化率,对植物油消化率的提高没有影响。,2、胆汁酸:是动物体内胆固醇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固醇类物质。胆汁酸具有表面活性作用,它的分子结构一端为烷基,具有亲油性,可以和油脂类结合,另一端为羟基和羧基,具有亲水性。在动物体内胆汁酸最重要的功能是消化食物中的脂肪和脂溶性物质。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胆汁酸不仅起到辅助脂肪酶的作用,同时能够增强脂肪酶的活性。食物中的脂肪通过胆汁酸的作用而被乳化,并且被脂肪消化酶消化。消化产物包含在胆汁酸的微粒中,并被小肠中的绒毛膜吸收。,饲料生产中常用的乳化剂,3

14、、牛磺酸:化学名为2-氨基乙磺酸,是具有简单化学结构的含硫氨基酸,它以游离形式大量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几乎所有的脏器中,是人及动物的重要营养物质。动物体内的牛磺酸是肝脏合成胆酸的一种成分。添加牛磺酸还可抑制胆结石形成,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饲料生产中常用的乳化剂,4、单甘酯和蔗糖酯 单甘酯为油状、脂状或蜡状,色泽为淡黄或象牙色,有油脂味或无味,具有优良的感官特性。单甘酯不溶于水和甘油,但能在热水中形成稳定的水合分散体,14个碳以上的单甘酯能与水形成凝胶形水合物,为亲油性乳化剂。 蔗糖脂肪酸酯简称蔗糖酯,是由蔗糖与C8C22等食用脂肪合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总称,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

15、亲水性乳化剂。,饲料生产中常用的乳化剂,糖苷酯类乳化剂是第四代的乳化剂,其乳化性能和营养功能都好于现在市场上的乳化剂,在国内外都处在发展阶段.,5、司盘(Span)和吐温(Tween)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Span)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Tween)都包括单月桂酸酯、单棕榈酸酯、单硬脂酸酯、三硬脂酸酯和单油酸酯等,商品名分别为Span20、40、60、65、80和Tween20、40、60、65、80。司盘为亲油性乳化剂,土温则为亲水性乳化剂,二者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以达到对油脂的良好乳化效果。,饲料生产中常用的乳化剂,商品化乳化剂产品的特点,通常商品化的乳化剂产品并不是由单一的乳

16、化剂组成,为了获得更好的乳化性能,常将几种乳化剂按照合适的比率组成商品乳化剂复合乳化剂。 复合乳化剂是由两种以上表面活性剂组成的乳化剂。不同乳化剂之间互相配合,加强了乳化剂对油脂的溶水能力。,美 肥复合脂肪乳化剂产品,信得科技集团2003年在国内首先提出脂肪乳化的概念,首倡脂肪乳化剂理念。 美肥国外技术和国内动物营养专家智慧的结晶。,美肥主要成分,特殊的乳化剂 植酸酵素 卵磷脂 活性多肽 抗氧化剂,美肥的作用机理,1、特殊的乳化剂可减少脂肪在分解过程中的表面张力,使分散体系的势能下降,加速乳化过程;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 2、卵磷脂也具有脂肪乳化的作用,同时卵磷脂作为生命的基础物质,存在

17、于机体的每个细胞,可以活化细胞,提高机体的再生能力,对组织的代谢有重要作用,可以调节机体的内分泌,清洁血液,降低血脂和胆固醇。 3、植酸酵素能将磷由饲料中释放出来,变成活性磷,活性磷加快饲料中钙的溶解,减少胆盐与不溶解钙结合,避免失去乳化脂肪的效果。,美肥的主要功能,1、美肥能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脂肪与脂肪酶的接触面积,促进脂肪的乳化,提高脂肪的消化率。试验表明美肥可使动物性脂肪的消化率提高到90%以上。 2、改善胴体品质,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降低腹脂率,减少尾部脂肪的贮积,符合当今人们的膳食需求。 3、显著提高动物的增重,降低料重比。日均增重可提高5%以上,料重比降低10%左右。

18、 4、代替油脂,降低成本,多次实验结果证明:300650g/t美肥至少可以代替4080大卡能量,美肥的主要功能,5、活性多肽可改善机体生理内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保证机体健康。 6、降低因脂肪消化不足而引起的腹泻、肠炎以及厌食等问题。 7、植物酵素的添加,能有效地提高蛋白、淀粉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美肥在肉禽上的研究与应用,美肥对肉鸡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 美肥对不同来源油脂作用效果比较试验 美肥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 不同能量条件下美肥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美肥提高肉鸡饲料转化率、胴体品质应用试验 美肥在黄羽肉鸡后期的应用试验 美肥在肉鸭上的应用试验,美肥对肉鸡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1 试验地

19、点:莱阳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动物房 2 美肥:山东信得药业有限公司研制,批号:20030910。 3 试验选用牛油,设0、2%、3%和5%四个浓度;美肥由低到高设0%、0.03%、0.05%和0.1%四个梯度处理组。,脂肪消化率,脂肪消化率,总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美肥”改善脂肪利用率试验,试验材料:1300只AA肉仔鸡。 试验阶段:38日龄至56日龄,共17天。 试验设计:采取34重复试验设计。 12个试验组,1个高能对照组, 共13个处理。 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 复25只鸡。,美肥对不同油脂作用效果比较试验,试验设计与分组,日粮配方表,单位,日粮营养成分,对照组间的结

20、果分析表,单位:g,注:未添加美肥组,试验结果,由上表可以看出: 4 组试验开始时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 56日龄体重对照组和豆油组要显著的大于牛油组和混合油组(p0.05)。 牛油组和混合油组的料肉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豆油组(p0.05),说明:豆油的利用效果好于牛油和混合油。,豆油组的结果分析表,单位:g,由上表与图可以看出: 4 个试验组间的试验开始时体重差异不显著。 56日龄体重呈上升的趋势。 料肉比差异不显著。 随着美肥的添加, 增重呈上升的趋势,料肉比呈下降趋势,说明日粮中添加美肥对于豆油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牛油组的结果分析表,单位:g,由上表可以看出: 牛油组内试验开始时体

21、重差异不显著。 56日龄体重呈上升趋势,400g/t和500g/t美肥组显著好于对照组。 采食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400g/t和500g/t组的料肉比要显著的低于对照组。 以上数据表明当美肥添加量达到400500g/t时,可以显著提高牛油的消化吸收率。,混合油组的结果分析表,单位:g,由上表可以看出: 混合油组内试验开始时体重差异不显著。 56日龄体重呈上升趋势,500g/t组的体增重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 采食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料肉比呈下降趋势,且400g/t和500g/t组的料肉比要显著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 以上数据表明当美肥添加量达到400500g/t时,可

22、以显著提高牛油的消化吸收率。,添加美肥500g/t组与对照组结果表,单位:g,由上表可见: 试验开始时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 56日龄体重添加美肥组都高于对照组,统计分析不显著。 采食量和料肉比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3 个美肥500g/t试验组增重都高于对照组,而料肉比都低于对照组。,代谢能分析结果,豆油组内添加500g/t与不添加比较代谢能增加了20kcal/kg。 牛油组内添加500g/t与不添加比较代谢能增加了70kcal/kg,提高了2.3%。 混合油组添加500g/t与不添加比较代谢能增加了60kcal/kg,提高了2.0%。 添加500g/t的牛油组和混合油组的

23、代谢能达到了和高能对照组同样的水平。 以上结果很明显,对于动物性油脂和混合性油脂,美肥能提高代谢能2%以上。,小 结,豆油的消化吸收要好于牛油的消化吸收,并且豆油与牛油混合有利于提高牛油的利用率。 美肥可以提高油脂的利用率,提高出栏重和日增重,降低料肉比。 饲料中添加美肥可以提高2%以上的代谢能。,美肥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屠体品质的影响,1 试验地点及动物:诸城市石桥镇鸡场,选用1日龄海波罗肉鸡进行试验。 2 美肥 山东信得药业有限公司研制,批号:20030910;。 3 试验分组: 023日龄饲喂由诸城市饲料厂提供的小鸡料,23日龄后饲喂试验日粮,试验日粮是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牛脂,设0、2%、3%

24、和5% 四个浓度。美肥添加组同时添加0.05%美肥,并与国外某产品对比,试验日粮分为12个处理组,每组100只鸡,共1200只。,成活率,只均增重,料重比,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腹脂率,与不添加乳化剂组相比,在同种脂肪浓度下,美肥添加组的日均增重提高1.8710.00%,料重比降低12.9319.23%,屠宰率高0.791.38%,半净膛率高1.302.62%,全净膛率高0.891.55%,腹脂率低0.201.88%。能更好地促进肉鸡生产性能的发挥。 综合肉鸡成活率、增重、料肉比、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腹脂率等方面,可以看出美肥能显著提高生产性能,改善屠体品质。,结 论,降低能量条

25、件下美肥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1 试验地点及动物:诸城市石桥镇鸡场,选用海波罗肉鸡进行试验。 2 美肥 山东信得药业有限公司研制,批号:20030910。 3 饲料:试验采用自配粉料,营养成分见表1。 4 试验分组 试验分为三个组,1个高能对照组,1个美肥组(添加650g美肥),1个国外产品组(按推荐用量),每组100只鸡,共300只。3133日龄为预饲期,3452日龄为正饲期,共18天。,试验结果,结论,美肥可以促进肉鸡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提高肉鸡生产性能,促进肉鸡生长,改善肉鸡屠体品质。 本试验说明,在日粮中添加美肥,并降低日粮能量标准,依然达到和高能对照组同样的水平,可显著降低料肉比。,大连某食品饲料厂:美肥添加量500g/t,替代30%的二级猪大油 试验表明:全价饲料中添加“美肥”5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