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p教育心理学(7-9).ppt_第1页
zp教育心理学(7-9).ppt_第2页
zp教育心理学(7-9).ppt_第3页
zp教育心理学(7-9).ppt_第4页
zp教育心理学(7-9).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学习技能,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述 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述,一、技能及其特点 技 能: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第一,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 第三,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二、技能的种类,按本身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一)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也叫操作技能、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1. 种 类 连续性、非连续性动作技能(调节方式) 连 续 性:需要完成的动作序列比较长,且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外部情景进行不断的调节 非

2、连续性:只包括较短序列,是对特殊反应做出特殊反应的活动。,封闭、开放型动作技能(利用程度) 封闭型:指完全依赖肌肉的内部反馈信息指导的 开放型:需根据外部刺激的变化来调节自身动作 精细、粗大动作技能(动作幅度大小) 精细动作技能:只涉及身体和四肢小肌肉群的运动 粗大动作技能:需调整整个身体和大肌肉群的运动 2.动作技能特点 第一,活动对象具有客观性 第二,动作执行具有外显性 第三,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二)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的特点 第一,对象具有观念性 第二,执行具有内潜性 第三,结构具有简缩性,(一)调节和控制动作 (

3、二)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前提条件 (三)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三、技能的作用,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一、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动作技能的学习既是一个身体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的过程。根据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一)操作的定向 (二)操作的模仿 (三)操作的整合 (四)操作的熟练,(一)操作的定向 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目标映像及目标期望的过程。 (二)操作的模仿 即实际再现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该阶段动作技能的主要特点: 1.动作品质: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2.动作结构:各要素协调差互相干扰,有多余动作 3.动作控制:

4、内部言语和视觉反馈控制注意分配窄 4.动作效能:比标准速度慢,个体易疲劳、紧张,(三)操作的整合 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该阶段动作技能的主要特点: 1.动作品质:具有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但易干扰 2.动作结构:各要素趋于精确整体协调多余动作少 3.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知觉范围扩大 4.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减低,(四)操作的熟练 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该阶段动作技能的主要特点: 1.动作品质:具有高度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 2.动作结构:动作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

5、 3.动作控制:动觉控制稳定牢固,知觉范围扩大 4.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减低,具有轻快感,二、动作技能的培训,(一)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1.练习方式 2.练习的量 3.练习曲线 4.高原现象 (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1.反馈方式 2.反馈内容 3.反馈频率 (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一 、心智技能形成的有关理论 (一)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 加里培林认为心智技能是一个从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的转化过程,这种转化要经历五个阶段:一是活动定向阶段,二是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三是有声言语活动阶段,四是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五是内部言语活动阶

6、段。,二、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 (一)原型定向 即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也就是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定向阶段” (二)原型操作 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相当于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原型内化 原型内化是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相当于加里培林的“出声的外部言语”“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内部言语”,第八章 学习策略,第一节 典型的学习策略 第二节 学习策略的学习与训练,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

7、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学习策略的构成: 1.认知策略: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 2.元认知策略: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而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资源管理策略:指辅助学生管理可利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第一节 典型的学习策略,第二节 典型的学习策略 一、认知策略 (一)复述策略 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记忆 2.多种感官参与 3.复习形式多样化 4.画线,(二)精细加工策略 1.记忆术 位置记忆法 缩简和编歌诀 谐音联想法 视觉想像 语义联想 2.做笔记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三)组织策略 1.列提纲 2.利用图形

8、系统结构图 流程图 模式或模型图 网络关系图 3.利用表格 一览表 双向图,二、元认知策略,1.计划策略:根据认知活动的目标,提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并预估其有效性 2.监控策略:学生对自己应用策略情况进行监控 3.调节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构的检查,如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或根据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一)学习时间管理 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二)学习环境的设置 (三)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三、资源管理策略,第二节 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训练,一、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二)内化性原则 (三)特定性原则

9、(四)生成性原则 (五)有效性原则,二、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一)指导教学模式 (二)程序化训练模式 (三)完形训练模式 (四)交互式教学模式 (五)合作学习模式,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 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一、什么是问题和问题解决 (一)问题:在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二)问题种类 1.结构良好的问题:也称界定清晰的问题,指问题的已知条件和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获得答案的问题。 2.结构不良的问题:也称界定含糊的问题,指已知条件和目标都比较模糊,问题情境不清楚、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也不

10、确定且解答方案多样的问题。,(三)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将问题从起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它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 (四)问题解决的种类 1.常规性问题解决: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2.创造性问题解决:综合应用各种方法或通过发展新方法、新程序等来解决无结构的、无固定答案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 2.理解与表征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三、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一)问题特征 (二)已有的知识经验 (三)定势与功能固着 四、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

11、略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一、创造性及其特征 创 造: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一定价值意义产品的活动或过程。 (一)创造的类别(价值意义) 1.真创造:产生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2.类创造:创造产生的成品只对个体具独创性。 (二)创造性:个体产生独特性产品的能力或特性,(三)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成分 1.创造性想象 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创造性思维 是一个由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等组成的复合思维,是一种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

12、思维的核心,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与独特性三个主要特征。,(四)创造性的三个主要特征 1.流畅性 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多少。 2.变通性 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3.独创性 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的方法,具有新奇性,二、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 (一)环境 (二)智力 (三)个性,三、创造性的培养,(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学生好奇心 2.解除答错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 2.推测与假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 4.头脑风暴训练,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一)算法式:指把解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