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生物碱_第1页
中药化学生物碱_第2页
中药化学生物碱_第3页
中药化学生物碱_第4页
中药化学生物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十 章生 物 碱教学内容: 10.1 概述 10.2 结构与分类 10.3 理化性质与检识 10.4 提取分离 10.5 结构研究 10.6 实例:、洋金花、苦参、防己、马钱子、紫杉,10.1 概述 (一)定义 生物碱是指除了生物界必需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氨基酸、氨基糖、肽、蛋白质、核酸、核苷酸、含氮维生素以外的所有含氮有机化合物。 大多结构复杂、具有碱性且生物活性显著。,(二)分布 1、多分布于双子叶植物中,少数单子 叶植物和裸子植物也有分布。双子叶防己科、婴粟科、夹竹桃科、毛茛科、 豆科、马钱科、茄科、小檗科等。单子叶兰科、百合科、石蒜科、禾本科等。裸子麻黄科、红豆杉科、三尖杉科等。 2、

2、多集中分布于植物的某一器官。金鸡纳树皮;麻黄髓;3、多种生物碱共存且结构类似。,(三)存在形式 盐的形式在植物体中,多数生物碱 往往和有机酸结合成盐。 游离形式少数碱性极弱的生物碱以 游离态存在,如酰胺类。 苷的形式生物碱苷。 (四)生物活性 镇痛吗啡、延胡索乙素 解痉阿托品 抗菌消炎小檗碱、蝙蝠葛碱 抗癌喜树碱、秋水仙碱、长春新碱 止咳平喘麻黄碱,10.2 结构与分类 按氮原子所在基本母核的结构来分类 (一)杂环类生物碱 1、吡咯类生物碱,2、哌啶类生物碱 简单哌啶类和双稠哌啶类,3、吲哚里西啶 吡咯和哌啶共用一个氮原子。,4、莨菪烷类生物碱(茄科生物碱) 是由四氢吡咯和六氢吡啶并合而成的杂

3、环。莨菪碱是由莨菪醇和莨菪酸缩合而生成的酯。,5、喹啉类,6、异喹啉类 (1)简单异喹啉 (2)苄基异喹啉、双苄基异喹啉 (3)原小檗碱型 (4)阿朴芬型 (5)原阿朴芬型 (6)吗啡烷型 (7)普托品型,7、 吲哚类,(二)萜类生物碱 基本骨架为萜类,氮原子在环状结构内或侧链上。 单萜生物碱肉苁蓉碱、龙胆碱 倍半萜生物碱石斛碱 二萜生物碱乌头碱类、紫杉醇 三萜生物碱小叶黄杨碱a,(三) 甾体生物碱 主要分布于百合科藜芦属、贝母属和茄科的茄属植物中。,(四)有机胺类生物碱 n原子不在杂环内,在环外。 (伪)麻黄碱,(五)肽类生物碱(环肽类生物碱) 结构特点是含有二个以上酰胺基,且大多属于大环结

4、构,不同于一般的肽类,组成它们的氨基酸大多是不常见的氨基酸。有十三环、十四环、十五环肽生物碱。,10.3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与检识 一、物理性质 (一)性状 多数为结晶形固体,少数为非晶形粉末;少数为液体烟碱、毒芹碱、槟榔碱等。 多数无色或白色,少数有颜色小檗碱、蛇根碱为黄色。 多数味苦。 少数小分子生物碱和液态生物碱有挥发性麻黄碱、烟碱。 (二)旋光性 大多数生物碱有旋光性,多呈左旋。,(三)溶解性,1、游离生物碱 亲脂性生物碱(叔胺碱、仲胺碱)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酸水,难溶于水。 亲水性生物碱(季胺碱、含氮氧化物)可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特殊官能团生物碱(含酚羟基、羧

5、基)既溶于酸水也溶于碱水,ph89时溶解度最差,易沉淀。,2、生物碱盐,一般易溶于水,可溶于醇,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水溶性大小规律: 无机酸盐有机酸盐 含氧酸盐卤代酸盐 小分子有机酸盐大分子有机酸盐,二、化学性质 (一) 碱性 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具有孤电子对,可以给出电子,也可以接受质子,因此具有碱性。,1、碱性强弱的表示方法 取决于它吸引质子或给出电子的能力。主要和氮原子的杂化方式、电子云密度及立体效应有关。 用其共轭酸的pka值表示。 pka值越大,碱性越强。 2、碱性强弱的一般规律 季铵碱(强碱 pka11) 脂胺、脂氮杂环(中强碱 pka811) 芳胺、芳氮杂环(弱碱 pka37)

6、 酰胺类(极弱碱 pka2),3、影响碱性的因素 (1)氮原子的杂化方式 sp3 sp2 sp,(2)电效应 1)诱导效应 氮原子周围引入供电子基,使之电子云密度增加,碱性增强。引入吸电子基,则电子云密度减小,碱性减弱。 常见吸电子基:苯基、羰基、羟基、双键、 醚键、酯键。 常见供电子基:烷基,2)共轭效应 当有供电子基或吸电子基与氮原子处在同一共轭体系中,引起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增加或降低,使碱性增强或降低的效应。 此效应不受碳链长短的限制。,(3)立体效应 氮原子的周围取代基的构型、构象等立体因素,如果阻碍氮原子与质子的结合,则使其碱性降低。 (4)氢键效应 生物碱成盐后,氮原子附近如有羟基

7、、羰基并可与氮上的氢形成分子内氢键,使质子不易离去,从而碱性增强。,(二)沉淀反应 1、反应条件:酸水或酸性稀醇中进行。 2、沉淀试剂:碘化物复盐、重金属盐、 大分子有机酸。 常用的有:碘化铋钾(橘红色沉淀)、碘化汞钾(类白色沉淀)、碘-碘化钾(红棕色沉淀);硅钨酸(类白色或淡黄色沉淀)、苦味酸(黄色沉淀);雷氏铵盐(即硫氰酸铬铵,与季铵碱生成红色沉淀)。,3、应用:(1)检识生物碱的存在(预试) (2)鉴定、检识(反应、薄层显色) (3)追踪提取分离生物碱 (4)分离纯化季铵碱 (5)定量(组成固定) 4、注意事项: 假阳性 干扰成分:蛋白质、多肽、鞣质 解决方法:酸水提取液碱化后用氯仿萃取

8、,再用酸水反萃氯仿,得到的酸水再进行沉淀反应。,(三)显色反应 不同生物碱可与特殊试剂生成不同颜色,用于鉴别。mandelin试剂(1%铬酸铵浓硫酸): 莨菪碱、阿托品红色 奎宁淡橙色 吗啡、士的宁蓝紫色 可待因兰色marquis试剂(30%甲醛0.2ml与10ml硫酸的混合液): 吗啡橙色至紫色 可待因洋红色至黄棕色,10.4 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一)总碱的提取 1、水或酸水提取法 可直接用水(提取盐、季铵碱)或用0.5%1%的酸水提取。 常用酸:盐酸、硫酸、醋酸、酒石酸 方法:渗漉、浸渍 缺点:提取液体积大、杂质多,需净化,净化方法: (1)阳离子交换树脂法 用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多为磺

9、酸型。交联度4%8%。 先用中性水洗脱杂质,再用酸水或盐水洗脱生物碱;也可先将树脂用氨水碱化(ph10左右),再用有机溶剂回流提取生物碱。 (2)有机溶剂萃取法:先碱化,后萃取。 (3) 加碱沉淀法:一般加石灰乳沉淀。此法用于生产。,2、醇提法 游离生物碱及生物碱盐的提取均可。 方法:渗漉、浸渍、回流、连续回流。 缺点:常含有亲脂性杂质,可利用生物碱溶于 酸水,杂质不溶而加以纯化。 3、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法 操作:先用碱水湿润药材,使生物碱游离,再用有机溶剂提取。 方法:浸渍、回流、连续回流。 碱水:10%氨水、石灰乳或碳酸钠。 如为弱碱,可直接用有机溶剂提取。,(二)生物碱的分离 1、粗分(

10、不同类型生物碱的分离) 总碱 酸水溶解,氯仿萃取 氯仿层 酸水层 1%naoh萃取 氨水ph910,氯仿萃取 碱水层 氯仿层 氯仿层 碱水层 nh4cl 盐析 (非酚性弱碱) 1%naoh萃取 (季胺碱) 氯仿萃取 碱水层 氯仿层 氯仿层 nh4cl盐析 (非酚性叔胺碱) (酚性弱碱) 氯仿萃取 氯仿层 (酚性叔胺碱),2、生物碱单体的分离 (1)利用碱性差异: ph梯度萃取法 将生物碱混合物溶于酸水中,逐步加碱,每调节一次,用氯仿萃取,则生物碱依照碱性由弱到强被依次提出。 将生物碱溶于有机溶剂中,用ph由高到低的酸性缓冲液依次萃取,生物碱则由强到弱被依次萃出。,(2)利用生物碱或生物碱盐的溶

11、解度不同 氧化苦参碱极性大于苦参碱,难溶于乙醚,将总碱溶于氯仿后加乙醚,氧化苦参碱则沉淀析出。 草酸麻黄碱的水溶性小于草酸伪麻黄碱,浓缩后草酸麻黄碱则析出结晶。 (3)利用特殊功能基分离 酚性生物碱溶于稀氢氧化钠中。 含羧基的生物碱溶于碳酸氢钠中。 含内酯的生物碱溶于热氢氧化钠中。,(4)色谱法 常用氧化铝、硅胶作吸附剂。 用石油醚、氯仿、二氯甲烷、甲醇等混合溶剂作洗脱剂。 注意: 硅胶作吸附剂时,需加碱在洗脱剂中,抑制硅胶的酸性。 hplc: 反相、离子交换;碱性流动相,(三)水溶性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1、沉淀法: 雷氏铵盐nh4cr(scn)4(nh3)2 含季铵碱的水溶液加稀无机酸调ph2

12、3,加新鲜配制的雷氏铵盐饱和水溶液,即可生成生物碱雷氏盐沉淀,过滤,沉淀过氧化铝柱净化,用丙酮洗脱,在洗脱液中加硫酸银分解生物碱雷氏盐沉淀,生成生物碱的硫酸盐,再加氯化钡使生物碱转化为盐酸盐,浓缩析 2、溶剂法 用正丁醇、异戊醇或氯仿-甲醇混合液反复萃取。,10.5 生物碱的检识 (一)理化检识 利用生物碱的沉淀反应可检识某中药中是否含有生物碱。 方法:取中药酸水提取液,用氨水碱化,氯仿萃取,氯仿层,再用酸水萃取,分取酸水层,置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三种生物碱沉淀试剂,如都产生沉淀,则该中药含有生物碱。 避免蛋白质、多肽、鞣质引起假阳性反应。,(二)色谱检识 1、tlc 吸附剂: (1)硅胶:常

13、用缓冲液或0.10.5mol/l的稀氢氧化钠代替水铺板,克服拖尾;或在展开剂中加入二乙胺、氨水等;或用浓氨水饱和。 (2)氧化铝:分离亲脂性较强的生物碱。 展开剂:多用亲脂性的混合溶剂;分离季 铵碱多用正丁醇-冰醋酸-水系统。 显色剂: 常用改良碘化铋钾,显橘红色。,2、纸层析(pc) 以水、甲酰胺为固定相,或以酸性缓冲液作为固定相进行多缓冲纸色谱。 ph 6 5 4 3 2 原点 。 以水为固定相时,用正丁醇-冰醋酸-水为展开剂。 以甲酰胺或酸性缓冲液为固定相时,多以氯仿、乙酸乙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为展开剂。 3、hplc:反相、离子交换 碱性流动相,10.6 生物碱的结构研究,一、化学法 根

14、据c-n裂解产物推测n原子的连接方式。 1、hofmann降解(彻底甲基化反应) (1)原理 伯、仲、叔胺经ch3i和ag2o全甲基化生成季胺碱,季胺碱经加热脱水、 c-n裂解,生成烯烃、三甲胺,根据烯烃的结构推测n原子的连接方式。 脂肪胺一烯;(一次降解) n原子二价连接在环上二烯;(二次降解) n原子三价连接在环上三烯;(三次降解),(2)反应条件 n原子的位碳上有h,且能在反应中被消除。 喹啉、吡啶、异喹啉等不能进行hofmann降解,2、emde降解 是改进的hofmann降解。 将季铵碱用钠汞齐还原,使c-n裂解,从而使不能发生hofmann降解的生物碱发生降解反应。 3、von b

15、raun降解 试剂:溴化氰(cn-br) 原理:直接使叔胺的c-n断裂,生成二取代氨基氰和溴代烷,二取代氨基氰水解、脱羧生成仲胺。 不含-h的生物碱也可降解。,二、波谱法,(一)紫外光谱特征 1、吡啶类、喹啉类等生物碱 2、与溶液的ph值有关 (二)红外光谱 (三)氢谱、碳谱 (四)质谱 1、-裂解:n原子的-c和-c之间的键 2、rda裂解:原小檗碱型生物碱c环的裂解,产生a,b,c,d四个离子碎片,可推测a环和d环的取代基类型和数目。,10.7 实例一、麻黄来源 麻黄科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 的干燥茎与枝。功效 发汗、平喘、利水成分 生物碱、鞣质、挥发油、黄酮等(一)主成分结构与性质1、

16、生物碱类l-麻黄碱发汗、平喘d-伪麻黄碱升压、利尿,r1 r2 l-麻黄碱(1r,2s) ch3 h l-甲基麻黄碱 ch3 ch3 l-去甲基麻黄碱 h h,r1 r2 d-伪麻黄碱(1s,2s) ch3 h d-甲基麻黄碱 ch3 ch3 d-去甲基麻黄碱 h h,麻黄碱、伪麻黄碱的性质: (1)均为仲胺衍生物,中强碱 (2)麻黄碱的碱性伪麻黄碱 (3)游离碱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 (4)不发生沉淀反应。 (5)鉴别反应: 二硫化碳-硫酸酮-氢氧化钠 产生棕黄色沉淀 仲胺为阳性,伯胺、叔胺为阴性。 硫酸酮-氢氧化钠 溶液显蓝紫色。加入乙醚振摇,乙醚层为红色,水层为蓝色。,鉴别反应,麻

17、黄生物碱:不能和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生成沉淀。 1、二硫化碳-硫酸铜反应 (1)试剂:cs2、cuso4和naoh ; (2)操作:a、将麻黄碱或伪麻黄碱溶于少量醇中; b、分别加入以上试剂各两滴。,(3)机理:,棕色沉淀,铜络盐反应(硫酸酮-氢氧化钠) :溶液显蓝紫色。加入乙醚振摇,乙醚层为红色,水层为蓝色。,铜络盐反应 (1)试剂: cuso4、naoh和乙醚; (2)操作: a、麻黄碱或伪麻黄碱的水溶液中,加入 硫酸铜试剂; b、立即加入氢氧化钠试剂使溶液呈碱性; c、加乙醚振摇分层。 (3)现象:乙醚层紫红色,水层蓝色。,(3)机理:,紫红色铜络盐,(二) 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提取分离 1

18、. 溶剂法:利用两者既可溶于水又可溶于有机溶剂,其盐则可溶于水不溶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利用草酸麻黄碱的溶解度小于草酸伪麻黄碱进行分离。 2. 水蒸气蒸馏法:游离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具有挥发性,先用水提取,碱化后再用水蒸气蒸馏法. 3. 离子交换树脂法:利用两者碱性差异,控制洗脱液量来分离。,(五)提取分离,1、溶剂法: 原理: a、提取:二者能溶于酸水,也能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b、分离:二者的草酸盐在水中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1)原理: 麻黄生物碱在游离状态下具有挥发性; (2)操作: a、先将煎煮液浓缩成浸膏; b、碱化后再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c、分离方法与溶剂法相似。 (3)缺点:加热时间

19、较长,部分生物碱可能分解,影响收率。,2、水蒸气蒸馏法:,3、离子交换树脂法: (1)原理: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吸附。 稳定性:麻黄碱盐伪麻黄碱盐 故麻黄碱先被洗脱下来,而伪麻黄碱后被洗脱下来。 (2)优点:方法简单,无需特殊设备,只需控制好洗脱液 即可分离。,二、黄连 来源 毛茛科黄连(味连)、三角叶黄连 (雅连)、云连的根茎。 功效 清热燥湿、清心除烦、泻火解毒。 成分 生物碱 (一)主成分结构和性质 小檗碱含量约5%-8%,有的可高达10%。 其它含黄连碱、甲基黄连碱、巴马亭、药根碱、表小檗碱等。,小檗碱 (1)作用 :抗菌消炎、抗病毒等 (2)分布:毛茛科黄连属和唐松草属,防

20、己科古山龙属,芸香科黄柏属,小檗科小檗属和十大功劳属。 黄柏、三颗针均含较多的小檗碱。 (3)性质:黄色或橘黄色结晶。 在水中溶解度大,为强碱。易溶于热水、热乙醇,难溶与苯、氯仿、丙酮。,加热220左右分解成红棕色的小檗红碱,285熔融。 小檗碱的盐酸盐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盐酸盐(1:500);硫酸盐(1;30)。小檗碱和大分子有机酸形成的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如与甘草酸和大黄鞣质生成难溶于水的分子复合物沉淀。 (4)互变异构(279结构式) 季铵式、醛式和醇式,以季铵式最稳定,碱性最强。,小檗碱一般以季铵式(非脂溶性成分)存在,在碱过量条件下,可部分转变为醇式或醛式(脂溶性成分)。,季胺

21、式(红棕色) 醇式(黄色) 醛式(黄色),于硫酸小檗碱中加入计算量的氢氧化钡,生成红棕色的强碱性游离小檗碱,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醚,为季铵式。如果加入过量碱,生成游离小檗碱的沉淀,为醇式。如果用过量的氢氧化钠处理则生成醛式小檗碱,能溶于乙醚,与羟胺反应成肟。 (5)特殊检识反应 丙酮-氢氧化钠 :黄色结晶性丙酮小檗碱。 漂白粉或次氯酸钙:樱红色(巴马丁也为阳 性反应),1.漂白粉显色反应: 在小檗碱酸性水溶液中加入适量漂白粉(或通入氯气),小檗碱水溶液由黄色转变为樱红色。 2.变色酸反应: 为亚甲二氧基显色反应;试剂为变色酸和浓硫酸,反应液呈红色。,(二)提取分离 1、从三颗针中提取小檗碱和小檗

22、胺(双苄基异喹啉)(350流程) 2、从黄柏中提取小檗碱 黄柏含大量黏液质,用石灰乳法。 3、黄连中小檗碱、甲基黄连碱的提取分离(349),三、洋金花,来源 茄科植物毛曼陀罗、白曼陀罗的花 功效 镇痛解痉、止咳平喘。中药麻醉剂。 成分 主要含莨菪烷类生物碱 莨菪碱(dl-阿托品)解痉、镇痛、解毒(有机磷)、散瞳 东莨菪碱镇静、麻醉,其余作用同莨菪碱 山莨菪碱、樟柳碱抗胆碱、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 (一)结构 由莨菪醇类和芳香族有机酸结合形成的一元酯类生物碱,r1 r2 r3 r 4 莨菪碱 h h ch3 莨菪酰基 东莨菪碱 o ch3 莨菪酰基 n-去甲莨菪碱 h h h 莨菪酰基 山莨菪碱

23、 h oh ch3 莨菪酰基 樟柳碱 o ch3 羟基莨菪酰基,(二)性质 1、溶解性 莨菪碱(阿托品):易溶于乙醇、氯仿,可溶于四氯化碳、苯,难溶于水。 东莨菪碱:可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氯仿,难溶于四氯化碳、苯。 樟柳碱:与东莨菪碱相似,亲水性较强。 山莨菪碱:可溶于水、乙醇。,2、碱性 除n-去甲莨菪碱是仲胺外,其余均为叔胺。由于氮原子周围化学环境、立体效应的影响,碱性有差异: 莨菪碱 n-去甲莨菪碱 山莨菪碱 东莨菪碱 (樟柳碱) 3、与碱的作用 含酯键,易被碱水解,生成醇和酸。但东莨菪碱和樟柳碱生成的东莨菪醇会立即异构化。,4、沉淀反应(1)生物碱沉淀试剂(2)氯化汞 莨菪

24、碱生成黄色沉淀,加热后转为红色。(氧化汞) 东莨菪碱只生成白色的分子复盐沉淀。(3)发烟硝酸和苛性碱(vitali反应)现象:深紫色,渐转暗红色,最后消失。检识官能团:莨菪酸部分检识化合物:莨菪碱、东莨菪碱、山莨菪碱,(4)过碘酸氧化乙酰丙酮缩合反应(ddl反应) 试剂:过碘酸-乙酰丙酮/乙酸铵 反应官能团:邻二羟基 现象:黄色 检识化合物:樟柳碱 (三)提取分离 1、自洋金花中提取东莨菪碱(354) 2、阿托品的提取及制备(354),四、乌头、附子 来源 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为乌头,子根为附子。 功效 乌头: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痹。 成分 生物碱 为二萜生物碱。乌头生物碱中以乌头碱型及牛扁碱型为主。它们的取代基较多, c14、 c8的羟基常和乙酸或苯甲酸结合成酯,因此称为双酯型生物碱。水解后生成单酯型或醇胺型。 毒性:双酯型单酯型醇胺型,五、延胡索(元胡),来源 罂粟科延胡索的块茎。 功效 活血散瘀、利气止痛。 成分 生物碱 延胡索乙素:dl-四氢巴马丁(颅痛定) 原小檗碱型异喹啉生物碱 叔胺碱 延胡索延胡索乙素(0.003%) 千金藤l-四氢巴马丁(1.5%) 黄藤巴马丁(3%),1.性状: 游离:淡黄色结晶 硫酸盐:无色针状结晶 2.溶解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