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地理陆地环境与季节变化.ppt_第1页
2010届高三地理陆地环境与季节变化.ppt_第2页
2010届高三地理陆地环境与季节变化.ppt_第3页
2010届高三地理陆地环境与季节变化.ppt_第4页
2010届高三地理陆地环境与季节变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0届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总汇,福建省长泰一中 姚秀 元 ,第5讲 地表形态的 塑造,1、岩石的分类: 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2、地质作用表现: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上图中分别代表:冷却凝固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3、地质作用能量来源: 内力作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产生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产生地壳运动与构造地震等 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重力能使大气、水和生物生变化,形成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4、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

2、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5、地质构造的类型: ()褶皱(背斜、向斜),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地垒(地貌上为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 地堑-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6、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

3、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 (2)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法如煤、铁矿等订计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时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3)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烈度会变大,(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是雨水汇集区,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6)利用

4、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7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流水作用: 侵蚀冲刷:沟谷、峡谷、瀑布等,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蚀: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堆积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2)风力作用: 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如戈壁; 堆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等,(3)冰川作用: 侵蚀角峰、冰斗、U形谷。堆积冰碛丘 (4)波浪作用: 侵蚀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等)。 堆积海滩(泥质海滩、沙质海滩),

5、8、地表形态与内、外力关系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9、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1) 板块: 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被一些断裂构造带(海岭、海沟)分为六大板块:(右图写名称)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多火山、地震、矿产分布。,(3)板块边界与地貌 若大陆板块(如亚欧板块)与大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由于拖拽,常有地震发生,在地形上则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若大陆板块(如亚欧板块

6、)与大陆板块(如印度洋板块)相撞,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或海洋(如红海、大西洋)。 (4)板块学说的应用 解释地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形成、矿产的分布和各地貌的形成等。,第6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等。 2、五大要素的表述要点: 大气:气温、降水、光照、昼夜温差等; 水:水资源的丰歉程度; 岩石:地质情况; 地貌:地形、地貌等 生物:植被类型、疏密等。 土壤:是否深厚肥沃、有无冻土等;,3、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生

7、物循环对三大圈层的改造作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大气圈:改变大气成分(使原始大气成为现代大气)原始大气:CO2、甲烷、氢、氨和水汽;现在大气:氮气(78%)、氧气(21%)。 对水圈: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 对岩石圈:加快岩石的风化;参与沉积岩的形成(煤、石油);促进土壤的形成 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 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巨大作用。 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氧和CO2的平衡,净化大气; 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从而对农业起到改

8、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高产稳产的作用。 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 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5、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储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平衡功能:平衡功能表现在地理环境要素的性质的相对稳定,且此平衡是动态平衡。如藏羚羊数量保持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等。,6、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如黄土

9、高原水文、地貌、土壤、生物的变化和人类影响的过程。 ()内因: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多垂直节理。 ()外因:人类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过程:水土流失。 ()结果:地貌的变化、植被的退化、地方气候的变化。 ()结论: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各个要素统一的变化过程,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7、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的变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概念: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表现:陆地环

10、境整体性表现: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8、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受太阳辐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有规律更替;以热量为基础,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案例:低纬度和高纬度表现典型,以非洲大陆最典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有规律的地域分异。以水分为基础。从沿海向内陆,干湿度差异很大,自然景观呈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案例:中纬度地区显著尤其是亚欧大陆和北美

11、大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 高山地区,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形成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呈现垂直分布。 案例: 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珠穆朗玛峰。 垂直带谱规律: 垂直自然带同赤道向两极出现的水平自然带类似。 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海拔高度及所处的纬度有关。 垂直带谱基带与水平地带性规律决定的自然带一致。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山地所处的纬度;山地的海拔;阳坡、阴坡;迎风、背风坡。,9、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比较,10、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 ()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12、1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 (1)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规律:从山麓向山顶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2)基带的判断: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同纬度的地带性自然带相同。,(3)自然带数量多少的判断: 山体所在纬度、山体高度以及山体的相对高度是自然带谱复杂的主要影响因素。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数量越多;同一高度,纬度越低,自然带数量可能就越多。 (4)自然带的海拔高度: 影响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是山体所在纬度和坡向。纬度低,则同一种自然带的海拔高度就高;纬度高,同一种自然带的海拔高度就低。同一山体,阳坡上同一种自然带的海拔高度就高,阴坡上同一种自

13、然带的海拔高度就低。,(5)雪线高低的判断: 影响因素有山体所在纬度、坡向、季节等。5000米以上的高山山顶一般会出现终年积雪,形成积雪冰川带。积雪冰川带下限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向阳坡。并且同一坡面,夏季雪线下界高于冬季。,12、非地带性因素: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绿洲。 案例分析: 热带雨林带在大陆东岸向南北延伸原因:暖流的影响 南半球没有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原因:海陆因素。因为南半球分布针叶林和苔原带地方没有大陆) 安第斯山的西岸是温带阔叶林带,东岸是温带荒漠带原因:地形因素。安第斯山的西岸是迎风坡,东岸是背风坡)。,第7讲关于季节的知

14、识专题,、首要知识: (1)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即北半球与南半球在同一时间处于不同的季节。 (2)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方向;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 (3)北半球的四个重要节气: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日秋分,12月22日冬至 2、四季的判断 (1)天文方面:从光照图上判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 (2)从天文现象上判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极昼、极夜、极光的出现的半球。,(3)气候方面:气团活动;锋面活动;特殊天气的产生;气温中心的变化;气压中心的盛衰;季风(东亚、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北部等)方向的变

15、化;干湿季节;等温线的弯曲;气压带的断裂等。 (4)河海方面:河流汛期;河流补给;河流封冻、解冻的时期及冰期、凌汛的出现;季风洋流等。 (5)生物方面:草木枯荣,开花结实,动物迁徙、繁殖等 (6)农业方面:作物生长、黄熟、收摘;植树;渔汛;山地牧场的放牧;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特征;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事活动等。 (7)其他方面:雪线升降;登山佳期;极地考察;海岸晒盐,3、常考的季节现象 (1)北半球春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 黄河在一年中第一次出现凌讯; 江南姑娘采茶正忙(雨前茶最好) 华北平原出现春旱,长城以北种春小麦; 我国北方出现大风或沙暴天气 长芦

16、盐场忙于晒盐(雨季未到,气温高,蒸发大),(2)北半球夏季天文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北极考察最佳时期(极昼现象) 南部沿海地区物体影子有时朝南 地球公转速度最小时期(七月初,远日点) (3)北半球夏季气候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伏旱天气 我国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亚洲低压势力强盛 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区吹西南风 东亚季风区盛行东南风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台风、暴雨袭击 地中海沿岸国家炎热干燥 好望角、开普敦沿海风浪大,(4)北半球夏季水文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尼罗河处丰水期 塔里木河水位最高的时期(冰川融化) 北印度洋的洋流顺时针流动(沿岸海水向东流) 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升高 我国南方赛龙舟,(5)北半球夏季生物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驯鹿自针叶林带迁向苔原带 天山牧民在森林带以上的草场放牧(夏季牧场) 北半球热带草原区(草木茂盛)和季风区正值雨季 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南半球热带草原),(6)北半球秋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太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