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不同类别、风格诗词的鉴赏,秦时明月汉时关 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边塞诗鉴赏,.,一、边塞诗简述: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征战诗到唐代进入黄金时代。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二、边塞诗的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初唐: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表达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盛唐:,孰知不向边
2、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中晚唐:,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宋代:,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总体归纳如下: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家乡思乡念亲 将士艰苦私生活、报国豪情
3、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的 。,.,艺术风格,有的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2004年(江苏卷),高考回放,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案:.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诗题为“征人怨”,
4、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课堂检测练习,.,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僻字难典 都扩: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 燕然:本来是地名,即爱杭山, 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
5、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2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3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内),燕然,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4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
6、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雁入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5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
7、,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A(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 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 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 矜夸紫骝好。 注: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
8、县。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 紫骝:骏马名。 1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什么含义?,边塞的艰苦。,.,2“皆共尘沙老”描写怎样的生活?作者对“幽并客”表现什么态度? 3“矜”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作者用此词包含怎样的感情色彩? 4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褒”与“贬”的不同态度。从诗中找出这两种人,并说说作者赞扬什么,反对什么。,献身于保卫祖国的征战生活。赞扬他们的慷慨豪迈精神。,自夸 贬抑,“幽并客”和“游侠儿”。 赞扬戍边战士慷慨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批评那些骄矜恣纵、自夸勇武的人,他们徒有从武的外表,却只停留在向人夸耀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实
9、质。,.,5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八月萧关道”既点明了时令又点明了边塞的具体地点。 B“出塞入塞”暗示边塞形势紧张,“处处黄芦草”显示将士戍边环境的艰苦。 C“尘沙”指边塞沙场,诗人歌颂了戍边战士长期守卫边境沙场,愿与“尘沙”共老的精神。 D七、八句劝勉戍边战士勤练战马,掌握保家卫国的杀敌本领。,D (并非“劝勉”,而是劝戒不要学“游侠儿”。),.,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是写边塞征战之诗,唐代的塞下曲(以及塞上曲)源于汉乐府,但又是乐府新诗。 B第一句中的“空”字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现林中空空,渲染了边地荒凉冷落。 C这首诗重在描写萧关仲秋的自然环境,然后
10、抒发了对驰骋沙场的健儿们的歌颂,由景到情。 D诗人将戍边战士与“幽并客”作了正反对比,目的在于突出戍边战士长期驻守边塞的决心。,D (诗中用“幽并客”指戍边战士,把他们与“游侠儿”作正反对比。),.,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上片描写了边塞景物,溶进作者的感情。用60字左右的短文把诗人在这种景物中的感情描绘出来,可以有适当的想像。 2“浊酒一杯家万里”,句中“一杯”、“万里”分别包含着什么言外之意?,孤独之感 思乡之情,天空是空荡荡的,雁早已回到衡阳
11、的回乐峰越冬去了;地上是万山丛中一座空城,在落日的映照下升起一缕直上的狼烟。满眼是荒凉肃杀的异乡情调,满耳尽是胡笳声、马嘶声、秋风声,这些声音与戍楼鼓角混杂在一起。整日整夜耳闻目睹这些边塞的“异景”,又怎能不触动戍边将士的“异情”呢?,.,3诗人为什么在“归无计”之前加上“燕然未勒”四字? 4分析末句“白发”和“泪”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胸怀壮志的将军抱负未能实现的无奈感慨。,一方面是年华流逝,功业不知何时才能建立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思念家乡的苦闷。,.,5对这首词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衡阳雁去无留意”,句中“衡阳”借指南方。雁无留意,反映出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苍凉。 B“
12、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凉心情的笛声、马声、号角声等。此句从听觉上进一步渲染沉重的气氛。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说心情沉重的将军,边喝酒,边想着极远的家乡,可是敌人没有打败,哪里说得上归去? D“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将军”和“征夫”都是作者自称。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这首词是作者戍边生涯的真实写照。,D (“征夫”指一般士兵,不是作者自称。而且“将军”和“征夫”都应该是泛指。),.,6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阙写边塞景象。既有雄阔背景,又有典型的意象。秋来的萧瑟,塞上的荒僻,烘托了早闭的孤城,描画十分生动。 B词的下阙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
13、抗战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由生活细节的描写转入人物内心的刻画,时间也由薄暮转到深夜。 C“将军白发征夫泪”好像特写镜头,说明他们内心的苦闷,也反映出孤城陷入重围,危在旦夕,扣人心弦。 D这首词是咏叹边防将士的内心抑郁的。它的风格是沉郁悲壮而不消沉,意境开阔雄浑,词风和“苏辛”相似。,C (“反映孤城陷入重围”不对,词中无从体现这种形势。),.,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 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这首词围绕题目的“梦”字,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情景?,上片写梦中所见,表
14、现渴望行军作战,为国收复失地的心情。下片写梦醒所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2词中“睡觉”两字与现代汉语中“睡觉”一词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3“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从梦中醒来,不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最后三句内涵十分丰厚。一层意思是说自幼立志而孜孜以求;一层意思是说年纪老大而尚未如愿;再一层意思是说壮志未酬而雄心不死;更一层是说现实无望而寄于梦境,而这种种心情都在“有谁知”一语中流露出痛苦的无奈和深沉的激愤。,.,4对这首词分析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词以梦境写心境,上片写梦中见到的战争情景,下片写梦醒后心情的悲愤。 B词中回忆发生在雁门西、青海际
15、的一场战斗,描写出当时整肃的军容和浩荡的军威。 C“睡觉寒灯里”是说词人从梦中回到了现实,见到的是凄凉寂寞的情景。 D“鬓虽残,心未灭”对比强烈,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流露了激愤心情。,B (词中所写是梦境,不是具体地回忆。“雁门西”、“青海际”是泛指,并非具体地点。),.,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1 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红旗半卷”
16、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3 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是一个转折,分析前后内容的不同。 4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中,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前两句写援军疾出,暗示战况紧张。后两句写捷报骤传,充满振奋喜悦。,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迅猛声威和紧张气氛。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和捷报传来时的振奋喜悦情景。,.,5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漠风尘,红旗半卷,前两句描写了唐军乘夜色出征时
17、迅猛、凌厉的声威。 B前军夜战,生擒敌酋,后两句表现了唐军的勇猛善战。 C诗中正面描写了后续部队,对战果辉煌的前锋部队只从侧面带出。 D诗中的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A (不是夜晚,而是白天。错在对于“日色昏”的理解。“昏”指昏暗的大漠景色,并非指晚上。),.,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 燕脂:同“胭脂”。 玉龙:指剑。 僻字难典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其上,招揽贤才,以报齐毁国杀父之仇。 易水:河名,在河北省北部
18、。战国荆轲刺秦王时,在此别众出发,慷慨悲壮。诗中用此典。,.,1第一句用“黑云”比喻什么? 2诗中用“燕脂”、“紫”的颜色表达怎样的情调? 3“霜重鼓寒声不起”中的“不起”是什么意思? 4这首诗前六句与后两句的情调有所不同,试作分析。,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指鼓声沉重不响亮。,前六句用各种色彩和形象的描绘,渲染出紧张严峻的战争氛围,情调低沉;后两句描写战士们奋勇作战的精神境界,情调高昂。,.,5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
19、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C (对“鼓寒声不起”理解不当。“鼓寒”指战鼓遇寒受潮,“声不起”指声音沉重不响亮。),.,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分别描写敌我双方,互为反衬,写出敌人兵临城下,守城将士披甲迎战的紧张局势。 B第五句中“易水”不是指这场战争的真实的地点,而是运用典故表现出悲壮慷慨的氛围。 C诗中前六句运用了各种色彩和形象的描写,来象征这场仗我方失利,战士们
20、浴血奋战,情调是压抑的。 D最后两句用慷慨激昂的议论说明在危急关头,战十应该英勇赴难,为国捐躯,表现了全诗的主题。,D (并非议论,而是巧用典故叙述战士的斗志和决心。),.,塞 下 曲 戎 昱 北风凋白草, 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 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 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 烟尘飞至今。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鉴赏:这首诗是戎昱的组诗塞下曲中的第六首,即最后一首。其它五首都是五言六句的古诗,这一首是 五言律诗 。 在唐代,边塞诗作很多,或写气候的酷寒,或勾 勒山势的险
21、峻,或渲染战斗的激烈等等,以显征战之 苦。而此诗着重在描写人物,通过刻画一位戍边老将 的形象,表现了经久不息的残酷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 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首联“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点染了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白草为北风所凋 ,其风之大,其气之寒,可以想见。诗经邶风北风有“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朱熹在诗集传中认为北风是象征国家的危乱,所以此处也指,.,边境形势十分险恶,下句紧接着写外族军队正在加紧寇边,步步向要塞逼近 ,军情非常紧急。 “骎骎”,马走得很快的样子 。这两句,把边塞的环境, 沙场的气氛形象生动,显得笔势凌健。虽然边将这个形象还没有出场,却做足了烘衬和铺垫之功。 中间四句,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其久戍不 归的痛苦心理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在秋天的夜晚,清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幼儿园小班标准教案《谁的脚印》
- 2025年幼儿园小班标准教案《快乐轮胎》含反思
- 输电线路迁改环境影响评估
- Module 2 My hometown Unit 3(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高端装备数字化项目投资回报分析
- 2025年湖北省襄樊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二零二五年度山坪塘承包及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抖音网红孵化基地合作协议
-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 2025年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审定版
- 2015-2022年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数学/英语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保险第三方理赔调查服务方案
- 我爱运动手抄报电子小报模板(附A4线稿)可打印涂色
- GB/T 9113-2010整体钢制管法兰
- GB/T 32722-2016土壤质量土壤样品长期和短期保存指南
- GB/T 2951.12-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法
- 2009数据结构英文试卷A及答案
- FZ/T 51010-2014纤维级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切片(PTT)
-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词汇表本表共收词2200个左右含
-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是独特的》教学课件【新部编版】
-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