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_CH10国际贸易与发展.ppt_第1页
DEV_CH10国际贸易与发展.ppt_第2页
DEV_CH10国际贸易与发展.ppt_第3页
DEV_CH10国际贸易与发展.ppt_第4页
DEV_CH10国际贸易与发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 国际贸易与发展,贸易与发展问题的主要内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特征 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 贸易条件恶化论 进口替代和出口促进的战略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一、发展中国家贸易的特征,发展中国家出口额占国际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低 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及粗加工产品,进口制成品、奢侈品 高度依赖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发展中国家的份额,若干发展中国家出口的特点,二、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发展中国家在初级产品生产上有优势,发达国家制成品生产有优势,国际贸易使两种产品的价格下降,产量提高,两类国家都能从贸易中获益。,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收益,如果没有国际贸易,发达

2、国家,P*0=1.5,0 30 50 大米,钢铁 60 40,CIC0,钢铁 50 30,0 40 60 大米,S1,P0=0.5,CIC0,A,A,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之后,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品,P*0=1.5,S1,CIC1,C1,P1*=1,0 30 50 大米,钢铁 60 40,CIC0,进口 PPF,出口 E,钢铁 50 30,0 40 60 大米,出口 PPF,进口 E,S1,C1,CIC1,P0=0.5,P1=1,CIC0,A,A,贸易产量结构变化(切线) 新的无差异曲线新的消费均衡点进口和出口,发展中国家:出口初级产品,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收益,每个国家都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但,并

3、不是每个利益集团都能从贸易中获益。发展中国家出口初级产品导致初级产品价格上升,本国的消费者将对同样数量的大米必需支付更高的价格。,价格(千元) P*=1 P0=0.5,出口(X),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对资本的收益与劳动的收益影响亦不相同,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工资和利润的形成由下列公式表示: 劳动收入:W = P * MPL 资本收益:R = P * MPK,短期影响:(假定要素不能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 短期中, 要素回报的变化只取决于产品价格的变化 ,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不变. 农业(生产大米)Wr(上升) = Pr(上升) * MPL (不变) Rr(上升) = Pr(上升) * MPK (

4、不变) 工业(生产钢铁)Ws(下降) = Ps(下降) * MPL (不变) Rs(下降) = Ps(下降) * MPK (不变) 出口商品价格上涨,该部门的两种要素回报均上升。 进口竞争部门的产品价格下降,该部门的两种要素的回报均下降。,长期影响 :(所有的要素均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生产要素从进口部门流向出口部门,因为出口部门(如农业)是劳动密集部门,需要较多劳动力;而进口部门(钢铁)是资本密集行业,转出的劳动相对减少,资本较多。结果: 整个社会劳动不足,MP,资本过剩,MP。出口部门(农业) Wr( 上升) = Pr(短期上升) * MPL (长期提高) Rr(

5、?) = Pr(短期上升) * MPK (长期下降)进口部门(钢铁) Ws( ? ) = Ps(短期下降) * MPL (长期提高) Rs(下降) = Ps(短期下降) * MPK (长期下降),Stolper-Samuelson定理,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长期影响: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 各种利益集团及其代表会在各种场合表达各自观点。韩国进口农产品使农民的利益受到影响。,明特:剩余出路论,剩余出路(vent of surplus)考察在资源未被充分利用情

6、况下,如何利用闲置资源增加产出和福利。这一思想最初由亚当.斯密提出,上世纪50年代缅甸经济学家明特将其运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比较成本论不同:1、国内未充分就业,出口生产增加不用减少其他生产,贸易的作用不是重新配置既定资源,而是为剩余资源提供新的需求;2、生产资源不具完全的流动性和替代性,用于出口生产的资源难以转向国内生产。所以利用闲置资源来提高国民收入的机会成本很低。,剩余产品的出路,A,B,C,X1,X2,O,M1,M2,工业品,农产品,Px/Pm,国际贸易之前,生产点位于A,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该国可以将农业产品从X1移动到x2,并用于出口,换回M1M2 的工业品,该国福利水平

7、提高。,剩余出路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借助保护(或补贴)措施参与国际贸易,扩大对闲置资源的利用。这些闲置的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不同,这里关注的是剩余资源,对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来说,更具有解释力。,三、普雷维什辛格命题:贸易条件恶化论,普雷维什(Raul Prebisch,1949)、辛格(H.W.Singer,1949)提出并发展了“贸易条件恶化论”(又称作“普雷维什辛格命题”),认为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出口制成品的贸易条件存在长期恶化的趋势,以出口劳动密集型制成品替代出口初级产品,只是转换了贸易条件恶化的内容,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问题。,“贸

8、易条件”(Terms of Trade,简称TOT): 所谓贸易条件,最初指的是一国进口商品平均价格与出口商品平均价格的比率,简称进出口比价或贸易比价。一般而言,贸易条件首先指的是价格贸易条件或易货贸易条件(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用下式表示: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Px)与该国进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Pm)的比率贸易条件 (TOT) =,Px (一国出口产品价格指数) Pm(一国进口产品价格指数),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变化,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1、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别;2、技术进步导致的原料替代和消耗降低;3、单一经济结构缺乏供给弹性;4、市场垄断程度与

9、要素收入水平上的差异。,贸易条件恶化论的评论,这一理论否定了国际贸易对所有国家都有好处的结论,贸易对出口制成品的国家有利,而对出口初级产品的外围国家是不利的。为发展中国家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实证结论并不完全支持贸易条件恶化论;一些数据即便支持贸易条件恶化论,但差距是由产品质量的变化引起的,初级产品的质量不发生变化,但制成品的质量却在不断变化。 贸易条件恶化并不等于贸易收入下降。如赞比亚由于增加铜的出口,导致国际铜价下降,但如果铜的出口量增加更快,则实际出口收入还是增加的。,注意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与初级产品的区别;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趋势,但不应简单认为任何国家、任何时间、任

10、何商品都持续恶化;即使恶化也不应忽略国际贸易带来的其他动态利益(如专业化、技术进步、规模经济、资源配置优化等)。,1978-1990年中国贸易条件变动(以1980年为基期),中国的贸易条件(1978-2002,孙兆明,2005),四、进口替代和出口扩张战略,进口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的比较快,从而使得国内生产增加,用国内的生产替代一部分原来进口的商品。 大国与小国的区分:根据其出口量的大小能否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如不能影响,则为小国。不是根据国土、人口大小来区分的,如古巴在糖市场上,就是大国。,(一)进口替代型增长,(对贸易条件、大米与钢材生产、福利水平的影响) 1.发展中国家(中国)资本增长的结果

11、,提高了资本密集型产品(钢铁)的生产能力,表现在生产可能性曲线更多地向钢铁方面外移。中国是小国,中国的任何变化对国际市场价格不会有任何影响,钢铁和大米的相对价格都不会改变,中国的贸易条件也不会变化。,1、进口替代型增长对开放小国经济的影响,2. 在短期内,资本的增加使得使用资本的成本降低。由于钢铁生产是资本密集型,使用资本较多;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使用资本较少。因此,钢铁生产成本降低的幅度会大于大米生产成本的下降,即钢铁生产的机会成本下降,生产扩大;从长期来看,不仅新增的要素会投入钢铁工业,大米种植业中的一部分资源也会转移出来去从事钢铁生产,从而造成大米生产量绝对下降。,3.经济增长的结果仍使整

12、个社会福利增加。这种福利的增长既来自于要素增长而产生的生产能力的提高,也归功于自由贸易下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贸易量虽然减少了,但这种减少是市场调节而不是人为扭曲的结果。,钢铁,S1,C2,C1,S2,TOT,小国的进口替代型增长,大米,资本稀缺的中国如果资本存量上升,则资本密集型的钢铁生产扩张,生产可能性曲线更多地向钢铁方面外移。,中国如果是小国,钢铁生产的增长不会引起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所以价格线平行外移。,生产的变化进一步影响贸易,国内钢铁替代进口钢铁使进口减少,大米生产下降导致出口减少,贸易三角缩小。,罗勃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

13、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根据Rybczyski Theorem,中国(小国)资本增加,导致密集使用资本的钢铁业增长迅速,进口减少;而密集使用劳动的大米产业生产萎缩。(价格不变是前提,即中国出口钢铁不会导致国际市场钢铁价格下跌),(对贸易条件、大米与钢材生产、福利水平的影响) 首先,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会受中国生产和贸易变动的影响,由于中国在国际钢铁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资本增长的结果使国内钢铁生产能力加强而减少进口,国际钢铁市场的价格会由于中国需求的减少而下跌。 钢铁价格的下降,会影响中国的贸易条件。钢铁是中国的进口产品,进口产品价格的降低使得中国出口产品(大米)的相对价格

14、上升。用同样数量的大米出口,现在可以比以前交换到更多数量的钢铁,中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2、进口替代型增长对开放大国经济的影响,其次,对生产和贸易的影响(若是小国,钢铁生产增长,其他萎缩),因是大国,使国际市场钢铁价格下降,大米的相对价格提高。 如果大米相对价格提高幅度很大,则国内大米的生产也会增加。(就是说生产量和贸易量不确定),再次,大国进口替代型增长所带来的经济福利水平也会比小国大(对小国,贸易条件不变,但对大国,贸易条件改善了)。,钢铁,S1,C2,C1,S2,TOT,图4.2大国的进口替代型增长,大米,中国的资本增长使国内钢铁生产增加,进口减少,国际钢铁价格下降,中国的出口产品大米

15、的相对价格上升,贸易条件改善。, 大国不仅得到本国经济增长的好处还得到了贸易条件改善的好处,使整个社会的收益大于小国模型。,大国进口替代型增长对贸易的影响也和小国不同,资本增长带来钢铁成本降低扩大钢铁生产的同时,大米价格上升也使大米生产增加,需求如果不变,进口减少的同时出口增加。,小国福利改善情况,对中国来说:钢铁价格的下降,会影响中国的贸易条件。钢铁是中国的进口产品,进口产品价格的降低使得中国出口产品(大米)的相对价格上升。用同样数量的大米出口,现在可以比以前交换到更多数量的钢铁,中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二) 出口扩张型增长,“出口扩张型增长”,出口行业生产能力的增长超过其他行业,使生产

16、和出口都得到进一步扩张。 对中国来说,劳动力要素增长,更多地生产大米。,1.对小国的影响,(对贸易条件、大米与钢材生产、福利水平的影响)1.中国劳动力的增长,会使中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外移偏向于大米。如果中国是小国,那么,这种要素的增长和由此产生的生产和贸易的变化不会影响商品国际市场的价格。中国的贸易条件也不会出现变化,新的贸易条件或相对价格曲线与原来的具有同样的斜率,只是向外平移。,2.由于商品相对价格不变,中国劳动力的增长使劳动密集型产品(大米)生产扩大,资本密集型产品(钢铁)生产缩减( Rybczyski Theorem)。中国本来就具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出口扩张型增长则使这种优势得到

17、加强。出口工业部门比较优势的增强更加提高了中国的出口能力,进口部门生产的下降则增加了对国外产品进口的需求。无论出口量还是进口量都比以前增加,中国的“贸易三角”比增长前扩大。,3.中国的经济福利水平也会提高。这种福利的增加虽然主要来自于经济增长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出口工业比较优势这一因素,但自由贸易使增加的比较优势及时得到发挥也是重要原因。,Qr,Qs,S1,C2,C1,S2,TOT,图43 “小国”的出口扩张型增长,中国劳动力的增长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偏向于大米。,由于中国是小国,不会改变国际市场价格,贸易条件不变。, 劳动密集型的大米生产扩大,资本密集型的钢铁生产减少,强化了中国的比较优势。,强

18、化的比较优势提高了中国大米的出口能力,进口部门生产的下降增加了钢铁的进口,贸易三角扩大。, 社会收益增大。,贸易三角扩大,意味着更多依赖国际市场。,(对贸易条件、大米与钢材生产、福利水平的影响) 1.如果中国是国际大米市场上的出口大国,其出口能力的提高和出口量的增加会造成国际大米市场供给的增加,大米的国际市场价格下跌。由于大米是中国的出口产品,大米价格下跌标志着中国贸易条件的恶化。为了换回同样数量的钢铁,现在必须用出口更多的大米,这一点显然对中国不利。,2.出口扩张型增长对大国的影响,2.劳动要素的增加造成:大米生产:因成本下降而扩大生产; 因价格下降而减少生产。钢铁生产:相对价格提高而扩大生

19、产; 机会成本的提高而降低生产。,3.由于贸易条件的恶化,出口扩张型增长给大国带来的经济福利的增加会小于小国。一部分经济增长的成果会被贸易条件变坏所抵销。,Qr,Qs,S1,C2,C1,S2,TOT,图43 “大国”的出口扩张型增长,中国劳动力的增长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偏向于大米。,由于中国是大国,国际市场价格由于中国出口的增加,价格下降,贸易条件恶化。, 大米出口扩大,导致价格下降,大米生产的增幅降低,钢铁生产及可能由于机会成本的提高降低,也有可能因为相对价格的提高而增加。,对于贸易量的影响也不确定,大米的生产增加可能增加出口,贸易条件恶化和可能出现的钢铁生产增加减少钢铁进口。, 贸易条件的

20、恶化导致社会收益增大的效果比小国要小。,(三) 贸易增长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一种情况是“荷兰病”,即一个行业的增长扩张导致其它行业的萎缩。20世纪70年代发生在荷兰和欧洲其它国家。当时荷兰大规模开发和出口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使得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流向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从而造成荷兰制造业的生产和出口变得相对萎缩。经济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荷兰病(Dutch Disease)”。这种情况后来也在挪威、英国等国发生过。“荷兰病”是罗勃津斯基定理在实践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资 源 出 口,劳动力流入 资源出口部门,制造业难以 吸引劳动力,成本上升 竞争力下降,外汇收入增加,本币升值,打击出口,居民收入增加

21、,增加对制造 产品的需求,进口增加,荷兰病,福利恶化型增长,增长使经济福利水平下降,美国经济学家巴格沃蒂(Bhagwati)称之为“福利恶化型增长”(Immiserizing Growth)。 “福利恶化型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贸易条件的恶化,如果增长后贸易条件恶化所造成的利益损失超过增长本身带来的利益,就会出现“恶化增长”。例如过度的出口使大米的价格下降,贸易条件恶化。虽然中国比以前生产了更多的大米和钢铁,但由于贸易条件的恶化使其实际消费水平低于增长前的状况。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亦下降。,出口扩展型增长中的一个特例福利恶化型增长,Qw,Qs,S1,C2,C1,S2,TOT,图45贸易条件变坏和“福

22、利恶化型增长”,中国的生产增长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偏向于大米。,由于中国是大国,国际市场价格由于中国出口的增加,价格急剧下降,贸易条件恶化。, 虽然中国生产了更多的大米和钢铁,但贸易条件的急剧恶化导致贸易后的福利水平不升反降。,“福利恶化型增长”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1.这种增长必须发生在出口部门,而该国的出口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又必须是举足轻重的,因为只有大国才会出现出口增加价格下跌的情况。2.国际市场对此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必须是较低的,需求量不会因为价格的上升而下降多少,也不会因价格的下跌而增加多少,因此,当出口供给增加价格下跌时,需求量并没因此而增加多少,过剩商品会使价格继续猛跌直到很低的水平。,五、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幼稚工业的保护 关税 非关税壁垒 贸易保护的福利效应,主要政策目标,幼稚工业保护论,基本论点:一些国家工业刚刚起步,像初生的婴儿,而其他国家的工业处于鼎盛时期,若自由竞争,前者必然会被扼杀。如果政府实施一段时间的保护,则可能使新工业成长并有能力参与竞争。,三个前提条件:1.被保护的产业必须有成长的潜力,必须有潜在的、通过成长能够发挥出来的比较优势。2.保护只是短期的,保护付出的代价必须是有限的。3.产业成长带来的收益要能够弥补保护该产业付出的代价。,三个问题:1.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