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读书笔记_第1页
《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读书笔记_第2页
《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读书笔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读书笔记 书名: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 作者:爱德华.C.托尔曼。爱德华托尔曼(Edward CTolman,18861959)美国心理学家,系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目的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力图客观了解行为的目的性。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对学习心理学有较大的贡献,提出中间变量的概念,着重研究有机体的中央(内心)的过程。以各类迷宫为学习情境,其中有许多选择点,即通往目的地的符号或线索。认为学习者所学得的不是动作系列,而是预期(或目的)与符号间的联系或预期的证实,并以证实原则来代替强化。其认为行为是整体的、有目的的,学习者必须对学习情境的符号与图形(或完形)产生“认识的完形”,因

2、此其理论又称为目的行为主义或符号完形论。托尔曼的著作有:动物与人的目的性行为(Purposive Behavior in Animals and Men)(1932)、战争的驱力(Drives toward War)(1942)和心理学论文集(Collected Papers ln Psychology)(1951)。主要内容:本书从行为的定义入手,指出行为是一种克分子现象,否认了华生的“行为是一种分子现象”的观点(第一部分)。紧接着,用迷津中的老鼠这个例子,形象地向我们讲述了要求、目的、手段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引出的一些概念,比如,空间方向、空间层次、记忆、知觉、推论、学习和延迟反应等(第二部

3、分)。书中第三部分由目的、手段引出了能力,讲述了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各种能力,并提出了观念的重要性。第四部分由动物转到人类,具体来说是心理学家的身上,阐述了言语和内省、感觉和意象、情感和情绪的关系。第五部分抓住学习与动机,讲了学习与动机之间的一系列相关理论,这也是本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最后一部分作为全书的总结,则是向我们总结了有关行为主义的一些变量以及心理学的一些相关常识。评论意见:读完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书中关于能力以及学习与动机这两大内容的阐述。首先是关于能力的。当呈现情境时,也就是向不同物种的个体呈现同一种复合的手段目的的情境时,可以发现它们表现出手段目的准备状态和手段目的期望的相

4、对不同的适应性。可以说,这些不同是适应性规定和导致了它们手段目的能力的差异。可见能力是可以通过这些情境来锻炼的。一个人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和锻炼的。在这锻炼的过程中还需要技巧,也就是需要我们提供不同情境,或者说是不同的目的,在我看来这种目的也就是一种“诱惑”。能力又具体包括形式能力、维度能力、辨别和操作能力。在讲到能力时,托尔曼还提出不同物种的能力是不同的,物种越高级,能力越强。但是这些差异不是纯粹的手段目的关系本身的全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大部分是体现这些关系的感觉和运动的差异。其次是关于学习和动机的。关于学习的这部分,托尔曼主要有三种学习理论:条件反射理论、尝试与错误理论

5、、格式塔理论,其中,我对条件反射理论印象最深。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但是,如果形成的条件反射不予强化和保持的话,就会产生条件反射的消退现象。这里也就是体现了强化的重要性。其实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用到了许多强化的例子,比如高中理科生的一个经典学习方法就是题海战术,这就是一种强化的效果。我们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从而达到对这种题型的无条件反射,同样,如果我们太长时间没有接触这种题型,就会对此感觉很生疏、不适应,这就像条件反射的消退现象。在学习方面,托尔曼还提出潜伏学习的观点。潜伏学习是托尔曼学

6、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认为,强化虽然有助于学习,但并非学习的必要条件,学习也可以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只不过其结果不甚明显,是“潜伏”着的。一旦受到强化,这种结果可通过操作明显地表现出来。我觉得这就跟潜能很像,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没有人把自己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只有通过一定的方法把潜能挖掘出来,人才会取得一定的突破,才会明显地表示出来!托尔曼关于行为的认知观点为其后人所吸收,开创了认知心理学思想研究的先河。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观点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在心理学发展史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托尔曼的工作无疑是古典行为主义和现代认知心理学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但是,我觉得托尔曼的理论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由于他没有提出一个系统而严密的理论体系,对很多概念也没有进行明确定义,因而他的理论显得凌乱和琐碎。虽然他对学习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大都以动物做被试,以动物学习来解释和说明人类学习,这种研究方式不得不遭到我们的质疑。 因此,我想“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管是多么伟大的科学家,都有他不完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