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小学生国学常识汉赋四大家国学_第1页
15年小学生国学常识汉赋四大家国学_第2页
15年小学生国学常识汉赋四大家国学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5年小学生国学常识汉赋四大家国学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千字文和笠翁对韵,提供了小学生国学常识汉赋四大家,希望大家在课后复习时使用,同时祝大家学习进步。 汉赋四大家指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都有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文誉其名。 司马相如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风格,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赋的成熟。杨雄甘泉赋、长扬赋、羽猎赋则以司马相如诸赋为蓝本,在文学史上首开不逊于原作的模拟之风。班固代表作两都赋l 汉代,赋这种文体大盛,涌现出了一批善于写赋的作家,而司马相如则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除子虚赋外,司马相如还作有上林赋、美人赋

2、、长门赋等。其中,子虚赋、上林赋内容相连,以子虚和乌有先生争相夸耀本国的故事为基本构架,极尽铺叙、夸张、想象、排比之能事,气势恢弘,典故堆砌,文字华彩,从各个方面体现了散体大赋特点,奠定了散体大赋的体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长门赋为代表的骚体赋对我国宫怨文学有不小的影响。因其文学影响,司马相如被认为是与司马迁齐名的重要作家。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言: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二十九篇,其它古籍还引用了相如两篇赋的一些文句和篇名。其赋作多佚,今仅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和哀二世赋六篇,其中长门赋与美人赋的仍有争论。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3、扬雄画像 扬雄(前53公元18),汉赋代表作家,与司马相如并称扬马。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郫县)人。适值王莽篡汉,被迫投阁,曾自杀未遂,后抑郁而死。 扬雄少时口吃,不善言谈,默而好深湛之思。其家贫而好学,博览群书,不慕富贵。扬雄早年酷爱辞赋,尤其仰慕同乡作家司马相如,曾模仿其作品著有甘泉赋、羽猎赋等。40多岁时,扬雄被推荐为汉成帝的文学侍从,期间写了一系描写天子祭祀、田猎的赋作。扬雄的辞赋在当时颇负盛名,但其后来却认为这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并不再写赋,而埋头于撰写时人并不懂的学术著作,以求传之后世。扬雄仿易经写太玄经,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仿论语写法言,主张文学应当宗经、征圣,以儒家

4、著作为典范。另著有语言学著作方言,是研究西汉语言的重要资料。因扬雄的重要影响,三字经将其与老子、庄子、苟子、文中子(王通)并称为五子。 原有文集,今已散佚,明人辑有杨子云集。太玄经有北宋司马光太玄经集注、正统道藏太玄经集注、明叶子奇太玄本旨诸本;法言有晋李轨法言注、北宋司马光杨子法言集注诸本。 班固画像 班固(3292),东汉前期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出身官僚世家,其父班彪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永元四年(92),因窦宪事件牵连入狱,同年死于狱中。 班固自幼聪明早慧,年九岁,能写文章,诵读诗赋。所著汉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中为司马相如、扬雄等赋家立有专

5、传。史家之外,班固也是汉朝一位重要的赋家和赋论家,其赋今存有两都赋、幽通赋、竹扇赋等,赋论主要体现于两都赋序及汉书有关赋家的传论中。 班固受汉明帝赏识入朝修史时,洛阳正修造宫室、浚缮城隍,而关中父老仍希望朝廷西顾,建都长安。班固对此持有异议,遂上两都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后汉书班固传)此赋在萧统文选中位列第一篇,开创京都大赋一体,对后世影响较大。 班固所著诗、赋、铭、诔、颂、书、文、记、论、议等四十一篇行于世。隋书经籍志著有班固集17卷,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班兰台集,传于今。 张衡画像(1955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 张衡(78139) 东汉伟大科学家、文学家。字平

6、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南阳县石板桥镇)人。生于官僚世家,父早亡,祖父张堪曾任蜀郡太守。永和四年(139),积劳成疾而卒。 作为一位文理兼修的大家,以科学家身份名垂后世的张衡,同时又是一位重要的文学家,作品具有独创性,尤长于诗赋。 张衡17岁时离开家乡,出外游历,访师求学,到达当时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西汉故都长安,后来又在京师洛阳居住五、六年。沿途的山川风物、历史古迹,以及参观京城太学和结交文人学友,大大丰富了他的阅历、开拓了他的视野,为之后创作二京赋打下基础。东汉永初元年(107年),29岁的张衡精思博会,十年乃成东京赋和西京赋,总称二京赋。二京赋在模拟班固两都赋的基础上,注入新鲜内容,特别对封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进行了讽刺,警告统治者不要乐极生悲,不要结怨于民,牢记水所以载舟,水所以覆舟。此外,张衡的小赋具有抒情的特点,打破了汉赋敷陈描写的老一套,将汉赋从长篇大论的堆砌文字转变为抒发心灵的短小篇章,为后来魏晋抒情小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