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9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这三首古诗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它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可说是气象万千,不可胜数。奇怪的是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诗的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是雄奇,是壮丽,是
2、险峻,还是优雅?可诗人却还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作者在第三、四行作了解释。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
3、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卢钺,字威节,一作
4、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理宗淳祐四年(1244)进士,调建昌军学教授。景定五年(1264)除秘书郎。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迁著作郎。五年,棹给事中。出知隆兴府,官终户部尚书。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教学目标】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
5、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暮 江 吟一、温习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我念一句,你们背整首古诗。“离离原上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吟”是前鼻音)二、解题,知作者:(接上)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日
6、”,这个“日”表示的就是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下了,这个“暮”表示什么意思。(傍晚)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还能知道什么?(地点:江边。吟:吟诗)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白居易)既然大家都曾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你能说说他的“字”和“号”吗?(PPT示简介)三、熟读古诗,整体感知:1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白居易在此吟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齐读。大部分同学都读得很好,但还有部分同学读得不通顺,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2学生自由大声练读。(可站、可坐、可配合手势,可以摇头晃脑,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等,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是要读准诗中的生字,读通顺诗句。)(个别汇报读,师生评:字音读准了
7、,证明你已有收获;读得真流畅,学习力强;读出了古诗的韵味,你真是个小诗人)3教师范读。师:你们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4学生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齐读。四、明确背景,体会情感:(同学们读得真好,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得通顺、流畅、有节奏了,可我们似乎还缺少了点东西,缺少什么呢?对了,缺少点情感。俗话说:诗言志。诗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背景(指名读):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 让我们带着诗人那种轻松畅快的心情,随同诗人
8、一起赏景抒情齐读。五、品读探究,深入理解:1画景物:听着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唐代,与诗人一起欣赏江边美景。下面我们再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将这江边的美景图一一描绘出来。诗人在不同的时间里, 各写了哪些景物? 找出来, 用笔画出来。(画景物汇报)( 板书:残阳、江、露、月)2品诗句:这些常见的景物,为什么能让诗人流连忘返呢?让我们跟随诗人的笔墨,一起走近江边。齐读一二句。你觉得诗人笔下的太阳是怎样的?(火红的、摇摇欲坠的、疲惫的、金光闪闪的)同学们口中的夕阳真美啊,你们真是白居易的知己啊!在这两句中有一个动词,你能找出来吗?“铺”。平日我们描写阳光用什么动词?(照、射、洒)换上这些词
9、好不好?换词读一读。 换好不好?“铺”字多用在何处?(引导“铺”字组词:铺床、铺路)“铺”(简图)(夜晚妈妈帮你铺床,盖被子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得出:温暖,柔和,舒服,亲切)(学术说法: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像是有人拿了一块红绸子从天边慢慢地铺了过来, 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读出来的? 大家跟着来,用他的方法读读。在夕阳的映照下,江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这里的瑟瑟是什么意思?“瑟瑟”指碧绿色的玉石, 诗中形容江水没有被夕阳照到时所呈现的青绿色。)(删除,课堂不讲)这里写到“半江瑟瑟半江红”,在你的想象中
10、, 江水红得像什么? 绿得像什么?(生:红得像一块红绸子。似乎有人把红墨汁倒进了江中。江水另一半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让生尽情说,答不到也没关系)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呀! 一个“瑟瑟”, 一个“红”字写出了夕阳斜照在江上, 那种鲜明的色彩美, 这样一红一绿强烈的色彩对比, 使画面变那么鲜艳、明快。你能否将这种奇特的美感读出来?夕照下的江水半绿半红,这是多么美丽的奇观啊,那么,江面为什么会呈现出半绿半红的景象呢?(引导、简图)(教师边演示课件边小结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人很善于使用色彩的对比,他多像一个大画家, 用他手中的彩笔, 描绘出我们
11、祖国自然风光的色彩美。以上两句, 不由得使老师想起了白居易的另一首著名的词 忆江南。这首词中也运用了色彩对比的写法,同学们想想是那两句呢?(生答)“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与“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在写法上多么相似呀! 一个写了秋天、夕阳下的江水; 一个写了春天、朝阳下的江水。都描绘了奇特的美景,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带着刚才的理解,想象着画面,再将这种神奇的美读出来。三四句:多美的江边夕照图啊,面对如此美景,诗人留恋忘返,不觉天色已晚,此刻他又有什么新发现呢?齐读三、四句。 有一个词尽显了白居易当时的心情?可怜。为何说“可怜”?是不是很可怜的意思呢?(拆开
12、组词:可以怜惜。)“可怜”:可爱,“真珠”:珍珠。什么可爱? 哪些景物让你觉得很可爱?怎样的露珠、月亮让你觉得很可爱?你能将这种可爱读出来吗?(个读、齐读)老师觉得作者写得还不够可爱,在你们的想象中, 那些亮晶晶的露水、皎洁新月还像什么?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露似( )月似( )( )似( )( )似( )(露:宝珠、玛瑙、水晶 月:像金钩。像小船。像眉毛。像镰刀。)从颜色、形状方面进行点拨。江似明镜月似船。同学说得多传神呀, 多贴切呀!你们将天上的月与地上的露珠完全融合到了一起,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月夜图。面对这样美的景色, 诗人情不自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3、”(齐读)六、感情朗读:在白居易的眼里, 远处的残阳美, 近处的江水美,脚下的露水美, 天上的新月美, 这无不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前面讲到诗人是离开朝廷到外地任职,离开了朝廷因为不能追求功名利禄了,但他却没有丝毫失落感,转而流连于幽美壮丽的自然风光中,这是多么乐观、豁达的个性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带着诗人这种轻松、闲适的心情,再次漫步江边。(配乐齐背诵)七、读写结合,加深理解:多么美丽的江景图啊!这种美景不描绘下来实在可惜了,让我们拿起笔,发挥想象,将这幅幽美的江景图描绘出来吧。题:发挥想象,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八、拓展延伸:学完这首诗,你觉得诗中哪种景色
14、最美丽?你还能背背写这种景的古诗来吗?(学法)第二课时题 西 林 壁一、初读古诗,感受诗韵1.(出示西林寺壁)庐山风光秀丽,宋朝诗人苏轼也曾慕名前往,并将一首诗题写在西林寺的这块石壁上,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诗,一起读诗题。2. “题西林壁”是什么意思呢?(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题”的意思是题写。3.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这首诗,把它读准确,读通顺。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你把“岭”和“峰”的后鼻音读得特别准。(板书“岭”、“峰”)谁再来读一读“岭”?教师随机评价。把“岭”和“峰”放回诗句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谁还想来读读这首诗?指名朗读。4.读得字正腔圆,我们一起再来读读整首诗。(学
15、生齐读全诗。)(设计意图:通过“西林寺壁”的图片出示,教师的语言引导,降低理解诗题的难度,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重点突破“岭”“峰”的字音,读准古诗的字音,从而能读正确整首诗,初步感受诗韵。)二、品词析句,感悟“不同”1.学生质疑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吗?学生汇报问题,教师随机评价。同学们都很会动脑筋,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苏轼为何不识庐山?(板书“不识庐山?”)2.感受“身在庐山”那么苏轼身在何处?(板书“身”)他是在山中哪些位置观察庐山的?请你在文中把表示位置的字圈出来。学生汇报,教师圈画“横、侧、远、近、高、低”。“横看”是怎样看呢?(老师侧身)现在老师就是一座山,你
16、在山的哪个位置看到我的?(老师正对学生)现在呢?(在山的正面)这就是“横看”。小结:无论苏轼身在山前,身在山侧,身在山的远处,身在山的近处,身在高山,身在低谷,他都身在庐山之中。(板书“在庐山”)3.领略“不同美景”那苏轼在庐山之中看到了哪些景象呢?找出诗句读一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看庐山,是岭,侧看庐山,是峰。 “岭”和“峰”是一样的吗?学生根据已有的理解发言。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微课老师是怎么说的?(教师出示微课,学生学习“岭”和“峰”的区别)知道了岭和峰的区别,谁来说一说?出示说话练习:横看庐山, ,侧看庐山, 。这些雄伟壮丽的景色就是苏轼所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那身在庐山
17、的远处、近处、高山与低谷,看到的景又是怎样的呢?苏轼并没有细说,只告诉我们远近高低各不同,都有哪些不同的景象呢?(板书“各不同”)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出示填空:站在 处看,庐山 。)预设:站在远处看,庐山连绵起伏,一眼望不到边。 站在近处看,庐山像一位高大的巨人耸立在眼前。 站在高处看,庐山云雾缭绕,隐隐约约。 站在低处看,庐山又高大又险峻,一眼望不到头。多少文人墨客,用自己的诗句也写下了庐山不同的美!配乐引读诗句:瞧,诗仙李白站在庐山远眺,望见了一道气势磅礴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初夏,白居易走进庐山上的大林寺,看到漫山遍野的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一代伟人毛
18、主席勇攀庐山高峰,在仙人洞题写道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来到庐山脚下抬头仰望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读着这些描写庐山的诗句,你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发言,师评价。)但是,苏轼仅仅用14个字写尽了它的千姿百态,那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设计意图:从学生质疑引入,提出疑问:为什么诗人不能辨认庐山真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只看到庐山的一丘一壑。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抓一个“身”字,从寻找方位词入手,引导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欣赏庐山的景色,领略“不同美景”。 借助微课这一新型的教育技术手段,追溯“岭”“峰”的字源开始,激发学生探
19、究字义的兴趣;以读出画面为诱因,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想象,在想象中表达,描绘站在庐山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画面,说说自己的发现,使学生在想象和诵读中将诗境一点一点建构出来,充分理解“各不同”所包含的丰富意义,为感悟“不识”做准备。)三、由景入理,理解诗理1.欣赏了庐山的千般面貌,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师指板书:不识庐山?)预设1:因为庐山景色千姿百态,所以作者心生疑惑,不知哪个才是庐山的真面目;师:是啊,身在其中,很容易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预设2:作者在庐山中看到的景色只是庐山的一面,不能领略到它的全貌。师:只有跳出事物本身,进行全方面的观察,我们才能了解事
20、物的真面目。(擦去“?”)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句富有哲理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同学们,苏轼在庐山看到这样的景,就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了不起!一起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一读全诗。(生齐读)(设计意图:结合本首诗“由景入理”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想法,自主解决学生课前的质疑,教师则做好引导、总结和提升工作,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所包含的哲理。)四、适度拓展,积累运用1.拓展学习课外三首哲理诗像这样通过写景告诉我们一个深刻道理的诗,我们就叫它哲理诗。(板书“哲理诗”)这里也有三首哲理诗。(出示观书有感、登鹳雀楼、登乐游原)一起来读一读
21、题目。你最喜欢哪一首诗?拿出学习单读一读吧。大家喜欢的诗都不一样,那么就请喜欢同一首诗的同学们坐在一起学习吧!(老师摆放写着诗题的台签,学生分组学习。)请同学们按照以下步骤开展合作学习(课件出示):独立学习:借助注释,读懂古诗的意思。交流感受:说说这首诗带给你的启发。合作诵读:以多种形式来合作诵读古诗(如齐读、分句读、表演读、诵读等)。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请分别请三组学生上台展示:2.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三首诗,再加上今天重点学习的题西林壁,一共四首诗,而这些诗句带给我们很多的启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四句诗。)(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充分领悟本首诗由
22、景入理的特点之后,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通过开展小组合组学习,让学生学以致用,自主学习一些耳熟能详的哲理诗,有助于学生对哲理诗由景入理的特点加深印象。其次通过交流感受和合作诵读展示,帮助学生将哲理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相互联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丰富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五、联系实际,升华道理1.这些诗句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大用场。出示情境题:张爷爷急切想治好自己的糖尿病,却被卖假药的人骗了,在我们看来很容易拆穿的骗局,他却没看出来。真是“ , ”当我们只顾贪玩,没有心思读书时,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 。只有多读书,才能获得智慧。” 奶奶退休后,过上了舒适的老年生活,但她总是念叨着“ , ”来感叹时
23、间过得太快。 请你读一读这些生活情境,选择正确的诗句,端端正正地填写在学习单的横线上。2.播放轻缓的音乐,学生独立思考并填写。3.在投影仪上出示学生作业,全班交流反馈。(设计意图:通过选择诗句进行情境填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理解事与理的关系,把学生对诗的理解引入深处。)板书设计题西林壁岭 峰 身在庐山各不同 不识庐山第三课时雪 梅【原作】雪梅二首(其一) 宋 卢钺雪梅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注释】卢钺: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雪梅争春未肯降:意思是说,雪花飞扬,梅花竞放,好像它们 都是为了争得春色而谁也不肯认输。降(xing):认输,服输。 骚人:诗人
24、。阁:同“搁”,放置。费评章:费心思评判。评章,评论,评判,评议的文章,这里 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须:虽,虽然。逊:差,不如。输:此处有“少”的意思。一段香:一片香。【古诗今译】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难坏了诗 人, 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 但是雪花却少 了梅花的一片幽香。【赏析】卢钺,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关于他的历史记载很少,仅存 的几首诗中,雪梅二首最为有名。本篇是一首咏物说理的七言绝句。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 说理精辟深刻,很有启示性。当属精品,值得一赏。尤其评梅之语, 入木三分,非梅之知音不可然也。古往今来,诗人往往大多都把雪和梅放在一
25、起写,这是雪和梅 透露着春的信息, 梅因雪更显出高尚品格的缘故吧。 南朝苏子卿在 梅花落 中说“只言花是雪, 不悟有香来”。 王安石在 梅花 中说“遥 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晁补之在盐角儿中说“开时似雪,谢 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当代毛泽东 在卜算子咏梅 中说“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 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 丛中笑。”虽然角度不同,但不外乎以雪、梅为报春的使者,冬去春 来的象征。 但在卢钺的笔下, 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 都认 为各自占尽了春色, 装点了春光, 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诗人从视觉 雪比梅白
26、和嗅觉梅比雪香入手, 一色一香, 一长一短, 观察入微, 评判独到。 这种写法, 实在是新颖别致, 出人意料, 巧妙地道出了雪、 梅各执一端的根据,揭示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真正原因。 在作品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是意在言外的,诗人借雪和 梅的争春, 告诫人们世上万物都各有千秋, 无论何人都各有所长。 取 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万不可以己之长而轻人之短。 这首诗文字生动精炼,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教学反思】1.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非常容易了。2.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磁带
27、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真还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释义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悦耳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3.以前教学古诗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的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不能直接释题,还得逐词理解后才能释题。这是四年级的第一首古诗教学,也算是学
28、习古诗的起步,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还要加强。应以解词串句法作为理解古诗文意思的主要方法。2.课堂部分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做得还不够,不自觉地以教师为主,应让“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体”成为习惯。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二是配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这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首先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其次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
29、点;最后重点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课文的重点是讲爬山虎脚的特点。文中用三个自然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它怎样在墙上爬,最后讲它必须“触着墙”才能生存。【作者介绍】叶圣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早年曾做过小学教师,后从事文学创作,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央文史研究馆
30、馆长等职。曾出版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等。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著作。【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31、、导入新课同学们见过爬山虎吗?知道为什么把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吗?(会爬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爬山虎的脚,同时学习“虎”字。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写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2检查预习。(1)字词正音:投影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注意“重叠”的“重”是多音字,读作chong;“触着墙”的“着”应读zhuo(2)识别字型。(3)联系上文理解词语。3默读课文,并用铅笔圈划出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句子。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小组讨论分段。提示: 生长的地方 爬山虎 叶子 脚2检查讨论结果并说出各段段意。四、讲读第一自
32、然段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2小组讨论:(1)这一段可以看出爬山虎在生长中具有哪些特点?明确:会爬墙、占一大片地方(2)你是通过哪些词语看出来的?五、讲读第二自然段l出示图片,指名读第二自然段。2思考: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长大了的叶子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3齐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4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二、讲读第三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1)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2)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
33、特点是什么?(3)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三、讲读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3小结: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四、讲读第五自然段1齐读第五自然段。2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明确:(1)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2)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2读后思考: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六、指导背诵全文七、总结这篇课文采用抓住
34、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八、课外练笔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板书设计】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1.本课的教学让我收获颇多,首先我从中感受到要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和自主权还给学生,把读书和说话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让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坏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小练笔,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5、2.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与学生亲切谈话、课题质疑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3.再现过程,突破难点。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找准时机恰当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蟋蟀的住宅教
36、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等知识,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语言精炼传神,字时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课文生动而富有儿童情趣,深受学生青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科学的奇妙,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作者介绍】法布尔: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自幼爱好自然,经常观察昆虫和贝类的生活情况。晚年详细观察栖息于未垦地中的各种昆虫和蜘蛛,于1879-1907年间将研究所得,陆续写出昆虫记十卷。主要著作还有自然科学编年史以及关于物理学和化学方面
37、的论著。【教学目标】1.认识“蟋、蟀、宅”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选”等14个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4.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教学重点】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
38、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一说有关“住宅”的话题。(板书:住宅)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指名学生)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谁呢?(板书:蟋蟀)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出示预习提纲:1收集关于文章的相关资料,如作者或作品的。2自学字词,做好小组展示准备。3熟读课文,重点读读喜欢的段落,想想喜欢的原因。4提出不懂的问题。检查预习情况:(1)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会弹琴,还由于它的住宅”。为此,法国著
39、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还专门写下了一篇观察日记蟋蟀的住宅。对法布尔,你了解多少?(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着重纠正字音和读破句的地方。教师出示几个难读的生字、新词,正音、巩固。注意巢穴、隧道、挖掘、倾斜等词。(3)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或段落,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则相应的进行指导与互动,达到检测读文与初步悟文的目的。(4)交流探讨、互动共享。同学们在预习中发现了很多问题,你都发现了什么问题,可以告诉我们吗?学生质疑,师整理归纳。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容?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2生找出
40、相对应的段落。3边读边思考,在读懂的文字旁边写上见解和感悟。标记出不理解的句段并提出问题。4小组交流并解决问题、老师归纳关键疑问。5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老师归纳出具有共性的重点问题。如:法布尔为什么不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巢、洞、窝”,而是把它称作“住宅”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蟋蟀是怎样挖的?他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6小组交流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随时介入讨论,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四、整理问题、留作预习任务。1记录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问题,在小组内找一个合作伙伴,利用预习时间共同解决这些疑问。2观察一种小动物,记录它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
41、复习旧知。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2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进19世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我们描述的昆虫世界里!这群和我们人类一同沐浴温暖阳光、呼吸新鲜空气的虫子们曾经被我们称之为是“卑微的生命”,但在这位一生致力与昆虫研究的科学家眼里却是那样的伟大!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做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二、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1自由朗读2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2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一尺宽、有“门”、有“
42、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指导学生领悟作者对蟋蟀的观察是长时间的,多次的。所以作者对蟋蟀的住宅才了解得这么详细、全面。3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4学习写法:当你读课文的时候,你觉得蟋蟀还像一只虫子吗?作者这种写作手法我们称为“拟人”,这样写文章你觉得有什么好处?(蟋蟀变的更可爱了;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活泼;文章很生动等。)对,在作者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眼里,这只小蟋蟀如同是他的老朋友,他正在把他朋友身上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正是这种拟人化写作方法的运用,缩短了我们和蟋蟀之间的距离。5我们的小主人公生活的多幸福呀!它不仅会
43、劳动,而且还会享受生活!让我们再次微笑着来分享它的幸福!带着赞赏的语气读23段。三、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课文是怎么写的呢?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学生自学79自然段,教师巡回辅导。1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师相机点拨。(1)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体会作者动词的用法,从蟋蟀的动作中你可以看出它建筑自己的洞穴时有什么特点?(它不怕苦;它是靠着自己的前后足,这种最简单的工具在建造自己的洞穴等。)理解“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2)师生合作读课文,朗读第7自然段。点明蟋蟀盖房子
44、时间的词语是“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3)引导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感受蟋蟀工作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运用。(4)朗读课文第9-10自然段,体会蟋蟀修建住宅的长期性,感受蟋蟀有耐心的精神及作者对蟋蟀的赞美之情。2补充资料,深入感知。教师语言描述:蟋蟀的建造住宅工作什么时候才停止呢?这在法布尔的昆虫记里有详细的介绍。教师阅读昆虫记节选段落,请学生欣赏。四、畅谈收获,全面总结。同学们,课文学完后,掩卷沉思中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蟋蟀身上、从法布尔的身上,从作家的写作手法上等多角度的谈收获。)【板书设计】蟋蟀的住宅选址慎重、自己挖掘外部:隐蔽、平坦(不肯随遇而安)住宅特点 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
45、生动工时间:十月如何建筑挖掘过程(勤奋)不断整修【教学反思】1.通过蟋蟀和人类比住宅环节,促使学生去探究蟋蟀的住宅,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点,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3.通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我要求学生们反复阅读,
46、运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改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用“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那只可爱的小蟋蟀,请你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住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检验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特点的情况。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认识眼睛的结构,掌握近视形成的原因。2.要求学生做到预防近视,并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教学重点】预防近视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两颗黑葡萄,
47、长在人脸上,白天开窗望,晚上关紧窗。生:眼睛。师:对了,同学们都有一双漂亮的眼睛,同桌互看一下眼睛,看看眼睛是由什么组成的?(板书: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二、认识眼睛的结构。让学生同桌互看一下眼睛,在学生发现了中间有个小圆孔的基础上出示眼睛的外部结构图,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部分结构,再让学生指指认认,加深印象。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小圆孔就是瞳孔,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最后神经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物体了。紧接着通过两张不一样瞳孔猫的图片,(出示课件4)揭露生活中的小常识,培养学生日常的观察能力。三、引导学生了解近视的概念以及近视的影响。1.小游戏
48、:找茬!(测测大家的眼力)师生互动,找出不同的地方。2. 出示一张模糊的视力表,学生比较后引出近视的概念。3.小组讨论。(影响视力的原因。)小组讨论时,注意说话的音量,避免干扰其它小组。4.汇报总结。要求:不重复别人的话。如果想法接近,可以先表示认同,再继续补充。四、预防近视,养成保护眼睛的良好习惯。师:近视的原因有哪些呢?1.让学生讨论后交流得出:不注重看电视或用电脑用眼时间。不注重读写卫生。不认真做眼保健操。不注重饮食归纳起来,都是增加了眼睛的负担,造成了眼睛调节过度紧张和疲劳。(板书:近视原因造成眼睛过度紧张和疲劳)2.针对近视的形成原因,提出预防近视措施。重点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
49、。坚持做到每天做眼保健操。积极锻炼身体。保证足够的睡眠。让学生对照这几种情况找找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加以改正。师:保护眼睛,重在预防,接下来我们看个短片,休息一下,同时注意片中的保护眼睛方法,同学们可以一起跟着做。(板书:预防近视注意用眼卫生,保护眼睛)五、加强意识,明辨是非,回答问题。师:刚刚我们讲过很多的内容,接下来我就要考考同学们。通过问答环节及判断图片是非做法,提高同学们对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认识。六、课堂总结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请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眼睛,通过爱眼拍手歌回顾本节课我们讲的内容。最后老师衷心祝愿大家,不要因为今天的近视影响明天的远征,
50、愿大家都有一双明亮而健康的眼睛。【板书设计】爱护眼睛,保护视力近视原因:造成眼睛过度紧张和疲劳预防近视:注意用眼卫生,保护眼睛【教学反思】1.这节课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2.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游戏,看短片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主动地探索、快乐地学习,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教学设计教
51、学导航【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2.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4.练习修改习作。【教学重点】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教学难点】从哪些方面进行细致、准确的观察。【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师: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是作者叶圣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爬山虎的秘密,蟋蟀的住宅是作者法布尔观察了很久,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过程。作者平时认真、连续的观察才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把它运
52、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自己的习作也显得生动有趣。(板书:写观察日记)二、回忆日记格式。(一)回忆日记格式。1.学生齐读题目,说一说要求写什么?2.师导言:既然要写观察日记,我们就要了解日记的格式。谁能说说日记的格式是什么?3.学生:要写上年、月、日、星期和天气。4.老师:很好,看来大家对写日记有所了解。首先你可以给日记取个标题;其次在第一行写上你写日记时的日期、天气、星期几!(板书:给日记取个标题第一行写上日期、天气、星期几)5.观察日记就是把看到的人物、事物、景物记下来,每次观察最好截取一个侧面,写出特征,反映一个中心。我们来看看观察日记的格式。老师认为,学生写日记,根据写作目的不同可以有两种
53、格式:一种是写在日记本上,给自己看的,一种是写在作文本上给老师看的。写在日记本上的就像刚才的同学所说,第一行写出写日记的时间和天气;写在作文本上的就是一篇文章,最好要有一个题目,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写的观察日记中心是什么,第一行再出现写日记的时间。6.师: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4页,再读一读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夏中的两则日记,想一想,说一说:它和我们以前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7.师: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今天,我们也可以写一写连续观察日记。(二)确定观察对象。1.同学们想一想
54、,你打算选择什么事物来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呢?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6页,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准备观察什么?2.学生回答:他们想观察种子发芽、树叶颜色变化、月亮变化的过程、家里养的小猫。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对象,然后在全班交流。(二)确定观察对象。1.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选择什么事物来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呢?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6页,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准备观察什么?2.学生回答:他们想观察种子发芽、树叶颜色变化、月亮变化的过程、家里养的小猫。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对象,然后在全班交流。三、指导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习作。(一)指导观察方法1.过渡:小朋友们,我们已经选好了要观察的事物,你能告诉我们一下,你怎样去观察选好的事物?2.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1)请观察同类事物(如水果类、植物类、动物类)的小朋友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讨论、探究,并将自己小组探究到的该类事物的特点写在纸上。(2)让学生将自己小组观察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3.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想发挥联想和想象,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生动、具体。(1)如是水果类,指导学生在全面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最后观察什么,并说说自己每步观察的结果。同时,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观去认识事物、感知事物,可以闻,可以吃,可以发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玉溪师范学院《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训》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怀文第八章全章教案
- 作文写作方法与思路
- 电动汽车 - 轴向磁通油冷电机
- 2024年速冻调理肉制品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年蓄热式高温预热烧嘴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高三假期自主综合能力测试(三)数学试题
- 残疾证个体工商户合同
- 采购合同内容汇报模板
- 不可抗拒原因员工解除合同协议书范本
- 艺术系列各专业职称资格名称一览表
- 防防呆法防错法-课件
- 参会嘉宾签到表【范本模板】
- 2023年医疗事故案例
- 物料样品承认书模板
- 《银行运营档案管理规定》起草说明
- 大课间跑操细则
- 小学语文-整本书《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读书分享会教学课件设计
- 教学查房-子宫内膜息肉
- ISO9001-ISO14001-ISO45001三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
- 华为鸿蒙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