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技术培训课件-作物生产技术(玉米病虫草害防治)--黑龙江省安达市农广校_第1页
种植业技术培训课件-作物生产技术(玉米病虫草害防治)--黑龙江省安达市农广校_第2页
种植业技术培训课件-作物生产技术(玉米病虫草害防治)--黑龙江省安达市农广校_第3页
种植业技术培训课件-作物生产技术(玉米病虫草害防治)--黑龙江省安达市农广校_第4页
种植业技术培训课件-作物生产技术(玉米病虫草害防治)--黑龙江省安达市农广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玉米病虫草害防治,黑龙江省安达市农广校,玉米病害防治技术,玉米大斑病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瘤黑粉病 玉米顶腐病,初期症状,后期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后出现水浸状青灰色斑点,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青灰色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玉 米 大 斑 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附在病残组织内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由初侵染源侵染所致病斑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病害流行与玉米品种的感病程度和环境条件关系密切。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速,易大流行。氮肥不足发病较重。低洼地、密度过大、连作地易发病。,防治方法,1、

2、选用抗病品种。 2、农业防治。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摘除底部23片叶;清洁田园;实行轮作。 3、药剂防治。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80%绿亨2号(多福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2.5%适乐时悬浮剂1000倍液等,隔10天防一次,连防23次。,雌穗典型症状,雄穗典型症状,症状:主要为害雌穗和雄穗。整个果穗变成黑粉和丝状物,或增生变成绿色枝状物,黑粉极少。整个花序变成黑粉,或变形增生,颖片延长。,玉 米 丝 黑 穗 病,病菌在土壤、粪肥或种子上越冬,以土传为主。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病菌从玉米发芽的白尖期侵入,到达生长点,以后进入花芽和穗部,形

3、成大量黑粉,成为丝黑穗。系统侵染病害。 玉米连作时间长及早播玉米发病重,高寒冷凉地块易发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如本育九、中单2号、龙单13、四单19、龙辐168、丹玉13、吉单180等。 种子处理:用2%戊唑醇(立克秀)拌种剂以种子重量0.4%的药量拌种、12.5%烯唑醇(速保利)拌种剂240320ml拌种50kg或用10%咯菌腈种衣剂50100ml拌种100kg,防效优异。 加强栽培管理:实行轮作;播种不要过早。,为害植株地上部茎、叶、雌穗、雄穗、腋芽等幼嫩组织。受害部位由于病原菌刺激肿大成瘤。病瘤外为白色柔嫩组织,最后外膜破裂,放出黑粉。病株较矮小,受害早的果穗

4、小,甚至不能结穗。,玉 米 瘤 黑 粉 病,病菌在土壤、粪肥或种子上越冬,该病不同于丝黑穗病之处在于,病菌可侵害植株地上任何幼嫩部位与形成黑粉瘤,黑粉瘤包膜破裂散出厚垣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侵染其他幼嫩部位或植株,一个生长季中可有多次再侵染。生长季节雨水多、湿度大发病重;偏施氮肥、灌大水、栽植过密使植株生长过嫩,以及连作重茬,冰雹等致伤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选用抗病品种:如龙单13、龙单15、中原单32、四单19、龙辐168、海玉8号、辽原1号、农大60、吉单101等。 种子处理:同玉米丝黑穗病。 加强栽培管理:生长期人工及早割除未破包膜的病瘤并带出田外处理;不要偏施氮肥,抽

5、雄前勿灌大水,避免耕作时的机械损伤和螟虫、甲虫的虫伤传病。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12.5%烯唑醇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防治方法,玉 米 顶 腐 病,玉米顶腐病是我国的一种新病害,主要由土壤中的串珠镰刀菌引发。顶腐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危害损失重,潜在危险性较高 。 症状:病害可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侵染发病,表现出不同症状。苗期侵染,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条斑,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重病株枯萎或死亡。,加快铲趟进度,促进玉米秧苗的提质升级。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加快铲趟进度,排湿提温,消灭杂草,以提高秧苗质量,增强抗病能力。 及时追肥。玉米生育进程进入大喇叭口期,

6、要迅速对玉米进行追施氮肥,尤其对发病较重地块更要做好及早追肥工作。同时,要做好叶面喷施锌肥和生长调节剂,促苗早发,补充养分,提高抗逆能力 科学合理使用药剂。对发病地块可用广谱杀菌剂进行防治,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硫酸锌肥,或70%甲基托布津加硫酸锌肥500倍液喷施,锌肥用量应根据不同商品含量按说明用量的四分之三,用背负式喷雾器将喷头拧下,沿茎灌入,每病株灌施50100毫升药液 对严重发病难以挽救的地块,要及时做好毁种。,防治方法,玉米虫害防治技术,亚洲玉米螟 玉米蚜 斑须蝽 蛴螬 金针虫 地老虎,玉米螟一年发生1或2代,在玉米各生育期都可为害玉米植株的地上部分,取食叶片、果穗、雄

7、穗,钻蛀茎杆,造成植株生长受害。,亚 洲 玉 米 螟,生活史,2、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采用黑光灯或杀虫灯,能诱杀大量成虫,减轻玉米螟危害。,1、处理越冬寄主,压低虫源基数。越冬代幼虫化蛹前,利用白僵菌粉剂封垛,可以消灭80%左右的越冬幼虫。,防治方法,3、生物防治:在玉米螟产卵期,采用人工释放赤眼蜂的方法,可有效控制玉米螟的危害。,赤眼蜂卵寄生,赤眼蜂,玉米螟卵,田间释放赤眼蜂,赤眼蜂卵寄生,放蜂时间:5月25日开始进行玉米螟化蛹羽化进度调查,当化蛹率到20%时,后推10天为第一次放蜂时间,7天后为第二次放蜂时间。每亩地总量15000头,第一次7000头,第二次8000头。每亩地每次放三点

8、,每点平均控制223m2。,4、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利用自走式高杆喷雾机田间喷施BT(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幼虫。,5、心叶期防治:可施用白僵菌颗粒剂(每克含孢子50-100亿的菌粉1份+颗粒1020份)或40%辛硫磷乳油配成0.3%颗粒剂,在玉米心叶末期撒入喇叭口内,防效很好。,叶 片,雄 穗,茎 杆,玉米蚜在玉米全生育期都可危害,一年繁殖1020代。在幼叶、茎杆、雄穗、果穗上刺吸汁液,直接导致生产损失。玉米蚜还可传播病毒。以成蚜或若蚜在禾本科杂草的心叶里越冬。,玉 米 蚜,1、药剂防治:在蚜虫发生数量较大时,应及时喷施药剂,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

9、性粉剂2000倍液进行防治。 2、清除田边杂草,消灭虫源地。 3、保护和利用天敌,如食蚜蝇、瓢虫等。,防治方法,一年发生24代。在玉米上主要危害叶、雄穗及幼嫩的果穗,以成虫在杂草、落叶、树皮下越冬。,1、农业防治:秋季深翻土壤,可杀死土缝和杂草下的斑须蝽成虫。 2、药剂防治:当田间虫量较大时,可喷施杀虫剂,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斑 须 蝽,防治措施: 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配制毒饵,播种后即在行间或株间进行撒施。毒饵配制方法:豆饼(麦麸)毒饵:豆饼(麦麸)2025公斤,压碎、过筛成粉状,炒香后均匀拌入40%辛硫磷乳油0.5公斤,按每亩用量45公斤撒入幼苗周围。青草毒饵:青草切

10、碎,每50公斤加入农药0.30.5公斤,拌匀后成小堆状撒在幼苗周围,每亩用毒草20公斤。油渣,炒香后用90敌百虫拌匀,洒在幼苗周围可以诱杀地老虎,蝼蛄等多种地下害虫。 化学防治:在地老虎1-3龄幼虫期,采用48%地蛆灵乳油15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或48天达毒死蜱2000倍液、2.5%劲彪乳油2000倍液、10%高效灭百可乳油1500倍液、21%增效氰马乳油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20%菊马乳油1500倍液、10%溴马乳油2000倍液等地表喷雾。,危害状:危害地下部组织,毁坏萌发的种子,咬断茎杆,导致幼苗死亡。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现象。

11、,发生特点:一般一年1代或23年1代,长者56年1代,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防治措施: 1、采用药剂拌种,如40%辛硫磷乳油100ml加水45kg,拌玉米种子30kg。 2、农业措施:翻耕整地,压低越冬虫量。,蛴 螬,危害状:幼虫为害种子和幼芽,也咬食幼苗和根系,造成幼苗萎蔫死亡。,发生特点:23年发生1代。为害多种作物的种子、幼芽和根系,导致幼苗死亡,田间缺苗断垄,属于多食性地下害虫。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金 针 虫,防治措施: 1、药剂防治:采用药剂拌种,用40%辛硫磷乳油以种子重量的0.3%稀释20倍后拌种。利用毒土法,用上述药剂以1:200的比例拌细土,进行田间撒施,然后翻耕。 2、农业措施:秋后深翻地,减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