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遗传与变异2012.ppt_第1页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2012.ppt_第2页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2012.ppt_第3页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2012.ppt_第4页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201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Bacterial heredity and variation,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细菌变异的机制 2、教学难点:细菌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遗传(heredity) 子代与亲代的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且代代相传。,变异(variation) 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细菌的变异现象,毒力变异,形态结构的变异,耐药性变异,细菌的变异现象,菌落变异,-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变异,正常形态细菌,细菌L型,葡萄球菌,葡萄球菌L型,-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变异,有荚膜的肺炎球菌,无荚膜的肺炎球菌,-细菌的变异现象,毒力变异,白喉棒状杆菌,获得白喉毒素,白喉杆菌溶原性

2、转换示意图,-细菌的变异现象,耐药性变异,1.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素的菌株已从1946年的14% 上升至目前的80%以上。 2.有些细菌还表现为同时耐受多种抗菌药物,即多重耐药性,甚至产生药物依赖性。 含链霉素培养基痢疾杆菌依链株(耐药菌株) 长期培养,-细菌的变异现象,细菌菌落形态变异,S型菌落,R型菌落,-细菌的遗传物质,质粒,染色体,噬菌体,细菌的遗传物质,转位因子,整合子,染色体(chromosome),环状双螺旋DNA,长约1mm, 决定细菌基因型(genotype)和表型(phenotype) 缺乏组蛋白,有核蛋白 染色体基因无内含子 细菌染色体DNA的复制 和高等生物十分相似 。

3、,-细菌的遗传物质,质粒(plasmid),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环状闭合双链的 DNA,存在于细胞质中,具有自我复制能力,所携带的遗传物质能赋予宿主菌某些生物学性状。,-细菌的遗传物质,医学上重要的质粒,F质粒(致育因子)- 编码细菌的性菌毛 R质粒 (耐药性质粒)- 与细菌耐药性有关 3. Vi质粒(毒力质粒)- 编码与该菌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因子,如ST、LT质粒 4. 代谢质粒 - 编码产生相关的代谢酶 5. 细菌素质粒-编码细菌素,-细菌的遗传物质,质粒(plasmid),质粒的特性,1.自我复制(紧密型质粒和松弛型质粒) 2.可以自行丢失与消除 3.可赋予细菌新的性状 4.可在菌间转移

4、 5.相容性和不相容性,-细菌的遗传物质,质粒(plasmid),噬菌体(bacteriophage),-细菌的遗传物质,噬菌体(bacteriophage),-细菌的遗传物质,噬菌体(bacteriophage),-细菌的遗传物质,相关概念,1.前噬菌体(prophage):? 2.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 3.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转位因子( Transposable element),转位因子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异性核苷酸序列片段,它能在DNA分子中移动,不断改变它们在基因组的位置,能从一个基因组转移到另

5、一个基因组中。,-细菌的遗传物质,转位因子( Transposable element),-细菌的遗传物质,转位因子分类,插入系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或前噬菌体,转座子的特征,-细菌的变异机制,一、基因突变(mutation),基因突变即遗传物质结构发生突然改变,基因突变的类型,点突变:范围小 染色体畸变:范围大,基因突变的机制,碱基的置换和移码,-细菌的变异机制,一、基因突变(mutation),基因突变特性,1. 自发性与可诱发性 2. 随机性与不对应性 e.g. 彷徨试验;影印试验 3. 可逆性 突变可回复: 野生型 突变株,-细菌的变异机制,一、基因突变(mutation),彷徨实验,

6、影印实验,转导,转化,接合,溶原性转换,原生质体融合,-细菌的变异机制,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转化(transformation),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转化(transformation),-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转导(transduction),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 包括完全转导与流产转导 局限性转导(restrict

7、ed transduction),-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转导(transduction),普遍性转导,-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转导(transduction),局限性转导,-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区别,-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接合(conjugation),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性状。,-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接合(conjugation),F质粒的接合(F+与F-的接合),-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二、基因的转移

8、和重组,接合(conjugation),F+与Hfr菌的转换,Hfr与F+菌的转换,-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接合(conjugation),F质粒的接合(Hfr与F-的接合),-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高频重组菌 (high frequency recombinant,Hfr),细菌染色体上整合有F质粒,该菌能以较高的频率转移细菌染色体基因。 F质粒: F质粒在Hfr菌中的整合作用是一种可逆过程,从染色体上脱离下来的F质粒还会携带邻近的染色体基因或DNA片段。,F+ 、 Hfr、 F都为雄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R质粒的接合,耐药传递因子

9、(resistance transfer factor, RTF)与F质粒相似 耐药(r)决定子 (resistance determinant)编码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由几个转座子连接相邻排列。,-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R质粒的接合,-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溶原性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溶原性转换。,白喉棒状杆菌,获得白喉毒素,-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是将两种不同的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彼此融合的过程。,-细菌遗传变异的医学应用,1.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中的应用 2.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噬菌体分型 指纹图谱法 (plasmid fingerprinting ,PFP) 3.在测定致癌物质中的应用-Ames test 4.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工程技术生产胰岛素、生长激素 、疫苗等,-细菌遗传变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