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设计诗歌鉴赏...ppt_第1页
优化设计诗歌鉴赏...ppt_第2页
优化设计诗歌鉴赏...ppt_第3页
优化设计诗歌鉴赏...ppt_第4页
优化设计诗歌鉴赏...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优化设计诗歌鉴赏题目选讲,鹊桥仙华灯纵博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上阕: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 。(豪迈的生活)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谁记”,顿时引出一片无奈凄凉。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 。,我们需要知道(1)陆游:号放翁,南宋爱国词人。(浙江绍兴人)(2)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下阕:八尺扁舟,三扇低蓬(在江面独来独往,无拘无束)。镜湖这样的风景本来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皇帝赏赐呢?(

2、我们可以猜测出感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懑不平。),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其一(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首 颔 颈 尾,(1)朱熹:南宋思想家,江西婺源人。(“程朱理学”) (2)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使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书事:记事。书:书写、记录。 劫成灰:古印度传说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重新再开始,这样一个周期叫做一“劫”,后人借用“劫”指天灾人祸。“劫灰”本为“劫火”之余灰,此处当指灾祸后留下的残迹。(劫难),补充: 观书有感(一) 朱熹(南宋)

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亩方塘像镜子一样清澈明亮,天光云影全被它反映了出来,要问这池塘里的水为什么这样清澈,这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不断为它送来活水。 后两联: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首:惆怅:人惆怅。(起句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杖藜:拐杖。去了又来,是因为心中有事。,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颔:忆寻寻梅经历,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颈:希望远人虽经历磨难,却能像梅花一样坚贞 不屈,像玉一样高

4、洁,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尾:沉吟:因为满腹心事。 “日落”“寒鸦”意象渲染出环境的冷寂、凄清。 “独自回”:内心孤寂落寞惆怅,(1)参考: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先答出手法)。整首诗几乎没有涉及梅花的颜色和花香,而是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出梅花高洁的精神和品格。(加入对手法的分析),两道题,(2)参考: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的心情(答出心情)。作者满腹心事,思念远方的朋友,他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以至在梅树下沉吟很久,直到日落才独自离开。(分析,即对相关诗句的翻译)(此为得分点),人物形象题,竹轩诗兴 柴门风卷却吹工,陿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5、。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136页,首联: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环境是非常优雅的 。 第三四两句:“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妙在结合轩中的清事来写,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在静观当中,确实是体会得非常细致。 颈联:仍然是写竹轩清趣,但和前两句意境显然不同。这两句以轩内倦卧看星,和冬天对雪闲吟为主,而以“星穿过”和“雪压摧

6、”相应地写竹,达到水乳交融、情景俱妙的程度。 尾联:作者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冬天是梅花的季节,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纵使不是雪天,也便梅竹同淸,使竹轩更有幽致。若是下雪的话,那么雪地咽梅花,静听竹林里敲金戞玉的声音,此境岂不更加清绝。所以作者在诗中叮嘱自己说:“莫移墙下一株梅,”梅花将为竹轩带来更多的诗兴啊!到那时节,是“日暮倚修竹”,还是欣赏月下的梅花,那就听自己的便了。,问题解答: 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1、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

7、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 2、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139页 第1题;第四题(2)问,一丛花令 伤高怀远几时穷? 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

8、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登上高阁眺望远方,怀念远在天边的情郎,这无限的情思何时才能了结?世间万物,没有什么能比恋情更加浓烈。分离的愁苦正像那纷纷乱乱的柳丝,更有那东街上飘飞的白絮,令人心烦意乱。想当初,心上人骑着马儿渐渐远去,一路上尘土飞扬,我到哪里去辨识情郎的行迹! 池塘中春水溶溶,并头的鸳鸯在纵情嬉戏,池南池北,小船儿悠然往返。遥想往昔,心上人登上楼梯,黄昏后,我们在画楼中相偎相依。看如今景物依旧,还是那弯斜月,还是旧日的帘栊。细细品味,离愁别恨竟是如此深重。真不如那桃花杏花,还懂得及时嫁给东

9、风。,(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5分) 请你:把诗中的有哪些景物的意象和表现感情的词汇找出来,(2)词的结尾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先答出手法(技巧),(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中人物什么样的情感?(5分),【答案】词的三至五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暮春图景:千万条柳丝随风乱拂,东街上柳絮飘飞。表达了主人公对春天将要逝去的伤感,被柳丝柳絮勾起的离愁和烦乱,以及对心上人的思念。(图景2分;情感3分。),思考: 图景特点(四字双音节词如清幽寂静)+翻译相关诗句(引出思想感情),问环境图景题,【答案】词的结尾运用了

10、拟人的手法。将桃花杏花拟人化,说它们还懂得嫁给东风。用意在于表达自己的怨悔之情。她觉得桃花杏花在青春快凋谢时还懂得嫁给东风,随风而去,有所归宿;而她的情郎远征,自己只能在形影相吊中消尽青春。言外之意是怨悔未能把握自己婚姻的命运而无所归宿。(手法及其体现2分;用意1分,用意解读3句话各1分。),(2)词的结尾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表现手法(表达技巧)题,思考:先答出手法 + 译相关诗句(隐含思想情感),3.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赏析】黄庭坚(

11、1045-1105)宋文学家、书法家,又号山谷道人。黄庭坚因所谓“修史失实”之罪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其兄黄大临(字元明)陪同他抵达贬所。山谷的书萍乡县厅壁述及此事:“初元明自陈留出尉氏、许昌,渡汉沔。略江陵,上夔峡,过一百八盘,涉四十八渡,进余安置于摩围山之下。淹留数月,不忍别,士大夫共慰勉之,乃肯行,掩泪握手,为万里无相见期之别。”此诗写的就是他们兄弟感情深笃的惜别之情。黄元明在六月十二日离黔州,此诗作于是年之冬,当是追和。,元明:黄庭坚的长兄黄大临,字元明,弟兄两手足情深。 万里:代指路途遥远。 相看:相对。 逆旅:旅店。 三声清泪:古乐府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 觞shng:指酒杯。 朝云:“朝云”一词指宋玉高唐赋序所述之事:“楚怀王尝游高唐,梦见一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攀天:代指仕途坎坷,阻力重重。 “夜雨”句:韦应物示全真元常中有“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本指朋友,这里则是用韦应物的诗句喻兄弟重逢。 脊令:鸟名,即鹡鸰j lng。 鸿雁:喻兄弟。 归舟天际:引用谢脁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频书:常常通信。,注释,苏轼词: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问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思考步骤:直接答思想感情 + 分析(那么这一题分析的相关

13、诗句是哪些呢?),参考答案示例: 本诗写出兄弟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 首联正面写离别的哀痛,兄弟相对,谪居异乡。离别在即,归途遥远。颔联写抱负落空,但求将来能兄弟相伴。颈联诗人触景生情,进一步表现兄弟之情,尾联从自身写起,写兄长在归舟中遥望天际,盼望兄弟早日归来。整首诗情感真挚。深婉感人。,情感主旨题,鉴赏诗歌语言题型 包括两类: (1)某个字用得好,分析效果 (2)赏析其中的某一句(一般着重描绘出的意境、语言的风格,如风格飘逸),跟进练习:优化设计 142页左 钓船归 145页 “巩固提升” 1、2、3、4、6题,142页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

14、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绿色纯粹,盛春时节的绿色 是染衣的天然好材料。 浓烈春意触近柴扉。 (湖面)水波荡漾,白鸥飞舞, 眼前的景象让白鸥和“我” 都忘却机心(与世无争)。 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 只有“我”独自老去, (朋友离别)故人渐渐离去。 夕阳西下,湖面晚霞遥送 (我的)渔船回家,水中 鳜鱼正肥(落花人 独立之感)。,炼字题,答案参考:“净”为纯净之意,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地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界的主色调的景象,同时也委婉道出了诗人内心的纯净。,字词含义+相关诗句+表达效果(本体/人物),赏析“净”的妙处,1、春寒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

15、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译文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料峭的春寒还未结束,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叫人担心害怕!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陈与义:宋代 人。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也泛指红色。,问: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赏析。,参考示例: “怯”是胆怯、畏惧的意思,料峭的春寒还未结束,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叫园主人担心害怕。(2分) “怯”字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难以忍受二月春寒的畏惧,也写出了对风雨飘摇中的朝廷的深切担忧。(3分),3、送何遁山人归蜀 (1)“绿

16、”的妙处: “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树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4、望蓟门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译文一到燕台眺望,我就暗暗吃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江山积雪万里,笼罩冷冽寒光;边塞光映照,飘动高高旗旌。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年时虽不象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注释1、三边: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2、危旌:高扬的旗帜。3、投笔吏:汉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

17、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后终以功封定远侯。4、论功:指论功行封。5、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心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问题(1)诗以“惊”字开头,并贯穿全篇,请简要说明。 从问题上就可以看出需要答的三步:解释惊的意思,结合全篇分析,点明对全篇的作用,参考: “惊”是“震惊”“震撼”之意(1分),从燕台一望见蓟门,便感到触目惊心(1分),写出了诗人初到边塞的特有感受,总领下面所见景物(2分)。从后文看,诗人感到“惊”的原因是边塞雄阔的景象和稳固的军营,引发了诗人要在边塞建功立业的感慨。(2分),登崖州城作 独上

18、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帝京:指长安 犹:尚且,还)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百匝(z)千遭:形容山重叠绵密。,白话译文 独自登上高楼遥望都城,要到那里即使是鸟也需要飞半年。 青山似乎也想要留住人,层叠密集地环绕了郡城。,作者是迁谪失意之人,以山作为描写的背景。,使用夸张。 诗人独自登高回望长安城,就算是鸟也要飞行半年,极言自己距离京师之远,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京城深深的眷恋,和回京之难的感慨。,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卖花声题岳阳楼,首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

19、庭波兮木叶下”句意。,赏析首句: 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 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 秋天景象,烘托了词人 被贬的悲凉心境,释义: 此词作于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作者被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时。词中道出了谪贬失意的心情,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词沉郁悲壮,扣人心弦。 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首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第三句词笔转向楼内。此时词人正楼内饮宴,因为他的身份是谪降官,又将离此南行,所以席上的气氛显得沉闷。“十分斟酒敛芳颜”,说明歌妓给他斟上了满满的一杯酒,表示了深深的情意,但她脸上没有笑

20、容。“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杯敬意。“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深得其妙。 四、五两句,凄怆之情,溢于言外;百端愁绪,纷至沓来。阳关曲本是唐代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 ,谱入乐府时名渭城曲,又名阳关曲,送别时歌唱。其辞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写情景,与此刻岳阳楼上的饯别有某些相似之处。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他因写了一些所谓反战的“谤诗”,被从与西夏作战的前线撤了下来;此时他不但不能西出阳关,反而南迁郴州。这两句熔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于一炉,正话反说,语直意婉,抒发的就是胸中久抑的悲慨。 过片承“酒”而来,将视界

21、再度收回楼前,写词人带着醉意凭栏独立。仰望天空,只见天淡云闲;回首长安,又觉情牵意萦。浓烈的抒情中插入这笔写景,使感情更为顿宕,深得回旋纡回之妙。“醉袖”二字,用得极工。不言醉脸、醉眼、醉手,而言醉袖,以衣饰代人,是一个非常形象的修辞方法。看到衣着的局部,比看到人物的面部表情,更易引起人们的想象,更易产生美感。从结构来讲,“醉袖”也与前面的“十分斟酒”紧相呼应,针线亦甚绵密。“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使全词做到了有张有弛,疾徐有致。由于感情上如此一松,下面一句突然扬起,便能激动人心。“何人此路得生还”,完全是口语,但却比人工锻炼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它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