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内能+热传递.ppt_第1页
122++内能+热传递.ppt_第2页
122++内能+热传递.ppt_第3页
122++内能+热传递.ppt_第4页
122++内能+热传递.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10-12,12.2 内能 热传递,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这个能量从何而来?,汽车的能量来自发动机汽油燃烧所产生的能量。,汽油燃烧所产生的能量,与煤、天然气燃烧放热和物体摩擦发热一样,都是一种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内能。,活动一:理解内能,物体_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势能分为_和_。物体由于发生弹性 形变而具有的能,叫_;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 有的能量叫_。 我们把动能和势能统称为_。,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机械能,由于运动,1.回顾知识:.,回忆1,回忆2,分子动理论的三点基本内容,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

2、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观察对比:,运动着的篮球具有 动能,运动着的分子呢?,想一想?,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石块和地球互相吸引具有势能,互相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结论: 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石块由于地球吸引而下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讨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由刚才的三个对比,我们试着来讨论一下,内能到底是什么呢?,3、内能定义 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4.观察图12-16(a),(b),(c),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由于一切物体内分子

3、的热运动永不停息,因此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5.问题讨论: (1).内能与机械能是一回事吗? (2). 温度为0 时,物体的内能为零 吗? (3).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内能吗?,活动二:探究内能与温度的关系,试一试 :分别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各滴一滴红墨水,看一看:哪杯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现象:_,实验表明:温度越高,扩散得越 。,热水杯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快,推理分析: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 ,分子无规则运动越 ,分子动能就越 .所以组成这个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就 ,这个物体的内能也就 .,剧烈,剧烈,大,增加,增加,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增加时,温度是不是一定

4、升高?,思考,结论:物体的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_,增加,1.观察后思考:能量(内能)是如何转移的?,活动三:理解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_, 勺的内能_。,升高,增加,食品食品放入 电冰箱, 温度_,内能_。,降低,减少,在太阳的照射下,太阳能热水 器中的水_升高,内能_,温度,增加,观察分析结果:,上述过程中能量(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转移的,热传递:当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发生热传递。热传递时,能量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直至温度相同。,信息快递,2.阅读信息快递:分析归纳,结论: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1).发生条件:物体之间

5、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2、热传递具有以下特点:,(2).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3).终止标志:温度相同。,(4).实 质:内能转移(能量的形式不发生改变),3、热传递改变内能过程.,A.物体吸热,内能增加,B.物体放热,内能减少,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发生转移,高温物体,低温物体,转移到,(不同物体之间),高温部分,低温部分,(同一物体之间),生活中还有哪些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想一想,用热水袋焐手取暖,炒菜时,铁锅热得烫手,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现象,热传导,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现象,热辐射,车胎中的空气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铝锅

6、中的水在太阳灶的加热下,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现象,热对流,茶壶中的水在自身循环流动下,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传递是在温度 (相同/不相同)的物体之间进行的,且能量从温度 的转移向温度 的。,高,低,不相同,热传递的条件是: 热传递的方向是: 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是:,存在温度差,从高温转移到低温,能量,交流展示,1. 定义 :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4. 高温物体的温度降低放出了热量(放热); 低温物体的温度升高吸收了热量(吸热) 。,3.热量的单位与能量的单位相同,单位是焦耳(J),注意热量是过程量,只能是物体放出或吸收多少热量;不能说成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

7、热量,2. 热量用符号Q表示,活动四:明确的热量的概念,例1: (07常州市).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 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 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D,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00的水比50的水所含的热量多 B0的冰没有内能 C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将温度传给低温物体 D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将热量传给低温物体,D,(1) 什么叫内能? (2)内能与什么有关? (3)改变内能的方式之一是什么? (4)什么

8、叫热量?,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1.物体内部 _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_.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它的所有分子的 必定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也 .,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练一练,增加,内能,动能,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它是机械能 B.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内能也越大 C.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0 的冰块不具有内能和机械能 D.任何物体都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D,3.食物放进冰箱后温度降低,是用_的方法减少了食物的内能。,热传递,4.热传递实质上是 ( ) A.能量从内能大的物体传给内能小的物体 B

9、.能量从热量多的物体传给热量少的物体 C.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D.能量从质量大的物体传给质量小的物体,C,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为0 的物体内能为0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C物体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升高, 它的内能一定增加,D,6关于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 质量大的物体所含的热量一定多 C. 热量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给含有 热量少的物体 D. 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 的物体,D,作业: WWW 1 , 2,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热传递的特点: 1.发生条件:物体之间或

10、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2.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 3.终止条件:温度相同。 4.实质:内能转移,物体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可以为零,宏观物体,质量 速度 高度 弹性形变,做功,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总和,不能为零,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微观粒子,质量 温度 状态 材料,做功 热传递,机械能与内能的比较,1.热传递改变内能.,A.物体吸热,内能增加,B.物体放热,温度升高,温度降低,内能减少,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发生转移,高温物体,低温物体,转移到,(不同物体之间),高温部分,低温部分,(同一物体之间),物体的内能改多少可用热

11、量来量度.,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思考:物体的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晒太阳 烧水水变热 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桌子上有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同时将分别两滴红墨水滴进去,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判断哪一杯是热水吗?为什么?,A B,A杯中装的是热水,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的动能就越大,物体的内能增加,因此红墨水在A杯中扩散得快。,结论: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1).发生条件: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 存在温度差。,2、热传递具有以下特点:,(2).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3).终止标志:温度相同。,(4).实 质:内能转移(能量的形式不发生改变),3、热传递改变内能过程.,A.物体吸热,内能增加,B.物体放热,内能减少,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发生转移,高温物体,低温物体,转移到,(不同物体之间),高温部分,低温部分,(同一物体之间),生活中还有哪些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