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练习北京课改版精编版_第1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练习北京课改版精编版_第2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练习北京课改版精编版_第3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练习北京课改版精编版_第4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练习北京课改版精编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校名 推荐第2课 贞观之治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1、知道隋末农民起义、唐朝建立,了解唐太宗善于用人、纳谏。2、能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了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3、认识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选择题。1、通过秦末和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a实现了改朝换代b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c 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d消灭了大批地主官僚2、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是()隋炀帝的暴政开通大运河农民大起义部将的反叛abcd. 3、汉唐前期呈现封建盛世的共同原因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实施的政策

2、具有连续性 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abcd4、下面有关 贞观之治 出现原因的叙述,其不适合的一项是()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c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d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5、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b 唐的统一与安定为“治”的局面出现创造了条件c 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d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6、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

3、任用贤臣,善于纳谏。戒奢从简。轻徭薄赋,劝课农桑()abcd7、“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 ()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 君治为本的思想d强调“存百姓”思想- 1 -名校名 推荐8、隋唐 期,三省 官都是宰相,常常同 有七八个宰相 政。 治者 做的目的是()a防止宰相 重 控b完善中央集 c加 地方的控制d 大民主 利9、唐太宗知道治理好国家的关 是()a 以法治国b 以德治国c 用 能 d 一人治国二、材料分析。1 、 下列材料。材料 1: 四年, 卒修洛阳之乾元殿( 按:隋 帝 建的 殿, 于 火 ) 。 玄素上 曰: “臣

4、 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殿 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 功力何如隋世?承凋残之后,役 痍之人, 万之功; 亡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 帝 矣。”摘自 政要材料 2:上 ( 唐太宗 ) 玄素曰:“卿 我不如 帝,何如桀、 ?” 曰:“若此役不息,亦同 于乱耳!”上 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 房玄 曰:“今玄素所言 有理,宜即 之 役。”摘自 治通 材料 3: ( 贞观 ) 十一年, ( 马 ) 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 乱之后,比于隋 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 ,兄去弟 ,首尾不 , 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 。”摘自旧唐 回答: 根据材料 1和材料 2,在 乾元殿 上, 唐太宗和

5、玄素取得的共 是什么?唐太宗 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保持了怎 的局面?材料 3与材料 2相比,唐太宗的 治 生了什么 化?- 2 -名校名 推荐综观这三段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三、问答题。吴兢在贞观政要 ? 序中说:太宗时政化, 良足可观, 振古而来, 未之有也。 欧阳修在新唐书 ? 太宗本纪赞曰: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四、课堂延伸。1 、中央三省制唐初实行三省制,作为全国最高的政务机关。三省就是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尚是最高行政执行机关, 下设六部;中 书 省 负 责;门 下 省 负责。2

6、、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曾经问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回答说:。即多方听取意见才能辨明是非得失,若只听一方的意见,则容易愚昧不明。3、说唐太宗每与房玄龄商量大事,房玄龄在谈了自己的见解后总是说:这件事非如晦不能谋。而杜如晦来后,最后还是用房玄龄之策。房知杜能断大事,杜知房善建良谋,二人相互了解、信任,并相互配合,成为唐太宗的左膀右臂。故当时人称玄龄善谋,如晦善断。这就是成语的来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3 -名校名 推荐1、 c 2 、 d 3 、 d 4、 d 5 、 c 6 、 d 7 、 c 8 、 a 9 、 c提示:1提示:唐朝建立者是李渊,农民起了辅助作用去ad,地主阶级

7、一直占统治地位,去b,农民起义使唐朝统治者改变政策。2提示:灭亡原因暴政和农民起义,排除3提示:统一使前提,前朝灭亡使现朝统治者改变政策,有利与国家稳定,人民安居乐业。4提示: d行政区域划分,不是盛世出现直接原因。5提示:伟人的作用很大,但决定历史命运还在人民手中。6提示:都是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励精图治的表现。7提示:“本根不摇”,“君能清静”使人民安乐,是君治为本的思想。8提示: a分权,有利于皇帝个人专制。9提示:见书提示。二、材料分析。1. 材料题答:他们的共识是,如果滥用民力,将会导致人心离散,政权覆亡。唐太宗罢修乾元殿是为了维护开创不久的基业,避兔重蹈秦始皇、 隋炀帝的覆辙。唐太宗调整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切实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等措施。出现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从与民休息变为苦役百姓。 唐太宗的统治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农民的基础上的。 他即位之初,善于纳谏,励精图治,征发的徭役相对减轻。取得一定业绩后,情况就不同了。在封建社会中,即使“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人民的徭役负担也是不轻的。三、问答题。答:唐太宗慑于隋末农民起义的威力,吸取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 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这些开明政策和措施,促成了政治清明, 经济初步繁荣, 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升平的 贞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