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总复习八下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_第1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八下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_第2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八下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_第3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八下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_第4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八下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校名 推荐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1. ( 2017 广安)我国四大 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 d ) a.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 1 月 0 等温线c.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d. 各地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地理景观等要素【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主要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并参照人文地理景观差异。2.( 2017 潮州模拟)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理区域是( d )a. b.c.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据图可知,、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青藏地区地势高峻,是世界上海拔

2、最高的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3. (2016 邵阳模拟 ) 下图中,能反映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的是( d )a. b.c.d.【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我国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东南季风从沿1名校名 推荐海到内陆影响力逐步减弱,从而使得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4. ( 2017 德州)舌尖上的中国记录了中国境内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人们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b )a. 地区居民主食是馒头、包子、饺子b. 地区的特色食 品有汤圆、刀削面、年糕c. 地区的手抓肉是当地牧民的传统美食d. 地区的藏族人喜爱喝酥油茶和青稞酒【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四

3、大地理区域的饮食习惯。我国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刀削面应该是北方的特色食品。5.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显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农业类型东耕西牧b. 人口和城市东疏西密c. 传统民居南平北尖d. 传统交通工具南马北船【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农业、交通、民居特点及人口和城市分布。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农业类型是东耕西牧;我国东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北方地区降水少,受其影响,传统民居是南尖北平;南方地区河湖密集,北方地区平原广阔,所以我国传统交通工

4、具是南船北马。6. (2016聊城 ) 下列界线中,甲区域和其他区域分界线吻合的是( d )2名校名 推荐a. 人口地理分界线b. 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c.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d. 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重要分界线。读图分析可知,甲为青藏地区,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缘线,与我国地势第一、 二级阶梯分界线大致吻合。(2016 黄冈模拟 ) 下图中的山脉和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读图完成7 8 题。7. 山脉东侧的河流是 ( b )a. 黄河b.淮河c.长江d.珠江【解析】本题考查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最重要

5、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东侧的河流是淮河。8.作为重要地理分界线,该线南北地理差异很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该线以北河流冬季结冰,影响了繁忙的水运b. 该线以南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大豆、甜菜c. 该线以南是春小麦主要种植区d. 该线以南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大3名校名 推荐【解析】 本题考查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且降水季节变化大,所以河流水运不发达,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c以下,冬季结冰;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 毫米以上,再加上纬度低,热量充足,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油菜、甘蔗等;春小麦、甜菜种植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为便于

6、雨水尽快下泄,屋顶坡度大,同时,夏季气候湿热,为通风散热,墙体高大。9. ( 2017 广安)秦岭淮河一 线的地理意义是 ( d ) a. 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b. 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c. 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的分界线d. 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解析】 本题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北方地区和南方 地区的分界线;1 月 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我国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河流结冰和不结冰的分界线;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等。

7、(2017 宿迁)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 10 11 题。10. 图中甲区域和乙区域的分界线是(c )a.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d.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4名校名 推荐【解析】本题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读图可知,甲、乙区域分别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其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而该线又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11. 下列说法符合甲区域环境特征的是( a )冬季河流结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年降水量多于800 毫米农田多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柑橘等民居屋顶坡度较小交通运输以陆路为主a.b.c. d.【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

8、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一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下,故其冬季河流结冰;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种植苹果、梨等温带水果;年降水量在 800mm以下,屋顶坡度不大; 农田以旱地为主, 主要种植小麦等耐旱作物;交通方式以陆路为主。12.( 2017 贵港模拟)关于秦岭淮河一线两侧自然人文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d )a. 以北的河流不会结冰b. 以南的人们主要以面食为主c. 以北的人们传统体育活动是赛龙舟d. 以南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两侧自然人文地理概况。秦岭淮河以北1 月平均气温低于 0,冬季河流结冰;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人们的主食

9、以大米为主;植被类型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赛龙舟是南方地区端午节时的传统民俗活动,故选d。( 2017 淄博模拟)读我国南、北方民居示意图可见,北方民居庭院面积大而方正,南方民居庭院小且多有楼房,据此完成13 14 题。13.形成南北方民居庭院大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b )a. 南方院落小利于排水b. 北方平原广大、 地面平坦,南方平原较小,人多地少c. 北方院落大,利于保暖5名校名 推荐d. 南方是水田耕作,北方是旱地耕作【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我国南北方地区人文景观差异的因素。人们的生活方式深受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平原多,地势平坦开阔,人口相对南方来说较少,所建房屋是占地较大、宽敞的四合院;

10、 而南方地区平原狭小、地形崎岖、 人口较多、 所建房屋就以占地狭小的楼房为主。14.南方民居多临水而建,对其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d )a. 水运便利b.用水方便c. 地势低平d.防洪减灾(2017 益阳)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15 17 题。15. 确定界线 a 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b )a. 气温b.降水c.地形d.经济【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由图可知,界线a 是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400mm年等降水线为分界线,大于400mm可发展种植业,小于400mm一般发展畜牧业。16.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位于( c

11、)a. 甲地区b.乙地区c. 丙地区d.丁地区【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城市群的分布。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地带,其中也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即长三角城市群。17. 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有(d )光照强水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有高山冰雪融水6名校名 推荐a.b.c.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以及众多高山冰雪融水提供的充足水源。18.( 2017 广安)我国地域差异明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 )a.水稻是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b.南方地区的民居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小c.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广大d.干旱是青藏地区显著的自然特征【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水稻主要种植在我国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民居墙体薄,屋顶坡度较大,有利于通风散热和排水;西北地区降水虽少,但草原面积广阔,有利于发展畜牧业;青藏地区的显著自然特征为高寒,干旱是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19. ( 2017 菏泽模拟)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主要是依据气候和地形的差异,同时兼顾自然景观和土地利用的不同来划分的。 地区与三地区的分界线山脉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