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感冒ppt课件_第1页
儿科感冒ppt课件_第2页
儿科感冒ppt课件_第3页
儿科感冒ppt课件_第4页
儿科感冒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 儿 感 冒,目录,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 4、鉴别诊断 5、辩证论治 6、其它疗法 7、预防与调摄,概述,定义: 感冒是儿科最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是由外邪侵入肌表导致肺气不宣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为特征。,概述,感冒是全球性疾病,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常在35年内发生一次大流行,遍布全世界,给人类造成的威胁极大。 本病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多种诊断病名,临床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概述,从病原学上分析,本病多有病毒感染所引起,常见的病毒为:鼻病毒、柯萨奇、埃可、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某些

2、细菌也可引起感冒。 本病病程拖延常发生病毒性心肌炎。,病因病机,病因: 1、外感:风邪(常兼寒、热、暑、湿、燥) 时行疫疠 2、正虚:肺卫调节失司 外邪侵袭 卫表不固,病因病机,口鼻 卫表郁遏恶寒、发热、头痛、身痛 外邪 肺卫 (风寒、风热、暑湿、风燥等表证 ) 皮毛 肺气失宣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热郁化火,内扰神明,引动肝风挟惊 肺脾不足,聚津为痰,痰阻肺络挟痰 脾常不足,脾失健运,食滞内停挟滞,诊断,l.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咽痒为主要症状,多有咳嗽。如有兼证,可伴呕吐、腹泻、腹胀、或高热惊厥、咳嗽、痰鸣。 2.四时均可发病,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寒热失调而发病。 3.全身症

3、状较重,呈流行趋势者为流行性感冒。,4.每月反复感冒2次以上者,多见于虚证感冒。 5.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单核细胞增加。 6.对呼吸道分泌物作直接荧光抗体检查,可快速诊断。(病毒分离阳性),诊断,诊断,两种特殊类型的上感: 1、疱疹性咽峡炎 : 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多发于夏秋季。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咽部充血,咽腭弓、悬壅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约1周左右。,2、咽-结合膜热: 由腺病毒3、7型所致。常见于春季散发或局部流行;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咽部充血

4、、结膜炎为主症。颈部或耳后淋巴结肿大,有时有胃肠道症状,病程12周。,诊断,鉴别诊断,l.肺炎喘嗽: 初起可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咽红、咳嗽等类似感冒的证候。发热较高,伴气急痰喘、鼻翼煽动。两肺听诊可闻细湿罗音,胸透见斑片状阴影。,2.急性传染病早期: 症状非常相似,如麻疹、水痘、奶麻。 初起有发热,咳嗽等症。 麻疹:眼泪汪汪,口颊粘膜充血,有麻疹粘膜斑; 水痘:皮肤有丘疹、疱疹、结痂; 奶麻:则发热23天,热退疹出而愈。,鉴别诊断,3.急喉瘖(急性感染性喉炎): 起病快,可夜间突然声哑,咳嗽声如犬吠,呼吸困难,以吸气为主,喉鸣及三凹征。 严重者烦躁挣扎、面色苍白、紫绀、心率加快、呼吸加快、

5、甚至呼吸衰竭。(初期地米35毫克,静注,高效抗生素,吸入.),鉴别诊断,辩证论治,1、辨证要点 2、治疗原则 3、分证论治,辨证要点,l.辨风寒、风热 。 凡咽红、喉蛾肿大、舌红、苔白而干、多为风热证候,(虽见恶寒,鼻塞,流清涕,也为寒包热郁或寒热挟杂的证候);若咽不红(病初,短期,较少)、流清涕、舌淡红、苔薄白为风寒证候。,2.辨暑热、暑湿: 暑邪感冒,暑热偏盛者,发热较高,无汗或少汗,口渴烦躁引饮; 暑湿较盛者,胸闷泛恶,体倦神疲,身热不甚,小便混浊,食少,舌苔腻。,辩证要点,3.辨虚实 : 风寒证、风热证感冒均为实证;若反复感冒,每月至少2次以上; 平时体质较差,容易出汗,畏寒,则为虚证

6、。,辩证要点,治疗原则,感冒治疗总的原则是:疏风解表。 感受风寒、风热之邪,治以辛温、辛凉解表; 感受暑邪,治以清暑解肌; 虚证感冒,治以扶正解肌; 时行感冒,应参以解毒方药; 出现兼证,则随证论治。,分证论治,1、风寒感冒 2、时行感冒 3、风热感冒 4、暑邪感冒 5、兼证,风寒感冒,症状: 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寒束肌表, 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肺气失宣, 口不渴,咽不红,苔薄白,脉浮紧。,证候分析: 外感风寒,客于腠理,邪正交争,肌表被束,故发热,恶寒,无汗,头痛。 肺气失宣,气道不利,故鼻塞流涕,咳嗽,喷嚏。 咽不红,苔薄白,脉浮紧,为外感风寒之象。,风寒感冒,风寒感冒,证候分析图示:

7、 皮毛 卫气不和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 风寒 口鼻 肺气不宣 咳嗽、鼻塞、流清涕、喘,风寒感冒,治则:辛温解表、宣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因其轻而扬之。,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 轻 发热咳嗽 荆防败毒散加减 寒邪 重 发热咳嗽 麻黄汤 仅鼻塞流涕(表寒轻) 葱豉汤 表寒以咳为主 杏苏散(杏仁、苏叶、前胡、桔梗、枳壳) (杏苏散偏于宣肺,此时的咳无痰 ),风寒感冒,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表邪治疗不及时入里侵犯三阳九味羌活汤 2、外寒内热大青龙汤 3、兼食积 清内热、解表寒(解之药为辛,清之药之药为苦,辛主宣、主散、主行,苦主清、主泻) 总之,治表证以宣散为主,注意辨证,有

8、何证用何药 。,风寒感冒,时行感冒发热较高,有流行趋势者:加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解毒清热;或选用柴葛解肌汤,重用柴胡、葛根和解清热。 兼风寒咳嗽重者:可选用杏苏散(苏叶、前胡、杏仁、桔梗、枳壳、茯苓、半夏、橘红、甘草)。,时行感冒,儿科临床此型单独出现者较少,多为期短暂,或化热、或兼里热。因此,治疗时应寒温并用。 儿科散剂宣消散,时行感冒,症状: 1、发热较重,恶风,有汗热不解,头痛 风热邪在卫表; 2、鼻塞,或流黄涕,咳嗽声重,痰粘白 或稠黄肺气失宣; 3、咽红或痛,口干引饮,舌红,苔薄白 或薄黄而干,脉浮数。,风热感冒,证候分析: 外感风热,邪在卫表,故发热较重,有汗热不退。 风热外袭,

9、肺气失宣,故流黄涕,咳嗽痰黄,咽红。 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为风热之象。,风热感冒,风热感冒,证候分析图示 口鼻 肺气不宣 风热 热性上炎 咽痛头痛 皮毛 卫气不和 内经:阳盛生外热奈何。歧伯曰:上焦不通利, 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 不得泄,故外热。 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卫,病因为热。,风热感冒,治则:辛凉解表,宣肺止咳 热 凉 辛凉 表 辛先如肺 主宣、主散、主行 辛凉宣肺 卫分 辛凉宣肺 气分 辛寒清肺,方药: (1)以热为主 银翘散加减 ,以辛凉为主 (2)以咳为主 桑菊饮 (3)咳嗽伴喘 麻杏石甘汤,邪在肺,不在卫 (4)入侵三阳 柴菊解肌汤 (5)如果发疹 升麻葛根汤

10、(升麻、葛根、芍药、甘草) (6)此外尚有气虚感寒,阳虚感热之感冒,风热感冒,(7)小儿感冒除风寒、风热证候外,还可见到寒包热郁或寒热挟杂的证候。其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流清涕,咽红,咽痛,咳吐黄痰等。 治法为表里双解,既投荆芥、防风辛温解表,又用连翘、薄荷、石膏辛凉泄热。,风热感冒,咳嗽不爽者:加杏仁、前胡、浙贝母宣肺止咳; 时行感冒,高热不退者:重用柴胡、板蓝根、蒲公英清热解毒。,风热感冒,服药困难的小儿,可给双黄连针剂0.6ml/kg静脉点滴;或穿琥宁针剂静脉点滴;高热不退者,给清开灵注射液静脉点滴。 儿科散剂解毒散、风热散。表寒里热用宣消散合解毒散。 风热头痛祛风止痛汤(头剧头,面发红

11、),风热感冒,暑邪感冒,定义:暑邪感冒是发生在暑季,感受暑邪而引起,临床以身热不扬,头重如裹,胸闷纳呆或呕吐、腹泻为特征。,暑邪感冒,感受寒湿邪气 所引起的感冒 分类 感受暑湿邪气 (相当于现代医学 感受暑热邪气 所说的胃肠型感冒),暑邪感冒,1、寒湿型 2、暑湿型 3、暑热型,暑邪感冒,1、寒湿型 暑季发热 患者贪凉饮冷 寒湿之邪 口鼻 暑热内伏 坐卧潮湿 皮毛 肺气不宣 咳嗽 脾胃不和、气机不畅 身重困倦、胸闷纳呆 表气不宣 发热、无汗 病机关键 寒邪阻表、表气不宣、脾胃不和,暑邪感冒,症状: (1)表气不宣发热、恶寒、恶汗 (2)寒湿阻滞气机,清阳不升头痛头重 (3)寒湿困阻中焦身重困倦

12、,胸闷泛恶 (4)困阻脾胃,升降失常食欲不振、呕吐、 腹痛、腹泻 (5)寒邪阻肺,肺气不宣鼻塞、流涕、咳嗽,暑邪感冒,治则: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方药:新加香薷饮(香薷、白扁豆、 厚朴、白扁豆花、二化、连翘),暑邪感冒,2、暑湿型 天气炎热 表气不得宣泄 身热不扬 暑邪内逼 湿邪困阻脾胃 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午后为主,有汗热不解) 病机关键:表被湿阻,中焦运行受阻。,暑邪感冒,症状: (1)暑湿入侵卫表之气不得宣泄身热不扬,午后为重 (2)湿阻卫阳,表气不得宣泄无汗 (3 )暑湿蒸邪 有汗则热不解 阻遏气机胸闷泛恶、食欲不振 (4)湿邪困阻脾胃 升降失常呕吐、泄泻 清阳不升头胀、头痛、头重 (

13、5)湿邪重浊粘腻身重困倦、思睡、舌质红、苔白、脉濡缓,暑邪感冒,治则:宣化畅中、清热利湿 方药:霍朴夏苓汤(藿香、豆豉、杏仁 厚朴、蔻仁、半夏、云苓、泽泻 苡仁),暑邪感冒,3、暑热型 天气炎热 暑为阳邪 高热不退 卫气被热邪阻遏 热邪上发 头昏目眩 暑热直中 热郁气分 高热烦躁 大热大汗 病机关键:卫气被暑热蒸腾,暑邪感冒,症状: (1)暑为阳邪,感人则高热不退、无热心烦 (2)热主疏泄多汗 (3)热邪上蒸,邪犯清阳之府头目不清、昏眩微胀 (4)热邪入侵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洪大,暑邪感冒,治则:辛凉解暑 方药:清络饮(鲜荷叶、鲜银花、西瓜 瓤、鲜扁豆花、丝瓜皮、鲜竹叶),暑邪感冒,总结:

14、三种暑邪感冒的症状区分表,时行感冒,壮热嗜睡,汗出热不解,目赤咽红,伴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或伴恶心呕吐,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 辨证要点:有明显的季节性,见于流行期间,壮热头痛等,全身症状较重,甚至嗜睡。,治法:宣肺解表,清热解毒 方药: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东垣试 效方 双花20g,连翘10g,荆芥6g,薄荷6g,羌活6g,蚤休10g,贯众10g,板蓝根10g,栀子10g,黄芩6g,鱼腥草30g。,时行感冒,兼证,1.挟痰 2.挟滞 3.挟惊,感冒发热、咳嗽、喉间痰多、甚则气急痰鸣。 由肺失清肃、酿液成痰或肺热炼液成痰、痰阻肺络所致。 治以肃肺化痰。,挟痰,属寒痰者:二陈汤加苏子温肺化痰; 属

15、热痰者:加海蛤壳、桑白皮、葶苈子清化痰 热。 服汤药困难者,可给急支糖浆每次10-15ml,1日3次口服。 儿科散剂加葶苈散、顿咳散。,挟痰,感冒过程中,兼有腹胀嗳气,甚则呕吐,腹泻,苔厚浊腻,脉数,证属乳食停积中焦,运化失常。 治以消食导滞,加用神曲、麦芽、山楂、枳壳、莱菔子,或用保和丸煎服。 或服小儿双清颗粒,每次1/22包,1日3次。 儿科散剂:加消积散,达原散。,挟滞,挟惊,内经:其有余则乘其所胜而侮其所不胜 木 水 火 金 土 正常时金克木,如果金之邪过盛,致邪入肝脏。 治疗重点治肺经热,感冒高热,兼有惊惕啼叫,睡卧不安,甚则 抽风惊厥,目珠上窜,热退抽搐即止。 症由高热引起,热灼筋

16、脉,扰动肝经。 治以解热定惊:银翘散加菊花、钩藤、石决 明、蝉蜕。或加羚羊角口服液2-5ml/次,1 日3次 儿科散剂用清热散,羚羊角粉。,挟惊,高热惊厥,是小儿惊厥的常见原因,约4%小儿曾患。发病在6个月5岁之间,多由病毒上感引起,发作多在体温骤升之时,38.540 或更高. 简单型: 年龄(6月4岁) 复杂型:年龄(6月6岁),挟惊,1、简单型: 年龄(6月4岁)全身性发作,在高热时发生 。 特点:全身性发作,在高热时发生 时间:数秒、数分、极少,10分、24小时内无反复 预后:发作后无神经系统异常,热退1周后脑电图正常预后良好,高热惊厥,2、复杂型:6月6岁 特点:局部性发作,数次发作后

17、低热或无热即发生 时间:5分钟以上,24小时内可重复 预后:发作后有短暂麻痹症, 热退2周后脑电图异常,预后差,1530%为癫痫,高热惊厥,高热惊厥,急症退热:阿司匹林5-10mg/kg或对乙酰氨基酚 止惊:安定0.3-0.5mg/kg,im;鲁米那58mg/kg(首剂20mg),im,高热惊厥,感冒挟惊是由于风邪在表,郁而化热,热扰肝经而致的一过性惊厥,属于外风。 古代称为“伤风发搐”,西医学称“高热惊厥。” 典型的高热惊厥特点: 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6岁后罕见; 患儿体质较好;,高热惊厥,惊厥发生在病初体温骤升时,常见于上感; 惊厥呈全身性、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无异常神经症、一般预后

18、好。30%50%患儿以后发热时亦易惊厥,一般到学龄期不再发生。,高热惊厥,邪入厥阴、肝风内动引起的抽搐属内风,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常见于温热病过程中,抽搐时伴昏迷,抽搐时间长,可反复发作或持续不解。,挟惊,其他疗法,一、中成药 l.午时茶 每次1/21包,l日3次。用于 轻症风寒感冒挟滞者。 2.小柴胡冲剂 每次12包,l日3次。用 于感冒发热,往来不已者。 3.桑菊感冒冲剂 每次l包,l日3次。用 于风热感冒咳嗽重者。,4.小儿回春丹 每次2 3粒,l日3次。用 于感冒挟惊者。 5.小儿金丹片 每次2 3片,l日3次。用 于感冒挟惊者。 6.健儿清解液 每次5-10ml,每日3次。用 于风热感冒挟滞者。,其他疗法,其他疗法,二、中草药 l.大青叶、马鞭草各3og,羌活10g,甘草4g。水煎服,l日量,分次服。用于冬春感冒,发热不退,头身疼痛,无汗者。 2.葱白头(连须)37个,生姜35片,浓煎后加糖适量。用于风寒感冒。,l.柴胡注射液滴鼻每次左右鼻孔各2 3滴,12小时重复l次。用于感冒发热,体温较高者。,其他疗法,2.香薷、苏叶、荆芥、防风、藿香各15g,连翘l0g,大豆黄卷20g,菊花、葱白、豆豉、生姜各30g。取水500ml煎成,置放桶内,再加食醋50ml,煎水濯足。待药液稍冷,首次将药液浸至踝关节,每隔15分钟逐渐加量,至浸没小腿肚,每次浸3060分钟,l日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