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绪论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1-3二、 产生和发展p4-13:(一)时代产物: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阶级实践基础(二)马克思继承和创新(三)实践中发展三、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鲜明的政治立场(三)重要的理论品质(四)崇高的社会理想四、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结合;把马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 1.1: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p281) 哲学的产生 & 意义通过劳动分离人&自然;两大现象(物质&精神);两大活动(认识&改造世界)2) 其他思潮 & 马恩诞生哲学基本问

2、题(物质& 意识;思维能否认识& 正确认识存在)3) 对于基本问题的回答4)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5) 世界怎样存在(联系发展or 孤立静止)6)马哲的解答.(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p301) 科学物质观、物质范畴、物质唯一特性存在意识之外,可被意识反映2) 意识 &物质(作用 &反作用);意识发展阶段;社会实践(劳动)决定性作用意识内容客观,形式主观3)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p32(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321) 运动 &物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2) 绝对的运动,相对的静止3) 时间 &空间物质运

3、动的存在形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 马哲之前的物质观5) 社会 的物质性表现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p351) 实践的基本特征2) 实践的具体形式3)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371) 把握两大方面实践分化 & 统一人 & 自然;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找到根源,得到科学说明2)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三、客观规律性& 主观能动性:(一)规律及客观性p40事物发展中的偶然&必然;自然 &社会规律1) 规律的特点本质、必然、稳定2) 规律客观性根本特点.不依 与人的意 ,意 受 律支配;不能蔑 、

4、 造、消 律(二)意 的能 作用意 是物 的 物p41 极反映 & 改造世界(主要表 )(三)主 能 性 & 客 律性的 一p421) 尊重客 律(前提) , 主 能 践是客 律性&主 能 性 一的基 2) 能 的注意点3) 社会 史 向&主体 主体 符合or not 史 展的 & 人民的愿望 1.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 系 & 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 系p441) 系的特点( 践)客 、普遍、多 2) 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 系,从 中考察普遍 死(二)事物的永恒 展p451) 展是上升的,新事物 旧事物的原因2) 展是一个 程 上的持 性& 空 的广延性的交替3) 人 社会 展二、

5、立 一 律是事物 展的根本 律唯物 法的 & 核心;矛盾分析法;解 普遍 系的内容&永恒 展的 力(一)矛盾的 一性 &斗争性(基本属性)及其在事物 展中的作用p471) 同一性和斗争性2) 相互 系 & 作用 & 性 3) 同一性在事物 展中的作用4) 斗争性 .5) 和 是矛盾的特殊形式(二)矛盾的普遍性 &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p49普遍存在,特殊 ;主次矛盾, (非)根本矛盾,主次要方面; 一(三)事物 展 程中的量 & 及其互相 化p51度的概念; 量 .(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否定及其相互转化p51-521) 肯定因素、否定因素、辩证否定观2) 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周期)前进行 &

6、曲折性的统一 1.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一)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p53主观反映客观;本质统一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现象&本质;内容 & 形式(二)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工具p54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一)辩证思维方法p57归纳 &演绎;分析 & 综合;抽象 &具体(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p60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1:认识 & 实践: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 &客体p641) 实践的定义2) 认识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3) 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5表现方

7、面;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唯心主义 & 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p67(二)辩证唯物主义 &旧唯物主义的不同回答p67辩证认识论能动反映的特点.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实践的周期)(一)从实践到认识p69感性认识 & 理性认识(辩证关系 & 感性向理性过渡)(二)从认识到实践p711) 第二次能动飞跃认识世界为了改造世界2) 飞跃的条件(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p72飞跃的综合(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造成反复性 & 无限性的原因主观 &客观,认识 & 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2.2:真

8、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真理的客观性唯物论p73客观性的原因;形式的主观性;一元性(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有差别,不都是真理)(二)真理的绝对性 &相对性辩证法p741) 绝对性的含义2) 相对性(条件性、有限性)3) 辩证统一(互相渗透包含;转化);静态 &动态4) 阐发: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无限绝对)& 非至上性辩证统一(三)真理与谬误(主客观是否符合)p771) 对立统一(互相转化)2) 真理发展的规律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781) 实践检验的理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2) 逻辑

9、证明补充;已被实践证明的理论(指导非标准)(二)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 不确定性p791) 确定性(唯一性)2) 不确定性(条件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一)价值及其特性p801) 实践的真理 & 价值尺度(成功的实践是二者的统一)2) 价值的定义3) 价值的特性实践把主体需要 & 客体属性相联系(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p82(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p841)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的作用2) 价值观3) 当代中国(四)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p85 3.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当代中国)p87二、在实践中坚持

10、和发展真理p89三、认识世界 & 改造世界相结合p90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3.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p95(一)两种历史观(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p961) 社会存在定义2)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发展3) 社会意识定义4) 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p97政治法律思想(核心、主导)、道德、艺术、宗教.5) 辩证统一( +社会意识的依赖性)p986) 社会意识的独立性p997) 正确发挥社会意识能动作用p1008) “划分”与“归结”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p101(一)生产力 & 生产关系p1011) 生产力定义2)

11、 生产力基本要素(+科学技术) p101-102劳动者 highlight p1023) 生产关系p102广义、狭义生产资料所有制p103生产关系是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不是物,“可这些关系总是同物结合着,并作为物出现”e.g:资本以物的形式,不是物,是生产关系4) 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p103(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p104生产力 +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方式1) 相互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 aspects)p104生产关系反作用( 2 情形)2) 相互作用(矛盾运动)3) 矛盾运动的意义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一)经济基础 & 上层建筑p1061) 经济基础

12、(把握两点)2) 上层建筑3) 政治上层建筑(国家)4) 国体与政体p108(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p108决定和反作用.相互作用与矛盾运动矛盾运动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社会形态的内涵p110经济形态、政治、意识(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p110-1111) 整体统一性:五种社会形态2) 局部多样性3) 统一、多样辩证统一(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p1111) 必然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规律性) 的结果(生产力 &关系,经济基础 & 上层建筑)2) 历史选择性(3 层意思 +例子)p112(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顺序

13、性& 跨越性)p1123.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两个)p114(二)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14 -115根本动力的表现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阶级 & 阶级斗争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p1171)阶级的定义2)阶级斗争的定义(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p1181) 阶级斗争表现基本矛盾2) 阶级斗争作用的表现(质变推翻& 量变改革)3) 阶级斗争的历史性、局限& 无产阶级(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p119(四)社会革命的实质与根源p120.(五)革命对社会

14、发展的巨大作用p121改良作为革命的补充手段不拒绝改良,但反对改良主义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221) 改革的定义 &其与革命区别2) 改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 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4)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一场伟大的改革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23(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将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p124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影响科教兴国(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p1261) 积极作用2) 消极作用3) 正确对待科技的态度 3.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两种历史观历史创造者:p128(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

15、和发展的前提p1291) 现实的人2) 劳动是基本的人的活动3) 人的现实本质人是社会的人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认识和把握个人& 群体(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p1291) 立足整体2) 历史必然3) 人与历史不同层次.(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p1311)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历史范畴, 不同时期构成不同 (最稳定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群众 &知识分子)人民群众 -社会历史实践主体人民 =主体的表现(见p131)2)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

16、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5) 创造历史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五)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133群众观点的内容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一)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p134(二)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p134杰出人物、反面人物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三)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p135出现必然,作用偶然正 or 反取决于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p135历史分析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实则也是联系(历史背景)和发展(不断变化)的眼光分析第四章:资本主义的

17、形成及其本质 4.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p140.(二)资本的原始积累p140-141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土地掠夺(私有)、海外殖民掠夺;对内(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p143利用劳动者 &农民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p1441) 自然经济的对立物2) 历史条件: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与劳动产品分属不同所有者(二)商品的二因素 &劳动的二重性p1451) 商品二因素的定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2) 二因素对立统一3) 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

18、劳动)4) 二重性对立统一(三)价值量的决定p14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简单、复杂劳动的影响(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p148货币产生的阶段基本职能分化为两极,基本矛盾没有解决(五)价值规律及其作用p1481) 价值规律内容及表现形式2) 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表现3) 消极作用(六)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1501) 定义2) 为何称为基本矛盾3)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私人占有vs.生产社会化):被取代的必然性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一)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p152奠基剩余价值揭示商品经济一般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p1

19、531) 界定生产性劳动(新老界定及原因)2) 科技、管理人员的劳动(总工人)3) 对价值创造 & 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创造是分配的基础&前提但分配首先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 4.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p154(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p155(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和货币转化为资本p1551) 劳动力的价值 &使用价值2) 货币转化为资本:通过购买劳动力(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3) 购买的是劳动力而非劳动二、资本主义所有制:(一)所有制和所有权p1561)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2)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所有权范畴)3) 联系 & 区别(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20、及其本质p1571) 历史上不同的剥削制度2) 本质(资本与雇佣劳动;等价交换的掩盖下,占有剩余价值)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规律(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p1581) 剩余价值来源(生产过程)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2) 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的要素& 特点.3) 价值增殖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4) 剩余价值定义 &资本阐述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不是物,社会关系5) 不变、可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6) 剩余价值的本源& 剩余价值率剥削程度(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p1601) 绝对剩余价值2) 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21、过程)* 科技因素(三)资本积累p1631) 资本积累定义2) 再生产目的3) 资本积累源泉及贫富分化4) 失业现象根源:有机构成定义资本积累、积聚、集中,有机构成上升,相对失业5)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的社会性)(四)资本循环周转与再生产p1661) 资本循环及其三阶段2) 循环条件3) 资本周转 &影响快慢的因素4)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流通两大部类,三个价值组成部分社会在生产条件产品相对过剩,危机必然(五)工资与剩余价值分配(六)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p170.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经济危机(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p170矛盾的内容 &三个表现矛盾的尖

22、锐化不能避免(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p1711) 危机与相对过剩2) 危机的可能性 &根本原因基本矛盾是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的矛盾)3) 危机周期性及不可避免4) 危机决定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周期 4.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 职责p173对内、对外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形式的进步& 本质的剥削(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p174民主制度、法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政党制度进步性 & 局限性对待资本主义制度的态度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p179(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p179第五章资

23、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5.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p1841) 生产集中、资本集中和自然的垄断2) 垄断定义.3) 产生垄断的原因4) 垄断组织形式(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p1851) 垄断加剧竞争的原因及竞争形式2) 垄断竞争的特点(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p186(四) 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p1871) 垄断利润及其后果2) 垄断利润的来源3) 垄断利润的实现垄断价格(垄断价格公式)垄断高价、垄断低价4) 垄断价格的后果及价值规律解释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作用p1881) 定义2) 发展阶段3) 产生原因(非偶然)4) 形式5) 国家垄断的积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