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ppt_第1页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ppt_第2页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ppt_第3页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ppt_第4页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 Circuit Analysis Basis Fourth Edition,上册 第一篇 总论和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一章 集总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第二章 网孔分析和节点分析 第三章 叠加方法与网络函数 第四章 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 第二篇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第五章 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 第六章 一阶电路 第七章 二阶电路,第一章 集总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 1-3 基尔霍夫定律 1-4 电阻元件 1-5 电压源 1-6 电流源 1-7 受控源 1-8 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 1-9 两类约束 KCL、KV

2、L方程的独立性 1-10 支路分析,第一章 集总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电路 .,电力线路 .,电子线路 .,高压电路 .,低压电路 .,模拟电路 .,数字电路 .,放大电路 .,控制电路 .,. . . . . .,电能传输和转换电路 .,信号传递和处理电路 .,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电路,微机、单片机原理实验电路,第一章 集总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电路 .,电力线路 .,电子线路 .,高压电路 .,低压电路 .,模拟电路 .,数字电路 .,放大电路 .,控制电路 .,. . . . . .,电路理论: 电路分析 电路综合 .,本课

3、程仅讨论电路分析中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 .,电能传输和转换电路 .,信号传递和处理电路 .,Rc Rb1 iC iB + + ui Rb2,晶体管放大电路,ui,uo,t,t,uo,c,e,b,Ci,Co,+UCC,Ce,电阻器,基本元件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电 源,电感器,电容器,电源,i,_,基本元件的理想模型,R,L,C,+,us,若流入某二端元件一端的瞬时电流等于流出另一 一端的瞬时电流,则该元件称为集总参数元件。,is,集总参数元件: .,集总条件: x ,E,e,x,例如某信号频率 f =25kHz,元 件.,显然满足集总条件 x .,波长 = C/f =(3108)/(251

4、03)=12 kM.,I,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1. 定义,直流符号 I (表示直流或交流有效值),2. 参考方向,一般符号 i (可表示交流或直流),参考方向,I 的实际方向与其参考方向相同,直流电路,一、电流及其参考方向,i 的实际方向如何?,N为含源复杂电路,i 的实际方向如何?,配合进行描述:,若i0,则表示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在电路分析中,为了确定任一时刻电流的大小,及其实际方向,必须选取参考方向,并与代数式相,若i0,则表示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例 设已知1A电流由ab,i1 =1A,i2 =1A,二、电压及其参考极性(方向),一般符号 u 直流符号 U,若

5、u0,则实际极性(方向)与参考极性(方向)相同;,若u0,则实际极性(方向)与参考极性(方向)相反。,三、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的配合,关联参考方向:,当i 流过元件时由“ + ” “”,非关联参考方向:,当i 流过元件时由“” “+”,四、功率及其表达式,p = ui,若 p0 则为吸收功率,若 p0 则为产生功率,则 p0 为产生功率,p0 为吸收功率,若仍表示为 p = ui,为统一起见,对于非关联参考方向,功率,可表示为 p =ui,p0 为吸收功率 p0 为产生功率,例 1-2 (P10),=12 = 2W (吸收),i 的实际方向与其参考方向相反,即由ba 。,=(1)2 = 2W (

6、吸收),i = 2A u1 = 1V,p = u1i,i = 2A u2 =1V,p =u2i,(2) p =u2i =4W,i =p/u2 =(4)/(1) =4A,1-3 基尔霍夫定律 几个名词概念: 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网络 (P13 图1-8) 一、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i1 + i2 = i3 或 i1 + i2i3 = 0 或 i1i2 + i3 = 0,任一时刻流入(或流出)任一节点的电流之代数和为零。.,上列三式相加得 i1 + i2 + i3 = 0,1KCL的一般表达式,规定: ik流入节点取正号,流出节点取负号; 或 ik流出节点取正号,流入节点取负号。 对于同

7、一个节点列KCL方程时,只能取上述规定之一。,广义节点 假想的闭合曲面,节点a i1i4i5 = 0 节点b i2+ i4i6 = 0 节点c i3+ i5 + i6 = 0,2KCL的推广应用,即可直接对广义节点列出 i1 + i2 + i3 = 0,* 设已知 i5 = 2A, 求i6 =? i6 = i4 + i5 =6 +2 =4A 或对广义节点得 (可不必求i4) i6 =i1+i2+i3+i5 =5 +2 +(3) +2 =4 A 应用KCL时涉及两套正负号: (1) ik前的正负号,建立KCL方程时必须正确书写; (2) ik值的正负号,解方程时必须正确代入。,例1-3 (P14

8、 ),i6,i5,解:i4 =i1+ i2+ i3 =5 +2 +(3) = 6A,二、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u1+ u2 = u3 + u4 (电压降=电压升) 或 u1+ u2u3u4= 0,任一时刻任一回路的电压降之代数和为零。,1KVL的一般表达式,规定: uk方向(+)顺回路绕行方向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uab+ u3uS2u2+ uS1u1= 0 或 uab = u1uS1+ u2 + uS2u3 当 a、b端开路时 i1 = 0、u1= 0;i3 = 0、u3 = 0 uab =uS1+ u2 + uS2,假想回路,2. KVL的推广应用,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都等

9、于由该两点的参考 “+”往“”经任一路径上的电压降之代数和。,解: u1= 512 + 5 =2V u2 =5 +12 = 7V 或 u2 =u1+5 = 7V u3 =125 = 7V 或 u3 = 5 + u25 = 7V; u3 = 5u1 = 7V,例 求u1、u2、u3 .,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都等于由该两点的参考 “+”往“”经任一路径上的电压降之代数和。,例 1-5 求uab . 解: uab=u1+u2=2+3 = 1V 或 uab = u6+u5 u4 u3 =2+(5)(7)3 =1V,例1-4 求u5 . (P17),解: u5 =u6u1+u2+u3+u4 =22+

10、3 +3+(7) = 5V,1-4 电阻元件,一、线性电阻的伏安关系,u=Ri i = u/R = Gu G = 1/R (电导) 单位:西门子(S),u=Ri i = u/R = Gu,二、线性电阻的功率 p =ui =Ri2 = u2/R (关联方向) p =ui=(Ri)i = Ri2 (非关联方向) . =u(u/R)= u2/R 均为 p0 (消耗功率) (自习P24例1-6),1-5 电压源,一、理想电压源 电压源输出端口的电压为定值(直流)或仅为时间 的函数(交流),与输出电流无关。,二、实际电压源模型 电压源输出端口的电压与输出电流有关。,u=USRSi iu 若 RSR 则u

11、US,例1-7 求i及uab (P27),例 1-8 求 i,(自习P29例1-9),练习题1-10 (P30),1-6 电流源 一、理想电流源 电流源的输出电流为定值或仅为时间的函数,与 端口电压无关。,二、实际电流源模型 电流源的输出电流与端口电压有关。,u i 若RSR 则iIS,P32例1-10、例1-11 (自习例1-12),* 实际电压源和电流源模型的等效互换 .,等效变换:对RL而言,比较、两式可得,即等效互换条件为:,电源内阻值不变,电压源电流源,电流源电压源,注意:对内阻不等效;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不能等效互换。,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不能等效互换! .,(无此模型)

12、.,(无此模型) .,1-7 受控源 一、受控源模型的引入,二、受控源模型的四种基本型式,(a)VCVS,转移电压比,(b)CCVS,u1= 0 u2=ri1,转移电导,(c)VCCS,i1= 0 i2=gu1,转移电阻,(d)CCCS,u1= 0,转移电流比,u1、i1 控制量, 、r、g、 控制系数 .,例1-13 (P37),解: u1= us,p0 产生功率,(i = 0),i1= 0,解: (3+5+2)i + 4u9 = 0 u = 2i 18i = 9 i = 0.5 A,例 求电流 i,对于含有受控源的电路,列写电路方程时的一般特点: 1. 视受控源为独立源,根据KVL、KCL

13、及元件的电压电流 关系(VCR)建立方程。 2. 列出控制量与被求变量(或已知量)的关系式。,例1-14 (P37),解:,P39 练习题 1-15、1-16 .,1-8 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一、分压电路,. . . . . .,P40 图1-57 P41 例1-15、自习例1-16 .,二、分流电路,. . . . . .,1-9 两类约束 KVL、KCL方程的独立性 (1) KCL、KVL (2) VCR (或称伏安关系VAR),1-10 支路分析 一、支路电流法 直接求解的电路变量:各支路电流,(非独立方程,可略),(非独立方程,可略),解方程组可求出i1、i2和i3,进一步可求出u1、u2和u3以及各元件的功率。,支路电流法的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