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答题思考.ppt_第1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答题思考.ppt_第2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答题思考.ppt_第3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答题思考.ppt_第4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答题思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文阅读答题思考,翠华中学:李龙强 2016年12月16日,(一)指导学生对阅读理解的答题,您是从哪些方面入手? 1、不同文体知识的梳理; 2、文本的阅读; 3、方法技巧的指导; (二)平常的阅读教学是否与阅读答题指导相联系? (三)平常的阅读教学与综合实践课、名著阅读课在教学时间上是如何分配的?如何处理的? (四)平常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如何柔和的?时间上是如何安排的?,一、共同分享几个问题,(五)平常的阅读教学与语文基础知识是如何渗透的? (六)平常的阅读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是否源于初中课程标准要求? (七)阅读题目的设置是否符合初中课程标准要求? 初中阅读课程标准 1、能用普通话正确、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

3、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

4、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命题角度 命题角度1:理解词语含义 命题角度2:赏析精彩句子 命题角度3:理清行文思路 命题角度4:找出短文线索 命题角度5:分析句段作用 命题角度6:概括内容要点 命题角度7:理解标题含义,二、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理解部分答题技巧,命题角度8:评析写作手法 命题角度9:拓展研究文本,表达体验感受 命题角度10:理解文章内容 命题角度11:评价人物形象 命题角度

5、12:把握作者情感 命题角度13:理解标题含义,(一)命题角度-“理解词语在短文中的含义” 例1: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觉察。 “狡猾”的含义: 例2: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她对我很亲近。 “味道”的含义:,【方法】:1、结合文章主旨理解词义;2、联系具体语境理解词义。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3、结合修辞手法理解词义;4、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义。 【答题模式】“XXX”是“XXX”,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例1: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觉察。 “狡猾”的含义:这里是贬义褒用,“狡猾”是调皮、机灵的意思,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关爱。 例2: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她对我很亲近。 “味道”的含

6、义:“味道”是指母亲身上特有的对孩子的关爱,表达了“我”对孩子的特殊感情。,例:结合语境,对文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中学常用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 排比 借代 夸张 对偶 设问 反问 对比 反语 反复 【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命题角度-“赏析精彩句子”,春 作者: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

7、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

8、,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

9、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济南的冬天选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例:分析春的语言特色 答题: 1、语言诗情画意。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

10、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等。 2、语言善用修辞。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命题角度-“分析短文的语言特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等。 3、语言大量使用叠词。如“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家家户户,老老小小”等。 4、语言通俗易懂。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都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等。,例: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语言特色 答题: 1、善用修辞。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

11、,紫红的桑葚;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等。 2、语言富于变化,重点突出。如“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 3、语言描写细腻。如“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等。,4、语言用词准确。如“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按、啪、喷三字,细腻传神。 【方法】 1、找准突破口(从修辞入手) 2、恰当运用一些词语表达(如:语言生动形象;语言诗情画意;语言善用修辞;语言朴实;语言通俗易懂;语言用词准确;语言富于变化,重点突出;语言描写细腻;语言大量使用叠词;语言朗朗上口;语言富有哲

12、理性;语言深奥,意犹未尽等等)。,【答题模式】 短文语言特色题型答题技巧:突破口的点+原文的印证+ (作用)。(不少于3点),例:认真阅读短文,根据提示,将短文中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词语填写在空格上。 例:刚进包厢时,忐忑-深夜包厢门被打开时A -想给孩子零食吃时,B -快到终点站,C -与小姑娘分手时,D 。(紧张、担心、惆怅、难受) 【答题方法】回归原文-顺藤摸瓜-关键词语-对号入座。,(四)命题角度-理清行文思路,例:分析XXX段在全文的作用。,(五)命题角度-分析句段作用,题型:分析划线句子的作用。(环境描写)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

13、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答题模式】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心情;3、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六)命题角度-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命题角度 命题角度1:辨析说明方法 命题角度2:段落在短文中的作用 命题角度3:选文或段落的说明顺序 命题角度4:理解选文内容 命题角度5:相连的几个自然段可否调换及理由 命题角度6:把握说明对象 命题角度7:行文或段落的结构形式,三、说明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命题角度

14、8: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 命题角度9:针对问题,发表看法 命题角度10:链接材料探究 命题角度11:献计献策 命题角度12:行文或段落的结构形式,(一)命题角度1-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说明文常用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引用说明、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等。 【答题模式】运用XXX的说明方法,准确的说明了XXX。 1、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例举XXX的事例,准确的说明了XXX。(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由.),2、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准确的说明了XXX。(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

15、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 3、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XXX比作XXX,准确形象的说明了XXX。(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 4、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用XXX和XXX进行对比,突出说明了XXX。(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二)命题角度2-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 题型:1、将“XXX”换成“XXX”,为什么? 2、“XXX”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3、“XXX”加点词的作用? 【答题模式】 1、不能换, “XXX”表示什么, “XXX”表示什么,调换后意思不符合,表达不准确,体现了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2、不能去掉,“xxx”表示., 去掉后,意

16、思不符合,表达不准确,体现了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 3、 “XXX”是(表示)什么, 说明了什么,体现了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命题角度 命题角度1:归纳中心论点 命题角度2:为文中某个论点选择或补写论据 命题角度3:判断给出材料是否适合作论据并简述理由 命题角度4: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命题角度5:揣摩论述语言的词语的表达作用 命题角度6:揣摩论述语言,赏析句子 命题角度7: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观点,四、议论文阅读理解部分答题技巧,题型:选文第几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答题模式】 1、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例举的事例,证明了的观点

17、,使论证更加具体。 2、运用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证明了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说服力。,3、运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作对比,提出强调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加鲜明。 4、运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加生动形象。,(一)阅读理解的基本答题步骤 1、不同文体知识的梳理; 2、文本的阅读; 3、方法技巧的指导;,五、阅读理解教学的几点建议,一、识记基本文体常识 1、 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 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四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初中语文基本文体知识梳理,3、 常见的表现

18、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 二、识记、理解记叙文体常识 1、概念 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人称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4、角度 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写对象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人物描写方法 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

19、、动作(行动)、心理。 10、记叙线索 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11、剪裁 详写、略写。 三、阅读方法与技巧 (一)理解概念,1、表达方式 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 记叙 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写 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抒情 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说明 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议论 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

20、文章主题。 2、记叙范围 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 3、记叙主题 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二)辨析要素、人称、角度、顺序、线索。 1、要素 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归纳概括。 时间、地点 文中表示具体时空的词句。 人物 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事件的起因 在掌握主要事件的基础上以“为什么发生这件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经过 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体化,以“发生了什么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结果 事件的结束,以“这件事最后怎么样”示问解答。 2、角度 站在作者或文章内容中出现的人物的方位

21、上予以辨析。 直接(正面) 直入正题,以当事人的身份描述人物或事件。 间接(侧面) 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人物或事件进行描述。 3、顺序 按照叙事的先后过程,予以确定。 顺叙 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一一直叙,先始后终的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倒叙 以回忆的形式,先叙述发生过的时间或事件的结果,然后承接上文,再叙述正在发 生的事件或事件的起因。 插叙 在顺叙事件的过程中,中间插入与正文事件密切相关的内容,对正文内容作出必要的补充。 4、线索 行文中,串联起各个事件或贯穿全文始终的事物或作者的情感。 物线 在文中多次提及或重复出现的事物。 情线 作者在叙事过程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及其变化。 (三)掌握方法,灵

22、活运用。 1、 快速阅读全文,大致把握文章内容。 2、 审清文题,明确所问。 3、 回顾所学,正确解答。 4、 辨清题型,文章答案文章找。 可找答案的题型有:记叙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要素;照应内容;指代内容。只要对照题目从文中找出相应词句即可。,例:鲁迅社戏“夏夜看戏”。 时间:夏夜。 地点:去赵庄的航船上。 人物:我和小伙伴们。 照应的内容:“似乎听到歌吹了”照应“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婉转、悠扬”等。 指代的内容:“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中的“这里”指代“鲁镇的平桥村”。 5、 紧扣中心,深入理解,归纳概括。 如何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分析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特

23、征。 例:鲁迅孔乙己“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情景”。 外貌贫困潦倒、好逸恶劳。 语言迂腐可笑、自欺欺人。 神态死要面子、掩饰不安。 动作穷酸、显示是个规矩人。 理解具体事件,了解人物形象。 例:魏巍我的老师“排除小纠纷”。 反映了蔡老师公正、善良、热爱学生的精神品质,也表现了“我”热爱、赞颂老师的思想感情。 从叙述角度了解人物形象。,例: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松骨峰战斗”。 直接描写了志愿军战士在松骨峰与敌人激战的情景,反映了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并通过营长述说战后的情景间接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 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记叙文的中心思想一般由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和

24、事件意义组成,所以可按照“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自然规律、社会本质等)”的模式予以概括。 例:我的叔叔于勒 本文通过叙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表现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惟利是图的思想性格,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怎样确定剪裁的详略? 联系记叙中心,与中心关系密切的事件需详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件略写。,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西路军的渡江情况最能表现中心,所以详写;中、东路军的渡江情况与中心关系不大,因此略写。 怎样划分文章的段落和归纳其大意? 段落划分 从叙述内容的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着手解决,每叙述一个完整事件即为

25、一个段落。 大意归纳 从本章节内容中,挑拣最能表现主要事件的词句,精练简洁地予以组合。,说明文体知识识记与阅读方法 识记、理解说明文体常识及方法运用 1、对象特征 事物 说明内容中的形容词性修饰语句。 事理 解释说明事物内部原理的文句。 2、说明方法 下定义 简明扼要限定说明对象的概念性内容。 举例子 运用具体事例真切的说明事物特征。 列数据 运用数据说明事物,使事物特征更具体确凿。 打比方 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的说明事物特征。 作比较 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不同方面进行比较,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特征。 分类别 对事物的各个方面逐一说明,使事物特征揭示得更分明具体。 作诠释 对事物进行解释说明,更详

26、尽充分的说明事物特征。 画图表 用图表形式说明事物,更浅显、明了的突出事物特征。 摹状貌 对事物进行多角度的描摹,具体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3、说明语言 平实型 多使用表示估计、程度、范围等限制副词准确严密的说明事物特征。 解题模式:解释词义+分析句意+语言特征 例:“赵州桥的桥面几乎与河面平行”中的“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是指赵州桥的桥面只是差不多与河面平行,并不完全平行。如果删去“几乎”,则指桥面与河面平行,不符合实际,影响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生动型 多使用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 解题模式:指出所使用的修辞+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27、例:“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句话有何表达作用? 答:运用比喻、拟人、排比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征。,4、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从古到今,按时间的发展变化说明事物各个阶段的特征。 空间顺序 确定立足点,以地理位置的转移说明事物在不同空间方位的特征。 逻辑顺序 揭示事物内在原理、从概括到具体、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等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特征。,小说知识识记与阅读方法: 识记、理解小说常识及方法运用 1、概念 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叙述具体的故事情节为线索,描叙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28、为依托,揭示人物思想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 2、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 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 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 交代背景,铺垫下文。,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邦、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 发展 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

29、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 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 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 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 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30、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写出了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衬托了“我”悲凉的心情。 社会环境 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散文知识识记与阅读方法 识记、理解散文常识及方法运用 (一)明确概念 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

31、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鲜明。,例:朱自清春,文章写春天的山、水、草、花、风、雨、风筝、人,选材广泛,语言精美、形式灵活,体现出散文的“散”。而这一切却是作者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具体表现,集中凝聚着作者对春天、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歌颂。 (三)掌握方法 1、如何把握散文的写作对象? 散文的写作对象主要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人、事和自然景观。 人物 主要通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作者真挚的感情。 例:朱自清背影,作者通过对父亲的“背影”这一感人的艺术形象的描写,真切的

32、表现出父子之情的深挚。 事件 通过叙写具体生动的生活事件,深刻揭示生活意义、人生哲理,表现作者深挚的情感。,例:白杨礼赞一文起始描写雄伟、壮阔的西北高原,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而后 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由“形”到“神”细致刻画白杨树的高大形象,突出白杨树的风格、品质,并从中联想,赞颂北方军民的精神和意志。 2、如何理解表现手法的作用? 象征 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例:白杨礼赞 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的内在风格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

33、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例:白杨礼赞 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 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杨礼赞 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

34、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寓理于事 叙述事件,揭示其中的内在哲理。 例:敬畏生命 “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的人生哲理。 运用典故 借用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中的相关事实或词句,简练叙述内容,集中表现作者情感。,例:白杨礼赞 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 3、如何体会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社会、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

35、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把握对象 即紧扣作者所采用的材料,包括人物、事件、自然景象等。 把握特点 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事件的内在意义、自然的特征规律等。 把握线索 叙事线索 事件的来龙去脉;作者的见闻感受。 抒情线索 作者的思想感情;某一具体事物等。 把握意义 即深入理解蕴涵材料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哲理、自然规律等主题意义。,4、如何辨析散文语言的表达作用? 掌握散文语言的特点。 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具体、详尽等。 联系内容,深入发掘。 例:春-文章运用多种修辞对春天里的花、草、树、风、雨、人等景象进行细腻描摹,可见,本文的语言具有生动形象的特征。 说

36、明文体知识识记与阅读方法 识记、理解说明文体常识及方法运用 1、对象特征 事物 说明内容中的形容词性修饰语句。 事理 解释说明事物内部原理的文句。 2、说明方法 下定义 简明扼要限定说明对象的概念性内容。 举例子 运用具体事例真切的说明事物特征。 列数据 运用数据说明事物,使事物特征更具体确凿。 打比方 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的说明事物特征。 作比较 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不同方面进行比较,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特征。 分类别 对事物的各个方面逐一说明,使事物特征揭示得更分明具体。 作诠释 对事物进行解释说明,更详尽充分的说明事物特征。 画图表 用图表形式说明事物,更浅显、明了的突出事物特征。 摹状貌

37、对事物进行多角度的描摹,具体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 3、说明语言 平实型 多使用表示估计、程度、范围等限制副词准确严密的说明事物特征。 解题模式:解释词义+分析句意+语言特征 例:“赵州桥的桥面几乎与河面平行”中的“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是指赵州桥的桥面只是差不多与河面平行,并不完全平行。如果删去“几乎”,则指桥面与河面平行,不符合实际,影响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生动型 多使用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 解题模式:指出所使用的修辞+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例:“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句话

38、有何表达作用? 答:运用比喻、拟人、排比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征。 4、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从古到今,按时间的发展变化说明事物各个阶段的特征。 空间顺序 确定立足点,以地理位置的转移说明事物在不同空间方位的特征。 逻辑顺序 揭示事物内在原理、从概括到具体、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等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特征。,议论文体知识识记及阅读方法 识记、理解议论文体常识。 1、 概念 作者针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某些现象、问题,所表达观点、看法、评价、见解或所提出的意见、号召等,并运用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进行事实分析或道理分析,加以证明的一种文体。 2、 论点 作者的观点,回答“证明什么”的问题。 中心论点 统领全文论述内容的观点。 分论点 中心论点的延伸、深化,证明中心论点某一方面问题的观点。 3、论据 证明论点的依据或材料,回答“用什么证明”的问题。 事实论据 一般事实、史实、数据等。 道理论据 名言警句、科学公理、民间熟语等。 4、论证 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或方法,回答“怎样证明”的问题。 摆事实 运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 讲道理 运用道理论据证明论点或直接分析事理。 5、论证角度 正面论证 运用具有积极意义的正面事实或理论证明论点。 反面论证 运用具有消极意义的反面事实或理论证明论点,6、 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