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高三语文(文)《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课件)[1].ppt_第1页
11.01.20高三语文(文)《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课件)[1].ppt_第2页
11.01.20高三语文(文)《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课件)[1].ppt_第3页
11.01.20高三语文(文)《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课件)[1].ppt_第4页
11.01.20高三语文(文)《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课件)[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每日一练54,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 的一项是 ( ) A媒妁朔风跻身济济 加官进爵精神矍铄 B殷红氤氲付梓尘滓 弦外之音涎皮赖脸 C簇拥蹙额峭拔讥诮 恃才傲物舐犊情深 D矗立罢黜痉挛捷径 姹紫嫣红叱咤风云,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 的一项是 ( ) A媒妁朔风跻身济济 加官进爵精神矍铄 B殷红氤氲付梓尘滓 弦外之音涎皮赖脸 C簇拥蹙额峭拔讥诮 恃才傲物舐犊情深 D矗立罢黜痉挛捷径 姹紫嫣红叱咤风云,j/j,yn/yn,ch/zh,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 的一项是 ( ) A媒妁朔风跻身济济 加官进爵精神矍铄 B殷红氤氲付梓尘滓 弦外之音涎皮赖脸

2、C簇拥蹙额峭拔讥诮 恃才傲物舐犊情深 D矗立罢黜痉挛捷径 姹紫嫣红叱咤风云,j/j,yn/yn,ch/zh,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汶川发生大地震后,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要鼎力相助。 B钱钟书先生洋洋洒白不打磕绊呢? C大厅里凉风习习。这里全没有股洒五大本百万言的管锥编,有几位中国人能够真正看得明明白市风云变幻、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话桑麻的味道。 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感动和鼓舞。,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汶川发生大地震后,世界各地的华人华

3、侨都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要鼎力相助。 B钱钟书先生洋洋洒洒五大本百万言的管锥编,有几位中国人能够真正看得明明白白不打磕绊呢? C大厅里凉风习习。这里全没有股市风云变幻、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话桑麻的味道。 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感动和鼓舞。,鼎力相助:敬辞, 应该用于称对方, 恳求或感谢别人的帮助,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这里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见微知著:指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这里不合语境。,2下列各句中,加

4、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汶川发生大地震后,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要鼎力相助。 B钱钟书先生洋洋洒洒五大本百万言的管锥编,有几位中国人能够真正看得明明白白不打磕绊呢? C大厅里凉风习习。这里全没有股市风云变幻、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话桑麻的味道。 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感动和鼓舞。,鼎力相助:敬辞, 应该用于称对方, 恳求或感谢别人的帮助,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这里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见微知著:指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

5、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这里不合语境。,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官员“越位”招商引资,从短期看,官员可依靠其支配的公共资源,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从长期来看,却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背道而驰。 B“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发生后,曾经代言过三鹿奶粉广告的诸位明星深陷“广告门”,自此代言的名人在舆论聚焦中成为众矢之的。 C2006年、2007年两年属于中国房地产业的过热时期,这个时期极大地透支了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 D面对愈演愈烈的山寨行为,有人建言应从法律和行政上采取手段,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有人认为“山寨盗版”与“山寨文化”是两个不同的观念,不要鱼目混珠。,3下列各句中

6、,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官员“越位”招商引资,从短期看,官员可依靠其支配的公共资源,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从长期来看,却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背道而驰。 B“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发生后,曾经代言过三鹿奶粉广告的诸位明星深陷“广告门”,自此代言的名人在舆论聚焦中成为众矢之的。 C2006年、2007年两年属于中国房地产业的过热时期,这个时期极大地透支了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 D面对愈演愈烈的山寨行为,有人建言应从法律和行政上采取手段,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有人认为“山寨盗版”与“山寨文化”是两个不同的观念,不要鱼目混珠。,此处“鱼目混珠”不合语境,当用“混为一谈”。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

7、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官员“越位”招商引资,从短期看,官员可依靠其支配的公共资源,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从长期来看,却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背道而驰。 B“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发生后,曾经代言过三鹿奶粉广告的诸位明星深陷“广告门”,自此代言的名人在舆论聚焦中成为众矢之的。 C2006年、2007年两年属于中国房地产业的过热时期,这个时期极大地透支了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 D面对愈演愈烈的山寨行为,有人建言应从法律和行政上采取手段,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有人认为“山寨盗版”与“山寨文化”是两个

8、不同的观念,不要鱼目混珠。,此处“鱼目混珠”不合语境,当用“混为一谈”。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过了一些天,年轻的记者朋友们很挂念吴庆恒老人,经过辗转打听,终于知道了老人的家,等走过弯弯曲曲的巷子,看到的却是老人已经去世的消息。 B公婆饼因其突出的民族风味和特殊的制作工艺,深受人们喜爱,被评为恩施地区十大名小吃。 C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去接触台湾同胞。 D经过2008这平凡而又伟大的一年,我们由衷地从心底里发出一

9、个声音:“中国加油!”,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过了一些天,年轻的记者朋友们很挂念吴庆恒老人,经过辗转打听,终于知道了老人的家,等走过弯弯曲曲的巷子,看到的却是老人已经去世的消息。 B公婆饼因其突出的民族风味和特殊的制作工艺,深受人们喜爱,被评为恩施地区十大名小吃。 C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去接触台湾同胞。 D经过2008这平凡而又伟大的一年,我们由衷地从心底里发出一个声音:“中国加油!”,搭配不当,“看到消息”应改为“听到消息”或“得到消息”。,不合逻辑,应在句末加上“之一”。,成分赘余,“由衷地”与“从心底里”意思重

10、复了,任删其一。,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过了一些天,年轻的记者朋友们很挂念吴庆恒老人,经过辗转打听,终于知道了老人的家,等走过弯弯曲曲的巷子,看到的却是老人已经去世的消息。 B公婆饼因其突出的民族风味和特殊的制作工艺,深受人们喜爱,被评为恩施地区十大名小吃。 C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去接触台湾同胞。 D经过2008这平凡而又伟大的一年,我们由衷地从心底里发出一个声音:“中国加油!”,搭配不当,“看到消息”应改为“听到消息”或“得到消息”。,不合逻辑,应在句末加上“之一”。,成分赘余,“由衷地”与“从心底里”意思重复了,

11、任删其一。,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风格题的思考方法,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语言风格题的思考方法,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题的思考方法,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答题步骤:(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12、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语言风格题的思考方法,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春 怨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课堂示例,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春 怨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叙),“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析)。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评)。,课堂示例,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

13、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课堂示例,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叙: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析: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不着一色,寓问于答,简炼而自然,寓深沉于平淡之中。 评:全诗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钦慕而不遇的惆怅之情。,课堂示例,横江词(其一) 李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问题: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课堂示例,叙: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 析:一二名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 三四句用语夸

14、张,想象奇特,焕发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语言明朗率真。 评: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驰骋丰富奇伟的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横江词(其一) 李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问题: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课堂示例,巩,固,练,习,1.体会下列各句中动词的妙处。,巩固练习,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1.体会下列各句中动词的妙处。,巩固练习,分析“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何逊

15、:“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1.体会下列各句中动词的妙处。,巩固练习,分析“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分析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1.体会下列各句中动词的妙处。,巩固练习,分析“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分析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分析一个“滴”字让人从“夜雨滴阶”

16、的情景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冰冷的雨点仿佛滴在他们的心上。一个“暗”字写室内天已破晓,油灯将要燃尽,屋子显得一片昏暗,也渲染出人物心境的凄惶。,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巩固练习,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

17、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分析“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巩固练习,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18、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巩固练习,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解析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叙)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析)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评),巩固练习,阅读刘禹锡的诗浪淘沙,体会其语言特色。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巩固练习,阅读刘禹锡的诗浪淘沙,体会其语言特色。 日照澄洲江

19、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解析本诗语言质朴浅近,准确精练。(叙)描写的是太阳冉冉升起,拨开江上迷雾,淘金姑娘散满在江弯淘沙拣金,上层社会的首饰金印,都是劳动者从沙中浪底拣来的。有的字用的很是准确精练,如“照”“开”两个动词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满”字写出了人数之多,也暗示了淘金者的劳动早已开始。“尽”充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本质,使结尾两句成为精辟警策的佳句。(析、评),巩固练习,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艺术手法,1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抒情:直接

20、抒情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 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 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 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 托物言志托物寓理,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 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 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4. 借古讽今借古喻今

21、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 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 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4. 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 5.用典抒情,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 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 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4. 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 5.用典抒情 描写:白描/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艺术手法,1 表达方式 2 表现手

22、法,1. 比兴/用典/对比,表现手法,1. 比兴/用典/对比 2. 衬托: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以乐 景衬哀情,表现手法,1. 比兴/用典/对比 2. 衬托: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以乐 景衬哀情 3. 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侧面虚写 / 曲写(对写): 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表现手法,1. 比兴/用典/对比 2. 衬托: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以乐 景衬哀情 3. 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侧面虚写 / 曲写(对写): 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4. 渲染/烘托,表现手法,1. 比兴/用典/对比 2. 衬托: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以乐

23、景衬哀情 3. 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侧面虚写 / 曲写(对写): 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4. 渲染/烘托 5. 白描/细节描写,表现手法,1. 比兴/用典/对比 2. 衬托: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以乐 景衬哀情 3. 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侧面虚写 / 曲写(对写): 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4. 渲染/烘托 5. 白描/细节描写 6. 象征/托物言志,表现手法,1. 比兴/用典/对比 2. 衬托: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以乐 景衬哀情 3. 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侧面虚写 / 曲写(对写): 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4. 渲染/烘托 5. 白

24、描/细节描写 6. 象征/托物言志 7. 情与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 景中含情、直抒胸臆,表现手法,写 景,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写 景,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的乐趣,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写 景,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的乐趣,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写 景,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的乐趣,答案要点: A. a.诗中有画,突出

25、色彩的描写,绘形绘 色。 b.以声衬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B. 渲染了悠闲恬淡的静谧气氛.,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1. 比兴/用典/对比 2. 衬托: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以乐 景衬哀情 3. 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侧面虚写 / 曲写(对写): 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4. 渲染/烘托 5. 白描/细节描写 6. 象征/托物言志 7. 情与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 景中含情、直抒胸臆 8. 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表现手法,1. 比兴/用典/对比 2. 衬托: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以乐

26、 景衬哀情 3. 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侧面虚写 / 曲写(对写): 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4. 渲染/烘托 5. 白描/细节描写 6. 象征/托物言志 7. 情与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 景中含情、直抒胸臆 8. 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10.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表现手法,1. 比兴/用典/对比 2. 衬托: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以乐 景衬哀情 3. 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侧面虚写 / 曲写(对写): 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4. 渲染/烘托 5. 白描/细节描写 6. 象征/托物言志 7. 情与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

27、 景中含情、直抒胸臆 8. 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10.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1.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写实和夸张,表现手法,写景方法:衬托渲染 运用修辞联想想象 色彩搭配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画结合 高低远近 动静明暗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工笔细描 粗笔勾勒 乐景写哀 哀景写乐,艺术手法,1 表达方式 2 表现手法 3 修辞方法,01. 比兴:渲染或导引,修辞手法,01. 比兴:渲染或导引 02. 比喻:突出、化虚为实,修辞手法,01. 比兴:渲染或导引 02. 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03. 比拟:形象生动,修辞手法,01. 比兴:渲染或导引 02. 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03

28、. 比拟:形象生动 04. 对偶:整齐含蓄,修辞手法,01. 比兴:渲染或导引 02. 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03. 比拟:形象生动 04. 对偶:整齐含蓄 05. 对比:鲜明突出,修辞手法,01. 比兴:渲染或导引 02. 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03. 比拟:形象生动 04. 对偶:整齐含蓄 05. 对比:鲜明突出 06. 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修辞手法,01. 比兴:渲染或导引 02. 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03. 比拟:形象生动 04. 对偶:整齐含蓄 05. 对比:鲜明突出 06. 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07. 双关:含蓄委婉、趣味,修辞手法,01. 比兴:渲染或导引 02. 比喻

29、:突出、化虚为实 03. 比拟:形象生动 04. 对偶:整齐含蓄 05. 对比:鲜明突出 06. 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07. 双关:含蓄委婉、趣味 08. 夸张:浪漫、突出醒目,修辞手法,01. 比兴:渲染或导引 02. 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03. 比拟:形象生动 04. 对偶:整齐含蓄 05. 对比:鲜明突出 06. 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07. 双关:含蓄委婉、趣味 08. 夸张:浪漫、突出醒目 09. 借代:简练含蓄,修辞手法,01. 比兴:渲染或导引 02. 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03. 比拟:形象生动 04. 对偶:整齐含蓄 05. 对比:鲜明突出 06. 用典:言简意丰耐人

30、寻味 07. 双关:含蓄委婉、趣味 08. 夸张:浪漫、突出醒目 09. 借代:简练含蓄 10. 互文:言简意赅,修辞手法,01. 比兴:渲染或导引 02. 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03. 比拟:形象生动 04. 对偶:整齐含蓄 05. 对比:鲜明突出 06. 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07. 双关:含蓄委婉、趣味 08. 夸张:浪漫、突出醒目 09. 借代:简练含蓄 10. 互文:言简意赅 11. 反问 设问:承启深化、强调,修辞手法,01. 比兴:渲染或导引 02. 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03. 比拟:形象生动 04. 对偶:整齐含蓄 05. 对比:鲜明突出 06. 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0

31、7. 双关:含蓄委婉、趣味 08. 夸张:浪漫、突出醒目 09. 借代:简练含蓄 10. 互文:言简意赅 11. 反问 设问:承启深化、强调 12. 反复:强调突出,修辞手法,艺术手法,1 表达方式 2 表现手法 3 修辞方法 4 结构技巧,结构技巧,诗歌常见的技巧: 首尾照应 过渡 开门见山 铺垫 层层深入 伏笔 先总后分 照应等 先景后情 卒章显志,下列几组概念的区分非常重要。 ( 一)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 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 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 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 中,松竹梅兰、芭

32、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 萍、鸿雁闲鹤、大漠古道、长亭短亭等等,常常 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 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 复杂的思想情感。,( 二)虚与实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 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 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 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 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 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 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 车”、“仙之人兮列如

33、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 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 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 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 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 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 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 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 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 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 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 雨霖铃中云:“

34、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 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 月高挂柳梢。,再看看诗歌中的“实”。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 象、实事、实境。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 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 赤壁险峻的形势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 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 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 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 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形成强烈的对比 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 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

35、的繁 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 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 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 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 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 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 “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 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 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 绪抒发得淋漓尽致。,(三)对比与烘托 对比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

36、或 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 于诗歌创作,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 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 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 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 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 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 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 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四)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 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 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 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

37、仙境,正是 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 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 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 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 夸张手法的运用。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 可见。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 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该句就运用了夸张和烘托的写 法来表现天姥山的巍峨高峻。,(五)比喻、拟人与象征: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 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 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 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近试 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

38、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 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 态。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 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 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 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人品节 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 历和处境。屈原的诗歌也有这一特点,常以香草美人象 征贤能,以燕雀乌鹊比喻小人。,(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的 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 境中的典型人物。如诗经中的“国风”,杜 甫、白居易的诗等。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

39、理想世界 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 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如屈原、李白、李贺 的诗歌就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设题方法,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 法、表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 样的效果? 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 法)? 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 用 XX这一手法的?,例题分析1,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例题分析1,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

40、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 的孤独寂寞(步骤三)。,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总结解题步骤,总结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总结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手法。,总结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手法。 3.这种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2)这首诗的三、四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