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选修检测(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中期的财政状况年财政收入年财政支出6 3006 800万缗军费约4 800万缗官俸约1 200万缗皇室约720万缗祭祀约325万缗岁币75万缗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材料二神宗下令从皇宫内库中拨出五百万贯钱和三百万石米作为周转经费,并使“周知六路财赋之有无而移用之”。还规定要尽量了解京师的库存及所需物资情况,并遵循“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并可通过“变易蓄买”的办法,使“利权归之公上”。叶坦大变法材料三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
2、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清)张彦士读史矕疑(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北宋中期的财政状况。由此王安石提出了怎样的理财观?(3分)(2)材料二反映的变法措施是什么?有何益处?(3分)(3)材料三肯定了变法中的王安石有哪些长处?在作者看来,哪些因素制约了王安石变法的实际效果?(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北宋中期年财政收入是6 3006 800万缗,但是其支出却高达7 000多万缗,由此可知北宋财政状况是入不敷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提出的理财观是“民
3、不加赋而国用饶”。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周知六路财赋之有无而移用之”“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可知,反映了变法的措施是均输法;第二小问,可以从对市场、对国家财政两方面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分析总结;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特急于见功”“知有利而不知有害”“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归纳。答案:(1)状况:入不敷出。理财观:“民不加赋而国用饶”。(2)措施:均输法。益处:打击不法商人,利于调整供求关系,稳定物价;节省政府开支,增加财政收入。(3)长处:力排异议,变法意志坚定;才华和勇气超人。因素:急于求成,不听取他人意见;变法手段简单
4、粗暴;未看到变法措施不利和不完善的一面。(任答2点)2(10分)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走上了强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战国初期,秦国虽有一定的地缘政治优势,却是华夏体系中的落后国家,当时地处中原的国家都以“戎翟”这个贬义词来称呼秦国。商鞅确定的改革方略是:首先,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在战争中有立足之地;其次,只有改革落后的制度,秦国才能强大;再次,只有摧毁落后和保守的秦国宗氏制度,改革才能进行。为此,商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大方略。具体而言就是以重农主义为取向的农耕政策,以国家主义为取向的集权政策,以平民主义为取向的军功政策,以法治主义为取向的以法治国方略。商鞅新法推行10年,使
5、秦国从原来的“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一个极其落后的国家,变成“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摘编自叶自成商鞅的创新精神与秦国对大国的超越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4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个方面所推行的具体举措。(4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商鞅变法使秦国走向富强的主要因素。(2分)解析:第(1)问,从时代背景等方面分析,战国时期是大变革时期,从政治、经济、思想上分别概括。第(2)(3)问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答案:(1)背景:
6、战国时期的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蓬勃兴起);秦国落后于东方诸国,渴望国家强大。(2)农耕: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法治:严刑峻法,推行法治。集权:废分封,行县制。(3)因素: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坚持诚信和创新。3(10分)(2018无锡一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融合,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与中国壤断土隔”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疆域线,进入了与汉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于是,胡文化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低势能文化与此反观照,汉文
7、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高势能文化,并充分展现出其优胜性。胡汉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产生了胡汉文化质的不相容性。文化冲突中的对立诸面不可避免地在文化冲突中改变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结构,从对方吸收于已用的文化质,从而在调整、适应的过程中趋于一体化。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
8、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6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文化融合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2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的牧马图到耕牛图反映了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的变化。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第二小问,据所学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民族融合角度分析。第(3)问,据材料三“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9、”并结合所学得出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答案:(1)变化: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2)汉化措施: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均田制、三长制、租庸调制。影响: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北魏政权汉化(封建化);促进经济发展。(3)影响: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4(10分)(2018南通一模)免役法和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推行全国、贯彻始终的法令。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王安石的一些变法令上,往往有“皆以为民”“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的言论。在他秉政期间,发布的第一道免役令规定,开封府的乡村四、五等户不纳役钱。可是在向全国推行时,乡村下户被变法派很
10、普遍地强加了役钱负担。待到役钱收入固定下来,宋廷又变相恢复了差役。在乡役方面既出免役钱,又服差役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南宋末。青苗法公布时宣称“公家无所利其入”“依陕西青苗例钱”不收利息。在各地推行时,有的收息二分,有的收息三分,而且城廓户和乡村上户都被抑配青苗钱。农民在纳苗、役钱时大量支付钱币,使得“钱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大臣孙傅后来对宋钦宗说:“祖宗法惠民,熙丰(宋神宗年号)法惠国。”摘编自王曾瑜王安石变法简论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的动机,分析免役法和青苗法实施的实际效果。(6分)(2)据材料归纳免役法和青苗法推行过程中的共同问题,据此谈谈王安石变法给你
11、的启示。(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往往有皆以为民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的言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小问,据材料“宋廷又变相恢复了差役”“农民在纳苗、役钱时大量支付钱币”“钱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祖宗法惠民,熙丰(宋神宗年号)法惠国”等信息分别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很普遍地强加了役钱负担”“城廓户和乡村上户都被抑配青苗钱”得出强行摊派,据材料“宋廷又变相恢复了差役”“青苗法公布时宣称不收利息”“在各地推行时,有的收息二分”得出失信于民;第二小问,据第一小问答案得出改革要充分保障人民的利益,改革要坚持顶层设计与有效执行相结合。答案:(1)动机:富国强兵;保护农民利益
12、。实际效果: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农民的劳动时间并未得到保证;造成钱荒,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2)共同问题:强行摊派;失信于民。启示:改革要充分保障人民的利益;改革要坚持顶层设计与有效执行相结合。5(10分)古今中外有许多涉及教育方面的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公元10681085年),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初入学为外舍生经年考月试便能逐渐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可以免试授官,中等的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也可授官,从而使学校教育与仕进的结合更加紧密。摘编自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13、材料二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摘编自刘祖熙改革与革命材料三维新伊始,先破陋习,特广求知识于世界之卓见,一时取西洋之长,虽奏耳目一新之效,其流弊为轻仁义忠孝,徒以洋风是竟,恐终将招至不明君臣父子之大义亦不可测。此非我邦教学之本意也。是故自今而后,应基于祖宗训典,专一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
14、学主述孔子。摘编自教育大旨(日本文部省,1879年)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有什么特点?(3分)(2)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教育涉及哪些领域?(3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2分)(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得出整顿太学;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可以免试授官使学校教育与仕进的结合更加紧密”得出教育与仕进相结合。第(2)问,据材料二省略号分层,分别归纳概括即可。第(3)问,据材料三对“西洋之长”与“仁义忠孝”的
15、关系归纳。第(4)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总结。答案:(1)措施:整顿太学。特点:教育与仕进相结合。(2)领域:办学管理机制;办学机制;教学内容。(3)特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与培养忠孝思想相结合。(4)认识:教育要与现实相结合;教育改革要与国情相结合,教育要培养实用人才。6(10分)维新志士们力图通过变法改革现状、挽救民族危亡,其政治实践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康有为是一个思想家,而不是一个实践的政治家。他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的认识,也没有运用过政治权势。他急于求成,毫不考虑变法对其他人的影响。他意识不到,激进的变法实际上是对整个儒家统治的国家和社会的一场战争,包括危及满族八旗
16、特权在内的改革,只会激起来自多方面的强烈反对。除了皇帝外所有的改革者都是汉人的事实,在满族人中间引起恐慌。越来越多的汉人感到,他们的前途在于彻底地推翻满人的王朝,只有来自下层的流血革命才有可能实现。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简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并结合百日维新的改革举措说明戊戌变法的“激进”。(6分)(2)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深远影响,谈谈你对政治改革基本策略的认识。(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没有运用过政治权势”“他急于求成激起来自多方面的强烈反对”得出维新派缺乏政治经验,改革者心态急于求成,变法策略过于激进;第二小问,据所学知识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在满族人中间引起恐慌。越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
- 《医用物理学》超长详细笔记
- 强调工作重要性的排比句50例
- 2024年自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眼用抗感染药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 2024年甲醇制烯烃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起重机械钢结构冷喷烯锌防护涂装技术指南-意见征求稿
- Python程序设计实践- 习题及答案 ch19 实验15 数据可视化
- 护理措施及护理问题
- 模范人物敬业奉献事迹材料范文5篇
- 《输卵管绝育术》课件
- 城管行政执法培训讲义
- 智慧城市数字孪生解决方案
- 建信融通数字证书使用承诺函范本
- 胺碘酮在急诊合理应用
- 离港系统技术培训
- 跨境电商交际英语(修订版) 课件 UNIT-2-Asking-about-Products
- 非暴力沟通(完整版)
- 天翼云认证开发工程师必备考试复习题库(高分版)-下(多选、判断题)
- 系统谐振及过电压
- 常见词牌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