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扁形动物门.ppt_第1页
6-扁形动物门.ppt_第2页
6-扁形动物门.ppt_第3页
6-扁形动物门.ppt_第4页
6-扁形动物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Platy, G. platys platos宽、广的; helminth, G. 蠕虫,第一节 门的主要特征,一、体多扁平 P114,图5-1 二、两侧对称 腔肠:辐射对称固着、漂浮; 扁形:两侧对称活跃生活方式; 重大意义,1. 形成原因 活跃生活方式:定向、主动运动(游、爬) 环境各个方向上的重要性不同 前 后;背 腹;左 = 右; 结果 两侧对称 前、后端 不均衡发展 不同; 背、腹面 不均衡发展 不同; 左、右侧 均衡发展 相同;,2. 进化上的重大意义 (1)体制分化 更高级的阶段 前、后端;背、腹面;左、右侧; (2)机能上的分化 头部

2、的形成(头化现象) 定向、主动运动 前端接触不断变化的新环境 摄食器官、感官、神经中枢前移 头部; 背面:保护; 腹面:运动(游泳、爬行等);,(3)运动能力 适应性 进化速度 (4)水生 陆生过渡的基本条件 运动能力 陆上生活; (5)陆生 大大促进动物的进化 陆地环境:复杂、变化快 温、湿、水、 地形地貌、植被、敌人等; 动物 适应环境 进化速度,三、三胚层(中胚层)形成 腔肠动物两胚层; 扁形动物三胚层动物; 意义重大; 1. 中胚层承担身体的大部分任务(功能) 大大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 中胚层承担的任务(功能): 运动(肌肉、骨骼系统);呼吸; 循环(血液);排泄、生殖等;,2.

3、中胚层出现 结构、生理复杂化的物质基础; 结构、功能的分化 器官系统水平 中胚层分化 组织 器官、系统 器官系统水平的动物; 3. 体壁中胚层出现的意义 体壁中胚层 体壁肌肉 定向运动能力 身体分化 两侧对称体制、头部 感官、神经系统的进化;,4. 脏器中胚层出现的意义 脏器中胚层 消化道壁肌肉 消化、吸收能力 营养状况改善 各器官系统的进化 动物体整体的进化速度 注意:扁形动物尚未出现脏壁中胚层;,5. 形成体腔的前提 只有三胚层的动物才可能出现体腔; 体腔形成的意义: 为消化系统的分化、复杂化、蠕动 提供了容纳的空间; 消化系统 加长、盘旋曲折 分化 许多部分、腺体; 但注意:扁形动物尚未

4、出现体腔;,6. 水生 陆生的基本条件! 中胚层 实质组织(间质组织) 储存水分、养料 抗旱、耐饥能力 适应性 注意:动物体水生向陆生过渡的条件 首要条件往往被忽视 多细胞;三胚层、两侧对称;头化; 此外,才是必须解决下列陆上生活的问题 支持与运动、呼吸、保水节水、生殖等;,四、皮肤肌肉囊(皮肌囊) P105,图6-3 1. 组成 表皮(外胚层); 体壁肌肉(中胚层) 环肌:收缩 身体变细长; 纵肌:收缩 身体变粗短; 2. 功能 保护; 运动:能力,3. 意义 (1)运动敏捷 对外界反应迅速、准确; (2)运动能力 有效摄食 营养、整个新陈代谢 各器官、系统的形成和进化 (消化、呼吸、循环、

5、排泄等); (3)运动能力 面临的环境不断变化、复杂化 感官、神经发达、前移、集中 头部日趋发达。,五、无体腔、具实质组织 P115,图6-3 无体腔 体壁、消化道之间充满实质组织; 实质(间质)组织 皮肌囊与消化道之间; 疏松、网状结缔组织; 来源:中胚层; 作用: 保护内部器官; 储藏水分、养料 抗旱、耐饥能力 陆生条件 (陆涡虫土蛊);,六、消化与消化系统 1. 消化 腔肠动物:细胞内消化为主; 扁形动物:细胞外消化为主; 2. 消化系统 P116,图6-5 腔肠动物:消化循环腔; 扁形动物: 真正、独立的消化系统; 不完全消化系统无肛门;, 消化系统在不同类群中的变化 形态构造与生活环

6、境、方式适应! (1)自由生活种类涡虫 发达,多分支; (2)寄生种类吸虫 退化 简单二分支; (3)高度寄生种类绦虫 退化 消失。,七、排泄系统 P116,图6-6、6-7 腔肠动物:无; 扁形动物:原肾型; 原肾型排泄系统: 原肾管 两侧外胚层内陷而成; 管状、分支; 原始功能 似原生动物伸缩泡, 排除多余水分、调节渗透压; 次生功能:排泄;,1. 结构 排泄管:1对,分支; 焰细胞:分支末端,数百个; 焰细胞 = 帽细胞 + 管细胞; 帽细胞 盲管状、中空、鞭毛 2根; 故:也有人将帽细胞叫做焰细胞; 管细胞:中空; 连接帽细胞、排泄管末梢;,2. 废物收集 帽细胞(焰细胞) 鞭毛摆动

7、水、废物 帽细胞(焰细胞) 帽细胞空腔(焰细胞) 管细胞管腔 收集管(树枝状) 排泄管 排泄孔(多) 体外;,八、神经系统 P117,图6-8 腔肠动物:网状(弥散型)、无中枢; 扁形动物:梯形,有中枢; 1. 构造:梯形 脑:1对神经节; 纵神经索: 6条 2条; 横向神经; 2. 进步性 集中与两侧对称体制相适应; 3. 原始性 仍有网状痕迹, 不如环节动物的集中;,九、生殖系统 P118,图6-10 腔肠动物:生殖腺常为临时性器官; 无生殖管道、交配器官; 扁形动物:中胚层 固定、复杂; 1. 大多雌雄同体,少数雌雄异体(血吸虫); 2. 固定的生殖腺:精巢、卵巢; 3. 一系列固定的附

8、属腺体 雄性:前列腺; 雌性:卵黄腺、梅氏腺(卵壳腺)等;,4. 固定的生殖管道:输精管、输卵管; 5. 固定的交配器官:阴茎penis、交配囊等; 6. 交配、体内受精现象 陆上生殖的条件之一。 如何解决陆上生殖的问题: 体内受精:交配器官、交配; 保水:卵壳、羊膜卵,十、生活方式 1. 自由生活:涡虫纲 肉食性;淡水、海水、潮湿土壤; 2. 寄生生活:吸虫纲、绦虫纲; 十一、分纲 两万多种; 分类依据:生活方式、构造; 3纲: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第二节 涡虫纲 Turbellariaturba, L. turbellae骚动,原始的一纲; 起源海洋海产最多;淡水次之; 少数在潮湿土壤

9、中; 自由生活,少数 体外寄生。 代表动物:三角涡虫(Dugesia) 注意:特征与自由生活相适应,1. 生态 淡水:清洁、清凉、流速缓、浅水, 石块下表面; 食性:肉食性; 2. 外部形态 P114,图6-1 (1)体形 柔软;背腹扁平; 细长;前端三角形,后端尖; (2)色素 背:深,黑、褐; 腹:浅,灰白;,(3)纤毛 腹面多; 蠕状爬行:似滑行,体可伸缩; 区别于蚂蟥的尺蠖运动; (4)耳突 前端两侧,三角形; 感觉细胞丰富, 嗅觉、味觉、水流感受器;,(5)眼点 P114,图6-1;P117,图6-9 头部背面,1对,黑色; 感光细胞:倒插,似高等动物; (6)口:腹面,近后方1/3

10、处,无肛门; (7)生殖孔:腹面,口之稍后方;,3. 内部构造 P115,图6-2 (1)横切 三胚层、无体腔 体壁:皮肌囊 P115,图6-3 A. 上皮:外胚层 单层; 柱状细胞为主; 腺细胞; 感觉细胞; 杆状体 背面较多; 刺激 有毒物质,捕食、御敌: B. 肌肉:中胚层环、斜、纵肌;背腹肌;, 实质组织parenchyma:中胚层 见前述 P115,图6-3 肠壁gastrodermis P115,图6-3 内胚层; 单层、柱状上皮细胞; 无肌肉(无脏壁中胚层);,(2)消化系统 P116,图6-5 口:腹面,后方近1/3处; 咽:咽鞘内,肌肉质; 可伸出口外摄食; 肠:3支主干:1

11、支向前,2支向后; 再分支,末端封闭; 无肛门; 肠干数量分类依据;,(3)呼吸:体表,无特殊呼吸器官; (4)循环:无特殊循环器官, 网状实质组织中扩散; (5)原肾型排泄系统 P116117,图6-6、7; (6)梯形神经系统 P117,图6-8; (7)感官 P117,图6-8、9;P121,图6-13 眼点:感光,不能成像; 思考题:眼虫、涡虫的眼点 构造、功能有何不同? 耳突:嗅觉细胞; 表皮:触觉细胞;,(8)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构造复杂; : P115,图6-2 精巢(两侧,多) 输精小管(多) 输精管(1对) 储精囊(1对,膨大) 阴茎 生殖腔 生殖孔 前列腺:单细胞腺体, 散

12、布阴茎基部肌肉中;, : P118,图6-10 卵巢(1对,前方两侧) 输卵管(1对) 卵黄腺(很多) 总输卵管(阴道,1条,极短) 生殖腔 生殖孔 肌肉囊:功能不明,可能是腺体; 受精囊:又称交配囊、子囊; 接受、储存对方的精液;,(9)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异体交配、受精; 无性生殖:横二分裂 多个个体,或暂时长链现象;,(10)再生 P119,图6-12 横切 多个个体; 移植、纵切割 双头、双尾个体; 长时间饥饿 消耗内部器官维持生命 (消耗顺序:生殖器官、其他器官; 神经系统不受影响) 获得食物 恢复正常。,(11)发育 P122,图6-15 螺旋型卵裂(spiral cleavage

13、) 多肠目(纽形、环节、软体动物等); 直接发育:无肠目;, 间接发育 P123,图6-16 多肠目(海产) 牟勒氏幼虫(Mllers larva) 自由生活,漂浮、游泳; 纤毛瓣(8个); 顶感觉毛、眼点、脑和口;,涡虫纲特点,大多自由生活; 注意:突出与自由生活方式相适应 1. 色素:保护; 2. 杆状体:保护(御敌);捕食; 3. 纤毛:运动; 4. 典型皮肌囊:保护、运动; 5. 感官发达 耳突嗅觉、味觉、水流感受器; 眼点; 触角、平衡囊(似腔肠动物);,6. 消化系统 复杂程度差异大 无肠目:口 一团吞噬细胞(内胚层、合胞体); 单肠目:囊状; 三肠目:三分支; 多肠目:多分支。

14、7. 呼吸体表呼吸,有氧呼吸; 8. 神经系统发达 梯形; 集中趋向:纵神经索6条 2条;,9. 排泄:原肾型、焰细胞; 10. 生殖器官系统 复杂,多为雌雄同体; 交配器官、体内受精; 无性生殖、再生; 11. 发育 螺旋卵裂 P122,图6-15, 牟勒氏幼虫:海产种类(多肠目),涡虫纲分类,自学 主要靠肠分支的数量 无肠、单肠、新单肠、多肠、三肠目等,第三节 吸虫纲 Trematoda, 注意:特征适应寄生生活 一、代表动物华枝睾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Clon,G. klon树枝、小枝); (orchis, G.睾丸), (sinensis, L.中国的),

15、1. 生活方式与致病性 寄生生活: 第一中间寄主:水生螺类; 第二中间寄主:鱼、虾; 终寄主:人、猫、狗; 胆管、胆囊; 病猫:数百、上千条; 分布:许多省份; 致病性:腹泻、消瘦、消化不良; 胆囊炎、肝肿大、肝癌;,2. 形态结构与功能 P126,图6-19 (1)外形 柔软、透明、肉红色; 叶片状、极扁平适应寄生; 前窄、后宽;长1025mm,宽35mm; 吸盘:附着器适应寄生 口吸盘:前端腹面,略大,中央为口; 腹吸盘acetabulum :前端约1/5处,腹面; 口:口吸盘中央; 雄孔:腹吸盘前方右侧(腹面观); 雌孔:腹吸盘前方左侧(腹面观); 排泄孔:体末端;,(2)体壁适应寄生

16、P127,图6-20 无:色素、杆状体、纤毛; 皮层:合胞体、活物质 皮层的形成 由皮层细胞(即大细胞)形成 细胞质向外延伸 突起 融合 合胞体皮层 (含线粒体、内质网、胞饮小泡); 小刺:皮层表面的结晶蛋白; 细胞体下沉 实质中; 胞质通道:相通细胞体、皮层;, 皮层的作用 保护; 摄取营养物质(胞饮作用); 排泄废物(扩散、渗透); 气体交换; 基膜; 环肌、纵肌; 实质细胞 疏松、网状结缔组织; 皮层细胞(大细胞)的细胞体(主体);,(3)消化系统 P126,图6-19 口(口吸盘) 咽(肌肉质,吮吸) 食道(短) 肠支; 肠支:2支盲管,无肛门; 简单,不再分支; 寄生生活的结果! (

17、4)营养方式 体表吸收:胞饮作用; 口吮吸:寄主上皮细胞、白血细胞、红血细胞;胆管内分泌物;,(5)呼吸: 厌氧型 无特殊呼吸器官, 糖原酵解 乳酸、CO2; (6)排泄系统 分支状原肾管系统; 焰细胞(多) 收集管(多) 排泄管(2) 排泄囊(1) 排泄孔(1,体末端); (7)神经系统 梯型,似涡虫,但不发达; (8)感官:不发达,无眼点等特殊感官;,(9)生殖系统 P126,图6-19 雌雄同体,构造复杂,自或异体受精 精巢(前后2个,树枝状,故名) 输精小管(2) 输精管(1,前端部分) 储精囊(后端粗) 雄孔; 无:交配器官(阴茎、阴茎囊); 附属腺体(前列腺等)。, 卵黄腺(多)

18、卵黄管(2) 卵巢ovary 输卵管 成(受精)卵腔ootype 子宫 雌孔 受精囊 劳氏管 梅氏腺 劳氏管:功能不确定,说法有二 排出多余的卵黄或精子(它能传送精子); 退化的阴道; 梅氏腺:单细胞腺体 分泌物 卵壳、润滑;,3. 中间寄主、终寄主 P129,图6-21 (1)中间寄主 幼虫所寄生的寄主; 寄生虫在此寄主内营无性生殖; 较低等、原始、早出现的动物; (2)终寄主 成虫所寄生的寄主; 寄生虫在此寄主体内营有性生殖; 较高等、进化、晚出现的动物; 是否与疟原虫寄主情况相矛盾?Why?,4. 生活史 自体受精、异体受精; 个体发育:卵、毛蚴、胞蚴、雷蚴、 囊蚴、幼虫、成虫; 卵:含

19、毛蚴;, 毛蚴 形态:1对眼点、纤毛; 毛蚴的孵出 特殊情况:华枝睾吸虫 卵 水体 被螺类(1st中间寄主)食入 螺类肠道内,毛蚴孵出; 大多数情况:肝片吸虫、血吸虫等 卵 水体 毛蚴 游泳 1st中间寄主; 毛蚴的变化 毛蚴 失去纤毛、眼点 胞蚴;, 胞蚴 内含很多胚球(卵细胞); 胞蚴 幼体生殖 雷蚴; 幼体生殖 幼体内的卵不经过受精 发育 下一代幼虫; 意义:迅速产生大量后代; 雷蚴 内含很多胚球; 幼体生殖:卵细胞 尾蚴;, 尾蚴 形态:1对眼点, 蝌蚪状,尾部 游泳; 尾蚴 水体 鱼类(2nd中间寄主) 囊蚴; 囊蚴 囊蚴 人、猫、狗(终寄主)食入 破囊而出 幼虫(十二指肠) 囊蚴:

20、感染期,囊壁厚; 耐冰冻、盐、酱油, 不耐高温; 幼虫 胆管、胆囊 成虫;,吸虫纲主要特征,1. 吸虫纲与涡虫纲最为接近 虽然有许多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 但仍保留有自由生活的某些特征; (1)梯型神经系统; (2)原肾型排泄管; (3)消化系统 虽较简单退化趋势; 但仍存在、分支状; (4)有自由生活的幼虫 毛蚴纤毛, 尾蚴眼点;,2. 吸虫纲不同于涡虫纲的特点 注意:适应体内寄生生活引起的 形态、构造、生理上的变化 无:色素(保护)、纤毛(运动)、 杆状体(捕食、御敌); 更扁平、叶片状 减小消化液、血液、体液冲力; 发达的固着器 吸盘、头器、固着盘(锚、钩); 皮层小刺、棘;, 特殊的皮层

21、 上皮细胞下沉至实质组织内, 外伸部分 合胞体皮层, 利于吸收寄主营养; 消化道:简单,趋于退化; 厌氧呼吸 涡虫有氧呼吸; 感官:退化,成虫无眼点; 神经系统:不发达; 繁殖力强:生殖系统发达、复杂; 幼体生殖; 生活史复杂更换寄主现象; (但仍有自由生活幼虫期),吸虫纲的分类,分类依据 寄生部位;固着器; 生活史:世代交替,寄主更换; 1. 单殖亚纲(Monogenea) 2. 盾腹亚纲 (Aspidogastrea) 3. 复殖亚纲(Digenea),单殖(亚)纲(Monogenea),三代虫 、指环虫 低等; 生活史 简单,1个寄主,不更换寄主, 无世代交替,故名; 直接发育(无变态)

22、; 体外寄生 鱼、两栖、爬行类; 体表、口腔、鳃、泄殖腔、膀胱; 固着器:通常无口吸盘; 后端固着器(锚、钩)发达; 成体:有或无眼点;,盾腹亚纲,寄主:12个,大多无专一性; 固着器:腹面, 1个大吸盘(分许多小格); 或1列吸盘; 内寄生; 盾腹吸虫,复殖亚纲(Digenea),寄主: 2个,更换寄主; 世代交替,故名; 固着器:2个吸盘(口吸盘、腹吸盘); 内寄生; (1)华枝睾吸虫;,(2)肝片吸虫 P132,图6-25 构造:似华枝睾吸虫; 生活史:P133,图6-26 似华枝睾吸虫,略有不同; 卵 水体 毛蚴 锥实螺(第一中间寄主) 胞蚴 雷蚴 子雷蚴 尾蚴 水 水生植物(菱、藕、

23、荸荠等, 第二中间寄主) 囊蚴 接触、生食 人、牛、羊等(终寄主) 胆囊、胆管 成虫;,(3)布氏姜片虫 P134,图6-27 生活史 P134,图6-28 似肝片吸虫; 中间寄主:扁卷螺;,(4)日本血吸虫 P136,图6-29 形态构造雌雄异体、异型、合抱; 雄:粗短,体宽; 抱雌沟 腹吸盘以后 虫体两侧向腹面内褶; 沟内有小刺, 用以固着在寄主血管壁上, 或抱住雌虫; 雌:细长,圆柱状,前细,后粗;, 生活史 P137,图6-30 中间寄主:钉螺; 终寄主:人、哺乳动物; 肝门静脉、肠系膜静脉; 生活史 卵 水体 毛蚴 钉螺 母胞蚴 子胞蚴 尾蚴 水体 人(皮肤) 童虫 成虫(肝门静脉)

24、; 童虫:P138,图6-31 在人体内移行途径 皮肤 肝门静脉; 成虫寿命:1020年;, 危害 肝脾肿大; 肠壁受破坏,腹水,泻吐,致死; 劳动力丧失; 儿童发育受阻(侏儒); 妇女不育; 分布区:广泛 主要在长江流域及以南; 防治原则(见后,自学) 综合治理,以防为主 对照四原则 毛泽东的送瘟神;但现又抬头;, 血吸虫病防治研究 钉螺研究(分类学,形态学); 药物研究; 免疫学研究:疫苗; 基因(分子生物学)疫苗 研究表明 雌、雄童虫合抱后 性器官才能发育(信息传递?) 设想 找出性别调控基因,研究清楚其功能; 人工控制性别调控基因 控制信息传递 阻止童虫性器官发育 不能抱对 死亡;,第

25、四节绦虫纲 Cetiodea, 注意:比吸虫更适应寄生生活! 一、代表动物猪绦虫(Taenia solium) Taenia,G.带子; solium,猪 猪绦虫又叫钩绦虫, 牛绦虫无钩绦虫; 1. 寄主 成虫:人(猪)小肠内; 幼虫:猪(人), 皮下、肌肉组织等;,2. 成虫形态构造 (1)外形 白色、扁平、带状,长2-4米; 7001000个节片; 三部分组成 头节 P121,图6-32B; 颈部 讲义图VI-20; 节片:未成熟、成熟、妊娠节片; 头节 球形,1mm; 附着器:发达 顶突:2圈小钩,2550枚; 吸盘:4个;, 颈部 细长,不分节; 生长区:不断分裂 节片; 未成熟节片

26、内部器官未发育、未发育完全; 成熟节片 P121,图6-32C 内部器官发育成熟; 雌、雄性生殖器官各一套;, 妊娠节片 P121,图6-32D 除子宫、排泄管外, 其他器官全消失; 几乎为分支状子宫充满; 子宫:分支、每侧713个侧枝; 充满虫卵; 逐节、数节脱落 体外;,(2)体壁:与吸虫相比 相同:无色素、纤毛、杆状体; 皮层(合胞体); 不同:皮层表面有大量微绒毛吸收营养; 与消化道消失有关; (3)消化器官 退化完全消失,高度寄生的结果; 营养物质 渗透 皮层绒毛 实质组织; (4)呼吸 无特殊呼吸器官; 厌氧呼吸;,(5)排泄系统:原肾管型 焰细胞; 纵排泄管:体两侧 背排泄管:1

27、对,成熟节片中消失; 腹排泄管:1对 虫体未成熟时, 在最末一节汇合 总排泄孔 体外; 末节脱落后 2管各自开孔 外界; 横排泄管:节片后部;,(6)神经系统 梯型、不发达寄生的结果; 脑、6条纵神经索; (7)感官:不发达寄生生活的结果; (8)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 极发达:每个成熟节片 具一套雌、雄生殖器官; 从生殖器官角度说, 每个节片相当于1个涡虫、吸虫个体!,3. 生活史 P141,图6-33 (1)传播 卵、妊娠节片 体外 猪、人(中间寄主)食入 六钩蚴 肠壁 血、淋巴 肌肉、结缔组织等 囊尾蚴; 囊尾蚴 豆粒大小,乳白色; “米粒肉”(米肉、豆肉); 头节 + 囊(充满半透明液体

28、); 人、猪(终寄主): 食用未煮熟的“米粒肉” 囊尾蚴 头节翻出 固着 长出节片;,(2)自体感染 寄主(人)肠蠕动 妊娠节片逆行 胃 六钩蚴 血、淋巴 各处组织 囊尾蚴; 4. 危害 (1)成虫:寄生于人(猪) 机械破坏、刺激; 消化不良、营养不良; 腹泻、腹痛,乏力、头痛,影响发育; (2)猪囊尾蚴:猪(人)不同部位 脑:癫痫、昏迷、呕吐、 循环与呼吸紊乱; 肌肉、皮下组织:局部酸痛、麻木; 眼部:失明;,二、绦虫纲主要特征 注意与吸虫比较 高度适应寄生生活, 寄生历史比吸虫长,更适应寄生生活 1. 带状,更扁平; 2. 特化的头节、固着器官更发达 吸盘、吸钩、小钩; 吸虫无头节;,3.

29、 无运动、防卫、感觉器官 纤毛、杆状体、色素、眼点等; 吸虫:成体无上述器官; 但毛蚴具纤毛、眼点; 尾蚴具纤毛、眼点; 4. 消化系统完全消失; 吸虫仍有; 5. 皮层具大量微绒毛、孔管 渗透吸取寄主营养; 6. 神经系统:更不发达; 7. 感觉器官:无;,8. 繁殖力极强 (1)生殖器官高度发达 身体许多节片组成, 每节片内有雌、雄器官各一套, 每个节片相当1个吸虫个体; (2)成熟节片:几乎全为生殖器官占据; (3)妊娠节片 几乎全为子宫占据;子宫充满卵; 9. 生活史 无自由生活阶段,幼虫也寄生; 吸虫:仍有自由生活阶段的毛蚴、尾蚴;,三、绦虫纲的重要种类 单节亚纲、多节亚纲(真绦虫亚

30、纲) (一)单节亚纲:旋缘绦虫,P143,图6-34) 介于吸虫、绦虫; 不分节、具吸盘似吸虫; 无消化系统、自由生活幼虫 似绦虫;,(二)多节亚纲(真绦虫亚纲) 1. 猪带绦虫(有钩绦虫); 2. 牛带绦虫(无钩绦虫) (Taenia saginatus) 3. 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us granulosus) 通常4个节片;,第五节寄生虫与寄主相互关系及防治原则 (自学为主),一、寄生虫的危害 1. 夺取营养; 2. 化学性作用 排泄物(代谢产物)、死亡解体 毒素; 3. 机械性作用 固着器官;钻孔习性;阻塞; 4. 传播:微生物,激发病变; 二、寄主的免疫:先天、后天免疫;,

31、三、防治原则以防为主,综合治理 1. 定期普查; 2. 消灭传染源 治疗病人、带虫者; 治疗或处理(包括捕杀)抱虫寄主 (病猫、病狗、家禽、野生动物); 3. 切断传播途径 粪便管理、发酵处理(杀死虫卵); 水源管理、防止被粪便污染; 消灭中间寄主(消灭钉螺、 整治水利和湖滩等滋生地); 消灭传播媒介(蚊子)等; 食品检疫,严禁“米粒肉”上市,4. 防止感染 个人卫生; 饮食卫生:熟食; 生、熟食刀具、砧板分开; 人、猫、狗均熟食; 不接触病猫、病狗、家禽、宠物。 避免接触疫水:游泳; 隔离:劳动防护; 防护剂、纱窗、蚊帐等; 动物管理:圈养,防治接触疫水; 预防药、针剂;,四、寄生虫更换寄主

32、的生物学意义 1. 与寄主进化有关协同进化 寄主虫 先侵入系统发展中较早、低等的类群 (如软体动物); 再扩张到较晚出现、高等的类群 (如脊椎动物); 中间寄主前者; 终末寄主后者; 2. 意义:适应性 (1)利于扩散、分布 更多的寄主; (2)减轻对寄主的危害 利于寄生虫自身生存;,3. 更换寄主必然伴随着高繁殖率 高繁殖率适应性 更换寄主的过程 大量个体死亡; 高繁殖率 弥补; 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影响繁殖率的因素 生活周期(繁殖周期)长短; 产卵量大小; 繁殖方式:快速、量大的无性繁殖 如:幼体生殖;,五、寄生现象的起源 共栖 外寄生 内寄生; 体表 腔、囊 消化道、组织、血液等; 六、寄生虫与寄主关系的发展趋势 1. 不更换寄主 更换寄主; 2. 危害程度 寄生虫 扩大分布 新寄主类群; 刚开始:寄生虫危害较严重; 寄主反应较强烈; 趋势:寄生虫危害 减轻; 寄主反应 减轻; 原因:不是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