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2).ppt_第1页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2).ppt_第2页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2).ppt_第3页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2).ppt_第4页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宋词,预学积累,词,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与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在唐朝时已经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词以描写艳情为主。,隋唐之际形成的曲子词,原是配合一种全新的音乐“燕乐”歌唱的。“燕”通“宴”,燕乐即酒宴间流行的助兴音乐,演奏和歌唱者皆为文化素质不高的下层乐工、歌妓。,词的名称,词的发展,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第一个抒写艳思恋情的专门文体。“诗言志词言情”、“词为艳科”都是宋词这种创作主流倾向的归纳。 宋词的题材集中在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男

2、欢女爱等方面,与“艳情”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被后人推尊为“豪放词”开山祖的苏轼,其绝大多数词仍属“艳科”范围。即使是“艳情”之外的题材,也要受到主流倾向的渗透,或多或少地沾带着“艳”的情味宋词创作的主流倾向。,苏轼应该可以说是文人抒情词传统的最终奠定者,而一些人认为,这也正是历史发展的下坡路的开始,宋词只是一味的寄情山水,或者歌以明志。,陈师道用“以诗为词”评价苏词,道中苏词革新的本质。从整体上观照,词的“雅化”进程,某种意义上也是词逐渐向诗靠拢的一个过程,努力跨越“言志”与“言情”界限的过程 。,其次,苏轼词提高了词品。苏轼的“以诗入词”,把词家的“言情”与诗人的“言志”很好结合起来,文

3、章道德与儿女私情并见乎词,在词中树堂堂之阵,立正正之旗。即使写闺情,品格也特高。,再次,苏轼改造了词风。出现在苏轼词中的往往是清奇阔大的景色,词人的旷达胸襟也徐徐展露在其中。传统区分宋词风格,有“婉约”、“豪放”之说,苏轼便是“豪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以前,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至苏轼却是一种突飞猛进的演变。 首先,苏轼词扩大了词境。苏轼之性情、襟怀、学问悉见之于诗,也同样融之于词。,按长短规模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一段,称为单调;两段,称双调;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创作风格分婉约派和豪放派。,词的类别,代表人物:辛弃

4、疾、苏轼、陈亮、陆游等,豪放派,代表人物: 柳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秦观、姜夔、李煜、欧阳修等 。,婉约派,菩萨蛮 温庭筠,温庭筠,花间鼻祖 与李商隐并称“温李” 与韦庄并称“温韦”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 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花间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

5、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温词为花间集之首,此词又为温词之首,足见其为典型的花间之作。 表面看来,这首词写的不过是女主人公从睡醒后到梳妆打扮完过程中的几个镜头,却能充分透露出她内心的复杂感受,做到神情毕现。 通篇写闺怨之情,但又含而不露。,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眉毛。小山眉为唐明皇定的十种眉样之一。天宝遗事载:“明皇幸蜀,命画工作十眉图。”据海录碎事:“十眉图:一鸳鸯、二小山”。 金:额黄,六朝以来妇

6、女习尚。,鬓云欲度香腮雪。,鬓云: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白居易长恨歌) 香腮(雪):从视觉和嗅觉 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 美艳。,鬓云欲度香腮雪。,俞平伯:“度字含有飞动意。” 叶嘉莹迦陵论词从稿:“度字生动,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 金光明灭,云鬓飘拂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富有生气岂不撩人乎?,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 词人用浓墨重彩:半明半暗、忽隐忽现的闪动金色,配衬着如玉的香腮和如云的黑发。,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写她起床后的行动:懒洋洋地打扮,慢吞吞地梳洗。 着一“懒”字和“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其

7、惆帐倦怠之情,生动可睹。,诗经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写丈夫作为国王先锋到东方去征战,妻子在家忧怨心疾无心梳妆,而使首如飞蓬。,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蛾眉:古典诗词中关于美女的传统意象,以对女子眉毛美好形状的形象刻画,来代指美女的整体气质的。 如李白怨情中“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词人还多用“翠黛”、“翠蛾”“远山”“春山”等形容代指美女容貌。,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承上写妆扮的具体情形,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 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

8、啊! 于客观地描写人物活动中,暗寓其人对镜时自赏自怜之意。自赏:人而如花;自怜:盛年独处。,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对镜的时候,看见自己美貌如花,不免兴起盛时独处、顾影自怜的伤感; 穿衣的时候,看见衣上的对 对金鹧鸪,又触动了物双人单、 情何以堪的哀愁。,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温庭筠以高超的语言技巧揭开了女主人公懒起、迟妆、意慵的原因,使人心领神会。 本草纲目禽部:“鹧鸪性畏霜露,夜栖以木叶蔽身,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鹧鸪”这个语码和“鸳鸯”一样,有归宿圆满,鸾凤和鸣之意。作者这里借成双的鹧鸪反衬孤单的闺中女子,抒写了一个孤独的女子没人赏爱的寂寞的心情。“愿做鸳鸯不羡仙”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此词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细节)、着装的描写、用“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描绘出女子闺中生活情态,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这首菩萨蛮,是温为宫廷歌伎所作的,一番绵密、精致的描绘,通过客观与暗示手法,含而不露地写尽了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