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百家争鸣作业1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百家争鸣作业1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百家争鸣作业1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 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风俗 b贡赋 c秩序 d礼仪解析:选c。考查儒家思想。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统治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故应选c。2孔子说过,我们不可能和鸟兽同居共处,除了和人打交道外,还能和什么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又何必去改变它呢?这说明孔子()主张“爱人”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主张变法革新有强烈的使命感a b c d解析:选d。从

2、材料信息看,孔子认为,人和鸟兽不同,主张处理好人和人的关系,如果天下太平,我们就没有必要去改变。由此可见,孔子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有强烈的使命感,故解读正确,“爱人”即孔子所说“仁”,材料没有提到,变法革新是法家的思想,故不符合材料信息。3这是一位生活于公元前4世纪前后的伟大的思想家,后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a.克己复礼 b仁者无敌 c逍遥无为 d事异则备变解析:选b。本题考查孔子和早期儒学。由题干中思想家的历史地位仅次于孔子,可知该人是“亚圣”孟子,他提出了“仁政”的学说,故选b。4“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

3、乱之首。”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哪派思想家的主张()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解析:选c。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道家思想。“故失道而后德”表明该思想家注重“道”的作用,因此,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主张。5“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 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 d无为而治解析:选d。题干中“不知有之”“自然”,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答案为d项。a项是孔子的主张,b项是荀子的主张,c项虽是道家的主张,但不是题干材料要体现的,故排

4、除a、b、c三项。6“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哪一学派()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解析:选a。本则材料大意是:(在圣人进行了土地货财男女之分之后)确定了分配的方式却没有管理的制度,故而立下了法律;法律虽然确定了,却没有掌管的官员,所以设立了官员制度;官员制度设立了却没有办法达成统一,故而君主就出现了。材料论述了君主专制等主张,据此本题选a项。7下图是韩非“法”“术”“势”思想主张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法”是核心,是“术”和“势”的落脚点b“势”是核心,是“法”和“术”的出发点和归宿 c“术”是核心,

5、“法”和“势”为“术”服务d“法”“术”“势”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君主的权力解析:选d。韩非认为“法”“术”“势”都是君主统治的手段,即“以君为主,法术势相辅相成”,故d项符合题意。8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尚)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一学派应是()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解析:选d。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文化。“非命”“上(尚)同”“非礼”等主张均是墨家的基本主张,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

6、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篇材料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材料3: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材料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请回答:(1)材料1到材料4是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关于和谐社会的观点,请分别概括出各自的侧重点。(2)从上述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从材料中归纳要点的能力。第(1)问解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分析观点,要注意和题干中“和谐社会”相

7、对应。第(2)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可以自由发挥,但必须符合题目要求,即符合“和谐社会”这一主题。答案:(1)材料1:人际关系的和谐或人我和谐;材料2:人与自然的和谐或天人和谐;材料3:君民和谐或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和谐;材料4: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和谐或身心和谐。(2)追求和谐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实现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_教材答疑名师指津_一、学习思考1法家是如何论述改革的意义的?我们应当怎样认识这种思想的价值?(教材p6)提示:法家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这种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为秦朝统一和建立专

8、制主义政治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改革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今天的改革开放也有深刻的启迪意义。2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什么在这一阶段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教材p8)提示: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衰微,诸侯国迅速发展,出现了争霸的局面。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转变成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为了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国诸侯争用客卿,采取礼贤下士的态度。政治上的宽松,打破了西周以来的“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学移民间,大批的知识分子脱颖而出,站在各自的利益上发表论说、传播著述,以求他们的政治理想得以实现,于是中国思想史上出现了一个最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二、自我测评(教材p8)“六经”包括哪些典籍?提示:诗、书、礼、乐、易、春秋。三、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8)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对于推行改革有怎样的意义?提示:商鞅认为如能利国利民,可以不必法古,反对循礼守旧,主张破除传统的禁锢,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促使秦王(秦孝公)下定了变法的决心。商鞅既然批评效法古人,为什么在论辩时仍然要以古人事迹作为驳斥对方的依据?提示:以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