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酒的品评及计算机模拟勾兑技术,一、酒类品评 (一) 人体感觉器官的有关知识 1.视觉 视觉是由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和活动完成的,眼是视觉的外部器官,是以光波为适宜刺激的特殊感官。外界物体发出的光,透过眼的透明组织发生折射,在眼底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网膜感受光的刺激,并把光能转化为神经冲动,再通过视神经将冲动传入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视觉。所以眼兼具折光成像和感光换能两种作用。 酒的外观鉴定,包括色调、光泽、透明度、清亮、浑浊、悬浮物、沉淀物等,都是用视觉器官-眼来观察的。在没有色盲、视觉正常的人的眼光下和观察方法正确、光度适宜、环境良好等条件下,对酒样的观察是能得到正确的效果的。,2.嗅觉
2、人能感觉到香气,主要是由于鼻腔上部嗅觉上皮的嗅觉细胞起作用,在鼻腔深处有与其他颜色不同的黄色粘膜,这里密集着像蜂巢状排列的嗅细胞。当有气味的分子,随着空气吸入鼻腔,接触到嗅膜后,溶解于嗅腺分泌液或借助化学作用而刺激细胞,从而发生神经传动,通过传导至大脑中枢,发生嗅觉。当鼻做平静呼吸时,吸入的气流几乎全部经下鼻道进入,以致有气味的物质不能达到嗅区粘膜,所以感觉不到气味,为了获得明显的嗅觉,让酒中香气自下而上进入鼻孔,使香气在闻得过程中容易在鼻甲上产生漩涡,使香味分子多接触嗅膜。一般来说,人的嗅觉还是比仪器灵敏的多,但人的嗅觉容易疲劳,嗅觉一疲劳就分辨不出香气了。,3.味觉 人与动物都有味觉,然而
3、多数动物却有着高度发达的味觉,它要比人灵敏好多倍。味觉是经唾液或者经水将食物溶解,通过舌头上的味蕾刺激细胞,然后由味蕾传达到大脑,便可分辨出味道来。人的味蕾约9000个、牛35000个,鸡最少只有24个。狗的味觉最灵敏,称为味蕾细胞群的味觉感觉,分布在空腔的周围,大部分于舌上,并分布于上颚、咽头、颊肉、喉头。舌的各个部位味觉也不相同,也就是说,各种呈味物质只有在舌头的一定位置上才能灵敏地显示出来。例如,甜味的灵敏区在舌尖,咸味的灵敏区在舌尖到舌的两侧边缘,酸味在舌的两边最敏感,而舌根对苦味最敏感。在舌的中部反而成为无味区。所以在评酒时,要充分与反复利用舌尖及舌边缘以及口腔的各个部位,不能卷上舌
4、头,通过无味区而直接下咽,这样就容易食而不知其味。舌表面也并不是完全无味,只是不及其他部位灵敏罢了。人的味觉也容易疲劳,舌头经长时间连续刺激,灵敏度越来越差,感觉也变得迟钝。因此,尝酒时一次样品不能太多,品尝一轮后要稍事休息,并用淡茶漱口,以帮助味觉的恢复。,(二) 酒中呈味物质 1. 对酒中呈味物质的认识 在酿酒工业中常用酸味、甜味、咸味、苦味、辣味、鲜味、涩味等来说明不同的现象,找出影响质量的因素。为了准确地进行判断,先要熟悉不同的单一香味成分的特征,然后在检查白酒的风味时,才能在复杂成分混合的情况下,正确加以辨认。 下面将口味与物质的关系分别介绍于下:,(1)酸味物质 酒中的酸味物质均属
5、有机酸,例如白酒中的乙酸、乳酸、丁酸、己酸及其他高级脂肪酸等,果露酒中的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等,黄酒中的琥珀酸、氨基酸等等。无论是无机酸、有机酸及酸性盐的味,都是氢离子起作用。在进入口内感觉的酸味,由于唾液中的稀释,这些酸的缓冲性和酸味的持续性,其呈味的时间长短及实际上食品的味与生成的味等均有差别。在相同pH情况下,酸味强度的顺序为:醋酸甲酸乳酸草酸无机酸。 各种酸有不同的固有的味,例如,柠檬酸有爽快味、琥珀酸有鲜味,醋酸具有愉快的酸味,乳酸有生涩味。酸味为饮料酒必要的成分,能给于爽快的感觉,但酸味过多过少均不适宜,酒中酸味适中可使酒体浓厚、丰满。,(2)甜味物质 甜味物质种类甚多,所有具有
6、甜味感的物质都由一个负电性的原子和发甜味团、助甜味团构成,酒中常带有甜味,是酒精本身因羟基的影响。在一个羟基的情况下,就有甜味的感觉,羟基数增加,其醇的甜味也增加,其甜味强弱顺序为:乙醇乙二醇丙三醇丁四醇戊五醇己六醇。多元醇不但产生甜味,还能给酒带来丰富的浓厚感,使酒口味软绵,除醇类外,双乙酰具有蜂蜜样浓甜香味,醋酸和双乙酰都能赋予酒的浓厚感。酒中还含有氨基酸多种,氨基酸中也有多种具有甜味,如D-氨基酸中多数是甜的。,(3)咸味物质 具有咸味的全部都是盐类,但盐类并不等于食盐。盐类中有甜味也有苦味,而食盐以外的盐,大部分有一些咸味。白酒中的咸味,多由加浆水带来,如果加浆水中含无机盐类较多,则带
7、异杂味,不爽口,而且会产生大量沉淀,必须考虑除去。,(4)苦味物质 苦味在口味上灵敏度较高,而且持续时间长,经久不散,但常因人而异,酒中的苦味物质是酒精发酵时酵母代谢的产物,如酪氨酸生成酪醇,色氨酸生成色醇,特别是酪醇在二万分之一时尝评就有苦味。制曲时经高温,其味甚苦,这与酵母产生的 苦味道理差不多。我国白酒生产地经验,制曲时霉菌孢子较多,酿酒时加曲量过多或发酵温度过高等,都会给成品酒带来苦味。此外,高级醇中的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异戊醇和-苯乙醇等均有苦涩味。 苦味物质中,常含有苦味肽,由疏水性的氨基酸或碱性氨基酸的二肽,差不多都呈现苦味。苦味物质的阙值是比较低的,而且持续性强,不易消失,
8、所以常常使人饮之不快。在就地加浆水中,含有碱土金属的盐类,或硫酸根的盐类,他们中大多数都是苦味物质。一般说来,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原子量越大,约有增加苦味的倾向。,(5)辣味物质 辣味不属于味觉,是刺激鼻腔和口腔粘膜的一种痛觉。酒的辣味,是由于灼痛刺激作用于痛觉神经纤维所致。在有机化合物中,凡分子式具有-CHO,-CO-,-CH=CH-,-S-等原子团的化合物都有辣味。白酒中的辣味,主要来自醛类、杂醇类、硫醇,还有阿魏酸。,(6)涩味物质 涩味是通过麻痹味觉神经而产生的,它可凝固神经蛋白质,使舌头粘膜的蛋白质凝固,吵闹声收敛性作用,使味觉感到涩味,使口腔里、舌面上和上颚有不润滑感。果酒中涩味主
9、要是单宁。白酒中的涩味是由醛类、乳酸及其酯类等产生的,还包括木质素及其分解的酸类物质-阿魏酸、香草酸、丁香酸等以及杂醇油,其中尤以异丁醇和异戊醇的涩味重。白酒中的辣味和涩味物质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使某些物质不能太多,并要与其他微量成分比列协调,通过贮存、勾兑、调味掩盖,使辣味和涩味感觉减少。,(7)咸、甜、酸、苦诸味的相互关系 咸味由于添加蔗糖而减少,在1%-2%食盐浓度下,添加7-10倍量的蔗糖,咸味大部分消失。甜味由于添加少量的食盐而增大,咸味可因添加极少量的醋酸而增强,但添加大量醋酸时咸味减少。在酸中添加少量食盐,可使酸味增强。苦味可因添加少量食盐而减少,添加食糖也可以减少苦味。总之,
10、咸、甜、酸、苦诸味能相互衬托而又相互抑制。,2. 口味物质的相互作用 (1)中和 两种不同性质的味觉物质相混合时,它们失去各自独立味道的现象,称为中和。 (2)抵消 两种不同性质的味觉物质相混合时,它们各自味道都被减弱的现象,称为抵消。 (3)抑制 两种不同性质的味觉物质相混合时,其中一种味道消失,另一种味道出现的现象,称为抑制。 (4)加强效果 两种稍甜物质相混合时,它们的刺激阙值的浓度增加一倍,这种现象,即使在酸味物质中也产生。,(5)增加感觉 在一种味觉物质中加入另一种味觉物质,可以使人对前一味觉物质的感觉增加的现象,称为增加感觉。经试验,在测定前5min,用味精溶液漱口后,人对于甜味、
11、咸味的灵敏度不变,但对酸味和苦味的灵敏度增加,所谓增加感觉现象,这对评酒影响很大。所以在尝评酒之前不要吃过多的味精食品,以免影响评酒结果。 (6)变味 同一种味觉物质在人的舌头上停留时间的长短不同,人对该味觉物质的味觉也不同的现象,称为变味。例如,评酒时若用硫酸镁溶液漱口,开始是苦味,25-30s后变为甜味。 (7)混合味觉 各种味觉物质互相中和、抵消、抑制和加强等反映发生给人的一种综合感觉,称为混合味觉。一般来说,甜、酸、苦容易发生抵消。甜与咸能中和,酸与苦有时则是既不中和也不能抵消。,总之,味觉的变化是随着味觉物质的不同人有变化。为了保护各种名优白酒的质量与风味,使产品保持各自的特色,必须
12、掌握好味觉物质的相互作用和酒中微量香味成分的物理特征。,白酒微量成分,色谱骨架成分:含量大于2-3mg/100ml的成分。占微量成分总量的95%以上 。 协调成分:乙醛、乙缩醛和乙酸、乳酸、已酸、丁酸等。 乙醛和乙缩醛作用:对香气有较强的协调功能; 乙酸、乳酸、已酸、丁酸:对味有极强的协调功能。 协调成分的主要作用:香气的协调;香与味之间的协调;味与味之间的协调。 复杂成分:色谱分析含量小于2-3mg/100ml的所有成分。占微量成分总量的5%,它决定白酒白酒的档次和质量等级。,下一页,白酒骨架成分,(三) 尝评的意义和作用 在生产中,通过尝评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改革工艺和
13、提高产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尝评,可以及时确定产品等级,便于分级、分质、分库贮存,同时又可以掌握酒在贮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摸索规律。 尝评是验收产品,确定质量优劣及把好进出厂酒质量的十分重要和起决定作用的方法,它也标志着每个酒厂尝评技术水平的高低。 尝评是检验勾兑,调味效果的比较快速和灵敏的一个好方法,有利于节省时间,节省开支和及时改进勾兑和调味方法,使产品质量稳定。 通过尝评,与同类产品比较,找出差距,并评选出地方或国家名、优酒,树立榜样,带动同类产品提高质量水平。 尝评还是上级机关和机关和生产领导部门监督产品质量评选名优产品的手段,浓香型高度酒感官要求,酒精度41vol68vol;,浓
14、香型低度酒感官要求,酒精度20vol40vol,浓香型高度酒理化指标,浓香型低度酒理化指标,酱香型高度酒感官要求,酒精度45vol58vol;,酱香型低度酒感官要求,酒精度32vol44vol;,酱香型高度酒理化指标,酱香型低度酒理化指标,清香型高度酒感官要求,酒精度41vol68vol;,清香型低度酒感官要求,酒精度25vol40vol;,清香型高度酒理化指标,清香型低度酒理化指标,米香型高度酒感官要求,酒精度41vol68vol;,米香型低度酒感官要求,酒精度25vol40vol;,米香型高度酒理化指标,米香型低度酒理化指标,凤香型高度酒感官要求,酒精度41vol68vol;,凤香型低度酒
15、感官要求,酒精度18vol40vol;,凤香型高度酒理化指标,凤香型低度酒理化指标,董香型高度酒感官要求,酒精度41vol68vol;,董香型低度酒感官要求,酒精度25vol40vol;,董香型高度酒理化指标,董香型低度酒理化指标,豉香型酒感官要求,豉香型酒理化指标,芝麻香型高度酒感官要求,酒精度41vol68vol;,芝麻香型低度酒感官要求,酒精度18vol40vol;,芝麻香型高度酒理化指标,芝麻香型低度酒理化指标,特香型高度酒感官要求,酒精度41vol68vol;,特香型低度酒感官要求,酒精度18vol40vol;,特香型高度酒理化指标,特香型低度酒理化指标,浓酱兼香型高度酒感官要求,酒
16、精度41vol68vol;,浓酱兼香型低度酒感官要求,酒精度18vol40vol;,浓酱兼香型高度酒理化指标,浓酱兼香型低度酒理化指标,老白干香型高度酒感官要求,酒精度41vol68vol;,老白干香型低度酒感官要求,酒精度18vol40vol;,老白干香型高度酒理化指标,老白干香型低度酒理化指标,馥郁香型高度酒感官要求,酒精度41vol69vol;,馥郁香型低度酒感官要求,酒精度25vol40vol;,馥郁香型高度酒理化指标,馥郁香型低度酒理化指标,液态法白酒感官要求,液态法白酒理化要求,液态法白酒卫生要求,固液法白酒感官要求,固液法白酒理化要求,固液法白酒卫生要求,(四)不同香型白酒香气成
17、分的特点,1.浓香型 香气成分的特点: 酯类:约占微量成分总量的60%, 有机酸类:约占14-16%, 醇类:约为12%, 羰基化合物(不含乙缩醛):约占6-8% 其它类化合物:占总量的1-2%。 特征成分: 主体香味成分:已酸乙酯。 对浓香型白酒影响较大的是四大酯:已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2.清香型 香气成分的特点: 酯类化合物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有机酸、醇类、羰基化合物,其他类化合物(如呋喃、吡嗪类)含量极少。 总酯含量与总酸含量的比值比浓香型白酒高。 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为1:0.60.8左右。 特征香味组分:乙酸乙酯,3.酱香型 香气成分的特点: 香味成分更为复杂。 总酸
18、含量高; 总醇含量高,尤以正丙醇含量最高,富含高沸点的化合物,是各香型白酒相应组分之冠。 杂环化合物总量上和数量居各香型白酒之首,醛酮含量高,除含较多的乙醛、乙缩醛之外,糠醛含量为所有各香型白酒之冠; 含氮化合物为各香型白酒之冠。,特征香味成分 a、呋喃化合物,以糠醛含量为较高。 b、芳香族化合物,有苯甲醛,4-乙基愈木酚、酪醇等。 c、吡嗪类化合物,以四甲基吡嗪为主。,4.米香型 香气成分的特点: 香味组分总含量较少,总酸含量较低;总醇含量超过了总酯含量;酯类化合物中,乳酸乙酯含量最多,超过了乙酸乙酯的含量;醇类化合物中,异戊醇含量最高,正丙醇和异丁醇的含量也相当高,-苯乙醇的含量高;有机酸
19、中,乳酸含量高;羰基化合物含量较低。 特征香味成分:乳酸乙酯、乙酸乙酯、-苯乙醇。,5.浓酱兼香型 香味成分的特点: 总酸含量较高;总酸:总酯为1:2.5,小于酱香而大于浓香;庚酸与庚酸乙酯含量较高;总醇含量较高,正丙醇含量尤为突出;高沸点物质较高;四大酯的比例关系为已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 特征成分特点: 已酸乙酯和正丙醇,庚酸及其乙酯、乙-辛酮、乙酸异戊酯、乙酸-二甲基丁酯、异丁酸和丁酸 。,6.凤型酒 香味成分特点: 香味成分介于浓香型白酒与清香型白酒之间;醇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含有较多的乙酸羟胺和丙酸羟胺;乙酸乙酯与已酸乙酯的比例关系对风格特点影响较大,醇酯比值大于清香型和浓香
20、型白酒。 特征香味成分: 乙酸乙酯与已酸乙酯具有特殊的量比关系; 丙酸羟胺和乙酸羟胺含量较高。,7.豉香型 香味成分特点: 酸酯含量低;-苯乙醇含量高,为白酒之冠。 特征香味组分: -蒎烯、-苯乙醇、庚二酸、辛二酸和壬二酸及其二乙酯。,8.董型 香味成分特点:三高一低 一高:丁酸乙酯含量高。 二高:高级醇含量高。主要是正丙醇和仲丁醇含量 高。 三高:总酸含量高。其含量是其它名白酒的2-3倍, 其中又以丁酸含量最高为其主要特征。 一低:乳酸乙酯含量低。,9.芝麻香型 香味成分的特点 丁二酸二乙酯、-苯乙醇和四甲基吡嗪含 量较高。 特征香味组分:3-甲硫基丙醇。,10.特型 香味成分的特点: 富含
21、奇数碳脂肪酸乙酯,包括丙、戊、庚和壬酸乙酯,其含量为各类白酒之冠; 含有多量的正丙醇。正丙醇的含量与丙酸乙酯及丙酸之间具有极好的相关性; 高级脂肪酸乙酯的含量超过其它白酒近一倍,相应的脂肪酸含量也较高。 特征香味组分: 丙酸乙酯,并限定了丁酸乙酯与丙酸乙酯的比值。,(五)各项香型白酒的标准评语,(1)清香型白酒标准评语:无色、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清香纯正,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清雅、协调的香气,入口绵甜,香味协调,醇厚爽冽,尾净香长、风格(突出、明显、尚可)。 (2)浓香型白酒标准评语:无色(或微黄)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窖香浓郁,具有以已酸乙酯为主体、纯正协调的复合香气,入口绵甜爽净,香味协调,余味悠长,风格(突出、明显、尚可)。 (3)酱香型白酒的标准评语:无色(或微黄)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酱香突出、幽雅细腻,空杯留香幽雅持久,入口柔绵醇厚,回味悠长,风格(突出、明显、尚可)。,(4)米香型白酒的标准评语:无色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蜜香清雅,入口绵甜,落口爽净,回味怡畅。风格(突出、明显、尚可)。 (5)凤型白酒:无色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醇香秀雅,具有乙酸乙酯为主,一定量的已酸乙酯为辅的复合香气,醇厚丰满,甘润挺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开户银行合同范本
- 个体老板合同范本
- vr公司合同范本
- 2025年烟台驾驶资格证模拟考试
- 化妆店转租上海合同范本
- 兽医诊所转让合同范本
- 副业兼职合同范本
- 二手车行业劳动合同范本
- 军旅衣服租赁合同范本
- 农村房屋场地出租合同范本
- 富氢水水素水推广方法
- 煤矿职业卫生培训课件2023
- 某小学申报广州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自评分说明
- 面神经炎课件完整版
- 根据铜价计算各种电缆参考价格
-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 WB/T 1066-2017货架安装及验收技术条件
- SB/T 10446-2007成品油批发企业管理技术规范
-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课件
- 对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课件
- 雀巢碘超标危机公关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