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间脑的结构与功能(各个丘脑知识总结),1,间脑位于脑干和端脑之间,连接两侧大脑半球和中脑。左、右间脑之间为第三脑室。,间脑 diencephalon,分为五部分 背侧丘脑(又称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2,间脑(diencephalon)位于脑干之上,尾状核和内囊的内侧。间脑一般被分成背侧丘脑(又称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五个部分。两侧丘脑和下丘脑相互接合,中间夹一矢状腔隙称第三脑室。第三脑室经其两侧的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向下通过中脑导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3,背侧丘脑(又称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后丘脑,上丘脑,4,丘脑(又称背侧丘脑),丘脑是间脑中最大的卵圆形灰
2、质核团,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左、右丘脑借灰质团块(称中间块)相连。 左右间脑之间的腔隙为第三脑室,其底部与脑下垂体连接,后上部有松果腺。背侧丘脑不仅是感觉的转换站,也是一个复杂的分析整合中枢; 下丘脑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及内分泌活动的中枢。,5,第三脑室,两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狭窄腔隙 前借室间孔与端脑内的侧脑室相连, 后借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6,终沟(终纹、终静脉) 丘脑带(丘脑髓纹) 附着板 脉络裂(侧脑室脉络丛、脉络带) 第三脑室侧壁 下丘脑沟,一、背侧丘脑,7,脑岛,尾状核,终 纹,背侧丘脑,上丘脑,中 脑,背侧丘脑,8,9,10,丘脑和后丘脑,11,背侧核 腹侧核,腹前核 腹外
3、侧核 腹后核,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背侧丘脑,前核 外侧核 内侧核,分别接受头部和躯干四肢的感觉纤维。,丘脑主要核群,12,背侧丘脑 (Y形内髓板),前核群,内侧核群,外侧核群,腹侧组,背侧组,枕,背外侧核,后外侧核,腹后核,腹前核,腹外侧核(腹中间核),腹后内侧核,腹后外侧核,板内核群,非特异性投射核团,中线核群,联络性核群,特异性中继核团,后丘脑:内、外侧膝状体核团,背侧丘脑 内部结构和功能分群,13,非特异性核团(古丘脑) 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 联络性核团(新丘脑),背侧丘脑核团分类,14,非特异性核团(古丘脑),脑干网状结构 网状丘脑纤维 古丘脑 丘脑网状核 网状纤维 广泛大脑皮
4、质维持机体觉醒状态,15,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内侧核 外侧核,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16,背侧丘脑和后丘脑核团的纤维联系,背侧丘脑 特异性中继核团的纤维联系,17,齿状核,苍白球,黑质,腹前核 腹外侧核,躯体运动中枢,18,腹后外侧核,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中央后回上2/3 中央旁小叶后部,19,腹后内侧核,三叉丘系 味觉纤维,中央后回下1/3,20,3.联络性核团,新丘脑,前核、内侧核、外侧核背侧组,丘脑前核,背内侧核,背外侧核,后外侧核,21,皮质丘脑的联系,丘脑的感觉是情感性的 皮质的感觉是分辨性的 皮质对刺激的分辨有赖与丘脑对刺激的整合,而丘脑的情感性感觉受到皮质的修正和节制。,
5、22,丘脑综合征(DejerineRoussy),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所有感觉皆有障碍; 深、精细触觉重于浅感觉; 肢体、躯干重于面; 严重深感觉障碍表现为感觉性共济失调; 亦可出现感觉异常。 对侧半身自发性疼痛(丘脑痛): 疼痛部位不准确、不固定、较弥散; 疼痛性质不定; 疼痛常受情绪影响; 常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血压、血糖升高; 止痛剂无效、抗癫药有一定疗效。 对侧面部表情运动障碍:分离性运动障碍。 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意向性震颤或共济运动失调。 情感障碍。,23,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后丘脑,位置 位于背侧丘脑后 下方,组成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功能 内侧膝状体是听觉 传导路的中继核
6、 外侧膝状体是视觉 传导路的中继核,24,外侧膝状体:视觉冲动传导路上的中继核 听觉纤维视 束外侧膝状体核视辐射视觉中枢,内侧膝状体:听觉冲动传导路上的中继核 听觉纤维下丘臂内侧膝状体核听辐射听觉中枢,25,26,上丘脑是间脑背侧部向尾侧与中脑顶盖前区相移行的部分 丘脑髓纹 缰三角缰核 缰连合 松果体内分泌腺 后连合 连合下器 后连合的腹侧一室周器官,三、上丘脑,27,上丘脑,丘脑髓纹 缰三角 松果体,缰连合,28,缰 核:嗅觉、内脏躯体传入的一个汇聚点 松果体:为颅内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器官,可产生褪黑素等多种激素样物质,具有抑制生殖器官发育,防止性早熟等功能。 褪黑激素(抑制性腺、调节生物钟)
7、,上丘脑的病变常见于松果体肿瘤,松果体肿瘤压迫四叠体和中脑导水管 引起帕里诺综合征: 1.瞳孔对光反射的消失(上丘受损); 2.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特别是向上的凝视麻痹; 3.神经性聋(下丘受损) 4.小脑共济失调(结合臂受损)。,29,借松果体柄连于第三脑室顶的后部,柄分为上、下两脚,中间夹松果体隐窝,上脚连于僵连合,下肢连于后连合,松果体,30,四、底丘脑,底丘脑是丘脑和中脑被盖之间的过度区,只能在脑切片上辨认其范围,31,是中脑和间脑的移行区, 底丘脑,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又称腹侧丘脑。外观上看不见,居于背侧丘脑的后下方与中脑被盖之间。 主要核团是丘脑底核,还有部分红核和黑质。它们与纹
8、状体有着密切联系,属于锥体外系结构。脑的病变累及底丘脑核时,患者可出现,偏身投掷症:对侧肢体近端大而快速的连续不能控制的投掷运动,上肢重,清醒时出现,入睡后消失。,32,终板、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乳头体,33,五、下丘脑,下丘脑沟、室间孔、终板、视交叉、漏斗、垂体、灰结节、乳头体,背侧丘脑的腹侧,组成第三脑室的下半和底壁。,34,下丘脑分区及主要核团,1 视前区 2 视上区 3 结节区 4 乳头体区,视上核 室旁核 下丘脑前核,漏斗核 腹内侧核 背内侧核,乳头体核 下丘脑后核,室周带 内侧带 外侧带,视前内侧核 室前外侧核,35,视上区:包括三核二区:视交叉上核:在视交叉中央上方,接受视网膜
9、视束的纤维,来自对侧的多于同侧,光照射,可使此核兴奋,调节昼夜内分泌的节律。破坏此核,内分泌昼夜节律消失。人的此核不明显。视上核:在视交叉外侧,视束上方,横跨内外侧带。室旁核:在视上核的背内侧,靠近第三脑室侧壁。下丘脑前区:介于视上核室旁核之间。下丘脑外侧区。 视前区:内含视前内侧核和视前外侧核 结节区:三个核一个区:背内侧核:位于第三脑室侧壁的背内侧部。腹内侧核:在背内侧核腹侧。漏斗核(弓状核):位于第三脑室底,靠后近漏斗。下丘脑外侧区:与视上区下丘脑外侧区相连。 乳头体区:内含乳头体核和下丘脑后区。乳头体核分为乳头体内侧、中间和外侧核。 下丘脑后区:为乳头体向背侧的一个大区。,36,纤维联
10、系,1与边缘系统的联系,(1)借终纹和杏仁体联系 (2)借穹窿与海马联系 (3)借前脑内侧束与隔区相联系,37,2 与脑干和脊髓的联系,(1)前脑内侧束与乳头 体接受脑干的纤维 (2)经背侧纵束脑干、 脊髓、自主神经节 前神经元 (3)乳头被盖束中脑 被盖,38,3、与背侧丘脑的联系,乳头丘脑束丘脑前核群,39,4、与垂体的联系,视上核 视上垂体束 垂体后 叶(神经垂体) 室旁核 室旁垂体束 垂体后 叶(神经垂体)分泌加 压素、催产素等。 漏斗核 结节垂体束 正中隆 起的毛细血管,将神经内 分泌物质(促激素或抑 制激素)经垂体门脉系统送至垂体前叶 (腺垂体)。,40,1、神经内分泌中心。 2、
11、内脏神经系统的皮质下中枢。 如:体温调节、摄食、生殖、水盐代谢等。 3、与边缘系统密切联系,参与情绪行为的调节。 4、调节机体昼夜节律。,下丘脑功能:,41,枕,42,三 下丘脑的解剖结构,1.形态:,上界为下丘脑沟,下界为灰结节、漏斗、乳头体,前界为终板、视交叉,向后至中脑被盖,下丘脑沟,漏斗,垂体,灰结节,乳头体,终板,视交叉,中脑被盖,43,2.内部结构,很多核团,含有多种神经递质(如肽类、乙酰胆碱、多巴胺、-氨基丁酸等),纤维联系广泛,与边缘系统、脑干有纤维联系,下丘脑内部各结构之间有联系。,室旁核,视上核,视上垂体束和室旁垂体束,3.功能,是神经内分泌中心,完成神经体液调节,皮质下植
12、物神经中枢,调节体温、摄食、 生殖和内分泌活动等。,参与情绪行为活动,可能是生物钟起搏点。,44,下丘脑,境界分区,视前区,乳头体区,结节区,视上区,主要核团,主要纤维联系,室旁核,弓状核,乳头体核,视上核,45,下丘脑,隔区,边缘 中脑,海 马,杏仁体,丘脑前 核,背侧 纵束,终纹,内侧 前脑束,乳 头丘脑束,乳头脚,穹 隆,穹隆连 合前纤维,纤维 联系,下丘脑,脑干 脊髓,46,Papez环路 (P358 ),下丘脑,功 能,1. 是调节内脏活动的皮层下高级中枢,直接或通过网状结构与脑干、脊髓的内脏感觉/运动核连系。,存在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如:体温调节、慑食厌食、水电解质平衡中枢。,通过对
13、内分泌的控制,调节内脏 (包括生殖) 活动。,2. 通过与边缘系的联系,参与情绪反应。,丘脑前核,纤维联系,47,4.下丘脑损害的定位诊断,(1)尿崩征 为下丘脑受损的常见症状,主要因为病变侵犯视上核或视上核垂体束,以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障碍,因而导致大量排尿,尿比重在1.005以下,尿在4000ml/天以上。,48,(2)体温调节障碍,下丘脑前部有散热中枢,但鞍区手术致此中枢受损时,散热功能发生障碍,患者术后出现高热。下丘脑的后部有保热中枢,受损时保热功能障碍,以致产生体温过低。,49,(3)肥胖性生殖器退化征,下丘脑腹内侧核受损时,由于脂肪代谢障碍患者呈现向心性肥胖,面如满月,躯干亦显著肥胖,但四肢不明显,亦称脑性肥胖。 当结节漏斗核受损时,因促生殖激素分泌障碍可引起性腺萎缩、生殖器不发育、阴毛稀少或缺如、性欲减退或消失。,50,(4)饥饿和拒食,下丘脑外侧区存在食欲中枢,病变初期若此中枢受刺激,即产生病理性饥饿,出现多食现象;至疾病晚期食欲中枢受累,又产生拒绝进食,以致身体极度消瘦。,51,(5)嗜睡,为下丘脑病变常见症状之一,由下丘脑外侧区的网状激活系统受损所致。见于鞍区和三脑室肿瘤,亦可见于外伤和炎症。嗜睡亦可表现为发作性,患者呈现不能抗拒的睡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电子式单相电能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中门装置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颗粒充填包装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遮光防水垂帘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船用锚链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耐磨阀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生物香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液压万能实验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市政自来水迁改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无斗式定量包装秤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怀念战友混声四部合唱简谱
-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 安全生产投诉与举报处理培训
- 2024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版
- 新《安全生产法》全面解读“三管三必须”
- 印刷包装行业复工安全培训课件
- 蜜蜂的社会结构和功能
- 电气八大管理制度
- 财政投资评审项目造价咨询服务方案审计技术方案
- 中国电信应急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 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电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