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统计学ch10统计指数_第1页
大学统计学ch10统计指数_第2页
大学统计学ch10统计指数_第3页
大学统计学ch10统计指数_第4页
大学统计学ch10统计指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 统计指数,第一节 统计指数及其种类 第二节 综合指数 第三节 平均数指数 第四节 统计指数的应用,第一节 统计指数及其种类,一、统计指数概念 指数:又称统计指数、经济指数。 广义上说:是对有关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的的一种相对比率。 狭义上说:统计指数是反映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或变量)综合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通常:经济领域用以表明所研究现象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程度的相对数。,例:某年全国的零售物价指数为104%。,例:计算(1)各种商品的价格指数和销售量指数。 (2)全部商品的价格指数和销售量指数。,复杂现象总体:不能直接加总或不能直接综合对比的现象。,例:计算(1)各种商品的价格指数和销售量

2、指数。 (2)全部商品的价格指数和销售量指数。,二、(狭义)指数的特点,相对性:指数是总体变量在不同场合下对比形成的相对数; 综合性:指数反映的不是单一事物的变动,而是多个个体构成的总体的变动,是一种综合性数值; 平均性:指数是总体中各个体变化程度的一个代表性数值,即指数所反映的总体的变动只是一种平均意义上的变动 。,三、指数的作用 (一)反映复杂经济现象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 (二)反映现象变化对相应总额或总量的影响程度因素分析; (三)对多指标现象进行综合评价。,四、指数的分类,(一)按其涉及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个体指数 反映某一项目或单个事物变动的相对数; 如一种商品的价

3、格或销售量的变动。 总指数(综合指数) 反映多个项目或多个事物构成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如多种商品的价格或销售量的综合变动。 类指数介于个体指数与总指数之间,(二)按其说明对象的特征(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分:,在统计指数理论中,将所要反映数量变动的那个指标称为指数化指标。 数量指标指数 反映说明总体在规模上、总量上的数量变动; 如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等。 质量指标指数 说明总体在比较关系上(或一般水平上)的数量变动 如价格指数、产品成本指数等。,(三)按基期不同动态指数可分为:,环比指数在指数数列中,各期指数都以上期为对比基期; 定基指数各期指数都以某一固定时期为对比基期。

4、对于个体指数(即发展速度),二者关系:定基指数=环比指数的连乘积; 对于总指数,这种关系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成立。,q :数量指标 , p:质量指标 1:报告期, 0:基期 :个体指数, :总指数 :综合数量指标指数 :综合质量指标指数,指数计算中常用符号的含义,如何反映复杂现象总体的数量变动?,如何编制总指数?,通过平均的方法,通过综合的方法,综合指数,平均指数,第二节 综合指数,第二节 综合指数,一、综合指数的编制原理:,原理:1.引入一个媒介因素同度量因素,解决不能直接加总的问题。 2.将同度量因素固定于某一时期。,同度量因素,先综合,后对比。,指数化因素,二、 拉氏指数或 L 式指数,绝

5、对数分析,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基期加权综合指数),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报告期加权综合指数),三、派氏指数或P式指数,绝对数分析,四、拉氏指数与帕氏指数的比较,分析的经济意义不完全相同,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各自选取的同度量因素不同。 一般地,计算数量指标指数采用 L 式, 计算质量指标指数采用 P 式。,(一)数量指标指数,各种商品的销售量不同度量、不能直接加总; 各种商品的价格也是不同度量的。,编制原则:,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应该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即,,(10-3),引入价格为同度量因素,将不能同度量的销售量转化为同度量的销售额,不同商品的销售额可以加总、对比; 将各种商品

6、的价格固定在同一时间,销售总额的变化可以反映销售量的变化。 在测度销售量综合变化时,价格除了起着同度量的作用,客观上还体现了各种商品销售量变化对销售额总指数的影响程度。可见,同度量因素具有同度量和权数的作用。,表示(a)三种商品的销售量平均增加了 25.34% ; (b)销售量变化对销售总额的影响: 由于销售量增加25.34%而使销售总额相应增加25.34%; 由于销售量增加而使销售总额增加的绝对额=3210(元).,(二)质量指标指数,编制原则: 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应该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即,,表示(a)三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了 8.06% ; (b)价格变化对销售总额的影

7、响: 由于价格上升8.06%而使销售总额相应增加8.06%; 由于价格上升而使销售总额增加的绝对额=1280(元).,验证: 销售额=销售量销售价格 销售额(变动)指数=销售量(变动)指数 销售价格(变动)指数 135.44% =125.34% 108.06% (17160-12670)=(15880-12670)+(17160-15880) 4490 = 3210+1280,指数体系,(一) 概念 经济上有一定联系、数量上保持一定对等关系的若干指数构成的有机整体。,第四节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二)指数体系的具体内容,1、相对数关系:某一现象的总量(变动)指数等于其各个影响因素指数的乘积,即

8、,2、绝对数关系:总量变动的绝对差额等于 各因素变动的影响差额之和,即,(10-31),(10-32),解:,【例1】 已知某地区商品价格报告期比基期增长5,销售量增长2,求该地区商品销售总额的增长幅度。,(三)指数体系的主要作用,、利用指数体系,可进行指数之间的相互推算。利用已知的指数推算未知的指数,【例2】 已知同样多的人民币,报告期比基期少购买7%的商品,问物价指数是多少?,【例3】 已知某企业产值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24%,职工人数增长了17%,问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价格平均降低 10, 预计购买量增加 15,因此可根据指数体系推算: 购买额指数11590103.5,练习1,练习2,又

9、如,同样多的货币报告期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相当于基期的90,可推算 价格指数1/90%=111.11,练 习 3 某市2008年社会商品零售额12,000万元,2009年增加为15,600万元。物价指数提高了4%,试计算零售量指数,并分析零售量和物价因素变动对零售总额变动的影响绝对值。,2.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例1】设某粮油零售市场2001年和2002年三种商品的零售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表。试分别以报告期销售量和基期零售价格为权数,计算三种商品的价格综合指数和销售量综合指数,三者之间的相对数量关系 132.02%=102.44%128.88% 三者之间的绝对数量关系 215100=2112

10、0+193980 结论:2002年与2001年相比,三种商品的销售额增长32.02%,增加销售额215100元。其中由于零售价格变动使销售额增长2.44%,增加销售额21120元;由于销售量变动使销售额增长28.88%,增加销售额193980元 .,例2、某厂生产的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分析,欲求单位成本总指数、产量总指数、总成本指数 要先建立指数体系。 指数体系: 总成本=单位成本产量 总成本指数=单位成本指数产量指数 先综合再求三个指数及分子、分母之差。,解: 总成本指数=单位成本指数产量指数(1)三种产品的成本总指数以及由于单位产品成本变动的绝对额,(2)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

11、量变动而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3)利用指数体系分析说明总成本(相对程度和绝对额)变动情况。,指数体系,109.76%=96.04%114.29% 4100(元)= -1900 (元)+6000 (元),分析说明,报告期总成本比基期增加了9.76%,增加的绝对额为4100元.由于各种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平均降低了3.96%(甲、丙产品成本降低,乙产品成本提高),使总成本节约了1900元;由于各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了14.29%,使报告期的总成本比基期增加了6000元。,【练习】试建立指数体系,从相对数与绝对数两方面对三种商品销售额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解】,平均法指数是对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来求总

12、指数的方法。 平均法指数的主要问题是: 哪种平均法 权数如何确定 主要有三种:基期总额 (或总量)、报告期总额(总量)和固定权数(w)。,第三节 平均数指数,平均指数的编制原理:先对比, 后平均。,(一)作为综合法指数变形的平均法指数,作为综合法指数变形的加权算术平均法指数 以基期总量(qopo)为权数 多用于数量指标指数,对于同一资料,计算结果和经济意义相同。,第三节 平均数指数,平均指数的编制原理:先对比, 后平均。,(10-13),结论报告期与基期相比,三种产品的产量平均提高了 4.59% ;由于产量增加使总成本增加4.59%,由 此而增加的总成本=(387-370)=17( 万元)。,

13、以报告期总量(q1p1)为权数对个体指数加权调和平均。 多用于质量指标指数,对于同一资料,计算结果和经济意义相同。,2. 作为综合法指数变形的 调和平均法指数,(10-17),结论报告期与基期相比,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平均提高了 14.88% 。由于单位成本上升使总成本增加14.88%,由于单位成本增加而增加的总成本=(420-365.60)万元。,(二)固定权数的平均法指数,权数不随基期或报告期改变而改变,在较长时间内固定不变。 权数一般用比重形式。 便于长期对比,不受权数变化的影响。 可用于数量指标指数,也可用于质量指标指数。,(9-17),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区别,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

14、量问题的思想不同,运用资料的条件不同,在经济分析中的具体作用不同,平均指数:,一、概念,1 概念 平均指标指数,又称为总平均数指数,是指不同时期同一经济内容的两个平均指标值对比形成的指数。,表示报告期、基期某一经济量的平均数。,第三节 平均指标指数,在分组条件下,总平均指标的变动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各组平均指标 x 变动; 各组总体单位数f (or在全部总体单位数中所占比重 )。,2 意义,平均工资(变动)各类工人工资水平(变动) ;各类工人占工人人数的比重,即总体结构(变动) 。 劳动生产率(劳均产值) (变动)各类工人产值水平(变动) ;各类工人比重(变动) 。 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各批次

15、产品成本水平(变动) ;各批产品比重(变动) 。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各类型地块亩产水平(变动);各类型地块面积比重(变动) 平均指标指数=水平指数总体结构指数 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变动影响指数,(10-39),1.计算总平均数指数(也称可变构成指数),二、分析原理、步骤,(10-40),2.计算组平均数指数(也称固定构成指数),3.计算结构变动影响指数,(10-42),(10-44),4. 三个指数之间的关系:,绝对数量关系:,即:总平均数指数=组平均数指数结构影响指数,(10-46),(10-49),例1:某公司有三个企业,2001年和2000年各企业的工人数和劳动生产率资料如下表

16、。试分析该公司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及其原因。,(计算结果及分析),1.公司劳动生产率指数(总平均指标指数) =,公司劳动生产率变动量=42.78739.057=3.73(万元/人),表明:2001年与2000年相比,该公司总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9.55%,即提高了 3.73万元/人。,2.各企业劳动生产率指数(固定构成指数) =,各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量= 42.78738.0854.702 (万元/人),(1)各企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了 12.35%,即人均产值平均提高了4.702万元。 (2)各企业生产率提高使总生产率提高了12.35 %,使公司人均产值提高了4.702万元。,3. 企业职工人数

17、结构影响指数(结构变动影响指数),结构变动的影响量=38.085 39.057=0.972(万元/人) 表示:由于职工人数结构变动使公司总劳动生产率下降了2.49%,即减少 0.972 万元/人。,4.三者之间的关系为:,109.55% = 112.35% 97.51% 3.73= 4.702 - 0.972(万元/人),2001年同2000年相比,该公司总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9.55%,人均产值增加了3.73 万元。这是由于: 各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公司总的生产率提高了12.35%,人均产值提高4.702万元; 职工人数结构变化,使公司总的劳动生产率下降了2.49%,人均产值下降0.972万

18、元。,结论(文字分析说明),【例2】已知某公司下属三个商场的职工人数和工资资料如下,试建立指数体系,从相对数与绝对数两方面对该公司三个商场总平均工资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解】,【练习1】试建立指数体系,从相对数与绝对数两方面对该公司总平均工资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补充: 现象总量变动的多因素分析,基本原理和方法与两因素分析相同。 1 步骤:所研究现象的变动各因素(三个以上)的影响关系与文字分析说明。 2 要点 (1)各因素的排列顺序应使两两相乘具有经济意义,如:利润额销售量单位商品价格利润率 =销售收入利润率 or销售量单位商品利润额 (2) 测定其中某个因素的影响时,将其余所有因素都要固定

19、。 一般将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将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 (3) 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区分是两两相对而言的。,根据以上原则,原材料费用总额可分解为三个指数,形成一个指数体系。,原材料费用总额指数=生产量影响指数单耗指数 单位原材料价格指数,四个差额之间有如下关系:,3 形式,一、零售商品价格指数,反映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经济指数。 它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国家财政收入,影响居民购买力和市场供需平衡以及消费和积累的比例。 是观察和分析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之一 。 零售价格指数资料是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取得 即在全国选择不同经济区域和分布合理的地区、以及有代表性的商品作为样本,对市场价格进行经常性的调查,以样本推断总体 目前,国家级抽选出的调查市、县226个,第五节 几种常见的经济指数,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国外称之为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记CPI)。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指数,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的情况。通常被用来作为反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程度的指标,观察和分析价格水平变动对居民货币工资的影响。,3、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方法和步骤,(1)选择调查地区和调查点 (2)分类(大中小细类)、选择代表性商品和规格品 (3)收集价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