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限度检验》PPT课件_第1页
《微生物限度检验》PPT课件_第2页
《微生物限度检验》PPT课件_第3页
《微生物限度检验》PPT课件_第4页
《微生物限度检验》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2007年4月和2007年2月,微生物限度检查:指对非无菌制剂、原料和辅料的微生物污染的检查。包括:1)细菌计数;2)霉菌和酵母计数;3)对照菌检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群、3、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4、对照菌检查(EP)、5、对照菌检查(USP)、6、对照菌检查(中国药典05版)、7、05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与英美对照、8、验证目的,-是确认(发现)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如果样品(药物)中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则该方法可用于检测样品(药物)中的微生物。-充分验证样品(药物)本身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9、验证目的,确认试验方法。验证试验方

2、法的试验条件、样品量、稀释剂类型、稀释剂体积、中和剂培养基培养时间、培养温度.SOP、试验程序、10、影响微生物试验的因素、样品/药物本身的特殊性、添加到样品/药物中的防腐剂/抑菌剂、培养基的特性、培养条件、人员因素、试验设备的选择、11、回收试验、微生物方法验证的本质是评估和检查微生物回收试验(回收增长)的可信度。-恢复试验是为了确认某种试验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添加到其中的各种微生物恢复生长。验证内容(1)计数方法的验证(2)对照菌检验方法的验证(13)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1)计数方法的验证(1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中国药典2005年版)-表面活性剂、中和剂或灭活剂:应证明其有效且不影

3、响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从制备到添加测试介质,测试溶液不得超过1小时。-如果制备测试溶液需要水浴,温度不得超过45。-测试溶液的体积:100毫升。15、稀释液(中国药典2005年版),(1)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pH7.0 (2)无菌磷酸盐缓冲液(2)pH6.8 (3)无菌磷酸盐缓冲液(3)pH7.6固体:10g样品稀释液至100ml液体:10ml样品稀释液至100ml,16、微生物计数法验证菌种选择原则,普适性-G,G-,-杆菌(长短杆菌)-球菌-真菌(丝状真菌,酵母)-特殊性-从环境中分离的常见杂菌-从菌株名称CMCC编号培养条件大肠杆菌cmcc (b) 44102金黄色葡萄球菌cmc

4、c (b) 26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 (b) 63501白色念珠菌cmcc (f) 98001黑曲霉CMCC(F)98003,营养肉汤培养基在30-35下培养18-24小时,改良马丁培养基在20-25下培养18-24小时,改良马丁斜面培养基在20-25下培养5-7天,10-25天用于微生物计数方法验证的菌株:USP29版。菌株名称ATCC数培养条件大肠杆菌(ATCC 873932)2.5ATCC葡萄球菌653832 2.5铜绿假单胞菌ATCC902732 2.5生孢梭菌ATCC 1143732 2.5枯草芽孢杆菌ATCC 663322 2.5念珠菌ATCC1023122 2.5黑曲霉AT

5、CC 1640422 2.5,计数方法验证步骤19,细菌100cfu/ml霉菌,酵母100cfu/ml,22,回收试验原理,样品抑菌消除-处理方法和样品试验方法不应影响样品中微生物的生长,23,如何消除抑菌活性,稀释法-中和法-离心法-膜过滤法-联合应用,24,计数法验证(平板法),样品组:样品溶液(1/10)9.9mll104cfu/ml细菌悬液0.1ml稀释液对照组:蛋白胨稀释液9.9m样品组和稀释液对照组的微生物计数结果一致,表明:-添加的中和剂完全消除了样品的抑菌作用。2.稀释液对照组和菌株组的微生物计数结果一致,表明:-中和剂无毒性,不影响试验菌的生长。-测试方法和培养条件不影响测试

6、细菌的生长。3.空白样品组测试结果为阴性,表明:-测试样品合格。-无菌操作正确。没有发生污染事件。26,可接受的标准平板法,1,良好的再现性-三个不同批次的样品/产品-三个独立试验2,验证数据合理有效(微生物回收率)-阴性对照:发生无污染事件-样品组(回收率):A=C30%(偏差 30%),3,样品处理方法和试验方法与试验程序一致,27,计数方法的验证-国家药典结果判断标准,美国药典:所有试验细菌的回收率不低于70%。极谱法、BP法和JP:的回收率均不低于80%。中国药典2005年版:各试验菌(包括试验样品组和稀释液对照组)回收率不低于70%。28,不可接受的标准:1。阴性对照:阴性对照(包括

7、蛋白胨组和空白样品组)有污染事件。菌落鉴定:-受污染的细菌是测试细菌:对检查员进行无菌操作培训。-受污染的细菌不是测试细菌:偏差调查。2.阳性对照:样品组的测试数据不符合检测限。(微生物回收率过高或过低)结论:样品组检测结果无效。重新开始细菌恢复测试,直到达到检测极限。29,不可接受的标准:3,样品组:-三个人的测试结果应与检测极限一致。-第一次测试的结果应由第二次和第三次测试确认。-任何与测试极限不一致的结果表明测试过程有缺陷,需要再次进行验证。30,优化更新步骤:消除抗菌活性。稀释样品时,应确认测试极限(测试极限)低于或等于标准。不同的细菌,从不同的稀释度可以检测出好的结果,最高的稀释度将

8、用于日常监测。31,平板法优化更新方法:稀释样品:1/101/501/100,增加培养基量,延长培养时间,加入抗活性剂,32,计数法验证(膜过滤法),样品组:10毫升样品溶液(1/10)过滤器5x102cfu/ml细菌悬液0.1毫升蛋白胨对照组:10毫升蛋白胨稀释液过滤器(阴性对照)5x102cfu/ml细菌悬液0.1毫升细菌组:5x102cfu/ml细菌良好的再现性-三批不同批次的样品/产品-三次独立测试2。验证数据合理有效(微生物回收率)-负控制:无污染事件。-样本组:B=A 30%(偏差 30%)。3.样品处理方法和检验方法符合检验程序。34.膜过滤方法得到优化和更新。增加洗涤量,增加样

9、品的稀释倍数(1/50,1/100)并延长培养时间。添加抗活性剂(也可以添加洗涤剂)。35.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2)控制细菌检验方法验证。36.控制细菌检验方法验证菌株选择原则。给药途径和样品类型决定了采用哪种控制细菌检查验证。37.富集培养基的测定。富集培养基的实际量等于v所用的量38、对照菌检验方法验证,选择一种方法:CP或USP设定检验限:不得检测设计验证方案,39、对照菌检验方法验证(平板法)(以大肠杆菌为例)、增菌(计数)、样品组、蛋白胨对照、菌悬液对照、100毫升增菌液大肠杆菌悬液0.1毫升、1X 102厘泊/毫升、大肠杆菌悬液0.1毫升、1X 102厘泊/毫升、蛋白胨100毫升

10、增菌液大肠杆菌悬液0.1毫升、1X 102厘泊/毫升、培养对照细菌试验方法验证(平板法)(以大肠杆菌为例),培养确认后,应检查大肠杆菌菌落形态并进行显微镜检查,必要时应进行鉴定。 4组试验样品,观察,CP法,USP法,18小时,24小时,41,结果判断依据:1,样品组和蛋白胨对照组的试验结果一致,表明:-加入的中和剂完全消除了样品的抑菌作用。2.蛋白胨对照组和菌株组的试验结果一致,表明:-中和剂无毒,不影响试验菌的生长。-测试方法和培养条件不影响测试细菌的生长。3.空白样品组测试结果为阴性,表明:-测试样品合格。-无菌操作正确。没有发生污染事件。42,可接受的标准,1,样品检验-培养后的富集肉

11、汤明显混浊-分离平板上出现典型的大肠杆菌菌落2,阳性对照-培养后的富集肉汤必须混浊-分离平板上出现典型的大肠杆菌菌落3,阳性细菌计数-细菌悬液的计数结果应为100cfu,43,不可接受的标准(无效试验),1。样品检验-不符合可接受的标准结论:重新设计测试步骤2,阳性对照-不符合可接受的标准结论:重新测试3,阳性细菌计数-不符合标准结论:重新打开大肠杆菌回收试验,并制作新的细菌悬液,直至其符合要求。44、优化控制菌验证步骤:将富集液的体积扩大100 ml、200 ml、300 ml、400 ml、500 ml,并通过膜过滤法加入活性试剂来延长富集液的培养时间、45、控制菌验证法(膜过滤法)(以大

12、肠杆菌为例),向膜过滤器中加入10ml稀释液,对过滤器进行加湿。向薄膜过滤器中加入100毫升样品富集液。将0.1毫升、5102毫升大肠杆菌悬液加入到膜滤器中,用稀释剂冲洗,使膜上出现50个菌落。46、验证失败(无效试验),1、样品中某些成分是固有抑菌成分2、参考防腐实验/验证数据3、参考样品中各成分的理化性质,47、验证结果,根据验证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验证标准。-符合验证方法和条件,继续进行药物微生物限度检查;-不符合重新设计验证方案,然后验证,直到所有验证结果符合验证方案。1.所有验证工作必须按照批准的验证方案进行。2.验证计划批准后,可以进一步修改,但必须在验证报告中注明。3.验证后,验证

13、数据记录和验证报告应同时发布。4.最终样品的稀释和方法必须在标准操作程序中说明。49、通过膜过滤的测试物品,(1)水溶液(2)水溶性固体制剂(3)-内酰胺抗生素水不溶性制剂(1)可溶于肉豆蔻酸异丙酯和粘稠油的糊剂(2)充满药物的无菌气体(喷雾)注射器(3)带有导管的医疗器械(输血、输液袋等。),50、方法验证的关键点(1),对于相同的培养物,采用相同的测定方法,不同实验室人员的测定结果可能有较大误差,甚至达到50%。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所有可能导致错误的环节。51,方法验证的关键点(2),当使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物制备细菌悬液时,细菌苔应尽可能充分分散在稀释剂中的单个菌体中,并且通常细菌苔和微量稀释剂应首先在管壁上均匀混合。对于那些不易制成均匀细菌悬液的细菌性肝脏(如枯草芽孢杆菌)52、方法验证的关键点(3),为了保证每次细菌计数测定都能在预期范围内,当菌液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