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兒童與鄉土民俗藝術,臺北縣米倉國小校長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兼任講師 臺北縣國教輔導團藝術與人文研究員,吳望如,壹、什麼是鄉土民俗藝術,一、足以表現民族及地方特色之傳統技術與藝 能,其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是先民的文 化展現,也存在生活之中。 二、文化即生活,生活即是文化。 三、具備族群文化、民俗技藝、台 灣 圖像、鄉土情懷等意涵。 四、保存在歲時節慶的習俗與藝術。,五、母親的藝術-人情、愛情、恩情。 六、民俗是生命歷程的情感與交融 (一)才子出眾代代興-做人 (二)月老姻緣來相送-做嫁 (三)闔家平安全家福-做家 (四)迎新棄舊景氣變-做玩 (五)福祿壽生吃百二-做壽,貳、鄉土民俗藝術的價值,一、
2、保存鄉土文化的傳承。 二、對於生命繁衍的一種期望鬧熱。 三、是一種集體傳承的創作方式與規矩文 化。 四、具備鄉土藝術的美學功能與美學價值。 五、是最具潛在課程教育的內化教育 活動。 六、對地方認同的信念培養活動。,參、鄉土民俗藝術的分類,一、生命的禮俗藝術。 二、歲時節日藝術。 三、鄉土童玩藝術。 四、鄉土美術工藝藝術。 五、鄉土表演藝術。 六、信仰文化中的民俗藝術。 七、社區特質的民俗藝術。 八、吉祥意涵與圖像象徵的民俗藝術。,肆、生命的禮俗藝術,一、出生禮 (一)三朝.報酒 1. 出生的嬰兒不用水洗澡,而是以麻油擦身體,再用父親的舊衣服包裹嬰兒,第三天才用水洗澡。 2. 澡盆內要置放女方結
3、婚時帶來的桂花心、柑橘、龍眼葉(代表富貴、吉祥、子孫滿堂)。,肆、生命的禮俗藝術,3. 澡盆內要置放一或三顆石子(代表 頭好壯壯、膽子大),以及十二枚 銅錢(代表財運)。 4.準備貢品稟告神明、床母、祖先。 5.祭祀完畢送油飯、雞酒到 外家,以報告女方家的神明與祖先 (女方家回贈補品),稱為報酒。,(二)剃髮 1.可選在出生十二天或二十四天或三十天時剃髮。 2. 理髮的水要備有三顆小石頭、十二枚銅錢、一根蔥、十二個染紅的雞蛋。 3.剃髮後要用紅蛋在頭上滾三次,代表紅頂、升官之意。 4.製作胎毛筆。,(三)做滿月 1. 準備油飯、雞酒等祭拜神明。 2. 娘家要準備許多嬰兒的衣物來送頭 尾。 3.
4、準備金鎖配。 4.娘家送來蠟燭和紅龜粿。 5.準備油飯、米糕回禮。,(四)做四月日 1. 外家送頭尾、紅桃祝賀。 2.準備貢品拜謝神明和祖先。 3.祭祀神明後為嬰兒收涎: 準備12個或24個酥餅,用紅線或黑線串在一 起,掛在嬰兒胸前,由母親抱至親友家,讓 長輩剝開酥餅,在嬰兒嘴邊揩抹唾液。 嘴中一邊念著:收涎收乾乾,給你老母後胎 生卵葩;收涎收離離,給你明年招小弟。 4. 用紅桃回禮,(五)做度晬(週歲) 1. 滿一週歲要準備貢品拜神明和祖先。 2.若生男生,要在竹篩內置放12樣物品,進行抓週。 3. 抓週代表意義: 書主讀書人 尺主從工 印主當官 斧主林業 筆墨主書畫家 蔥主聰明 算盤主從商
5、 芹菜主勤勉 錢幣主富貴 田土主地主 雞腿主食祿 稻草主農業 4.以紅龜粿回贈親友,(六)做契子(當神明義子) 1. 孩子不好養時到廟中祈求,作為神明義子。 2.七娘媽生時進行 3.以紅絲線繫在孩子的脖子或手腕上,故稱為掛絭,每年七娘媽生或神明生時更換紅絲線,稱為換絭,等到16歲時卸掉絭牌,稱為脫絭。 4.每年七娘媽生時,於家中祭拜,或到廟中敬拜。,(七)拜床母 1.文王有百子,故文王夫婦成為床公、床母。 2.孩子出生三天要祭拜床母。 3.初一、十五要拜床母,但後來簡化成為只要農曆七月七日七娘媽生時才拜床母。,(八)做十六歲 1. 滿十六歲時就要被視為成年。 2.孩子要鑽過七娘媽亭。 3.將存
6、放在廟中或家中神龕的契書取出火化,稱為謝契書。 (九)謝天公 1.拜玉皇上帝,三界神明。,二、 結婚禮 (一) 婚前禮 1.說媒、議婚 2. 問名、換庚帖、下定 3. 訂盟、訂婚(小聘、小訂、大聘、大 訂、完聘) 4.送日頭(請期) 5.結婚謝天公,(二) 正婚禮 1.親迎 2.辭祖-叩別父母、過米篩、擲扇 3.出轎(下車)-男童端兩個橘子請新娘、新郎用扇子在車子敲三下,用八卦米篩遮新娘頭頂,新娘進門踩破瓦、過火爐 4.拜堂,5. 食圓和食酒婚桌 新床上放竹篩,桌上放銅鏡。 新郎用扇子揭去新娘的頭蓋。 雙方坐在舖著新郎長褲的椅子上,俗稱坐郎 庫,或做金庫。 食圓。 奉茶。,(三)婚後禮 1.
7、出廳 新人結婚第三天,新娘才正式出廳拜見夫家神明和祖先,稱為廟見,並正式拜見公婆。 女方兄長攜帶禮物來探,稱為舅仔探房或探花。 新娘取下原來頭上的花,再把兄弟帶來的紅花帶在頭上,稱為換花。,2. 歸寧(回門) 女婿要準備禮物、紅包。 女方要準備雛雞兩對,及一對甘蔗(帶路雞)。,三、壽禮 福祿壽生吃百二-做壽 (一)16歲的成人禮。 (二)50歲以前稱內祝,50歲以上才可稱 壽,又稱暖壽或半百添壽(每隔 十年過一次壽禮)。 (三)60歲稱下壽或小壽。 (四)七十歲稱喜壽、八十歲稱上壽或 大壽、八十八歲稱米壽、九十歲稱 耆壽或老添壽、一百歲稱期 頤。,(五)女兒逢父母親六十歲小壽時,必須 為父母準
8、備壽衣,供父母百年 後享用,稱為問壽。 (六)女婿滿三十歲的生日,需由岳家準 備祝賀之禮,稱為錦壽。 (七)壽旦忌諱:男怕三、六、九,女怕 二、五、八,四十九歲是人生的大 厄年。,四、喪葬禮 (一)臨終 1.拼廳搬舖 2.遮神 3.過小轎(燒一頂紙做的轎子給亡靈) 4. 奉腳尾飯 5. 哭唸與哭路頭 6. 驚貓(趕貓),(二)發喪 1.報外祖與接外祖 2.報白(發喪)-印發訃聞 3.分孝服,(三)治喪 1.開魂路-請道士或僧尼誦經文 2. 魂帛(臨時牌位) 3.招魂幡(靈頭幡) 4. 乞水-象徵向河神買水,為亡者淨身 沐浴用 5.沐浴,6. 接板(接棺) 放板時,左鄰右舍要貼上紅紙條 接棺後,
9、家人就在門外行圍庫 錢 7. 套衫-將壽衣張開試穿 8.抽壽-吃長麵線,放許多黑砂糖 9.張穿-為死者穿壽衣,(四)辭生 1.入殮前家屬為其所準備的最後一次告 別餐宴(六葷、六素) 2. 放手尾錢 3. 割 用繩子繫死者衣袖,一端由 遺族拉著,誦經後,用刀子割斷 4. 入殮(大斂),5. 豎靈(設靈位) 6. 守靈(睏棺腳) 7. 打桶(殯殮停棺) 8. 孝飯,(五)葬禮 1. 出殯(轉柩、起柴頭、家奠、公奠、 封釘、旋棺、絞棺、發引) 2.安葬 3.火化 4.祀后土、點主 5.返主(捧主者為長孫) 6.安靈 7.巡山 8.完墳,(六)喪居 1. 作七 頭七- 由孤哀子負責 二七- 由媳婦負責
10、 三七- 由出嫁的女兒負責 四七- 由侄女負責 五七- 由出嫁的孫女們負責 六七- 由出嫁的侄孫女或曾孫女負責 七七- 由孤哀子負責,2. 作旬-每十天為一旬 3. 作功德 4. 作百日 5. 作對年 (七)除喪 1. 除靈 2. 合爐,伍、鄉土歲時節俗藝術,一、歲時節氣的由來 (1) 戰國:歲取星行一次,年取禾更一熟 (2) 漢代(淮南天天文篇)定出二十四節氣 ,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 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 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 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 大雪冬至,(3)五日一候,三侯一氣,六氣一 時,四時一歲 (4)冬至祭天,夏至祭地,春分祈 曰,秋分祈月,立春迎春,立夏 迎夏,立秋迎秋
11、,立冬迎冬。,二、歲時節俗的內容 (1) 新年開正-歌謠:正月正,新娘不出廳;二月二,穿棕蓑拜土地公;三月三,桃仔李仔雙頭擔;四月四,桃仔來李仔去;五月五,西瓜排列滿車路;六月六,仙草冰米苔目;七月七,龍眼烏石榴擘;八月八,牽豆藤挽豆莢;九月九,風吹滿天吼;十月十,冬瓜糖霜落飯盒;十一月十一,家家搓圓仔;十二月十二,炊粿過新年。 (2) 接神日(正月初四)送神早,接神慢。,(3) 迎財神(正月初五二十日之間) 文財神比干、文昌帝君 武財神關公、趙公明 五路財神趙公明(玄壇真君)、簫昇(招寶 天曹)、曹寶(納珍天曹)、鄧九公(招才使者) 、姚少司(利市仙官) (4) 天公生(正月初九)- 凌晨子
12、時拜天公,(5) 上元節(元宵節)祭祀三界公 祭祀上元一品九氣賜福天官洞靈元陽紫 微大帝 l鑽燈腳,生卵葩 l 過元宵唸童謠 l 乞龜 l炸寒單爺 l 鹽水蜂炮 l 天燈祈福 l 射炮城 l 猜燈謎 l吃元宵 l 敬天官 上元賜福,l 偷挽蔥嫁好尪 偷換菜得好婿 偷得鼓娶好某 l 鬧傘與食供 l 聽香 l 溜閹雞,溜大豬 l 野柳神轎洗港過水 l大甲媽祖進香擲筊 l利澤簡走尪 l 內湖夜弄土地公,(6) 做頭牙(土地公生)-農曆二月初二 二月初二稱頭牙,十二月十六稱 尾牙 頭牙沒做尾牙空,尾牙若擱沒做, 就不親像人 (7) 犒將-拜好兄弟,每月初一、十五或初 二、十六,(8) 清明掃墓 冬至過
13、後的一六日,也是春分後第十 五日 清明節前兩日為寒食 漢族原本是農曆三月初三掃墓,稱三 日節, 壓墓紙-黃色的古仔紙(漳州人) 紅黃藍黑白的五色紙(泉州人) 壓成士字 代表七星墜地,子孫出仕 新墳需培墓 吃蛋後將蛋殼灑在墳上,有脫殼、 蟬脫 之意 長子娶媳婦、添丁生日、置產一定要培 墓。,(9)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又稱重五 節、重午節、五月節、蒲 節、天中節 古代划龍舟祀水神之活動 二龍村的龍舟賽 午時水的傳說 掛菖蒲、艾草,喝雄黃酒 白蛇傳的故事 立蛋傳說,(10) 半年節天門開 三伏之說-夏日起十天為一伏,稱頭 伏中伏末伏 六月初六(或十六、二十六) 回娘家歇 冬 六月初六有曝衣節的古
14、俗 六月初六是天貺節-天官賜福給人間的 日子,因為天門開,(11) 七夕七娘媽生(農曆七月七日) 天上七位仙女,流傳織女與牛郎的 故事 七娘媽-保護孩子的七仙女 夜拜織女的乞巧活動 準備七娘媽亭 供品要有七份 台南開隆宮的成年禮;鹿港人的七 娘媽生,(12) 中元普渡(農曆七月十五日) 祭祀中元二品七氣赦罪地官洞齋元 虛大帝 祭祀好兄弟 舉辦盂蘭盆會 普渡(私普、公普) 基隆中元放水燈;宜蘭頭城搶孤 (13)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 古例-八月十五拜月齋月宮祭典 月神-月宮嫦娥,又稱太陰星君,(14)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南朝梁人吳均所寫續齋諧記 東漢桓景隨費長房學道術,有一天費長房告 知
15、九月九日將有禍事 讓全家人準備一只裝有茱萸的絳色袋子,繫 在臂上,出外登高,飲菊花酒 依言全家登高,返家時,家中雞、鴨、狗、 牛、羊均已暴斃 以後人人於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避禍 民間盛行放風箏習俗 做總忌的習俗,(15) 下元節(農曆十月十五日)-祭祀下 元三品五氣解厄水官洞陰元光 大帝 (16) 冬至(陽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十二月 二十三日) 吃湯圓、菜包,拜祖先 吃了湯圓,增長一歲 冬至拜後,要將湯圓黏於門扉、窗 戶、桌椅,犒賞這些家具之神,(17) 尾牙(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感謝土地 公對信眾的保佑 (18) 送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 送神以後才可以清理神明神龕 送神風、接神雨 (19)
16、除夕 吃團圓飯 搶頭香,陸、鄉土童玩藝術,一、依存在年代分類 (一)古代童玩(古有但今已不傳之童 玩)-如投壺、彈棋、塞棋.等 (二)傳統童玩(自古至今延續傳承之童玩)- 如泥泥狗、搖鼓、千千.等 (三)鄉土童玩(農業社會時期之童玩)-如彈 珠、沙包、竹編、竹槍等 (四)現代童玩(工業與後工業時期之童玩)- 如塑膠玩具、電動玩具等,二、依發生時令分類 (一)季節-如春夏秋冬四季有不同之當令童玩 (二)節慶-如春節、元宵、清明、中秋、端午 等,不同節慶有不同童玩 (三)場合-滿月週歲廟會等,不同場合有不同 童玩 三、依從事地點分類 從小環境到大環境依序為戶內(小空間)中庭社區野外(大自然)跨國際
17、,隨環境的變化而有不同童玩,四、依玩具材質分類 (一)土:如泥泥狗、不倒翁等 (二)木(植物有機):如竹、紙、草、布等 (三)火:如仙鶴燈、蛇蛋、手影戲、煙火 等 (四)金:如滾鐵環、巧環等 (五)水:如樟腦船、吹泡泡等 (六)動物有機:如皮革、角、骨.等 (七)人造化合物:如塑膠、橡膠、玻璃等 (八)其他:廢物利用等,柒、鄉土美術工藝藝術,鄉土藝術是傳達傳統習俗、節慶與民間信仰為主旨,富有傳統文化與社會意義的主題與圖像 一、民間繪畫 (一)民間書畫 1. 道釋人物畫 2. 水陸道場畫 3. 祖先肖像畫,(二)民俗版畫 1. 吉祥版畫 2. 宗教版畫 3. 金銀紙 (三)彩繪 1. 建築彩繪
18、2. 門神彩繪,二、民間雕塑 (一)石雕 1.傳統寺廟雕法 內枝外葉法(透雕) 水磨沉花法(陰雕) 壓地隱起法(陽刻) 剔地起突法(陽刻),2.建構 抱鼓石 三川殿 櫃檯腳 龍柱、柱珠 石壁、漏窗 3.石雕牌坊 4.原住民石雕,(二) 木雕 1.傳統建築木雕 2.建構 瓜筒 門神 藻井 3.神像雕刻 4.原住民木雕 排灣族 魯凱族 雅美族 阿美族,(三)竹雕 1.竹刻 2.留青 3.翻簧 (四)皮雕 1.皮雕 2.皮影 3.皮塑,(五)磚雕 (六)彩塑 1.寺廟彩塑-剪黏 (七)泥塑 (八)麵塑 1.花饃 2.捏麵人 3.米粿雕,三、民間工藝 (一)陶藝 1.交阯陶 廣東陶匠傳入,葉王最負盛名
19、 低溫陶,800度燒成 佳里震興宮(憨番抬廟角) 學甲慈濟宮 朴子配天宮,2.石灣陶 起源廣東佛山 釉色區域中出現冰裂、龜裂的紋理 3.原住民陶器 阿美族-水壺、蒸鍋為主 雅美族 布農族(已消失) 鄒族(已消失) 排灣族-陶壺為貴族階級所擁有 魯凱族,(二)紙藝 1.剪紙 2.造紙(埔里) (三)竹紙藝 1.燈籠 2.油紙傘 3.風箏 4.糊紙,(四)藤竹藝 1.藤編家具 2.竹編器具 3.原住民的竹藤編器 (五)編織藝 1.草編-大甲草帽 2.月桃編-原住民月桃編席 3.染織-三峽藍染 4.彩繡(台南、朴子、鹿港、萬華) 5.原住民染織 6.原住民刺繡或珠繡,(六)木工藝 1.宗教法器(台南
20、、鹿港、北港) 2.唐木家具(明清樣式) 3.奇木工藝 (七)石工藝 1.大理石 2.蛇紋石、玫瑰石 3.台灣玉 4.澎湖文石 5.觀音石 6.龜甲石 (八)珠工藝-原住民的琉璃珠製成 (九)玻璃工藝,捌、鄉土表演藝術,鄉土表演藝術與廣大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演出的形式與內容更隱含著民族的思想、感情、文化 一、地方民歌 (一)福佬系民歌 1.望春風 2.天黑黑 3.思想起 (二)客家山歌 (三)原住民民歌,二、說唱藝術 (一)歌仔調 1.歌仔戲中的唸歌 七字仔 雜唸仔 (二)民謠調-陳達 (三)勸世歌,三、民間器樂 (一)鑼鼓樂 1. 廟堂鑼鼓 2. 戲劇鑼鼓 3. 民間鑼鼓 (二)鼓吹樂 (三
21、)絲竹樂 (四)大合奏樂,四、鄉土戲曲 (一)歌仔戲 1. 發源於宜蘭 2. 閩南的民歌小調-錦歌 3. 明華園 (二)皮影戲 1. 又稱皮猴戲、影子戲 2. 台灣皮影戲源自潮州影戲,故唱潮州調 3. 屏東、高雄最為盛行 4. 台北華洲園推廣皮影戲 5. 臺北縣五華國小、東山國小推廣皮影戲,(三)布袋戲 1. 落第書生梁柄麟夢見功名歸掌中 2. 又稱掌中戲 3.台灣金光戲 4.霹靂布袋戲 5.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 6.黃海岱、黃俊雄、黃文擇 (四)傀儡戲 1. 台灣最神秘的劇種,具宗教性及儀式性 2. 禁忌相當多,又稱木偶戲、伽禮戲 3. 分成懸絲、藥發、杖頭、水力傀儡(肉傀 儡已失傳),(五)
22、南、北管戲 1.南館戲 七字戲 高甲戲 白字戲(已失傳) 2.北管戲(又稱亂彈戲或子弟戲) (六)採茶戲(盛行客家地區) (七)高甲戲-源於宋江戲,因穿大甲在高台演出, 故稱高甲戲 1. 又稱九甲戲、九角戲,意指九個 角色就可演出 2.彰化伸港為該戲的重鎮,五、傳統舞蹈 (一)八佾舞-六十四人 1.祭祀之舞 2. 分初獻、亞獻、終獻,共有九十 六個動作 (二)跳加官-開戲的前菜,傳送喜氣和 祝福 (三)採茶舞(盛行於客家地區) (四)豐收舞(盛行於各原住民部落),六、民間陣頭 (一)八家將 1.柳爺、范爺、甘爺、謝爺加四季神 2.超過八人就稱什家將 (二)蜈蚣陣 1. 又叫百足真人陣 2. 用
23、長塊木板串接而成,左右可活動 ,今則改為裝輪推動 3. 以孩子扮演,36人或72人或108人 扮演,(三)宋江陣 1. 水滸傳宋江攻城武陣 2.少林寺實拳 3.戚繼光的鴛鴦陣 4.鄭成功的藤牌兵 5. 漳泉地方的自衛團練 (四)金獅陣 (五)白鶴陣 (六)十二婆姐陣 1. 陳靖姑所收服之妖女組成 2. 鳳仙打扮,左手持傘、右手拿扇,禁聲演出,(七)大神尪仔陣 (八)獅陣 1. 又稱弄獅 2. 分成閉口獅、開口獅、醒獅 、北方獅 3. 獅鬼(笑佛)引導表演 (九)龍陣 (十)牛犁陣 (十一)天子門生(以南管為主) (十二) 文武郎君(演唱為主) (十三)踩高蹺陣,(十四)車鼓陣-又稱車鼓弄 (十五)布馬陣 (十六)公婆陣 (十七)八美圖 (十八)鬥牛陣 (十九)水族陣 (二十)鼓花陣 (二十一)跑旱船,玖、信仰文化中的鄉土民俗藝術,民間藝術自古以來便一直是為道德、宗教生活等服務,它具備工具性的角色。 一、神誕 (一)神明聖誕 (二)千秋日神明成道的日子 (三)神誕表(從正月初一十月十六日) (四)香期,二、神像藝術 (一)神像類型 (二)廟祀神像 1. 開基神 2.鎮殿神 3.分身神 4. 裝飾神像(以門神為主) (三)扮神 (四)出巡神偶 (五)壇場神像 (六)卦軸神像,(七)紙糊神像 (八)家祀神像 (九)神像製作 1. 材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