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七章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 7.2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练习 北师大版选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七章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 7.2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练习 北师大版选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七章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 7.2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练习 北师大版选修1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第二节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选择题1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一座塑像的落成的致辞中说道:“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这座塑像是()a伊凡四世b彼得一世c亚历山大一世d亚历山大二世解析:从材料信息“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即可判断这座塑像是亚历山大二世。答案:d2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特点是()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b总体水平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c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d分布不平衡解析:本题所有选项都是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但a项是其最基本特点,b、c、

2、d三项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特点。答案:a3农奴制改革前,俄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种方案。安涅奇卡给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写信表示,自己宁愿选择自杀也不愿看到农奴解放。安涅奇卡的这种态度实质上代表了()a商业发达地区地主的利益b农业发达地区农奴主的利益c草原地区农奴主的利益d工业发达地区农奴主的利益解析:在当时俄国主要的农业地区,地主不愿意解放农奴,更不愿意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安涅奇卡的态度实质上代表了这部分人的利益。答案:b4下列推论属于哪种情况()大前提: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在封建地主的支持下进行的。小前提: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结

3、论: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解析: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封建地主自上而下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次改革不但使农民失去大量土地,而且巨额的赎金导致农民濒于完全破产的境地。答案:c5某班同学在对俄国1861年改革进行讨论时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a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得到了许多地主的理解和支持b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尽可能多地维护了地主的利益c1861年改革在客观上顺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d1861年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

4、俄国封建生产关系解析:废除农奴制度,给农奴一定的人身自由,允许他们赎买一定的土地,这是对封建生产关系的重大冲击。因此,d项符合题意。答案:d6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在农民与地主缔结赎地契约前,农民对地主应履行“临时义务”,在这之前不能真正享受法令中规定的与此有关的一切权利。下列相关的解释,正确的是()a1861年改革彻底地废除了封建隶属关系b1861年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c1861年改革没有改善地主与农民的关系d1861年改革彻底解放了广大的农民解析: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材料的含义。“农民对地主应履行临时义务”,表明农奴制改革后地主对农民的控制并未完全消失,农民没有成为真

5、正意义上的“自由人”,这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的具体表现之一,故b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题干材料不符。答案:b7“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我认为,我们要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在当时看来,“我”能做的应是()a解放农奴,不给土地b解放农奴,并可赎买土地c强化农奴制,巩固统治d开办工场,发展工商业解析:为了缓解俄国的社会矛盾,尤其是农奴与农奴主之间的矛盾,必须进行农奴制改革,故选b项。答案:b8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近代化进程。这主要表现在()加剧了农村社会分化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

6、a bc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项均是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近代化进程的表现。答案:b二、非选择题9历史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农民连绵不断的起义迫使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但改革后,这些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们(农民)绝没有满足于解放法令中的条款,他们觉得这些条款把太大的一部分土地留给了贵族。在以后数十年中,随着农民人口的迅速增加,他们对土地的渴望也相应增长,并变得越来越不满足农民不但要为他们在1861年时得到的土地缴纳赎地费,而且还要缴纳各种地方税。此外,他们还要担负俄国工业化的大部分费用,因为很

7、高的保护关税使他们购买的制成品费用上升。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时间(年)186518901898数量(人)381 0001 620 0003 000 000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世纪)80年代,俄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重工业中煤、铁的产量增加非常迅速20世纪初,俄国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在18601900年间,俄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6倍。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三农村中依然保留了“治安官”,他们是从贵族中推选出来的,按照习惯方式断案。如果他们判决错了,农民也没有地方上诉。刑法虽然废除了极为残酷的肉刑,但拷打农民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1905年,沙皇政府认为,最严重的危机是遍及全国的农

8、民暴动他们的口号是:“给我们土地,土地应该属于我们,因为我们是土地的耕种者。”(1)材料一表明俄国的农民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2)据材料二概括俄国改革后到20世纪初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有哪些。(3)根据三则材料分析,为什么俄国经济长足进步,到1905年却又出现农民暴动遍及全国的局面?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农民要“缴纳赎地费”“缴纳各种地方税”“还要担负俄国工业化的大部分费用”及表格数字的比较等说明俄国农民在资金、劳动力和市场方面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条件。第(2)问,通过材料“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煤、铁的产量增加非常迅速”“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工

9、业总产值增长了6倍”等信息归纳即可。第(3)问,应主要从维护农民利益角度分析概括。答案:(1)提供了资本(土地和资金)、劳动力以及商品市场。(2)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且跟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步伐;工业总产量增长迅速。(3)原因:司法改革在农村进展缓慢,农民依然遭受贵族欺压;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农民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阶级矛盾尖锐。启示: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工业化进程中要关注农民利益。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俄罗斯人民是否还会 长久地作老爷的破布? 他们是否还长久地 买卖人口, 把人当牲畜? 是谁让我们沦为奴隶? 是谁授予他们贵族的权利? 又是谁让他们骑在 我们穷人的头上, 挥舞着鞭子?(1)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制度?作者对这种制度持什么态度?为什么?(2)诗中所说的“人民”的地位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对俄国的社会发展有何影响?解析:第(1)问,依据小诗内容归纳、概括,注意诗中的“俄罗斯”“奴隶”“贵族”等关键词。第(2)问,实际上是考查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影响,关键词“地位”应主要指人身地位的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