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复习》PPT课件.ppt_第1页
《文学史复习》PPT课件.ppt_第2页
《文学史复习》PPT课件.ppt_第3页
《文学史复习》PPT课件.ppt_第4页
《文学史复习》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文学史复习课,先秦文学: 1.先秦神话(主要典籍、主要内容) 2.诗经(诗四家、今古文、体例、创 作特色、审美风格、汉儒诗学观) 3.先秦诸子散文(老子、墨子、论 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4.先秦历史散文(尚书、春秋、左传、 国语、战国策) 5.楚词(楚词产生的背景、楚词的创作风格、楚词的影响) 6.秦代文学(李斯谏逐客书),两汉文学 1.汉代文学的代表性文体:赋 赋的源起:源于诗经、源于荀赋、源于楚词。 源于诗经的理由是:风雅颂赋比兴。班固:古诗之流。 源于荀赋:主客问答、以赋名篇。 源于楚词:骚体赋。刘勰:拓宇于楚词 赋的流变: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骈赋、律赋、文赋 汉赋

2、发展的分期。,2.汉代散文 政论文不发达。贾谊、王充 史传文。史记汉书(比较马、班 之异同。) 3.汉代诗歌 汉代乐府诗。乐府诗产生的背景、 (民间采诗与乐师、文人创作)创作精神、 文学史上的意义。 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风格、 意义。),魏晋文学 1.建安风骨。三曹、七子。 2.正始之音。竹林七贤、阮籍 3.太康文学: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主要是陆机与左思。 东晋 玄言诗(老庄告退,山水方滋) 田园诗(主要在东晋后期,主要在于理解其影响与审美趣味。),山水诗(主要在刘宋时期,主要在于其发展与流变。) 永明体:四声八病。 南朝乐府诗成就最高的鲍照。 南北朝散文:主要成就体现在骈文。 南北朝民

3、歌:南朝吴歌西曲。北朝则粗犷、题材也较为广泛。总体质量逊于南朝。 南北朝美文代表:庾信,小说:神话、寓言、史传 汉书艺文志小说家。 志人小说、志怪小说。特点:粗陈梗概,刻画传神。,2、詞的體制特點。 因詞與音樂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協樂的性質決定了其體制特點。一般歸納為這幾個方面:詞調、詞體的類別、詞的句式和聲韻。 詞調與詞題 詞調是指寫詞時所依據的樂譜、樂調。每種詞調都有特定的名稱,這就是詞牌。如“浪淘沙”、“賀新郎”、“念奴嬌”、“水調歌頭”、“雨霖鈴”等,這些名稱都是詞牌,表明的是某一種詞調。 詞調與內容的關係: 唐人之詞多緣題生詠:如填“臨江仙”之調者,皆詠水仙;填“女冠子”之調者,皆詠道

4、情;填“河瀆神”之調者,皆詠崇祠;填“巫山一段雲”之調者,皆詠巫峽。以調為題,此固唐人之遺法也。 劉師培論文雜記 凡歌辭,考之與事不合者,但因其聲作歌爾。 溫庭筠黃曇子歌序,詞題與詞序: 宋人詞作,除詞牌外,多有詞題。詞題起初較簡短,如晏殊的更漏子: 雪藏梅,煙着柳,依約上春時候。初送雁,欲聞鶯,綠池波浪生。探花開,留客醉,憶得去年情味。金盞酒,玉爐香,任他紅日長。 詞牌下 注“早春”,“早春”就是詞題。 有的略長,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有的很長,說明作詞的緣由,就變成了序文,宋代詞序寫的最有特色的是姜夔。如 角招 黄鍾角 甲寅春,予與俞商卿燕遊西湖,觀梅於孤山之西邨,玉雪照映,吹香薄

5、人。已而商卿歸吳興,予獨來,則山横春烟,新柳被水,遊人容與飛花中,悵然有懷,作此寄之。商卿善歌聲,稍以儒雅緣飾;予每自度曲,吟洞簫,商卿輙歌而和之,極有山林縹緲之思。今予離憂,商卿一行作吏,殆無復此樂矣。,詞調名稱: 詞調有的來源於民間音樂,有的是由外域或少數民族地區傳入,更多的是歌伎樂工和懂音樂的文人製作的。清初萬樹撰詞律,收660調,康熙命詞臣王奕清等修撰欽定詞譜,收826調,所收尚不全,後人陸續有輯補,總數不少於1000馀調。 第一,同調異名,即同一個詞調有數種不同的名稱: 【長相思】又名【雙紅豆】、 【山漸青】、 【憶多嬌】。 【念奴嬌】又名【慶長春】、 【酹江月】、 【大江東】、 【

6、杏花天】、 【壽南枝】、 【百字令】、 【赤壁謠】、 【壺中天】、 【湘月】、 【古梅曲】、 【淮甸春】、 【無俗念】、 【千秋歲】、 【太平歡】等22個不同名稱。 【憶江南】又名【夢江南】、 【望江南】、 【江南好】、 【夢江口】、 【謝秋娘】、 【春去也】、 【歸塞北】等。 【蝶戀花】又名【鵲踏枝】、 【鳳棲梧】、 【一蘿金】、 【明月生南浦】、 【卷珠簾】、 【魚水同歡】等。,第二,詞調不同,卻有相同的名稱: 【相見歡】、 【錦堂春】都別名【烏夜啼】; 【少年游】、 【眼兒媚】都別名【小欄杆】; 【浪淘沙】、 【謝春池】都別名【賣花聲】。 第三,同調異體,即同一種詞調有多種別體。 前人編

7、撰詞譜、詞律,往往先列正體,然後羅列別體。所謂正體,就是出現時代早或者作者較多的一種。所謂別體,稱為“又一體”,相對正體而言,在字數、句讀和用韻等方面有差異。 詞牌名稱的來源: 第一,有些詞牌名是由其他樂曲的名稱借用或轉化來的。例如摘取唐代的法曲、大曲中的一段,如【水調歌頭】,有些是大曲中原有的名稱如【齊天樂】、 【萬年歡】、 【彩雲歸】。有的是民歌曲調,如【竹枝】,有的是古樂府的曲名,如【烏夜啼】、 【武溪深】、 【長相思】等。,第二,有的是取自人名或地名。人名如【念奴嬌】、 【多麗】、【師師令】。地名如【沁園春】、 【金谷曲】、 【揚州慢】、 【南浦】、 【八聲甘州】等。 第三,有的取自前

8、人的詩句。如【蝶戀花】出於梁元帝“翻階蛺蝶戀花情”, 【點絳唇】出自江淹“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 【鷓鴣天】出自鄭嵎“春遊雞鹿塞,家在鷓鴣天”, 【醉東風】出自李白“絲管醉東風”, 【玉樓春】出自白居易“玉樓宴罷醉和春”。 第四,有的詞牌含有典故。如【解語花】: 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歎羡久之。帝指貴妃示於左右曰:“争如我解語花!”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又如【解佩令】: 江妃二女,游於江濱,見鄭交甫,遂觧珮與之。交甫受珮而去,數十步,懷中無珮,女亦不見。 漢劉向列仙傳,第五,有的詞牌名是由字數來的。如【十六字令】,全詞共十六字;【百字令】,全詞共

9、一百字;【三字令】,詞的每句三個字。 第六,有的詞牌名出自樂調。如【角招】、 【徵招】、 【玲瓏四犯】。 第七,有的是綜合兩個詞牌而得名。如【江城梅花引】,前半調是【江城子】,後半調是【梅花引】。 第八,有原有詞牌增添字數改稱的。如五代的顧夐的【甘州子】只有33字,柳永增為78字,改名【甘州令】;李煜的【浪淘沙】,只有54字,柳永增為133字,改為【浪淘沙慢】。 第九,有的詞牌取自詞作的內容。如【雙雙燕】最初是詠燕子的, 【臨江仙】最初是寫水仙的, 【催雪】最初是為催促老天爺快點下雪而寫的。 總之,詞牌的得名來源很多,不少得名緣由早已弄不清楚,現在也無從考證。,詞體的類別: 其一,由於詞根據樂

10、調上的變化,篇幅長短不同,詞以此被分為小令、中調、長調三類。 明代顧從敬重刊南宋時署名武陵逸人編的草堂詩餘時,把該書所收詞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書名也改為類編草堂詩餘,根據顧氏重刊的標準,書中小令最長的是踏莎行,58字;中調最長的是夏雲峰,91字;至於長調,該書所收詞不過一百幾十字,事實上像吳文英的鶯啼序,240字的,沒有收入。清代毛先舒就解釋說,58字以內的就是“小令”,59字至90字的就是中調,91字以上的就是長調。 這種劃分方式存在不少爭議,如萬樹就不同意。但大致是符合詞的體制狀況的。 令,一般說是源於唐代酒席宴會上的酒令。 中調,一般有“引”、“近”的稱呼。“引”就是“引歌”,是指唐代

11、大曲開頭的部份。“近”又叫“近拍”,也是和大曲有關,具體指什麽,尚無確說。 長調,又稱“慢曲”,是詞調中的長曲子。,其二,根據詞的分段,詞又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 單調詞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而且在小令中也是字數最少的一種。 如【如夢令】、【憶江南】、【柳枝詞】、【十六字令】、【調笑令】、【搗練子】等 雙調,就是一首詞有兩個段落。詞的段落有專門的稱謂,叫做“片”,雙調詞分前後兩片。“一片”也叫“一闋”,或“一遍”,“闋”、“遍”都是音樂上的名稱。“闋”表示樂曲暫時停頓或休止;“遍”表示唱完一遍。 雙調詞在小令、中調、長調中都有,是詞中最常見的。雙調詞一般的情況是上下片字數、押韻的位

12、置和平仄格式相同,或基本相同。 上下片完全相同的如:李清照的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鴈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却上心頭。,前後片稍有出入的如:陸游的夜遊宮: 雪曉清笳亂起,夢遊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闗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裏,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前後片大不相同的如:姜夔淡黃柳: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看盡鵞黄嫩緑,都是江南舊相識。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攜酒,小喬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三疊、

13、四疊的詞較少。 三疊詞有【戚氏】、【夜半樂】、【蘭陵王】、【寶鼎現】等。 四疊的詞極少見,現傳吳文英鶯啼序一首,240字,在詞調中算是最長的了。,詞的句式 詞的句式從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其中二、三、四、五、六、七字句式為各調常見,一、八、九、十、十一字的句式較少,一字句僅見於【十六字令】一調,十字句見於【摸魚兒】、 【粉蝶兒】等少數詞牌。十一字句如蘇軾水調歌頭:“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其一,句式中的領字。所謂“領字”就是在一句的開頭,有一個字、兩個字,以至三個字,在語氣上稍作停頓(但並不點斷),在語意上領起下文,起一種特殊作用的字。南宋張炎在詞源中說: 詞與

14、詩不同,詞之句語有兩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惟疉實字,讀且不通,况付雪兒乎?合用虛字呼喚,單字如“正”、“但”、“甚”、“任”之類;兩字如“莫是”、“還又”、“那堪”之類;三字如“更能消”、“最無端”、“卻又是”之類。此等虛字,却要用之得其所。 單字領最值得注意,單子領又稱“一字逗”,在詞中運用最多,構成了與詩的句法不同的節奏。,舉例: 對長亭晚。(柳永雨霖鈴) 又酒趁哀弦。(周邦彥蘭陵王) 但目送芳塵去。(賀鑄青玉案) 悵客里光陰虛擲。(周邦彥六丑) 問江路梅花開也未?(程垓酷相思) 還見褪粉梅梢,試花桃樹。(周邦彥水龍吟) 那堪片片飛花弄晚,濛濛殘月籠晴。(秦觀八六子) 最好是

15、一川夜月光流渚。(晁補之摸魚兒)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李清照永遇樂) 終不似、一朵釵頭顫裊,向人敧側。(周邦彥六丑) 這些都是虛字,古人眼中只有名物詞、部份形容詞是實詞,其他均為虛詞。,其二,與五七言詩相比,詞五七言句法有其特殊性。 近體詩多為五言句、七言句,詞也有大量的五七言句式,其中有些詩與詞在句法上是相同的,但詞還有與詩不同的地方,表現出節奏的特殊性。 詩五言句在節奏上基本是上二下三,七言句基本是上四下三。如: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駱賓王在獄詠蟬) 林深-人不見,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

16、-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 詞中五七言句子也是占多數,但其一些節奏卻是五七言詩中所少見的。那就是五言句上三下二,七言句上三下四,如: 千萬遍-陽關。(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簫) 一聲聲-更苦。(姜夔齊天樂) 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不堪聽-急管繁弦。(周邦彥滿庭芳),詞的聲韻格律 詞和近體詩一樣是講平仄格律的,但詞和詩的平仄要求有相同點,也有不同處。相同的地方是詞接受了近體詩平仄聲調雙雙對比的方式,也就是近體詩的律句形式。不同處一是平仄分得更細,不僅講平仄,平聲分陰平、陽平,仄聲分上、去、入;二是平仄排列方式有時突破律詩句式的格式。因為詞與詩最大的不同就是詞原本是依照樂譜、配合樂器來歌唱的

17、,所以對字的聲調、發音部位都要有所照顧。 李清照詞論云: 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者,何邪?盖詩文分平側,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且如近世所謂【聲聲慢】、【雨中花】、【喜遷鶯】,既押平聲韻,又押入聲韻;【玉樓春】本押平聲韻,又押上去聲,又押入聲。本押仄聲韻,如押上聲則協,如押入聲則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漢,若作一小歌詞,則人必絶倒,不可讀也。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又如南宋張炎說: 先人曉暢音律,有寄閑集,旁綴音譜,刊行於世。每作一詞,必使歌者按之,稍有不協,

18、隨即改正。曾賦瑞鶴仙一詞云:“捲簾人睡起。放燕子歸来,商量春事。芳菲又無幾。減風光、都在賣花聲裏。吟邊眼底。被嫩綠、移紅换紫。甚等閑,半委東風,半委小橋流水。 還是苔痕湔雨,竹影留雲,做晴猶未。繁华迤邐。西湖上、多少歌吹。粉蝶兒、撲定落花不去,閑了尋香两翅。那知人、一點新愁,寸心萬里。”此詞按之歌譜,聲字皆協,惟“撲”字稍不協,遂改為“守”字始協。乃知雅詞協音,雖一字亦不放過。信乎協音之不易也。又作惜花春起早云:“鎖窗深。”“深”字音不協,改為“幽”字,又不協,再改為“明”字,歌之始協。此三字皆平聲,胡為如是?盖五音有唇、齒、喉、舌、鼻,所以有輕清、重濁之分,故平聲字可為上入者此也。聽者不知婉

19、轉遷就之聲,以為合律,不詳一定不易之譜,则曰失律。 清張宗橚詞林紀事引張炎詞源,詞調用字分四聲,並不是對每個字都這樣要求。詞中須嚴守四聲的地方,一般是在關鍵處,如轉折處或結尾處。 萬樹詞律說: 尾句尤為吃緊,如【永遇樂】之“尚能飯否”,【瑞鶴仙】之“又成瘦損”,“尚”、“又”必仄;“能”、“成”必平;“飯”、“瘦”必去;“否”、“損”必上,如此然後發調。末二字若用平上,或平去、或去去、上上、上去,皆不合。 清萬樹詞律發凡 上述情形是指詞尚未脫離曲譜時候的情況,至於後來音譜歌法失傳,詞不再就樂而歌,與詩沒有什麽大的差異,字分四聲、五音的要求就沒有必要了。 詞的拗句問題 詞句在平仄上一般也遵循近體

20、詩兩平兩仄相間的規則,但也有所謂的拗句問題,如四言出現“平仄平仄”或“仄仄仄仄”,五言出現“仄平平平仄”或五個仄聲,其他如七言也會存在這樣類似的情況,那只能遵照詞譜來填,也不需要救。,詞的押韻: 近體詩必須一韻到底,中途不能換韻,而且必須是押平聲韻,用韻位置有首句入韻,和隔句用韻兩種規定。詞則根據不同詞牌,用韻位置不同,而且有的押平聲韻,有的押仄聲韻,有的平仄通押。有的詞牌中途多次換韻。 舉例如下: A、通首押平聲韻 陌上柔桑破嫰芽,東隣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黄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逺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 B、通首押仄聲韻 庭院深深深

21、幾許,楊栁堆煙,羅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髙不見章臺路。 雨横風狂三月暮,門掩黄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歐陽修蝶戀花春晚,C、平、仄韻通押 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毛髪聳。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推翹勇,矜豪縱,輕盖擁,聫飛鞚,斗城東。轟飲酒壚,春色浮寒甕,吸海垂虹。間呼鷹嗾犬,白羽摘彫弓。狡穴俄空,樂匆匆。 似黄梁夢,辭丹鳳,明月共,漾孤蓬。官冗從,懷倥偬,落塵籠。簿書叢。鶡弁如雲衆,供粗用,忽竒功。笳鼔動,漁陽弄,思悲翁,不請長纓,繫取天驕種,劔吼西風。恨登山臨水,手寄七絃桐,目送歸鴻。 賀鑄六州歌頭 詞用韻有疏有密 句句用韻的,如南宋蔣捷一剪梅舟過

22、吳江: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揺,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瀟瀟。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抛,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有的每隔三句用韻,如蘇軾永遇樂: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南樓夜景,為余浩歎。 詞的換韻情況也多樣,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一首多次換韻,現見最多的是一首換八次韻,如賀鑄的小梅花。,詞韻 一首格律詩中只能用一個韻目中的字作韻腳,除首句外

23、(首句本可不入韻),如果用了其他韻目中的字押韻,就叫出韻或落韻,是違反詩律的。 高心夔:“平生雙四等,該死十三元。” 詞韻比詩韻要寬得多,不但可以用鄰韻,還把一些不屬於本韻目鄰韻的字也作通用韻使用,由於使用的範圍更寬,所以稱作寬韻。 詞使用與近體詩不同的寬韻,是從詞這種文學形式正式出現在唐代開始的,唐代寫詞的多是詩人,他們把寫古體詩習用的寬韻用於詞中。而格律詩用於科舉考試,用韻遵守朝廷禮部頒佈的韻書所制定的規則。詞作為娛樂之需,是沒有限制的。這種情況至少到南宋依然如此。,舉例: 紹興間,有題洞仙歌於垂虹者,不系其姓名,龍蛇飛動,真若不烟火食者。時皆喧傳以為洞賔所為,浸達於髙宗,天顔輾然而笑曰:“是福州秀才云爾。”左右請聖諭所以然,上曰:“以其用韻,盖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