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生在世总会经历种种悲欢离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聚就有散,生离也许就意味着死别。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自己和亲朋好友,然而,有时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不会因为我们的珍视和眷恋而停留。虽然“死者长已矣”,但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和感伤。人生之不幸,往往会成就文学之大幸,这是文学史上最残酷的事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祭十二郎文。,导语设计,祭十二郎文,韩愈,韩愈,三岁而孤,靠兄嫂抚育成人。怀瑾握瑜(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满腹经纶却功名蹭蹬( cndn )(19岁进军长安,三试不第),历尽艰辛方才进士及第。走入仕途后又因性格耿直、直言无忌而招祸,一贬阳山、再贬河南、
2、三贬潮州,颠沛流离,身心交瘁,但他能做到宦海浮沉而荣辱不惊。从政为官,鞠躬尽瘁,有惠及民;执笔为文,泻玉飞珠,成为一代宗师。,作者生平经历,三落三起 803年 担任监察御史,关中大旱,上论天旱人饥状,请求宽民徭役、除民租赋 一贬连州阳山令 2. 806年 奉召回长安,知国子博士 二贬河南令 3. 814年 平定淮西乱,军功晋授刑部侍郎 4. 819年 宪宗凤翔迎佛骨,信佛狂潮席卷京城,以文人的勇力和胆魄写论佛骨表 三贬 潮州刺史 5. 820年 兵部侍郎 吏部侍郎 终年,韩愈为潮州百姓做的四件事: 1. 解放奴婢,禁止买卖人口; 2. 兴修水利,凿井修渠; 3. 兴办学校,开发教育; 4. 祭
3、杀鳄鱼,安顿百姓。 韩愈被贬,潮州受益可笑的历史,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 赵朴初访韩文公祠口占 (韩山 韩水 韩渠 昌黎路 昌黎学校 韩山师范学院)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 梁衡,文学成就,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韩愈
4、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进行长期的激烈斗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与柳宗元一起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其文众体兼长,多有创新,语言自由朴实。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是马说师说等。杜牧把韩愈的散文与杜甫的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背景介绍,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年纪比韩愈略小。是韩愈二哥韩介的次子。韩愈的大哥韩会没有儿子,十二郎过继给韩会。 韩愈三岁丧父,依靠兄嫂为生,从小就和侄儿十二郎一起生活,
5、彼此感情特别深厚。唐德宗贞元十九年,韩愈在长安任职,突闻十二郎死的消息,心情极其悲痛,于是写下了这篇哀恸欲绝的祭文。,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历来评价,祭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 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汉、魏以来,祭文多依照诗经中雅、颂的韵语,也有
6、用骈文的。本文则不拘常格,以无韵散体来写。,文体特征,闻汝丧() 及长() 不省() 所怙() 兄殁()南方 省()坟墓 归取其孥(),丞相薨() 佐戎()徐州 汝遽()去 万乘()之公 相殒()其生 窆()不临其穴 尚飨(),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注意下列字词读音,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 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 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生离之情,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13段,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 因和死期。,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 49段,死别之情,第三部分,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 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7、1012段,祭奠之情,抒情的段落有2、5、11、12自然段,标志性词语为段首“呜呼”。 本文并非连续抒情,而把难以抑止的悲哀融于家常琐事中,这种抒情是波浪式的。全文悲起悲结,中间穿插了两次叙述。抒悲愤是本文的主题,是茂盛枝叶,而叙述则是文章的框架,是悲情的依托。悲情在回忆中不断加深。这种波浪式的结构把作者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本文以抒情为主,在文中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有什么标志性词语?,理清文章的感情思路,1、文章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开头几句是祭文开头的固定形式,说明祭奠的时间、对象、远奠的方式。饱含至哀深情,确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2、第二段:写身世家世 第三段:回忆成年后与十二郎聚散
8、离合的往事: 聚少离多,抱憾终生。(三会三别),研读第一部分,表哀悼之情,第三段、三会 三别,二十三岁应试归来,二十七岁墓地相会,二十九岁居住汴州,离开汴州,徐州罢官,西归京城,痛惜成年后二人离聚不定,竟成永诀,为此抱恨终身。也是对自己往日追求功名富贵沉浮于仕途生涯的反省和批判。,抒悔恨之情,4、根据第二、三自然段概括韩愈的生平 三岁:父母双亡 少年:兄长去世 十九岁:到京城 二十三岁:回家省亲 二十七岁:嫂子去世 二十九岁:去汴州任幕僚 三十一岁:罢官、侄子去世 5、探讨思考:韩愈为十二郎而写作祭文,为何从自身幼年情状写起? 文章从自身写起,又处处紧密联系十二郎生活,突出叔侄孤苦相依,见出叔
9、侄感情基础深厚。,研读第一部分,6、第一部分侧重写什么情感?分哪几个层次写的?,生离之情,幼时为伴, 未曾相离,三别三会, 聚少离多,少强先殁, 抱憾终生,1、点拨:采用“反差”叙述手法抒人生无常之慨。 作者自感眼花、发白、齿摇、体衰,不能久存;而十二郎少壮康强,又蒙“吾兄之盛德”,理当存全。孰料却偏偏相反,“少者强者而夭殁”。事情如此出乎意料,以至顿生下文真邪梦邪、信也不信也的种种怀疑。,研读第二部分,2、揣摩文章第5自然段中的邪、也、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三个“邪”“也”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所以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者极度震惊的心情。 三个“乎”,表示作者不愿
10、相信而事实俱在的矛盾心情 五个“矣”,表示不得不信这一噩耗的无奈。 作用:连用连词和语气词的做法作用很大。 (1)可以加重语气,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2)可以押韵和增强文章的节奏,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研读第二部分,3、第二部分的思路是怎样的? 少强先殁,不合常情(4) 惊闻噩耗,疑梦非真(5) 若死有知,愿从汝死(6) 子孙幼弱,睹之生悲(7) 病因死期,萦绕于心(8、9),研读第二部分,死别之情,1、第三部分的思路 吊慰家属,改葬,事事不忘 祭奠亡灵 行负神明,追悔莫及 抚孤成立,馀年之愿 2、小结 苏轼语:“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
11、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3、请带着感情朗读课文,研读第三部分,1、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 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极强。韩愈出身于小官史家庭,家庭浓厚的儒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他,而人丁不兴,使他尤其看重家庭成员。然而父母早亡,兄殁南方、两世一身等,久已令他体会到家境凄凉之悲了,而如今侄儿又撒手西去,儿子、侄孙尚年幼,韩氏能支撑门面的只有韩愈自己,家族之事,连个商量之人也找不到。这无限的孤独怎不使他悲从中来,进而想到“无意于人世”呢?,情感分析,1、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12、 (2)悲叹自己仕途失意。 韩愈19岁便离家到京城求发展,但却多次应考落第,24岁中进士后还要到处请求权贵援引举荐(如与于襄阳书),29岁才开始入仕途。到35岁写作本文之时的几年间,却辗转迁徙,京城、汴州、徐州、宣城四处漂泊。他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却不得施展,内心自然郁郁寡欢,而此时又得侄儿突然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中情不自禁地蕴含了自身无限的酸楚。于是他便喊出了“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的肺腑之言。,情感分析,思念之情,痛悼之情,骨肉之情,追悔之情,人生无常,宦海沉浮,至情之文,千古绝调,2、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情感呢?,3、作者是怎样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情的?
13、 作者写这篇祭文的目的不在称颂死者,而在于倾吐自己的至痛之情。他紧紧围绕着叔侄间生离死别这个中心,选取那些值得怀念、忧戚或感到遗憾的生活琐事,写来如叙家常,充满着生活气息,让人深感真实、可信。作者又不是纯客观地叙事,而是典型事件的叙述中,侧重抒写自己的无比哀痛之情,他以痛惜、遗憾、内疚之情来叙事,叙事中处处含情,使得叙事、抒情水乳交融。作者又充分运用第一人称的方便,尽情地把自己的一切感受都倾注到叙事之中,写得如泣如诉。,情感分析,叙事和抒情完美的结合,1、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2、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3、边诉边泣的语言形式。 课堂小结 这篇祭文以朴实自然的文字,诉说两人共同的孤苦身世、所经历
14、的动荡生活、他们生离死别的痛苦以及对死者身后事务的安排。字字出自肺腑,寄寓了作者对亡灵的无限哀思和怀念。,写作特色,从韩愈的家庭遭遇中,应该得到什么启发?,爱护亲人,珍惜亲情,特殊句式:,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状语后置,吾念,汝从于东,省略句,吾,唯你是问、唯才是用、唯贤是举、唯马首是瞻,古今异义:,吾去汴州,古:离开,今: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吾与汝俱少年,古: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今:指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阶 段的人,明年,丞相薨,古:任何一年的第二年,今:特指今年的下一年,将成家而致汝,古:安家,今:男子结婚,一词多义:,致,将成家而致汝,乃能衔哀致诚,表达,使来,省,不省所怙,汝来省吾,虽,以为虽暂别,终当久与相处,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知道,探望,虽然,即使,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名作状,词类活用:,一天天,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的事业,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使动用法,使早死,又可冀其成立邪,古:成长立业,今:(组织、机构)筹备成 功,开始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工地施工安全培训责任免除协议
- 2025年度城市绿化景观土地使用权转让与维护合同
- 2025年度大学实习生实习期间权益保护与职业规划合同
- 2025年度婚嫁婚前财产继承与分配协议
- 健身房装修合同标准
- 2025年度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资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宅基地使用权转让与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合同
- 2025年度山林林业生态补偿租赁合同
- 2025年度家具加工厂转让协议
- 2025年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 病假学生追踪记录表
- 生产组织供应能力说明
- 碳酸丙烯酯法脱碳工艺工程设计
- 手榴弹使用教案
- 广东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申报表初稿样表
- 城市支路施工组织设计
-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表
- 菜肴成本核算(课堂PPT)
- 光纤通信原理课件 精品课课件 讲义(全套)
- 甲醛安全周知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