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放散施工方案_第1页
应力放散施工方案_第2页
应力放散施工方案_第3页
应力放散施工方案_第4页
应力放散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工程简介一、工程简介 深圳地铁 5 号线设计起点前海湾,设计终点黄贝岭,线路全长 40.058km。轨道施工设两个标段,本标段为 5310 标。5310 标西起前海湾站 前 DK0+000,途经临海站、宝华站、宝安中心站、翻身站、灵芝站、洪浪站、 兴东站、留仙洞站、西丽站、大学城站、塘朗站、长岭陂站、深圳北站、终 点为民治站小里程 DK21+506.791,共有 14 站 14 区间,正线线路长度为双 线 21.677km。 全线采用攀钢 U75V60kg/m 钢轨,标准轨长 25m,需要焊接接头共计 3618 个。应力放散范围包括本标段内高架段左右线(DK14+525.012 至 DK1

2、8+532.567)及出入段线左右线共计 7.787km。 二、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深圳地铁 5 号线设计文件; 2、现行的相关规范标准; 3、深圳地铁 5 号线 5310 标正线施工组织设计; 4、地铁公司下发的地铁轨道线路钢轨标识说明 。 三、技术标准三、技术标准 1、设计锁定轨温为:高架桥地段 305。 2、应力放散与锁定应符合匀、准、够的原则。左右两股钢轨应同步锁 定(尽量缩短间隔时间) ,避免出现过大温度力差。 3、单元轨节左右股钢轨始终端相错量不大于 100mm。 4、实际锁定轨温应准确、可靠,符合设计规定。线路锁定时实际锁定 轨温须在设计锁定轨温允许范围内。相邻两段单元轨节锁定

3、轨温之差不得大 于 5,左右两股钢轨的锁定轨温差不得大于 3,同一区间内单元轨节的 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之差不大于 10,隧道内距隧道口 200m 范围无缝线路 的设计锁定轨温与隧道外无缝线路的设计锁定轨温一致。曲线内股锁定轨温 不应高于外股锁定轨温。 5、对锁定完的钢轨,在第一个月每周观测一次,其后每月观测一次, 并填写记录。位移观测桩处换算 200m 范围内相对位移量不得大于 10mm, 任何一个位移观测桩位移量不得超过 20mm。 6、为优化施工工艺、降低成本,将原无缝线路专项施工方案申报的气 压焊变为现在的接触焊。 四、劳力组织(见表四、劳力组织(见表 1 1) 五、机具设备(见表五、机

4、具设备(见表 2 2) 六、单元轨节的划分与位移观测桩的布置六、单元轨节的划分与位移观测桩的布置 1、正线高架段 1.1、左线 ZDK14+525.012 至 ZDK18+523.567 分 4 个单元轨节,编号 为 Z12(ZDK14+525.012 至 ZDK15+974.988,长度为 1449.976m) , Z13(ZDK16+025.012 至 ZDK17+612.600,长度为 1587.588m) , Z14(ZDK17+750.889 至 ZDK18+016.685,长度为 265.796m) , Z15(ZDK18+146.294 至 ZDK18+532.567 长度为 3

5、86.273m) ,各单元轨节位 移观测桩布置及编号见下图: 编号为 Z12 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布置图 表 示 位 移 观 测 桩 编号为 Z13 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布置图 编号为 Z14 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布置图 表 示 位 移 观 测 桩 表 示 位 移 观 测 桩 编号为Z15 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布置图 2.2、右线 YDK14+525.012 至 YDK18+523.567 分 4 个单元轨节,编号 为 Y12(YDK14+525.012 至 YDK15+974.988,长度为 1449.976m) Y13(YDK16+025.012 至 YDK17+654.194,长度为 1629.

6、182m) , Y14(YDK17+787.675 至 YDK18+052.512,长度为 264.837m) , Y15(YDK18+182.121 至 YDK18+533.567 长度为 351.446m) ,各单元轨 节位移观测桩布置及编号见下图: 表 示 位 移 观 测 桩 编号为 Y12 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布置图 编号为 Y13 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布置图 表 示 位 移 观 测 桩 表 示 位 移 观 测 桩 编号为 Y14 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布置图 编号为 Y15 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布置图 2、出入段线 2.1 左线 ZTDK0+150.466 至 ZTDK0+873.477 分

7、2 个单元轨节,编号为 表 示 位 移 观 测 桩 表 示 位 移 观 测 桩 TZ1(ZTDK0+150.466 至 ZTDK0+585.969,长度为 435.503m) , TZ2(ZTDK0+607.569 至 ZTDK0+873.477,长度为 265.908m)各单元轨节位 移观测桩布置及编号见下图: 编号为 TZ1 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布置图 编号为 TZ2 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布置图 表 示 位 移 观 测 桩 表 示 位 移 观 测 桩 2.2 右线 YTDK0+150.466 至 YTDK0+873.477 分 2 个单元轨节,编号为 TY1(YTDK0+150.466 至 Y

8、TDK0+585.969,长度为 435.503m) , TY2(YTDK0+607.569 至 YTDK0+873.477,长度为 265.908m)各单元轨节位 移观测桩布置及编号见下图 编号为 TY1 单元轨节位置观测桩布置图 表 示 位 移 观 测 桩 编号为 TY2 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布置图 劳动力组织表 表 1 序号工种人数备注 1线路工54分 6 组 2防护2 3锁定焊8 4技术员2 5值班调度1 6看守2 合计69 表 示 位 移 观 测 桩 施工机具表 表 2 七、施工方法七、施工方法 1、施工顺序 先正线后出入段线,从大里程向小里程,先右线后左线的施工顺序。 正线右线单元轨

9、节施工顺序为 Y15、Y14、Y13、Y12, 正线左线单元 轨节施工顺序为 Z15、Z14、Z13、Z12。 出入段线施工顺序为先左线后右线,左线单元轨节施工顺序为 TZ1、TZ2,右线单元轨节施工顺序为 TY1、TY2。 2、施工工艺 2.1 确定放散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为滚筒放散法 先将 25m 轨焊接成指定长度的单元长轨条,即可进行应力放散与锁定作 序号机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1撞轨器套2 2对讲机部7 3滚筒个210其中 10 个备用 4齿条式起道机台12 5木枕根101.25m 6撬棍根24 7手锤把2018 磅 8锯轨机台1 9角尺把2 10塞尺把2 11小平车辆2 12轨温表块4其中

10、 1 块备用 14扳手把30专用 15钢轨打孔机台1 业,根据设计锁定轨温 30C,确定轨温在 2535C 范围内进行应力放散和 锁定。该方法须提前七天测量、掌握钢轨轨温处于设计锁定轨温范围的时间 段,以便按排放散、锁定时间。放散前必须按设计要求设置好位移观测桩。 将单元轨节间的 25m 缓冲轨调整到设计位置,上紧扣件并按标准打孔上紧鱼 尾板。 当实际测量轨温不在 2535C 范围内时,禁止施工。 2.2.1 滚筒放散法施工工艺 (1)测轨温。在放散单元轨节两端分别用 2 块轨温表测量钢轨温度, 轨温表需贴在钢轨轨腰背光处。 (2)每个小组分别用压机从各自管辖范围的两端向中间解除扣件、抬 起钢

11、轨并解除已锁无缝线路末端 25-50m 长度范围内的所有扣件。 (3)用压机抬起钢轨,每隔 8m 在轨底垫一个滚筒。当实测轨温高于铺 轨平均轨温时,在单元轨节末端 30m 范围内每隔 5m 放置一个逐渐调高的滚 筒,使钢轨能够自由伸缩。 (4)在放散单元轨节全长范围内每 300-500m 设置 1 个撞轨点,并沿放 散方向撞击钢轨数次。同时用大锤敲击钢轨轨腰,严禁敲击轨头及轨顶面, 使钢轨能够自由伸缩。 (5)当钢轨端部发生反弹,测量轨温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则视为钢轨 已达到自由伸缩状态,停止撞轨。否则,应检查滚筒有无倾斜、脱落,钢轨 有无落槽及撞轨不够等现象。 (6)钢轨放散均匀后,立即锯轨,

12、将单元轨节终端部分锯掉,锯轨前 须准确量测锯轨长度,保证落槽后轨缝为 8mm。锯轨时控制轨头不直度不超 过 0.8mm。然后立即撤滚筒使钢轨落槽,使长轨平稳的落入支承块铁垫板上。 (7)上扣件。迅速上好距单元轨节末端 25m 范围内的全 部扣件,各小组人员从管辖范围的两端向中间“隔二上一”上紧扣件。 (8)当隔二上一完后,进行另一股钢轨的放散作业。 (9)记录撤滚筒时的轨温与 25m(单元轨节末端)范围内的扣件上完 时的轨温,取这两个轨温的平均值作为实际锁定轨温值。填入单元轨节应 力放散及锁定记录表中。 (10)按要求设置正式位移观测零点标记。 (11)本单元轨节两根钢轨全部放散完后,补齐所有

13、扣件。全部扣件必 须按设计要求达到扣压力。 八、质量保证措施八、质量保证措施 8.1 线路锁定作业要严格控制轨温,并遵循以下规定: 8.1.1 线路锁定前应掌握当地轨温变化情况,根据轨温变化规律,合理 选定施工时间及计划锁定轨温。 8.1.2 测量轨温必须准确,轨温表必须经过校验,在有效期内使用。在放 散单元轨节两端分别用 2 块轨温表测量钢轨温度,轨温表需贴在钢轨轨腰背 光处同时进行测量,取其平均值。 8.1.3 作业时,应两股同步锁定(尽量缩短间隔时间) ,同时在轨头外侧 顶面上设置纵向位移观测桩的零点标记。 8.1.4 线路锁定时允许实际锁定轨温变化范围为设计锁定轨温 Ts5。 相邻两段

14、单元轨节锁定轨温之差不得大于 5,左右两股钢轨的锁定轨温差 不得大于 3,同一设计锁定轨温的长轨条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之差不大于 10。 8.1.5 锁定轨温与锁定日期应列入竣工资料。 8.2 无缝线路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放散或调整应力后重新锁定,并使 其符合设计要求。 8.2.1 实际锁定轨温超过设计锁定轨温允许范围。 8.2.2 钢轨产生不正常的过量伸缩。 8.2.3 无缝线路固定区钢轨出现严重的不均匀位移。 8.2.4 原因不明或施工时未按设计规定锁定的线路。 8.3 单元轨节锁定前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位移观测桩(整体道床施工时设 置) 。 8.4 敲轨时,严禁敲击轨头及轨顶。 8.5 必须在

15、确认放散均匀后方可锁定上扣件。 8.6 上扣件人员必须步调一致、紧张有序,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完扣件。 九、施工要点九、施工要点 9.1 施工时焊完每一个单元轨节及时锁定,每条行车线(左线或右线) 焊完后必须全部锁定,开通线路后方能转线焊轨,以保证转线后轨行区的运 输畅通。 9.2 应力放散前须将道岔前后两对缓冲轨轨缝按设计要求 8mm 调整到位, 并按标准打孔上紧鱼尾板。 9.3 焊轨时需将缓冲区 DK14+500 和 DK16+000 处各两对 25m 缓冲轨调 整到设计位置,并按标准打孔上紧鱼尾板。 9.4 焊轨时,须在每个单元轨节的终端使长轨长出 0.2 至 0.5m(根据单 元轨节长度预

16、留长度) ,以保证应力放散时直接锯轨合拢而不再二次焊接插 入短轨。 9.5 正线焊轨时,须将伸缩调节器的尖轨调整到设计位置后,将调节器 与其相连的长轨焊完 50m 后应及时打磨轨底、锁定。锁定时保证尖轨位置正 确,然后长轨继续向前施焊,以保证单元轨节锁定时施工方便。应力放散时 仅打开先前锁定的 50m 轨道远离伸缩调节器的 25m 轨道扣件即可。 9.6 出入段线焊轨时,单元轨节始焊起点的伸缩调机器焊接也按上述 9.5 项的施工方法、顺序施工。单元轨节终端的伸缩调节器(出入段线各一组) 及与其靠后的一对 25m 标准轨暂不焊接,待出段或入段线焊完后退机到该处, 焊连伸缩调节器及预留待焊的一对

17、25m 标准轨,并将于该 25m 轨靠近的长 轨用不小于 6m 的钢轨插入焊接。焊最后一个焊头时须将调节器及其后 25m 钢轨铺设到位但不上扣件,并使伸缩调节器前串约一个焊头顶锻量的长度 (约 30mm) ,然后现场测量准确,按瞎缝锯轨,焊连,以保证焊连最后一个 接头后调节器的尖轨处于设计铺设位置。在等到前面单元轨节(即本单元轨 节)的锁定轨温时,紧固调节器及钢轨扣件,锁定结束。 9.7 出入段线有碴线路道床在长轨焊接前,须将轨道及道床施工至设计 标准,以保证焊轨后无缝线路的轨道稳定。 9.8 焊轨前车辆段内 1#、2#道岔须铺设到位,并准确铺设道岔附近标准 轨、异型轨,为无缝线路施工创造条件

18、。 十、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十、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 10.1 防护员要坚守岗位,随时注意工程列车动向,及时树立好防护牌。 10.2 拆扣件时注意防止弹条砸飞伤人。 10.3 垫滚筒时为防止钢轨倾斜或滑落,应在钢轨两侧用两台压机同时打 起钢轨,落滚筒时严禁压机突然卸载。 10.4 上扣件时每两人之间要间隔 3 根轨枕的距离,且人要站在扳手的一 侧,防止相互碰伤。 10.5 撞轨时要注意用力均匀,避免撞块飞出伤人。 10.6 锯轨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方可作业,锯轨机正前方严禁站人。 十一、作业记录十一、作业记录 记录人员应及时、准确填写单元轨节应力放散及锁定记录表见附表 单元轨节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记录 。 起草部门: 工程部 起草人: 董显喜 审核人: 李树生 批准人: 李秀荣 发布日期: 2010 年 10 月 5 日 单元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